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八大山人山水代表作品 游鱼图朱耷赏析意境

游鱼图朱耷赏析意境?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游鱼图》,诗与画同家法”【隋】展子虔《游春图》故宫博物院藏▼《游春图》(局部)▼《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开宗立派之作。图绘山水春景,【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江帆楼阁图》传为大李将军之作,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皇幸蜀图》绘唐明皇一行人马正行走于崇山峻岭之间,王...

游鱼图朱耷赏析意境?

朱耷(1626-1705),清代画家。僧人。原名统。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明亡后出家,一生字、号、别号极多,主要有:法名传棨,号雪个、个山、屋驴、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为知名。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游鱼图》,双勾轮廓,不显鳞片,尾略上翘,眼睛向上方凝视,题五言诗四句、两行,落款一行。尺幅为96×46公分。

赏析

八大山人的情感,犹如“巨石窒泉,湿絮遏火”,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凝结与迸发,因此,他的画作,生冷、苦涩,在百般压抑中,极度表现出对世道无情的揶揄、蔑视和嘲讽。

他的同乡吴之直,与其人交往近二十年,见过他无数画作,深知他的画风,在山人七十七岁时画的一个画册中,书写了跋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山人画,凡数变,独其用笔之妙,则始终一致,落笔洒然,鱼鸟空明,脱去水墨积习。”

他还拿作诗打比方:“严沧浪论诗以禅语为宗,诗与画同家法,迹象未忘,终归下乘……东坡云:‘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山人作画,以画家法绳之,失山人矣!”这是非常精辟的见解,为我们更好的理解八大山人的作品开阔了思路。

“三万六千顷,毕竟有鱼行。”茫茫大海里,谁是透网鳞?八大山人和他的画作,是我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一本大书。

中国三大山水画?

【隋】

展子虔《游春图》

故宫博物院藏

《游春图》(局部)

《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开宗立派之作,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图绘山水春景,远山有勾无皴,施以青绿,白云升腾,江树吐绿,游人欣欣,或泛舟或伫立,祥和美好。

【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帆楼阁图》传为大李将军之作,立轴绢本,青绿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图绘江边一角,陂陀密林,远舟扬帆。松树、坡石以青绿重施重染,极具装饰效果。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皇幸蜀图》绘唐明皇一行人马正行走于崇山峻岭之间,山崖有勾无皴,青绿设色,云气缭绕,人物生动。

王维《辋川图》临摹本

《辋川图》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在清源寺壁上作的单幅画,后来清源寺圮毁,所以此画也就早已无存,现在见到的都是后来的临摹本。此画开启了后人诗画并重的先河。

目前在多个博物馆藏有临摹本:美国西雅图美术馆藏,宋代 郭忠恕临摹,绢本设色;日本圣福寺藏,元代 商琦临摹,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 郭忠恕临摹, 绢本;明代文征明临摹,绢本;美国芝加哥东方图书馆藏,明代万历年间郭世元临摹,石刻本; 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院,明代 董其昌临摹,水墨本;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清初王原祁临摹,水墨本。

【五代】

荆浩 《渔乐图》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手卷,绢本,水墨,设色 41.6 x132.1厘米

六朝以来,山水画都是青绿设色,勾线填彩。从盛唐、中唐开始出现水墨山水画。到五代,水墨山水画日益成熟,经荆浩进一步发展,上升为理论性的“有笔有墨”,并对水分运用也更加讲究。

董源 《潇湘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潇湘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该画为绢本,设色,纵50厘米,横141.4厘米,描绘的是湘湖地区的风景。原属董其昌、袁枢等,后入清宫内府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巨然 《湖山春晓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轴,绢本设色,34×86cm

画面描绘一场大雨过后,山峦间水雾凝重。中幅崛起一冈,直逼主峰,有惊涛突起之感。主峰岭峦宽整,立意虚和,与隐显在画中幅右侧的远岫遥相呼应。散落在山间岭上的树木渲染出了一派浑茫的气氛,与严整的峰冈相映成趣。

赵幹 《江行初雪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南唐画院人才辈出,但流传有序的作品并不多见,其中赵幹的《江行初雪图》算是一件。长卷,绢本设色,25.9×376.5cm。此图属于风俗画,卷首有南唐后主李煜以「金错刀」书:「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说明此画的主题和作者。本幅描绘初冬江南水景,旅人策蹇,渔夫打渔谋生的生活细节,具有鲜明的江南区域画风。是一件重要的南唐遗珍。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浅设色画,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范宽(活动于十世纪),举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长山水画,初学五代山东画家李成,后来觉悟说:“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隐居华山,留心观察山林间,烟云变灭,风雨晴晦,各种变化难状之景,当时人盛赞他:“善与山传神”。此图是传世唯一的名迹。

惠崇《沙汀烟树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惠崇是北宋画家、僧人。擅画江南春色、烟雨水禽,以小景名世,有“惠崇小景”之称。沙汀烟树图页,绢本设色 24×25cm。近景沙滩上柳荫成林;水中浮萍点点,水草丛生,水面上飞鸟成行;远景烟霭茫茫。画心无作者款印,画前裱工有清梁清标题签“释惠崇沙汀烟树”。此图有乾隆对题,曾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原为《唐宋元集绘册》第十二幅。

郭熙 《早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早春图轴》是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作品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王诜《烟江叠嶂图》

上海博物馆藏

王诜曾用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方法创作了两幅同一个主题的作品——《烟江叠嶂图》,如今这两幅作品都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幅是水墨的一本,以水墨勾皴渲染,皴笔粗壮虚和,间皴间染;树木用笔尖细爽利,有明显的李成遗法。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长卷,绢本设色,51.5×1191.5cm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重彩青绿山水画作品。

【南宋】

李唐 《万壑松风图》

上海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

《万壑松风图》是宋代著名画家李唐的绘画作品,是宋高宗南渡前较晚的李氏山水的代表作,与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

《万壑松风图》款识题于远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可知作于一一二四年,这时候李唐约七十岁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卷,茧纸本,墨笔,19.8×289.5cm。 此图卷作于乙卯为绍兴五年(1135)

《潇湘奇观图》是宋代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

赵伯驹《江山秋色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局部

《江山秋色图》是一幅长卷山水,绢本,青绿设色,明人题为赵伯驹画。这一画卷赵伯驹(1120-1182),南宋著名画家,字千里,为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孙,赵令穰之子。官至浙东兵马钤辖。工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丽,尤长金碧山水。以极为丰富的取材,展示了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

此卷钤有清内府“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印,以及梁清标鉴藏印。尾纸有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标题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关系,而秀润过之。

马远《踏歌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是一幅山水人物画。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硬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所谓“踏歌”就是一边歌唱,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马远此画营造了既普通而又实在的生活场景。

马远《寒江独钓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1195年

画作用笔流畅劲美,构图极其精炼,渔舟和水面线条的虚实处理,产生强烈的动态视感,几道简单的水纹将大片的留白瞬间转化为浩瀚无垠的江面,营造出清幽闲适的意境,富有诗意地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追求和向往的生活情趣。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纸本设色,纵28.4横93.2厘米

赵孟頫在山水领域不失为开一代先河的重要人物,他以师古风抵制南宋纤弱之气,积极反对当时“人人马远、个个夏圭”的相互抄袭之风。此图画济南郊外鹊、华不注两山的秋天景色,初看甚是平淡,实为追求一种朴拙、淡泊的意趣,极富笔墨趣味。

明董其昌评此画说:“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元人赞誉此画是“一洗工气”, “风尚古俊, 脱去凡近”。这都表现了作者师古而能自成体系的胆识和精湛技艺。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立轴,纸本设色,横43.8厘米 纵101.3厘米

层岩叠翠,高松小舍。山上云雾迷朦缥缈,殿阁半露。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茏,一人策杖寻幽。用笔刚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构图上较繁密,山头多置矶石,敷以浅绛色彩,正如清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合卷》

《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黄公望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吴镇 《渔父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水墨,纵84.7X横29.7厘米

吴镇喜作《渔父图》以抒其怀,平生所作甚多,今存世四幅,其中景物基本相似。此幅作远山丛树,流泉曲水,平坡老树。坡旁水泽,小舟闲泊,一渔夫坐船垂钓。笔法圆润,境界迷濛幽深。

倪瓒 《容膝斋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分近、中、远三景,近处作平坡,上植数枝树木,间或缀以茅舍亭阁;远处作峦头或低矮的土坡,作为近景与远景之间的过渡部分则多为大片空白,不着一墨,是为湖水。

王蒙 《青卞隐居图》

上海博物馆藏

纸本水墨,纵140X横42.2厘米

王蒙(1289~1385),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的外孙。诗文书画全面精深,以其苍莽过人的独特画风,成为“元四家”之一。

蒙古人入主中原后,王蒙隐居于黄鹤山下,寄情山水,作品内容多反映文人的山林隐居生活。此图描绘了作者家乡吴兴卞山的景色。深邃幽雅,纵逸多姿,图中景物繁密充盈,气势雄伟,表现了江南山岭浑厚苍润的特点。这是作者成熟期的精心之作。被董其昌称之为“天下第一”。

【明】

沈周 《庐山高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立轴,纸本,淡设色,纵193.8厘米 横98.1厘米

图中山峦层叠,草木 丰茂,飞瀑高悬,云雾浮动。此图构图布局颇具匠心,墨色浓淡层次逐渐变化。作者取于王蒙技法,善于组合稠密高叠的石岩,进而形成转折交搭的层峦,再位置大小林木,复合为整一的自然美,疏密、松紧,有条不紊。

仇英 《赤壁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卷,绢本设色,25.1×90.8cm

传世仇英所作《赤壁图》,目前所见有三幅,皆是绢本短卷,画白露横江,断岸千尺,东坡与客泛舟中流这一情境。本幅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极富诗情地融入于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

仇英 《桃花源图》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长卷,纸本重彩,33×472cm

此画通幅青绿著色,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画中草木、人物描绘的细致入微,严谨工细。

【清】

朱耷《彩笔山水画》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宁王朱权后裔,为南昌宁献王朱权九世孙。

此图丘壑布置,远宗董源、倪瓒,近效董其昌,别开蹊径,在画面景物繁密的近中景留出一片空白,其上绘一孤亭,令人产生空灵通透的感觉。山石树木皴笔、勒笔全出中锋,随后秃笔擦染,浓墨横皴,笔墨老辣纵横,为其70岁后所作。

【近现代】

溥儒《野水泛舟》

溥心畲在山水一项的成就非同一般,青绿、浅绛、水墨皆信手拈来,临古山水、台阁界画、没骨山水亦不在话下,每作画必题诗作文于其上,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他早年习画以北派山水入手,后及之文人山水,受马远、夏圭影响较多,复灵活变通。

黄宾虹《黄山图》

1934年春,黄宾虹又去黄山游览,秋季作此幅。黄宾虹擅画山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山水画一代宗师”。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此山水作品为黄宾虹71岁时所作。点、线、墨皆古朴厚重,老辣纵横。从中可窥见先生在笔墨上的探索与变化。

八大山人是什么人?水平如何?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zhū dā),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谱名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 朱耷一生坎坷,于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八大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八大长于水墨写意,为其划时代的人物。 在水墨写意画中,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八大则两者兼而善之。他的山水画,近师董其昌,远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黄公望、倪瓒诸家。例如康熙四十一年所作《书画册》(上海博物馆藏)共画了六幅山水小品,就可以看出深受董其昌的影响,其远笔的圆润则有着董、巨和黄公望的遗踪,墨法参照了米氏云山,而某些树石的组合形式,显然取自倪瓒。但是,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却又强烈地感觉到朱耷的个性,上述那些古人的法则,不过是他随手拈来为自己服务的。那些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这种无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与技巧的高度结合,使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自由王国。

比起山水画来,八大的花鸟画创作,更具有他风格个性的典型性。顺治十六年所作《传綮写生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和康熙五年作的《墨花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八大早期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创作,深受沈周、陈淳、徐渭的影响,其用笔较方硬,题材、布局也未脱离前人窠臼,但是画中所表现出的兀傲之气,以及不拘一格的大胆剪裁,如不求物象的完整性,却已预示着他的未来的发展。

八大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如康熙三十一年所作《花果鸟虫册》,其《涉事》一幅,只画一朵花瓣,总共不过七、八笔便成一幅画。在八大那里,每每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说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前人所云“惜墨如金”,又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只有八大才真正作到了这点,可谓前无古人,后难继者。

少,也许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这是难有人作到的,八大却具备了如上的要求,这里大有文章。首先是他在用笔用墨上的功夫。他的用笔由方硬变圆润,饱和墨汁与运笔的方法相结合,一下笔就给人以浑厚丰富之感。他是第一个充分主动利用生宣纸特性以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画家。生宣纸的吸水能力强,容易使墨汁扩散(洇),这本来是缺点,而八大却把它变为优点,不但为水墨写意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而且也创造了人们对水墨写意画的新观念,其功不朽。

其次是形象的塑造。八大的花鸟造型,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形与趣、与巧、与意的紧密结合,所以我们在欣赏时,就不会感到单薄和寂寞。再次是他的布局,特别讲究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摆放的位置。其诀窍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与此同时,并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他不像一般画家那样,先画好画,然后在恰当的位置题款和押印,而是有总体的规划设想,使每一点都在布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节约。例如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鸟山水册》(上海博物馆藏),第一幅仅画一只雏鸡。小鸡置于画面中右偏下,这一位置的重心,将画面分割成四大块空间,每块空间的大小都不一样,平衡而有变化。由于小鸡头部方向朝左,故题诗在右第二大块空间中,使空荡的背景顿时活跃起来,视觉上起到突破平衡和内容丰富的作用。小鸡的刻画生动传神,动态像小孩刚学走路,蹒跚得十分可爱。瞪着大眼警惕着前方,特别是眼后加三撇,像电波一样,好似前方有什么声响传来,使小鸡心惊胆怯。这只小雏鸡我们可以理解为它刚出蛋壳,表示出对这个世界的惊异与警惕;也可以理解为走失了群体,找不到妈妈,感到孤独而害怕,如何理解,任人们驰骋想象的翅膀,所以有时候少画,反而思想的容量更大。

朱耷作品

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否则越少越好,艺术又会走入另一条邪径。少是相对的,例如康熙四十二年所作的《杨柳浴禽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相对上述作品来说是“多”了,但比起一般画家处理同类题材的作品来,却少了许多许多。例如他对柳枝的处理,约有十二笔,就占住了整个画面上部的空间,不但表现出杨柳的老干新枝的质,也表现了枝条迎风的势。在春风料峭之中,八哥在洗刷自己的羽毛将振翅欲飞。这一生活小景,表现出无限的生意。康熙十六年所作的《河上花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是八大一生作品中仅见的长篇巨制,也是他笔墨最多、布局最复杂的一幅,但他仍然体现着少的原则。例如开卷的一丛荷花,总共超不出三十笔,笔减而意繁,一开卷便引人入胜。

八大,前承古人,后启来者。白石老人曾有诗曰:“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缶老(吴昌硕)当年别有才。我原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其倾倒如此。今天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赏和理解他艺术的人越来越多。

八大山人梅花五言诗?

这首诗名为《梅花》,为唐代诗人崔道融所作,诗歌如下: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初读过后,是否有种熟悉的感觉,最后一句的由来便是出自这首诗,在一片梅花雪景之中诗人所发出的感叹。整首诗的氛围是安静且又带些伤感,诗人观赏雪景和梅花,仿佛是在和自己对话,道不尽许多的人间冷暖和悲欢。我们将从字面上和内涵上两方面逐句进行解读,感受诗歌中的人生意境。

“八大山人”朱耷他的画有何特色?

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的后裔。朱耷20岁遭国破家亡之痛,故他的画中常流露出愤懑之气,笔墨间饱含着忧国的情感。

朱耷的山水画意境枯索荒寂,于苍凉凄楚中迸发出雄浑悲壮的气质,体现了其孤愤而坚毅的心境。朱耷的山水虽有艰涩冷漠的特点,但他作画不拘常格,自由奔放,笔的轻重、墨的浓淡都体现出作者瞬间的直觉决断。曲折起伏的山石形态不像平常所见的形态,朱耷在“似与不似”间获得了本质的真似。朱耷的花鸟画成就最为突出,极富个性,上承林良、沈周、陈淳、徐渭,同时又借古开今,自出性灵。他的作品大多借物抒情,以象征手法表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借笔墨表现自己倔强、傲岸的性格,抒发愤世嫉俗之情。所以朱耷笔下的花鸟形象,夸张变形。他画的荷花,荷茎挺拔而立,生气勃勃,力图表达倔强而不随波逐流的品格。所画的怪鸟及鱼,多白眼看天,表现出他不妥协的气质。笔情纵恣,不拘泥于古法。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