“三苏”指的是什么?
中国文学史上所指的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1、苏洵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2、苏轼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中国古代诗人三苏是哪几位诗人?
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其中以苏轼成就最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参考:
http://www.meili999.com/shiren/song/5209/
希望对你有用。
曹操父子合称三曹,苏轼父兄合称三苏,到底哪组家庭文学实力更强一些呢?
曹操父子。曹操是四言诗的创始人。曹丕是五言诗创始人。曹植是七言诗创始人。这个结论我没有考证。也不同意。但建安风骨诗派之宗三曹,是历代文人大家所称道。在东汉未年,天灾人祸,战乱横飞的时代。曹操父子雄才大略,招纳贤才,聚汇民心,挟天子令诸侯,逐鹿中原,三分天下,一代枭雄,唯为曹家父子未属。并创造那个时代文化精神,诗词歌赋之领袖,著名建安风骨文学首席代表之三曹。
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才华横溢,诗词更是涛天慷慨激昂,又悲凉苍老,气魄雄健而著名。著作为《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步出夏门行。苦寒行。观苍海》二十多等名篇。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何等精炼,为人类共鸣,干古绝唱。步出夏门行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达到了人生的理想行为高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名句对贤才渴望,唯才是举的心情和高度艺术化表现方式。无不抒发自己对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历代宣扬唱导。诗词内容深厚,庄严典雅,感情充沛,昂扬奋发的激情。高瞻远嘱地视野文学化。特别对海,山,树,风,曰月的对话之句,使人感到有跃跃欲试的征服欲望,和对强大者宣战的高度集成突击决心。让你激情燃烧。在海与山,树与草,风和浪都会读者感到一切都在作者脚下。俯瞰天地星辰,降服一切信心气量,充盈能成战斗精神。同时也却又感到自己苍凉忧愁无奈,这种高超四字精炼文学。造诣和胸襟无人能敌。就算三国演义大量渲染扬刘压曹毁曹,却也不得不大量笔墨歌曹功绩,唱曹精神。唯得历代文学大家感染爱喜。独得毛泽东的对他敬仰赞扬。
曹丕 。曹操儿子,政治家。三分天下魏国创立者,当时文学评论家。在文学史地位可称大贤绝代。他评论说 ,”益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雨时而尽,荣乐财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者,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不辞不托飞驰之势而事自传于后“。论证读书写作的人共想共呜。他的优秀诗《燕歌行》感情委婉,细致自然,清清丽美。以家中女主人等征战丈夫归来的内心表白,十分引人同情同感之赞同。却不象文学小说描绘他,似阴谋诡计加害弟弟的人渣。
曹植就更不用说了,大才子七步诗成夺生路。赋美工整辞华美。丽新豪放多为名篇。白马篇深得后人喜爱,深刻刻画了武艺强威,忠心爱国一个大侠形象。充满激情和斗志,他勇于到刀锋剑雨的战场,追敌杀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国家危难面前,自己的生死不算什么。唱出了“背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名句。喊出中华儿女,保家卫国上前线,建功立业争先锋澎湃的心情,和忠心报国志向。洛神赋中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藏青松。你佛兮若轻云之蔽日。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之气而望之,唆若太阳朝霞。迫而察之,对约卖菜出渌波,禯仟得哀修妮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还颈秀项皓质兰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素峨哦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哞善昧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报罗衣亡璀璨今珥瑆,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假明珠以耀躯。用词精绝旷古烁令美不盛收创建建安风骨之派之宗。影响后人五言体诗歌,推陈创新的艺木巅峰。南宗诗人谢人谢灵运称曹植的才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三国志作者说他不自雕砺,后代多家都认为在建安文化代表中曹植其才,为建安之杰。传世有八十余首辞赋散文诗赋各半。有下笔如神的美名
三苏父子,父苏洵,子苏轼,苏辙。在苏氏父子考进士前,苏家父子的从四川来杭州时。宗室世大夫,都喜欢他们的文章。名满天下。争相传阅。一时学者竞相效仿。成为欧阳修,王安石,一起唐宋八大家,有一门父子三词客。干古文章四大家美誉。扫除了从晚唐五代,传统词风,开创上与婉约派并存并立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诗词的境意,冲破过去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诗词革新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苏轼,在政治上由于少不成熟。多次被污。以谤讪朝庭被捕下狱险杀头。虽被老师王安石救命,并给碗饭吃。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召回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但还是得罪司马光集团。更加迫害加深。从杭州,密州,徐州任职到流放广州,惠州,海南儋州。一次比一次远和荒凉。乐观向上性格,使诗人诗词流芳,留下干古文章,道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乐观旷达,兼济天下。艰难困苦也造就苏轼无畏无屈胸怀,玉成豪放的诗词作品。在杭州适看蜉蝣于天地,渺海沧一栗。在海南荒山野岭中艰难前行,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蓑烟雨任性。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鸟台诗案险被砍头,他无沉伦的歌,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嗟峨之人生真谛。还道出,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游赤壁写出了,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转湾之后是春天。在天命无常爱妻王弗,跟他十年以后,27岁去世。何等打击,那样沉痛,加上思想上痛苦,政治上压迫迫害,对他何等不公。使他写出了,十年生死两芒芒,不思量自难忘干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似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束幽梦逐还乡。一个人有何等不幸似苏轼这样。又是何等有幸让他大家喜爱的诗神
苏洵。苏洵年48岁成名,开始地位很低,但奋发图强升至付相,比苏轼苏辙强多了,他在《广士》中说到他有才智奇绝。试进士多次不中是为少不喜学的结果。37发奋读书48岁一门三进土。同时入榜 ,此等光辉。古今鲜有人生得意无比。除付职托名外。著有《几策。权书。衡论》数十篇,系统地论证官吏,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作为略要,可惜没有机会实验。早亡。他的散文论点鲜明,语言锋利,纵横姿郎,大有雄辨,说服力强。欧阳修称赞,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骋,必选将微而后。毛泽东称赞,看何等调谷若大河溪。虽有勇不善水,并由无为跳越此等皆软之谈。苏洵48岁和儿子同榜上有名,名震四海,惊动京师,相当荣光。但有名无爵 ,官为九品文安主薄,礼院编修。相当现在公务员。那年苏轼22岁,苏辙19岁。兄弟俩年轻气盛 ,少年得志狂一生坎坷苦。苏轼应试制举上两制书中直言 ”当世之故无所委曲“。而苏辙的御式制科策比苏轼更加激烈尖锐。矛头直指老仁宗皇帝公开说沉湎酒荒,躭于色妇,朝早罢,宿晏起,大臣不得尽言,小臣不得极谏,左右前后惟妇人是侍,法方正直之不留于心,而妇言后是听。结果必然在朝廷引发轩然大波。进行一激烈的争论。考官要清除他们,但皇帝却假惺惺,说吾以真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令而黜之,天下其诮我,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苏辙得以为官,为商州军事推官。他青年胆大不去,从此落入闲聊二十多年。至神宗去世前不久,才为绩溪县令。才得喘气机会。王安石是苏轼苏辙的老师,王安石变法时代,苏洵已经死去,不死也没有他们父子的事了。都是在远山它乡小官。与王安石相差级别太大。只有文学领域交往。在变法前两家相互走访中,王安石向苏辙提起过变法,并和苏辙论证过有些问题。苏辙为学生必讲。但变法时侯,苏辙此苏轼早两年离开京城。更没有能参与反对理由。和行动变法失败后才当个小县令,参与国家的法令制定。起不是笑话。从王家和苏家关系看相关好。更是王安石经常考验出联应诗,还要求从长江取水看,每件小事都看出关系相当铁。导制苏家在政治上,无法进取根本原因是苏洵一生追求道家思想,不为而制思想。对两个儿子影响特深。当皇帝让他们拿出制国纲要时。却喊不变祖法,不动袓制。皇帝都下决心要改革改新。他们还在喊不能变不能改。巧言善辨,无不讨厌。私盐案和鸟台案的主谋都皇上。御史是看皇上眼色的人为什么要制苏轼死地。就是他们文章太厉害。怕坏事。不管新党旧党都把兄弟俩打发岭南海南岛。让苏轼一生困苦,苏辙前二十多年想作为,却道家思想束手缚脚没有成就。反观曹氏父子人敢想敢干敢,作为一付法家气浱。从诗情看,曹家父子的大多以国家为眼点。而苏轼兄弟月有阴晴圆缺也好,都明柔阴性为美,从起点看。苏轼父子,是从四川进就己名满天下。可曹从董卓叛逃罪犯,创业是何等艰难,而苏家父子被时而动。在政治一踏糊涂,苦不可言。曹家父子昂扬向上,精神文化素质,不但感动了大家,感动匈奴群王。自动和解投入汉家怀报,解干年大害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什么文学家什么与父亲什么弟弟什么并称为三苏?
这作品是苏轼的。
苏洵苏轼苏辙是北宋的三苏。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爸爸,苏轼和苏辙是两兄弟。苏轼是哥哥,苏辙是弟弟,两人相差4岁。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三苏诗词的特点?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他们的诗词特点如下: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早年的作品《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写得洒脱自然,颇见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