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皇家之气的隶书三大名帖?
一、《曹全碑》
字体秀美飞动,结构舒展匀称、大度飘逸,充分彰显了汉隶的成熟,实为汉隶之精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二、《乙瑛碑》
字势开阔、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为后人学习隶书的范本。临写时应注意“横平竖直”、“蚕头燕尾”的用笔特征,相同笔画须讲究向背、仰覆之变化;结体力求规矩大方,中敛旁肆;章法应注意虚实疏密,穿插避让《乙瑛碑》与《礼器》、《史晨》并称“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
三、《张迁碑》
《张迁碑》顺其自然,字体端庄。动中求稳,稳中求变。在空间布白的处理、平正与险绝的错落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有“险绝”后“复归平正”之感。独树一帜,疏密适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既严谨又空灵,疏处阔绰而不散漫,达到了疏与密的和谐统一,整体前后呼应。
曹全碑解释?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所以又名《曹景完碑》。《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33行,分5横列。书体为隶书,篆额久佚不存。全碑共1165字。碑高253厘米,横宽123厘米。此碑于明万历初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传碑石在明代末年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有明拓本。
《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其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
史晨碑和乙瑛碑哪个好?
中国汉字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篆书以后,为了书写方便,于是隶书应运而生。史晨碑和乙瑛碑就是两个隶书碑帖,至于说那个好,没有标准,只能根据个人的喜好而确定是否喜欢。
史晨碑厚重大气,点划比较粗壮,而乙瑛碑相对比较纤细飘逸灵动,二者风格不同。
隶书必临的三大名帖?
适合隶书初学者的三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横画长而竖画短,因此呈现宽而扁的形状,书法技巧讲求“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书法风格为返璞归真,劲道高古,朴厚端庄。
隶书名帖有《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三大名帖等。
一、《曹全碑》
字体秀美飞动,结构舒展匀称、大度飘逸,充分彰显了汉隶的成熟,实为汉隶之精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二、《乙瑛碑》
字势开阔、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为后人学习隶书的范本。
临写时应注意“横平竖直”、“蚕头燕尾”的用笔特征,相同笔画须讲究向背、仰覆之变化;结体力求规矩大方,中敛旁肆;章法应注意虚实疏密,穿插避让
《乙瑛碑》与《礼器》、《史晨》并称“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
三、《张迁碑》
《张迁碑》顺其自然,字体端庄。动中求稳,稳中求变。在空间布白的处理、平正与险绝的错落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有“险绝”后“复归平正”之感
独树一帜,疏密适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既严谨又空灵,疏处阔绰而不散漫,达到了疏与密的和谐统一,整体前后呼应。
隶碑临写为什么有人推荐要从《史晨碑》入手?
《史晨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勒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为记述史晨祭祀孔庙而立,碑二面刊刻,故后人称《史晨前后碑》,现藏山东曲阜孔庙。《史晨碑》碑文气象和穆,笔意遒炼,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字距与行距较大,章法布局疏朗空灵。这一特点,在同类汉碑中极为突出,充分展示了其恢宏巨制和高古典雅的庙堂之气,与《礼器》、《乙瑛》并称为孔庙三大名碑。
由于受到庄严场所的限制,《史晨碑》多了一份法度和规矩,也因此其艺术个性和神韵没有稍前的《石门颂》和同年代的《肥致碑》那样来得纵横恣肆、古拙自然。正因《史晨碑》有法可循、易知易学,所以初学者从其入门是非常好的选择。明末清初书法家郭宗昌《金石史》谓其:“分法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代模楷,亦非后世可及。” 可见《史晨碑》在隶书上的地位与存在。
为什么不建议初学者从《曹全碑》、《乙瑛碑》等其它碑入手?《曹全碑》秀润,《乙瑛碑》雄强,如果没有一定的线质基础,很难写出其秀润、雄强之气。特别是《乙瑛碑》细和粗的笔画如果搭接不好容易写的飘,很难入古。比如刘炳森的学《乙瑛碑》,他的隶书就少了一份古厚之气。因此初学者如果直接从汉隶中风格较强、难度极大的碑刻上着手,就有可能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本人初学书法就是从《史晨碑》入手,认为《史晨碑》有以下的几个优点:
(1)清杨守敬《平碑记》有云:“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从《史晨碑》入手可以吸收其古厚之气,打下坚实的线质基础。
(2)方朔在《枕经堂题跋》中赞其曰:“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态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
《史晨碑》的整体布局,在汉隶中属横平竖直、纵横有列的典型。王澍认为“学隶应从史晨碑入手,取其严谨,以正其趋,中之乙瑛,以究其大,根之礼器,以正其变”。故可以打下八分正宗结构基础。
(3)万经称其“两碑字修饰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当在乙瑛,礼器之右”。
《史晨碑》变化微妙又庄重和含蓄,初学者可从工稳到强烈、简单到复杂的临习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托古求新,就会从多方面掌握用笔和结构的具体法度。
附名家临史晨碑:
1、何绍基临史晨碑
2、邓散木临本最得原碑风貌
以下是本人临习史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