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学代表成就?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 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革命。它宣告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结束,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五四”文学革命是于1917年初由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首先发难的。但是在此以前一些进步报纸刊物已经有所酝酿和鼓吹。
1915年到1916年期间,李大钊在《国民之薪胆》、《厌世心与自觉心》、《〈晨钟〉之使命》等文章中,阐明了一个国家新文明的产生与新文学的勃兴之间的关系,认为“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据此他反对“柔靡艳丽”、腐朽没落的封建文学,希望一些觉醒的青年和哲人,能够创造出“优美之文学,高尚之思潮,助我国民精神界之发展”。
五四作家中影响力最大的?
从“五四”运动至第一次大革命失败,这一期间在我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作家是鲁迅和郭沫若,他们在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作品分别是《狂人日记》和《女神》。巴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著名作品有《家》、《春》《秋》,合称为《急流三部曲》。
五四乡土文学成就?
五四乡土文学的成就
乡土文学是“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城。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沈从文,到40年代的赵树理、孙犁,再到六七十年代的柳青,以至80年代以后的汪曾祺、莫言……众多乡土小说家为文学史贡献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城风情和民族特色的乡土小说创作流派。
“作为农民的写作”是个伪命题,这种质疑或许会有一定道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来自乡土的“新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土作家强调自己的写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又不完全是矫情或虚饰。
“五·四”时期的乡土文学除了具有情感与理性思维的矛盾、作者的主观情感浓烈之外,对于当时的国民来说,这时期的小说具有一定的启蒙性,作品中无不包含着对新的社会形态的向往。同时,这种情感寄托也是一种审美元素,在价值观的建立与逻辑思想的形成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四时期的五篇经典作品有哪些?急需答案?
这期间的代表作有,可以任选五篇
刘半农的《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
胡 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
郭沫若的《凤凰涅槃》
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什么是新文学》
五四时期对我国儿童文学作出重要贡献的作家包括
包括周作人、叶圣陶等。
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更改变了中国儿童文学几千年以来的落后局面,开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新纪元。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