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中国画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要先能体会线条里所表达的这种精神,(缘自于少平老师关于初学者看懂中国画)附:于少平(愚公)老师庐山行手卷部分湖北美术学院最有名的画家?偶然的机会在北京上海接触了西方现代油画作品,下面就钢笔书法我们一起探讨学习。...

中国画名家及其代表作品,如何真正看懂一幅国画?

如何看懂一幅国画?

首先要看线条。因为线条最能表达一个人内心的感觉。如果线条是浮在面上的,说明作画者的气不是和的,是飘的,无物,这样的线条是不好的。沉稳平和的线条,说明绘画者心是沉静的,线条中有物。一个人的状态,浮躁的总不如实在的好,轻佻的总不如沉静的好。要先能体会线条里所表达的这种精神,就能够看懂中国画了。

其实看画不是在看画,而是在看人,看源于这个人内心的世界,对于生命的理解,是可以通过画的状态流露出来的。

现在的美术教育基本上是接受一些西方为范例的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与中国画的传统教育还需要更深的融合与发展。

(缘自于少平老师关于初学者看懂中国画)

附:于少平(愚公)老师庐山行手卷 部分

湖北美术学院最有名的画家?

现今最有名的画家当属曾梵志

曾梵志,1964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市,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曾梵志出生于湖北武汉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一家印刷厂的工人。年少的曾梵志是内向的,在学校不爱说话。

16岁的曾梵志初中毕业走入社会进入印刷厂工作。期间结识了美术学院的大学生,闲来无事,就跟着学习绘画,曾梵志就不再去印刷厂上班。

17岁时曾梵志与热爱美术的朋友四处游历,偶然的机会在北京上海接触了西方现代油画作品,非常震惊。立志进入专业的美术院校学习。连续思想都名落孙山。

23岁时曾梵志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成为当时湖北美院油画系8名新生之一。在美院期间,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曾梵志与苏派教学渐行渐远,课余创作那些日后被评价为“带有启示性表现主义色彩”的画作。

大学期间曾梵志创作了《忧郁的人》这幅肖像画,让曾梵志如何用自己的情感去表现自己绘画的对象。当时已500元出售给一家基金会,成名后的曾梵志用千万回购了这幅作品。

当同学都奔赴祖国各地写生,曾梵志则留在了武汉,画他身边熟悉的街道和生活,他住在武汉一所医院的隔壁,每天借用医院的洗手间,他媒体所见的是手术台,人体、痉挛的眼神,这些元素在曾梵志的画作品表现出来,使他摆脱了模仿状态,跨入艺术的成熟期。

曾梵志的作品以其严谨而独特的造型,假面具的符号,在单纯而平静的背景衬托下,演绎着当下人们的精神状态,烦躁、不安.尽管带有卡通的色彩和调侃的味道,仍给人以沉重感和压抑感。他的作品在写实的外框下,采用隐喻和象征的表现主义手法,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大家晒一下自己的书法?

这位书友晒的这幅作品,从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一幅书法作品,只是普通的一幅字。从这幅字来看,存在太多问题,是一个初学者,书写还没有入门,更不用说“庞中华”。

下面就钢笔书法我们一起探讨学习。

一、如何使用钢笔书写钢笔字。钢笔书写时应该要正面书写。笔尖正面书写,书写时就会流畅。书写时注意掌握运笔的轻重。书写时钢笔的角度以笔尖与纸面成45度至75度为佳。

二、钢笔的执笔法。要写好钢笔字,掌握执笔方法很重要,由于钢笔与毛笔的材料、构造、性质不同,因此,钢笔与毛笔的执笔方法也不同。毛笔常用的是五指执笔法,而钢笔则用三指执笔法。钢笔的三指执笔法是:(一)大拇指与食指在前面紧紧地捏住笔杆,中指从后面用力抵住笔杆。(二)无名指和小指一齐弯曲并拢在中指后面。(三)笔杆上部自然地斜依在虎口处,因笔杆下部有三指握住,笔杆上部又贴在虎口上,上下落实,书写时就不会左右摇摆,更不会前后转动。

三、钢笔字书写的姿势。正确的姿势是:(一)头要正;(二)身要正;(三)胸要舒;(四)臂要张开;(五)脚要放平。

四、钢笔字的临摹方法。在开始学写钢笔字之前,首先要学会临摹,这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学习钢笔书法必须临摹钢笔字帖,同时也可选较好的毛笔字帖临习。因为毛笔字帖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除了其点画精到,粗细分明外,还具有结构漂亮、章法布局完美的优点,有利于初学者学习。临帖首先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帖来临摹。如要选毛笔字帖,那么可选字体大小适中的临摹,这样容易掌握。第二是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最后是临摹前要仔细读贴。对贴上的字,其点画、结构、章法都要仔细观察,并从中找出规律。

五、钢笔书法作品的章法。一幅优秀的钢笔书法作品,除了作品中每个字的结构优美,用笔技巧娴熟之外,还有书法作品中的线条,作为书法作品的具体存在,线条自身就是一种严肃的现实,具有独立性。此外还必须讲究其整体的和谐与生动,布局也就是钢笔书法作品章法之根本。

天津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了不起的天津#

天津十大画家盘点

一、何家英何家英:(1957。3)天津市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为天津十大画家之一、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当代工笔画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擅长工笔人物画,作品《春城无处不飞花》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酸葡萄》获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金叉奖,《魂系马嵬》(与高云合作)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牌奖。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

二、霍春阳

霍春阳:1946年生于河北清苑。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原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现为天津十大画家之一、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常务理事、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文史馆馆员;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待遇。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览并获奖。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北京图书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首都机场、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北京饭店、中央电视台、天津艺术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山东省美术展览馆等单位收藏。

曾多次到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访问和举办画展。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画坛百杰之一。

三、白庚延

白庚延:祖籍河北景县,1940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同年从王颂馀先生修山水、书法、画论。73年至85年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负责人。

白庚延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采众家之长,贯通古今,融汇中西,浑厚自然,洞达博大。既重笔墨,更重意境,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别具特色和时代风貌。他自创一格,始终不渝追求“抛开世风去追求真正的艺术上的自我,以山水为民族造像。”以热烈、奔放、拙朴、苍劲的风格内涵,创作出一件件情调古雅凝重的杰作,表现出他对中华民族终生不渝的爱。

四、杜滋龄

杜滋龄:1941年生于天津,1958年始于天津美术出版社从事评述编辑工作,1979年至1981年就学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从师于叶浅予、李震坚先生。1981年到1996年先后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主编的《李可染画集》《林凤眠全集》《元、明、清画派系列》先后获国家级奖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获国十五家优秀出版社之一。1996年调入南开大学任东艺系主任、教授,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杜滋龄教授有深厚传统绘画功底,注重深入民间生活,少数民族风情人物画以清新、朴厚、洒脱之风格在我享有很高声誉,得到国家主部门、艺术专家及广大民众的高度赞赏。

五、贾广健

贾广健:1964年生于河北省永清县。1994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被评为天津市文艺新星。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现执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十大画家之一。

六、刘皓

刘皓:自十岁开始拜国画名家金梦鱼先生学习中国画。儿童时期多次参加画展并多次获奖。

1989年其巨幅画作被人民大会堂悬挂并收藏。

1991年两副巨幅画作被天安门城楼作为珍品收藏,并展出。

2002年北京众多老一辈画家对其传统绘画的修学给予高度评价,同年当选为天津市国画十大名家,经市政府确认发金牌授予“天津十大名家”荣誉称号。其参展作品受美术界和观众普遍赞誉,一跃成为天津美术界名流,被多家媒体采访、报导、播出。其作品“大山作证”入选全国画院双年展。

2004年天津市政协举办天津市建卫六百年大型画展,其巨幅作品“水西庄图”(五米)成为展品力作,受到全国政协书画会专家和美术界名流高度赞扬,进一步巩固其在天津国画名家地位。而“水西庄图”被多家报纸报道。其人其画更加广为人知。

现为天津十大画家之一、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画院一级画师。

七、刘泉义

刘泉义:1964年生于河北省清苑县。1983年毕业于河北省工艺美术学校装璜专业。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在美术教育系任教。现为天津十大画家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讲师。作品《苗女》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八、姚景卿

姚景卿:现为天津十大画家之一、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特约画师、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天津南开书画院副院长,职称是“副研究员”。自幼喜爱书画,1962年至1966年其间,先后与津门老画家李昆璞、刘子青、崔金刚等学习书画,1974年入天津工艺美术学校其间与穆仲芹、赵松涛习画,1974年分配天津艺术博物馆自习古代绘画,主要临摹复制馆藏名画,1984年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有本人入选作品,从师于孙其峰先生。

九、赵国经

赵国经:1950年生于河北省景县。197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天津十大画家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一级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十、王美芳

1949年生于北京。196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现为天津十大画家之一、天津工艺美创作室一级画师、天津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

自1973年以来,二人长期合作。作品多次参加全军、全国美展并获奖。有的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并多次赴国外巡展。连获三届天津鲁迅文艺奖。

江云翔作品?

壶顺茶香。入选世界当代书画家作品集,中国当代青年国画一千家,当代书画家作品鉴赏,名印大观,当代宜兴陶艺名家集等。

绘画界都有哪些名人?

中国十大名家

第一卷 《沈周画集》

沈周(1427-1509),明代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相城里人。不应科举,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擅画山水。笔墨坚实豪放,虽草草点缀,而意已足,形成沉着酣肆的风貌。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 具浑沦的气势,人称“细沈”。取景多江南山川和园林景物。兼工花卉、鸟兽,善用重墨浅色,别饶韵致;也偶作人物。书 法遒劲奇崛,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名重于明代中叶画坛,一时名士如唐寅、文徵明等,咸出其门。后人把他和文徽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第二卷《唐伯虎画集》

唐伯虎(1470-1523),明代画家。名寅,以字行,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今江苏苏州)吴趋里人。少有俊才,博雅多识,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赋性疏朗,任逸不羁,颇嗜声色,流连诗酒,刻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擅画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并兼及元人法;并工画人物,写意俱佳,或细条清劲,设色妍丽,或笔墨流动,挥洒如,在钱选、杜堇之上。画花鸟喜用 水墨、清隽峭利、既不同于林良、吕纪,亦有别于沈周,活泼洒脱,生趣盎然。兼善书法,能诗文。

第三卷 《徐渭画集》

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白鹇山人、鹅鼻山人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孤、性绝警敏,九岁能文。性通脱,常与群少饮于酒店,官府有急需相召,或因醉不赴,或戴旧乌巾,穿白布瀚衣,直闯无忌。工书法,学米芾,行草纵逸飞动。中年始学绘画,涉笔潇洒,天趣扦发,特长花鸟,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势旺畅。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代表明代中期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新格凋。清代郑板桥极崇拜他,自称“青藤走狗”。现代黄宾虹诗赞曰“青藤、白阳才不羁,缋事兼通文与诗,取神遗貌并千古,—行进年下私淑之。”说 明其对后世影响甚大。

第四卷 《八大山人画集》

八大山人:1624年生于南昌,原名朱统,本是明朝宗室,因清兵入关,明朝覆亡,随隐遁山林 国绘画史上的“怪杰”。擅画山水、花鸟、竹木,笔墨简括、冷峭、凝炼,虽着墨不多,均生动尽致,无景处亦成妙境,别 具灵奇。中国的文人写意画到八大山人,在笔墨的运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妙悟者不在多言。其笔墨清脆、构图 缜密码,意境空阔,余味无穷,真是画外有画,画外有情,真正做到了笔不工而心恭,笔不周而意周,在这方面八大山入是无 与伦比的典范。齐白石称其300年来领袖群伦,为画坛巨擘。

第五卷 《王石谷画集》

王石谷:(1632-1717)。清初画家。名羽军,以字行,号耕烟山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常熟(今屈/I:苏)人。住清 初画坛上居主流地位。所作仿古为多,功力深厚,熔铸南北画派于一炉。晚年画风于简练中求苍浑,为i仑者所重。偶写 花卉、隽秀有致。曾谓:画有明有暗,如鸟双翼,不可偏废。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大成。皴擦 不可多,厚在神气。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弟子很多,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山水画。

第六卷 《石涛画集》

石涛(1642~1718),广西全州人,清初书画家。原名朱元极,明朝宗室, 明之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一生致力于艺术的革新。擅画花果兰竹,兼工人物, 尤擅山水,画名极盛。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构图新 奇,笔墨雄健纵恣,淋漓酣畅,深得元人意趣,在气概与风神上自具独特面目,于 气势豪放中寓有静穆气氛,更为同时代诸家所不及。其作品以苍茫豪拓、淋漓洒脱的“气胜”而著称的。并对后来扬 州画派与近代画风,影响极大。

第七卷 《郑板桥画集》

郑板桥(1693-1765),名燮,以号行,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世籍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遂为江 苏兴化人。少孤贫,天资奇纵,慷慨啸傲,超越流辈。曾中举为山东潍县令。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 一,工书法,以篆隶体参合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自称“六分半书”。有纵横错落,瘦硬奇峭之致,自成体貌。 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多不乱,少不疏,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 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藉以寄托其坚韧倔强的品性。

第八卷 《虚谷画集》

虚谷(1823-1896),清末画家。僧人。俗姓朱,名怀仁、虚白,字虚谷,号倦鹤、紫阳山民。安徽新安(今歙县)人,移居江苏广陵(今扬州)。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锡僧寺”,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一带,卖画为业,白谓:“闲中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与任伯年、顾鹤逸、吴昌硕、倪墨耕等书画家友善,早年学界画,后以擅绘花果、禽鱼、山水著名,运用干笔偏锋,敷色以淡彩为主,偶尔用强烈 对比色,风格冷峭新奇,隽雅鲜活,无—‘笔滞相,匠心独远,开具一格, 吴昌硕赞为“‘拳打破去来今”。

第九卷 《任伯年画集》

任伯年(1840-1896),清末画家。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寄寓浙江萧山。擅画人物、花卉、翎毛、山水,尤工肖像,取法陈洪绶、华(品山),重视写生,钩勒、点簇、泼墨交替互用, 赋色鲜活明丽,形象生动活泼,别具清新格调,年未及壮,已名重大江 南北。后得朱耷画册,悟用笔之法,虽极细之笔,必悬腕中锋,自称“作 画如颐,差足当一写字”。所画肖像。细部处可清楚到每一根须眉,无不 逼肖,又善“用没骨法分点面目,远视之奕奕如生”(《淞南梦影录》)。其 画在江南一带,影响甚大,为“海上画派”之代表人物。

第十卷 《吴昌硕画集》

吴昌硕(1844~1927),近代书画家。浙江安吉人。作画博取众长,并以书法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在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方面轻重疏密,匠心独运,配合得体,无不精妙,对中国现代绘画影响深远,并对日本绘画也有较大影响。近代书画大师齐白石对其推崇有加,并师法吴昌硕。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