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以墨代色代表作品有哪些,熟宣适合画什么国画?
熟宣纸是非常适合画工笔国画的熟宣经过矾水加工,水墨不容易渗透,可以做比较工整细致的描画,反复渲染上色,色彩丰富的工笔画适合选择熟宣。纸张本身不洇水,能经得住层层的皴染,纸面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和渗透到反面,落笔之处行云流水,字和纸两相和谐,落笔云烟,笔锋婉转,颇有一股翩然欲仙之感。
国画胶水颜色?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出售的国画颜色从原料上分主要有矿物质、植物质和化学合成等三种类型;从包装上分主要有水剂(锡管装)、粉状(袋装和瓶装)和块状(合装)等三种形式。
(一)锡管装水剂色自从国画大兴水墨写意之风后,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就逐渐地简洁,特别在国画颜色和墨上,更是一切为了方便快捷,于是锡管装的水剂颜色和瓶装的墨就大行其道。现市面上的锡管装颜色主要有十二色合装国画颜色,它使用原料庞杂,包括了传统矿物质、植物质以及现代化学合成色。这种水剂国画色虽然使用方便,但国画颜色的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一些不合格产品,色胶比例不匀,开封后挤出的全是浑浊的胶水,待挤到颜色时又全是渣滓,很难使用。所以在使用锡管装颜色时,开封之前先用手指来回挤压锡管,让胶水和颜色在里面混合,这样开封后挤出的颜色就没有胶色分离现象了。在使用锡管装颜色时一定要现用现挤,尽快用完,否则容易干后结块,再也无法使用。
(二)粉状颜色粉状颜色一般都是由原材料直接加工制作而成,较少使用化学合成物,它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颜色品质好,色彩饱和度高。粉状颜色主要取材于各种矿石、贝壳、金属等,基本上属于矿物质颜料。另还有用木材炭、丝绸等材料经火烧后,取其灰烬进行研磨,加工制作成不同灰黑度的黑色粉状颜料。这种颜色用到画面上后易产生毛绒绒的感觉,可以用它来画国画蜂蝶、鸟雀、小鸡、猫狗等小动物,能表现出特殊的质感效果。
(三)块状颜色块状颜色实际上是粉状颜色的深加工。粉状颜色是一种无胶的半成品,在使用它时一定要调入胶水,而块状颜色是已经加入了胶水的颜色,使用时只要用清水将其浸泡开就可以蘸色描画了。块状颜色不象粉状颜色那样,主要是矿物质颜料,它既有矿物质颜料,又有植物质颜料,尤以植物质颜色为主。
国画颜料的调胶颇有讲究,这是因为胶水是直接将颜色和画面粘结的媒介,胶水用少了容易掉色,用多了又会降低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充分发挥国画颜色特有的魅力。国画颜料用胶主要有桃胶和骨胶两类。桃胶就是桃树伤口所流液体,这种液体有一定的胶黏度,干后凝聚成半透明状的晶体。桃胶可以春天自己到桃林中摘取,市面上也可以买到;骨胶就是用动物的骨头等胶脂部分熬制而成,呈颗粒或条状的半透明晶体。由于所取原料不同,所以就有牛胶、鹿胶和一般的猪骨胶等不同的品种。桃胶黏性不如骨胶,因此它不太适合粘合矿物质颜料,骨胶黏性强,无论是矿物质还是植物质颜料都可以使用。但是,骨胶易变质,特别是炎热的夏天要现用现做,如果时间长了就会腐败变臭。
在国画颜料中,需要加胶的主要以国画粉状颜料为主。粉状颜料加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兑胶调和法,另一种是干粉黏附法。
(一)直接兑胶法将粉状颜色倒进调色碟,将胶水直接兑进色粉中,用手指加力揉按成有一定韧性的色团备用(如果少量使用,只需要用笔蘸胶揉合色粉即可),使用时加入少许温水将颜色调和成需要的浓稠度即可。如果调制好的颜色一次不能用完,一定要进行退胶处理,否则的话就会影响到国画颜料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所谓退胶就是用清水将兑过胶的颜料稀释,待其沉淀后倒去颜色上面的清水,这样胶水就会随之被倒去。
(二)干粉黏附法这是一种在画面上直接上胶的方法。上色时,在所需填彩的地方用胶水均匀地刷在国画画面上,然后用小色筛(颇似中药房中过虑渣滓的药筛)将色粉均匀地洒到画面上,然后用干净的底文笔轻轻地在国画上来回扫几下,这样色粉就会牢固地黏附在国画画面上了。这种黏附法颜色和胶水无需直接调合,因此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颜色原有的色泽和光彩,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现力。矿物质颜色即使加了胶,其和画面的附着力还是不够,在反复覆盖晕染时还常常会将底色带起。要使颜色牢固地附着在画面上,可以用胶矾罩盖法加以解决。矿物质颜色覆盖力强,在使用时一般采用轻色多层,反复罩染的方法,这样染出的颜色厚重沉着,饱和度大,不易出现水迹斑痕等现象。胶矾罩盖法就是在国画颜料矿物质颜色的上面用胶矾水轻刷,待胶矾水干后就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将颜色牢牢地固定在画面上,这样无论在颜色上进行多少次罩染也不会将底色带起。要注意:覆盖颜色的胶矾液宜淡忌浓,如果浓度过高,干后就会在颜色上形成一层白霜,不仅破坏了国画画面,降低了国画色彩的明度,而且还无法补救。用胶矾液在颜色上罩盖的方法古已有之,称为“三矾九染”法。
中国画用的颜料分石色和植物色两大类。石色用矿物研制而成,如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石黄、白粉等。植物色有藤黄(有毒)、花青、胭脂、曙红(化学合成)等。石色厚重,覆盖力强,植物色薄而透明,极易混开。
中国画常用的颜料前面教程以及介绍过,分石色(有覆盖力)、植物色(透明而无覆盖能力)两大类。中国画中常以原色为基本色,多用原色,少用间色,特别是画工笔画时,有些间色是用两种以上的原色套染出来的,以达到明净、厚重的效果。
画面设色要讲究色彩调子,即用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根据画面物象,应心中有数。设色要单纯,色调要有倾向性,不能红一块,绿一块,没有主调。但单纯中也要讲变化,冷调中适当加少量暖色,“万绿丛中一点红”,单纯而不单调。
色彩运用的好坏、美丑,和作者审美情趣,艺术修养有很大的关系。用的好,则艳而不俗、丽而不浊、淡而清逸明净、重而深沉浑厚,格调高雅;用得不好,就给人以火气、俗气、粉脂气,档次就低。
为什么黑白水墨画能代表中国?
那些虚的就不说了,说了对解答问题也没有任何帮助,说实际原因: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最初的绘画形式都是岩画和壁画,架上绘画出现都比较晚,成熟的架上绘画出现就更加晚。
在壁画阶段,两个地域的绘画媒介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用水调和颜料粉末画在灰泥墙面上,工具也都是毛笔,没有差异,之后随着纺织业造纸业的兴起,才有了可以用来做架上绘画的载体。
中国最早的架上绘画是战国时期的帛画,画在丝织品上的,西方最早的架上绘画是棺材面上的彩绘,两者的功能是一样的,战国帛画是用作经幡,随葬品,埃及棺板画也是殡葬只用,但是两者的载体不同,棺材是木制的,用水媒介调和颜料附着力很差,所以埃及人开始尝试附着力更加好的媒介,最早用于绘画的有蜂蜡和蛋黄,用这些东西调和颜料粉作画有个特点,就是干燥后媒介不会完全蒸发,会留下一层透明的膜,颜料粉固定在膜中,附着力比较好,色彩保持鲜艳,色层有独立审美价值,而水媒介的颜料干后会渗入基底,无法形成独立色层,这是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最初的差异。
之后,中国造纸业发达,纸和绢具有轻便,耐折叠,易存放易携带等很多优点,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主要载体,这种材料吸水性强,本身柔软,及其适合水媒介的颜料,所以中国画颜料一直是用桃胶调和的水性颜料,适合用水调和后薄施于画面,可以多次反复上色。
虽然中国也有绘制于木材表面的漆画和棺板画,但这种工艺过于复杂而且技术限制太多,绘画表现力有限,所以始终无法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到了唐代以后基本就很少见了。
水媒介绘画成为了中国人的审美欣赏主体对象,逐渐培养了中国人对水媒介绘画的深厚趣味,加之笔墨也是文人日常必备的工具,中国人书写和绘画的工具都是毛笔,没有本质区别,所以文人画家凭借自己对笔墨的感情和绘画的趣味,发展出了水墨画这种形式,逐渐也成为了中国画的一大表现形式。
而西方人开始用纸是很晚的事情,在有纸之前出了埃及的纸莎草,再有的柔软绘画载体就是羊皮纸,制作成本比较高,产量低,不易用作绘画的主要载体,所以绘画的主流载体是延续了埃及法由姆棺板肖像的传统。
使用木板作为基底,粘贴一层麻布,之后施用厚粉底,打平后用蛋黄调和颜料作画,这种材料也是西方人摸索多年找到的自然界物理化学性质最稳定,保存时间最长,固色最牢固的媒介,这种技术一直延续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在西方使用了上千年,也成为了西方绘画的传统根源,形成了西方人对绘画的审美趣味。
蛋黄调和剂的主要特点是含有水和油两种物质,可以用水调和,绘画比较方便,而且干燥后成膜,利于保护色层,色层透明,可以罩染,表现力非常细腻,可以实现画家的大部分造型需求,之后,为了改进这种颜料的一些技术性能,比如干燥太快,还有对基底要求太高等,画家也在尝试使用干燥较慢的干性植物油替代蛋黄媒介,这种实验在西方也进行了几个世纪,终于在十五世纪的尼德兰由范艾克兄弟找到了一套相对成熟的配方,于是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油画颜料与蛋黄媒介颜料有一个共同点是干燥后成膜,色层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这符合西方人对绘画的传统欣赏趣味,所以才渐渐成为西方绘画的主流。
至于纸面绘画,也一直存在于西方,早期是纸莎草插图,中世纪有羊皮纸写本插图,文艺复兴时期也有纸面素描和水彩等,但是因为这种载体存在数量不占优势,始终没有成为西画的主流,而且表现力也比较弱,不会成为画家的首选,另外也因为西方书写工具是羽管笔和从羽管笔演进而成的钢笔,与绘画用的软笔差异太大,书画不同源,所以画家与文人的职业泾渭分明,和中国的情况非常不同。
最后总结一下。1,油画起源于希腊文明,在希腊神话中,人神一体,所以西方油画认为完美的人体就是神体,所以油画注重解剖,人体结构,比例,写实而生动。所以油画多画人体。2,中国水墨起源于中国的文字,流传于士大夫之间,追求的是对内心深处向往的一种描绘,特别是佛禅思想在中国兴起后,对绘画影响很大,往往寄情于山水之间,所以水墨多画山水。3,油画与水墨画有过多次的冲突与结果,最早在明朝西方的油画就传入到中国,但是并不为士大夫,文人所接受。清朝时油画对水墨画影响深远,然而依然不能成为主流绘画,是因为当时的士大夫,认为油画为画匠所为,并不能够表达更深层的个性与意境。到了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由于传统中国绘画不兴,所以油画一度被认为是高雅的艺术,多次与水墨画结合。现在有用油画的笔法画水墨画的风格。油画里也融入了很多水墨画水墨的元素,这是两种艺术的一种结果。怎样才能把国画水墨画?
就是要把握好光影结构造型,结合线条力度与色彩的沉着谐调性,既然彰显中国画,更不能缺少诗书印,再没线条就玩完了。
写实(工笔也可做照片)繁琐,写意(水墨)抽象,极简(文人画空灵),都尽管耐心的去做,早在上世纪50年代,受徐悲鸿大师以及进步的画家们的推动和影响,就已经盛行用油画,大量表现中国画形式的室外电影及广告宣传画,怎么弄别画丑陋浪费材料,其实油画颜料与国画颜料,同样都具备有透明、半透和不透明的性质,仅是油与水和布与纸的区别,技巧上仅仅是在光与面上添加线条,色彩就脱离油画的光鲜艳俗,意境中凭空伸出一枝梅,难道树下手机拍照没有伸出一枝?算是虚中有实,雅趣形式健康美的最终目标,以中国画表现手段为出发点。用什么油彩丙烯布面水墨宣纸,是技巧穿越表现。至于擅长画什么人物(肖像人体历史)、山水(风景)、花鸟(静物动物)等,仅仅是其中题材分类,天上飞或大的时钟是高科技?地下跑的超时速高铁或手表就底档?
每个人偏爱什么题材分类,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目标不同,任何事物要想做好不容易,等于是自找折腾,只管弄顺手不必拘谨于局限,就当自娱自乐爱好者的感觉。
中国画怎样调颜色?
草绿: 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
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汁绿: 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
.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檀香色: 约70%藤黄+20%朱膘+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米黄: 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三绿: 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老赭:朱膘+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豆绿: 三绿+藤黄+少许酞青蓝
墨红色: 曙红+稍许墨赭
绿色: 赭石+草绿
古铜色: 朱膘+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汁绿色: 草绿+藤黄+少许
朱膘灰绿色:三绿+少许墨芽
绿色: 汁绿+藤黄米
黄色: 藤黄+朱膘+少许墨桔
墨黑和黑色哪个颜色深?
一、墨色和黑色的定义不同。墨色是指刮在刮样纸上的厚层油墨的颜色。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的说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五色具。”
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处。
黑色基本上定义为没有任何可见光进入视觉范围,与白色正相反,白色是所有可见光光谱内的光都同时进入视觉范围内。
颜料如果吸收光谱内的所有可见光,不反射任何颜色的光,人眼的感觉就是黑色的。
如果将三原色的颜料以恰当的比例混合,使其反射的色光降到最低,人眼也会感觉为黑色。
所以黑色既可以是缺少光造成的(漆黑的夜晚),也可以是所有的色光被吸收造成的(黑色的瞳孔)。
二、墨色和黑色的分类不同。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有干、湿、浓、淡的变化。
黑色是最深的颜色,神秘而具有炫酷感。黑色将光线全部吸收且没有任何反射。
黑色是一种具有多种不同文化意义的颜色。黑色的搭配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一直装添于人们的服饰。
同时,黑是极端深的颜色,然而有时候又令我们感到黑色有着令人溢于言表的感染力。
三、墨色和黑色设计的象征不同。黑色的店面设计,让人感觉很神秘。
你或许会发现穿黑衣服的人比穿其他颜色衣服的人显得更靓。
对于黑色门头的店面设计上,给顾客的感觉是,希望能在“黑色的店内”,找到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就像在黑夜中,我们总是仰望漆黑一片的夜空一样。
没有变化的墨色必然呆滞板浊,成为没有生气的死画。
一个画家成功往往离不开用墨的精能,如齐白石画虾所以能妇孺皆知,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用墨的得当。
他画虾曾三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
如今我们所见到他笔下的虾形态栩栩如生,通体透明而坚韧的虾壳,特别是虾的头部,在脑壳墨色清淡处,浓墨一笔即为虾脑,真是妙到了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