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尤二姐之死,贾琏有没有责任?
红楼二尤是红楼梦中一对悲情姐姝花,性烈如火的尤三姐为柳湘莲殉情自刎,懦弱柔顺的尤二姐被王熙凤骗进大观园吞金而逝,让人嗟叹。
贾琏爱恋二姐的美貌多情,二姐看中贾琏的风流多金,两人各取所需,如胶似漆,好的是蜜里调油,可为什么被尤二姐视为终身依靠的贾琏,最终未能保护好她,使其吞金自杀,走上和尤三姐一样的悲剧命运呢?
很多人都以为尤二姐之死是王熙凤一手造成的,论责任,贾琏也难辞其咎,他的几个行为也是不可原谅的。
一、被凤姐虚情假意的贤良表面蒙蔽
贾琏偷娶尤二姐,在花枝巷金屋藏娇,凤姐乘贾琏到平安州办事之际,雷厉风行,打了个短平快,亲自上门,降尊纡贵,把二姐请入了大观园。
贾琏事毕回到花枝巷,见人去楼空大吃一惊,其实这时候他就应该有所警觉,但他很快被凤姐虚情假意的言行所蒙蔽。
“回来见凤姐,未免脸上有些愧色,谁知凤姐儿他反不似往日容颜,同尤二姐一同出迎,叙了寒温。”
按理说凤姐知道此事,应该勃然大怒,如此殷勤相待,实属反常,却并没有引起贾琏的疑心,对于凤姐的一番美意,反而是照单全收,喜不自禁。
一向强势的凤姐如今做小伏低,仿佛一夜之间成了贤妻良母,让一直生活在凤姐光环下的贾琏很是受用,心情大好,放松了警惕,沉浸在娇妻美妾的齐人之福中乐不可支。
凤姐甜言蜜语的哄过了二姐,又故伎重演,再来哄骗贾琏。贾琏其人,正如后来秋桐所言是个“棉花耳朵的爷”,面活心软,没有防范意识,永远把事情往好的方向考虑。
凤姐过了明路,名正言顺地把二姐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贾琏没有想到的是,凤姐殷勤的面容下,是充满杀机的冷笑。
二、秋桐的得宠让二姐暂时被抛在脑后
贾琏虽好色风流,但也算是贾府子孙中办事得力之人,他因事情办得好,不想好事成双,贾赦夸他办事得力,把年轻娇美的丫环秋桐赏了他。
幸福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多,让贾琏几乎应接不暇,立刻和这位更加年轻的新宠打成一片,难分难舍,把二姐也抛到脑后,只秋桐一人是命。
作家闫红说贾琏这个世家公子,对于女人,是喜新不厌旧,新晋姨娘尤二姐转眼之间就成了昨日黄花,虽然贾琏对她还算不错,但二姐在贾琏心中的位置已明显靠后,落入第二梯队。
秋桐恃宠而骄,成日里指桑骂槐,惮压二姐,凤姐步步为营,慢慢撕下了虚伪的假面,磨刀霍霍,意图借刀杀人,二姐处境日益艰难,生活待遇直线下降,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这一切都发生在贾琏的眼皮底下,他不是不知道,只是懒得理会,此时的他正沉浸在秋桐的温柔乡中,只见新人笑,哪见旧人哭,只顾自己一味高乐,根本就无暇他顾。
三、糊涂大意请了个催命的胡庸医
即便如此,尤二姐亦没有对生活和未来绝望,因她已经怀孕。本来可以趁此机会东山再起,日后既使丈夫靠不住,也有自己的孩子可以依傍,可是粗心大意,糊涂行事的贾琏请来了催命的胡太医,安胎药开成了堕胎药,将二姐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身心受到重创。
贾琏请的胡太医,直接葬送了他自己的儿子,也把二姐送上了不归路。
有人说,胡庸医被凤姐重金收买,用虎狼之药使二姐堕胎。即便如此,做为一家主的贾琏也有失察之过,人命关天,况且生育之事,事关重大,怎可随随便便、如此草率的请一个根本自己根本就不了解的医生?
孩子的意外流产加上秋桐的嘲讽谩骂使二姐彻底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成为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综上所述,尤二姐表面上是被凤姐秋桐折磨而死,成为封建妻妾斗争的牺牲品,而在实际上,作为斗争的中心人物贾琏,无论如何也难辞其咎。
在三姐身处险境、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挺身而出,施以援手,而是不闻不问,任由事态发展,逼得二姐走上绝路。
公子哥儿自私自利、得过且过的本性决定了他不可能与凤姐为敌,也不可能为二姐舍弃新欢秋桐,他的人生理想就是纵情享乐,但求自保,哪里还想得到保护他人?即使这人是他曾经倾心相爱的女人。
他只能佯做不知的袖手旁观,看三个女人为了他而殚精竭力、明争暗斗,看二姐日益憔悴衰弱、枯萎下去,直到吞金殒命,他才如梦初醒,抚尸大哭。
饶是如此,凤姐不肯多拿钱发葬,贾琏也不敢与之翻脸,只得悄悄地拿了平儿偷出来的二百两银子,发葬了三姐了事。
他心中想必是痛恨凤姐的,只不过他可曾想到,“我不杀伯仁,伯仁却是因我而死”,二姐之死,他自己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拈花一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弟子规》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
谢谢邀请!关于《弟子规》这个小册子对小编“芒砀赤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小编目前的主要就是复兴、推广、传承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小编与小编的团队也曾免费办过几期国学讲座,其中“芒砀赤子”主讲弟子规》。
今天小编“芒砀赤子”就和大家一起了解《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但是儒家思想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的思想,在《弟子规》里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它的作者是谁呢?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名叫李毓秀。他也不是什么名家、大家,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如果是个大人物,我们翻开史书一看就知道。这位李夫子获得的最学位“秀才”。举人没有考上,进士更跟他没关系。他的主要活动干什么呢?大家知道,秀才能干什么?“教书”秀才只能当孩子王,开办私塾。那么他为什么他能写出去“弟子规”呢?这位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以也不高。但是他用毕业的精力研究《大学》《论语》《中庸》等。我们知道,过去有好多科举失败者,往往在某个领域里是个很棒的人才,李毓秀就是。
后来为了生活他就创办了一个学校,讲学讲的非常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到什么样呢?他当时讲学的环境非常艰苦,不像现在与地毯、水泥地。当时在他学堂周围都是泥土地。所以他学堂周围、门口都是脚印。这说明什么?说明来听课的人非常多,被人尊称李夫子。
因此我们称“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为清朝早朝的教育家、学者。他根据传统对于蒙童的规范要求,再结合自己的教书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叫“训蒙文”训者教训也,蒙者启蒙也。是启蒙教育孩子的一本好书。那么“弟子规”和“训蒙文”是同一部书吗?“是”。那是因为后来“弟子规”经过另外一人的修订。这个人叫贾存仁,他在“训蒙文”的基础上加以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是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成的,共为五部分。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共用了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四字。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进行了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这样的一部好书,不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吗?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去诵读《弟子规》,同时用“弟子规”里面的规范对照自己、反思自己。
东北女小品演员姓闫的?
那自然是闫学晶了。此人早期在当地参加二人转学习并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一名演员。还参加了刘老根大舞台,并参演了电视连续剧《刘老根》的拍摄,并在剧中担任山杏一角被大众认可。
后又特招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任演员。
书读完后感觉什么也没记住,那么读书的意义到底何在?
大部分人读书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读过之后就忘记了,感觉根本没有任何帮助,看似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但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不这么认为。
读过的书,最终都会变成你的财富,内化为你的气质,成为你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一部分。正如三毛所说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读书让你体会人生百态读一些文学作品,看似对生活毫无意义,但如果将书中人物的性格命运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你就会更加对书中人物的命运抉择有更深层次的感悟和体会。
读书更是读人性,现实生活中发生某件事,人们的心理反应,都会在书中找到似曾相识的场景和描写,作为读者的你也会因为读过的书与现实现实生活产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她在乱世中对故乡的回忆性小说,是一本离我们比较久远的书,但书中揭示出许多人性的荒诞与丑陋,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出例证。
呼兰河城东二道街里有个五六尺深的泥坑,经常陷住过往的车马,也曾淹死过鸡鸭猫狗等牲畜,发生这样的事情,人们大多数只是凑过来热闹,对于解决方案,人们有说拆墙、有人说要种树,就是没有人说要填平泥坑,这就是人们对不关乎自己利益的事情漠不关心的一种心态。
泥坑除了给人们制造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成了人们吃瘟猪肉冠冕堂皇的借口。人们为了吃便宜的瘟猪肉,但又不好意思承认,便找借口说是泥坑里淹死的,算不上瘟猪肉,这不正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为自己占小便宜和贪婪找借口的本性吗?
磨房的磨倌冯歪嘴子的老婆在生老二时难产死了,留下两个孩子,一个四五岁,一个刚出世,人们都觉得他要完蛋了,都在看他的热闹,觉得他活不下去了。然而冯歪嘴子自己却没有旁观者那样的绝望,他反倒觉得自己有责任好好的活着,拉磨之余,尽心竭力的照看着他的两个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反而越活越有希望。
“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的牢牢的,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着别人也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于是他照样的活在世界上,他照常的负着他那份责任。”虽然与现实生活相比,书中的人性略显淡薄,但这不就是人们看到别人的悲惨境遇的同情和看热闹的心态吗,从书中我们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人性。
读书能让你与名人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读一些名人传记,我们能够既能学习他们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如何走向成功的,对我们的现实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我们更能学习他们如何为人处世,吸取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比如《穷查理宝典》中提到的查理芒格的多元化思维模型中的逆向思维: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查理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都更关心如何在股市上成功,查理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他曾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我就永远都不去那儿。“更是成为许多成功人士决策的人生箴言,对普通人的生活也有指导意义。
读书能够用于指导学习、工作和生活樊登老师曾经说过:“人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多读一些工具性的书籍,对人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他也正是因为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成立樊登读书会,通过传播书籍中的知识,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职场、投资、理财、商业管理、育儿、婚姻家庭、情感等工具类的书籍,能够帮助你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国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逻辑学等各类书籍都可以提升和重塑自己的思维方式,而文学、诗歌、艺术等各类书籍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对美的鉴赏和感受能力。
读书,看似无用,但不经意间就会内化成为你自己的见识、教养,成为你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作家闫红谈到读书,曾经讲道她的小舅爷的故事。她的小舅爷在村里处于鄙视链的末端,笨嘴拙舌,笨手笨脚,生活窘迫,打了一辈子光棍。但他却活的乐呵呵的,家里藏了一箱子书,每一本都有包书皮,毫无破损,干完农活之余喜欢歪在床上看书,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的忘我,平常少言寡语的他,说起书中的故事人物眉飞色舞。
闫红曾这样评价他的小舅爷:“我猜,正是他的这种投入,使得他不容易被现实中的不如意所伤。贫困固然是一种不幸,平庸乏味也是,毛姆曾说,书籍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阅读是一束光,能瞬间化平庸为神奇,像一根救命稻草,将你从泥潭里面打捞,它还可以是一种外援,让你在风暴中站稳脚跟,安妥好现在和未来。”也许,读书现在改变不了什么,但只要读下去,就会对你的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成为你人生中的救命稻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闫红诗词?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