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藜蒿和芦蒿是同一种菜么?
是 鄱阳湖盛产藜蒿。藜蒿学名狭叶艾,又名芦蒿、水蒿、青艾等。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记载:藜蒿气味甘甜无毒,主治五胀邪气,风寒湿脾,补中益气,长毛发,久食轻身,耳聪目明,防衰。中医认为其除食用之外还有清热、利湿、杀虫之功能。 藜蒿的嫩茎、芦芽和地下肥大的肉质茎均可食用。藜蒿嫩茎深青或淡绿色,像豆芽菜粗细,可摘成一段段,有一种特殊浓烈的异香,比芹菜的味道好。藜蒿本是野生,现在技术发达,可以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 其实藜蒿并不是有多好看,细细的、长长地缠绕在一起,乱蓬蓬的。吃的时候要先摘去根茎上的小叶子,再留下嫩茎掐成一小段一小段。南昌人买来藜蒿,常放置于白瓷盆内,蓄上清水浸养,碧绿青脆,别有风味。(
青团是几月几号吃的?
、青团子只吃一个月,一般是在4月5日前后,时间较短,过了清明,一般就没有人吃青团了。
2、清明节吃青团的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3、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清明节为什么要包青团?
青团,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
在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
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传统糕点,制作方法及食用习俗与青团大同小异,皆为清明前后的糯米/粘米制食品。在广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为“艾粄”,江西客家地区称为“艾米果”,在闽南及潮汕地区称为“艾粿”,而广府地区则常称作“艾饼”。
制作好的青团食用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
青团的来历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 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 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 只米团子。
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 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艾组词,用艾字怎么组词?
答:艾组词:
艾子 艾蒿 艾艾 艾萧 艾豭 艾康 艾怨 艾虎 艾人 艾安 艾纳
艾服 艾灸 艾年 艾色 艾绒 艾酒 艾气 艾芜 艾符 艾绶 艾衣
艾蒳 艾杀 艾焙 艾炷 艾壮 艾老 艾发 艾命 艾毕 艾席 艾孀
艾韠 艾帐 艾猳 艾褐 艾缗 艾餻 艾草 少艾 耆艾 萧艾 怨艾
惩艾 自艾 横艾 艾艾 未艾 蒿艾 兰艾 紫艾 沛艾 银艾 淑艾
哲艾 创艾 熟艾 俊艾 蓬艾 夜艾 青艾 蕲艾 蒲艾 保艾 插艾
灼艾 及艾 苦艾 白艾 悔艾 韶艾 娇艾 芝艾 秀艾 刬艾 蓍艾
锄艾 年艾 好艾 幼艾 火艾 求艾 采艾 耋艾 蓄艾 野艾 耘艾
稚艾 养艾 针艾 铚艾 长艾 肃艾 斩艾 橡艾 宿艾 魁艾 老艾
狝艾
清明节有什么代表东西?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说。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