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徐悲鸿代表作书法作品

吴昌硕的书法以石鼓文为绝,其石鼓文融合篆刻用笔,其行书融进了清代大家王铎的风格。早年学工笔人物画、书法,著有《江上诗存》、《林散之书法选集》。其著作《广艺舟双楫》对后世书坛影响很大,另外还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南海先生诗集》等。其书法特点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於先生尤擅草书。...

徐悲鸿代表作书法作品,影响中国近现代史书法史的?

中国近代十大书法家,由《中国书法》杂志社主办的“中国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评选活动投票选出。其名次以得票多少排序为: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毛泽东、沈尹默、沙孟海、谢无量、齐白石和李叔同。

1.吴昌硕(1884-1927) 浙江安吉人,名俊、俊卿,原字仓石,中年后更字昌硕,七十岁后以字行,别号老缶。吴昌硕的书法以石鼓文为绝,其石鼓文融合篆刻用笔,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其行书融进了清代大家王铎的风格。吴昌硕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

2.林散之(1898-1989)祖籍安徽和县,生於江苏江浦,原名以霖,号散之。曾任中国书协名誉理事、江苏书协名誉主席。早年学工笔人物画、书法,30岁前其书法得力於唐;后师从黄宾虹。先生尤擅草书。他以王羲之为宗,怀素为体,自成园转深雅、苍劲连绵的风格,擅山水画,工诗文。著有《江上诗存》、《林散之书法选集》。

3.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原名祖詒,字广厦,号长素、更生。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其书法尊崇帖法,富有创见。其著作《广艺舟双楫》对后世书坛影响很大,另外还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南海先生诗集》等。

4.于右任(1878-1964)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右任,别署刘学裕,号古愚,笔名神州旧主、太平老人。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辛亥革命。其书法特点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融碑帖於一炉。於先生尤擅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曾创作《标准草书》,擅诗文著作有《右任诗存》、《右任文存》、《于右任书法》等。

5.沉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期间曾任《新青年》编委,建国后歷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其书法以楷书、行书见长,其书作於清俊圆润中,呈劲健透逸之姿。著有《歷代名家学术经验辑要释疑》、《书法沧丛》、《二五书法管窥》、《沉尹默书法集》、《秋明室杂诗》。

6.沙孟海(1900-1992)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若,号石荒、兰沙。少承碑学流风,得吴昌硕指授。曾作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协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西冷印社社长。著有《沙孟海论书从稿》、《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翰墨生涯》等。

7.毛泽东(1893-1976)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字润之。中国共產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產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其政务之余喜爱诗词,书法擅狂草,用笔咨意、气势磅礡,章法洁构变化万千,著有《毛泽东选集》五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集手跡选》、《毛泽东题词墨跡选》、《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等。

8.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后易名沉,号无量,别署嗇庵。幼承庭训,习古文辞、诗赋。民国初期歷任孙中山大本营秘书、参议,黄博军校教官等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建国后,歷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其碑帖兼融、甭散稚拙,雄浑俊逸。著有《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哲学史》、《诗经研究》、《佛学大纲》、《楚辞新论》、《谢无量书法》等。

9.齐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精诗文、绘画、篆刻、书法。其书法功力深厚、苍劲豪迈。建国后,歷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出版有《齐白石作品集、《齐白石画集》、《白石诗草》等。

10.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名文涛,字叔同、息霜、释名演音,法号弘一。曾任《太平洋日报》文艺主编、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美术教员,1918年出家,后為佛教健宗高僧。著有《李庐诗鐘》、《护生画集》、《寒茄集》、《南山律宗传承史》等。

这是网上一篇评论,作者不详,仅供参考

一是纯以书艺服人。从这份名单可见,不论恭列者的政治信仰或人格精神如何,光以纯粹的书法艺术而言,前4位名家的书艺光芒确实是最亮点的,也是他人无可替代的。尤其是康有为和于右任二位大家的入围,更令人信服,他们才是真正的书法家和大师,而非一般的写字匠。相比较起齐白石、沙孟海和沈尹默等名家来,这二位书坛高手的知名度一时间似乎要低些,或许在书坛之外更是如此。但这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人们政治观念和信仰的影响。然而,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撇开纷杂的意念,光以书艺的内涵和美学境界而论,这二位大家跃居十大杰出书法家前列,是世人对他们的公认。

于右任留给世人的作品,以行草书对联形式居多,那种掺和着北碑精髓的墨迹,沉稳拙重又笔辣苍劲,纸面弥漫着大气神韵,以大局观来营建章法的独特。其书艺的精神与人格的方正是极其吻合的。堂堂正正的他,其心迹风骨,天经地义地铸成了只能是属于于右任的气象宏大的书法神韵。

认识康有为的书法艺术,大多数人是基于中国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可以这样说,康有为为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流传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绝不会比他在历史上的政治作为要逊色。艺术神话的传说,有时是会逾越国界和时光的。康有为书法的最大特点是深受魏碑的影响,却又富于变化。常常是起笔无尖锋,收笔无缺锋,也无挫锋;折笔处方圆并用,运笔时迅起急收,妙入毫端,其腕下的功夫之精深,足以令人折服。

十名杰出书法家中的前4名艺术韵味,有吴昌硕的大气雄强、林散之的干枯空灵和康有为的意境宏阔及于右任的苍劲老辣,不说是20世纪,恐怕连21世纪也是无人能够超越他们的。因为现时的人们实在是太浮躁,太为功利所左右了,而功利二字往往是会夭折艺术家的灵性。

二是谢无量和齐白石的入围,显示了艺术和传播作用的效果。前者是10位大家中名声最不响亮的,但恰恰是他的广博深邃的学识修养和看似散淡又漫不经意的书法艺术,博得了人们的厚爱。有些艺术品在开始看时,常常有不怎么样、不让人心动的感觉,但品赏的时间一长,就会越看越有滋味。谢无量的书法就是这样的例子。他的字体结构新颖别致,寓巧于拙,疏朗而不松弛,实则是成竹在胸,自有法度。沈尹默先生曾有这样的评价:“无量法书,上溯魏晋之雅健,下启一代之雄风,笔力扛鼎,奇丽清新……株守者岂能望其项背耶?”以笔者对他的书艺理解,他们作品之所以能突破前人的藩篱而不落窠臼,不仅反映了他对书法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得力于他那广博深邃的学识修养。因此,他的书法笔姿凝炼遒劲,柔中见刚,不为固定形式所限,也毫无矫柔造作之状,而是神飞意扬,逸趣横生而耐人寻味。

齐白石的书法也能够入围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行列,主要是沾了他自己的画名而赢得了人们的首肯。比起他卓有艺术实性的洗炼水墨画来,他的书艺似乎是不值多谈,倘若那些诗句不是配在其精妙的图画旁侧用以题款,谁还会去眯起细眼仔细品评呢?从纯收藏的角度来说,恐怕是十个齐字也抵不上一幅画的经济价值。毕竟,经济价值的背后,有艺术含金量支撑着。

三是沈尹默和李叔同的恭列,笔者的一孔之见是颇有戏剧性。沈氏书艺在海上艺坛曾被认为是近代的开拓者,也确是影响了当今正在从事书法艺术的几代人。然而在我国的北方和中原地区,又常常被认为是阻碍了现代上海书法的发展和前进。两种意见和观点截然相反又针锋相对。如果从收藏和鉴赏的角度去讨论,部分地吸收和收藏一些沈氏的书风和作品是种高明之举。但如果将其视作为艺术典范,则往往成了收藏者眼光前进的绊脚石。

李叔同的书艺,自然与众不同,出家人自有的超脱和清雅,一丝不存人间之浮躁,细笔慢功写来,真让品赏者在大伏暑天见之也会立顿清凉起来。曾在其学生,现代著名艺术大师丰子恺的石门古镇故居里,看到过李叔同的一副精品,甚为崇拜。书写的对联为“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一样粗的线条,略为呈长方形的结构,用笔没有丝毫的牵带,随意而出,禅劲十足,要想学之,真是难而不易。数年前曾见国内有人试图诠释李氏的书艺风格,而去模仿其书法作品,但给人的感觉总是不伦不类的。没有其境其艺和修炼,哪有摹仿即成书作之理?

徐悲鸿送过白崇禧画吗?

徐悲鸿是送过白崇禧画的。

徐悲鸿(1895—1953)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杰出大画家。康有为曾夸他是画坛奇才。因为徐悲鸿除擅长中国水墨画外,西洋油画、素描、书法,无一不精。而他所画的骏马,笔墨淋漓,雄健神妙,成了他个人以及画坛中脍炙人口的典型。

当代书画艺术家你更喜欢哪家?

当代书画家中我偏喜爱史国良,当今人物画坛写实派画家。

今天的画坛,画功能排在前列的大概史国良当之无愧。他17岁就开始跟着周思聪先生学画画,后又学习蒋兆和和黄胄先生。他以写实手法展现绘画作品,反映时代生活为主。功底扎实、笔墨厚重,是中国人物画坛写实派的重镇。史国良在2000年创造的作品《转经筒》(下图),也是他的经典绘画题材,在2014年秋拍中创下1000多万的成交业绩,成就个人作品最高单价。

这幅作品不仅被中国画院主办的《中国画研究》著录,之后又被荣宝斋出版《艺术品》一书中。这幅作品是史国良常画的藏民题材,他从1979年开始入藏写生,已西藏文化为主题进行了大量的创作,与西藏信徒们同吃同喝,目睹了他们虔诚,执着,淳朴,深受感动。这跟他之后的出家或多或少丝丝相关。无论是作为出家的僧人还是入世的画家,史国良始终以站在佛门内的视角关注当代人的生活。

每一幅绘画作品都是画者真性情的表露,好的作品正是承载了人间最真挚,最简单的情感。史国良用他的画笔将最真实的世界呈现给世人。在当今社会生活飞速的节奏下,他画中的世界值得我们深思。画者对绘画熟练的把握以及笔墨的运用将每一幅作品都体现的淋漓尽致。纵看他这些年绘画作品的成绩,下面用数字告诉大家:

史国良 刀郎木卡姆 2014年秋拍1012万

史国良 佛礼 2013年春拍943万成交

史国良 天上之舞 2014年秋拍517.5万

史国良 金秋时节 2013年春拍368万

史国良 人物四屏 2019年春拍207万

史国良 放生图 2017年春拍161万

小结

史国良为了广大的收藏爱好者的利益,一直在打假的路上艰辛见证,这也是他很无奈的选择。

他的画风以写实手法反映时代生活为主,功底扎实,笔墨厚重,能够触动世人内心最深处的真实情感。

如何评价徐悲鸿的字?

谢谢你的提问。徐悲鸿是近代杰出的绘画大师,他创作的2000多件书画艺术作品,是中国现代艺术的瑰宝。这其中就包括了他的书法作品。

徐悲鸿的书法,是现代新书法。

徐悲鸿由于出生在一个农民画家的家庭,所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书法绘画启蒙。

所以,他小小年纪,就可以写春联了,不到十岁就跟着父亲到农村集市写春联。

他自己还学习了隶书。在书法上是有较深造诣的。我们今天,还能在他19岁画的一幅《南山松柏》的画上,看到他用隶书题的字。

1917年,徐悲鸿到上海谋求发展,在犹太人办的仓颉大学,认识了康有为,康有为非常赏识徐悲鸿,徐悲鸿也慕名拜康有为为师学习书法。

康有为按照他的书法新美学理想,叫徐悲鸿学习魏碑。

徐悲鸿的书法就以魏碑《瘗鹤铭》为主临帖。他临帖进步很快,不用很长时间就掌握了《瘗鹤铭》的精神。

徐悲鸿以后就再也没有改变,总是以《瘗鹤铭》为他的书法的基础。

徐悲鸿虽然是学习魏碑,但是,徐悲鸿的悟性很好,所以,他的很有灵气。

他写的书法,既不是楷书,也不是行书,而是魏碑与帖学结合的一种书法,往往也参入一些隶书的笔意。

在民国时代,像徐悲鸿这样的书法,非常有个性也新颖洒脱,他的不少学生也喜欢学他的字。可见徐悲鸿的书法是很有特色和成绩。

民国是一个破除传统,主张革新的时代,书法的革新很难实现,所以,康有为突出学习魏碑书法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因为,如果按照二王书法,一般很难有新的书法面貌。

徐悲鸿在当时,除了绘画的巨大影响,书法也很有影响。

我个人认为,徐悲鸿的书法,是成功的个性特色突出的书法。

他的书法,我们一眼今年看得出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很多学习魏碑书法的,又很难跳出魏碑的师法,看起来与二王不同,但是没有自己是个性和特点。

徐悲鸿不一样,这是他非常了不起的。

有哪些现代大书法画家被我们忽视了?

这个问题,首先我不是很清楚题主对现代的时间具体划分

接下来我简单说说看法:

1、启功,自成一体,这个很难。他年轻的时候书法写得很复杂,笔法非常丰富,大概35岁以后,笔法越用越简单,最终形成自己的面目,这种去繁就简的过程,完成了书法作者到大师的蜕变。

2、于右任,学碑如果不能回到用笔,永远下乘。于老先生做了很好的示范,但是没有形成风格明显的个人特征,所以个人认为稍逊启功一头。

3、沈尹默,早年用笔很复杂,对笔的运用非常纯熟,晚年回归二王,个人风格也比较明显,但才气略略欠缺,个人风格不是很完整,但单从技巧而论,民国第一。

4、林散之,有才气,路子有问题,说到底是学识上偏差的问题,对书法的理解很偏激,可以说自成一派,也可以说江湖书法,且算是文人书法的一种吧。

5、张大千,在近现代书法家中,是可能有被忽视的一个存在,个人觉得张大千的书法,也很有可取之处,只是被画名所掩,和沈曾植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张大千才气远迈沈曾植。

其实所谓书画大家,个人认为其之名浮于其之作品,能为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多是他做的事,讲过的话,是他的思想与人格魅力。

比如启功“一次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个月头顶空空,九死一生,十分快活”的潇洒寓世;

比如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的深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