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王昌龄的代表作品图片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诗人从什么的景象写起?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本诗是第一首《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闺怨》唐代·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

王昌龄的代表作品图片,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诗人从什么的景象写起?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同时期杜甫的《兵车行》可以作为参考。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写柳最好的诗词?

村居》

清代 ·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 ·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闺怨》

唐代 ·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淮上与友人别》

唐代 ·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金陵酒肆留别》

唐代 ·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杨柳枝》

唐代 · 刘禹锡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踏莎行·候馆梅残》

宋代 ·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青门柳》

唐代 · 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唐代边塞诗人写的诗作?

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当时极为流行的文学体裁,唐代,诗人辈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和小李杜等,个个家喻户晓,陈子昂、“初唐四杰”虞世南等作为初唐代表,李白、王昌龄、岑参王维等作为盛唐代表、杜甫作为盛唐向中唐时期过渡的代表,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作为中唐代表,小李杜作为晚唐代表,将诗歌推向了古代最高峰。

下面盘点一下唐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边塞诗,边塞诗唐朝以前,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数量之多,冠绝唐代。那么前十五首都有谁呢?(排名不分先后)

1、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为“七绝圣手”、“诗天子”,有一首诗被后人评为“七绝第一”,自然无可厚非,全诗用平凡的语言,描绘出了广阔的空间和连绵的时间,慨叹国无良将,明代李攀龙称其为“七绝第一”,“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至今,《出塞》认作为边塞诗的代表。

《唐诗绝句类选》:“秦时明月”一首,用修、于鳞谓为唐绝第一,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调当为伯仲,青莲“洞庭西望”气概相敌。第李诗作于沦落,其气沉郁;少伯代边帅自负语,其神气飘爽耳。

《唐诗摘钞》: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胜故,气味胜故。

《网师园唐诗笺》:悲壮浑成,应推绝唱。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诗中侧面描写了戍边战士的苦寒,春风吹不进玉门关,此乃点睛之笔,后人之所以评其为七绝第一,还有一点原因,很多学者认为此诗为讽喻诗,巧妙地用春风不度玉门关反衬了在宫廷享乐的帝王,他们不关心戍边将士的生活,尽情享受春风。

在当时,此诗非常火,传说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曾到酒馆赌诗,最美的歌妓最后唱的一曲,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就是“旗亭画壁”典故的由来。

明代才子解缙曾为朱棣御扇题此诗,只是不小心少了一个“间”字,朱棣生气地问:“爱卿不会背诵王之涣的《凉州词》吗?”解缙急中生智,答道,“这是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歌妓演唱、朱棣也喜欢,可见,王之涣的《凉州词》在古代有多火!

3、王翰的《凉州词》,一位诗歌比诗人还要出名的典范,“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描写出了战士们欲沙场报国,不惜马革裹尸的壮烈豪情,当然,也有人认为全诗主题是个“哀”字,反映的应该是反战情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4、曹松的《已亥岁》又是一位诗歌比诗人还要出名的典范,前三句可能你没听过,第四句一定听过吧。“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笺注唐贤三体诗法》:此诗自来错会,用意深切尤在上。

《唐诗品汇》:谢(枋得)云:仁人君子闻此诗者,必不以干戈立功名矣。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仁人之句,卫、霍亦当含愧(末句下)。

《载酒园诗话又编》:(曹松)集中之最,终当以《己亥岁》首篇为冠。

《唐人绝句精华》:末句极沉痛,以万骨换侯封,是何政策!

5、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也许在王昌龄众多边塞诗中,唯有《出塞》可与这首《从军行》一争高下了!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过长,在此不便写出,请见谅!本诗为岑参成就最高的三首边塞诗之一,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范大士《历代诗发》评此诗:酒笔酣歌,才锋驰突。“雪”字四见,一一精神。

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曰:嘉州七古,纵横跌荡,大气盘旋,读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者,诚宜留心此种。看他如此杂健,其中起伏转折一丝不乱,可谓刚健中含郏后人竞学盛唐,能有此否?

7、高适《燕歌行》,作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王之涣、岑参、王昌龄皆有边塞诗名篇,论边塞诗那怎么少得了高适,诗歌过长,不宜展示。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

王夫之:词浅意深,铺排中即为讽刺。此道自“三百篇”来,至唐而微,至宋而绝。

8、李白《塞下曲》(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末句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唐诗笺注》:四十字中,不假雕镂,自然情致。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四语直下,从前未见此格。忽从天外落笔,想见用笔之先已扫尽多少!

《增订唐诗摘钞》:三、四一气而下,妙极自然,故不用对。另是一体,究非常格。

9、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三、四实而不拙,五、六虚而不浮。

《唐诗镜》:浑厚,字几铢两悉称。首尾圆满,殆无馀憾。

胡应麟《诗薮》:“究其体裁,实为正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语丽音鸿,允矣,唐初之杰。三、四着色,初唐本分。五、六较有作手,而音亦仍亮。一结放笔岸然,是大家。

10、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其讽刺笔力。

《唐风定》:音调铿锵,风情澹冶,皆真骨独存,以质胜文,所以高步盛唐,为千秋绝艺。

《唐诗绪笺》:周末“渐石”之章,不胜哀怨,读此令人心酸,有不忍闻者。

《唐贤三昧集笺注》:气格雄浑,盛唐人本色。一结寓感慨之意。

11、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成为唐诗中边塞诗的“奇观”,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曾季狸《艇斋诗话》:李贺《雁门太守行》语奇。

12、祖咏《望蓟门》“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

《唐风定》:整峻高亮。睥睨王、李。

《诗源辨体》:“燕台一去”一篇,实为于鳞诸子鼻祖。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调高语壮,是盛唐最上格。

《唐诗笺要》:格调高秀,自不待言。“生”、“动”、“侵”、“拥”,皆炼第五字。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调高气厚,为七言律正始之音,惜不多见。

13、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此诗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苦寒,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看到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是古代纪行诗代表作之一。

徐增《而庵说唐诗》评此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笺江》评此诗:“‘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后人全讲炼字之法,非也;不讲炼字之法,亦非也。”

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中评此诗颈联两句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评价此诗颈联两句:“‘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形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14、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唐诗训解》:中唐音律柔弱,此独高健,得意之作。此见边威之壮,守备之整,而惜士卒寒苦也。允言语素卑弱,独此绝雄健,堪入盛唐乐府。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唐高调,句句挺拔。顾璘曰:健。所谓古乐府者,此篇可参。

《诗源辨体》:纶五言绝“月黑雁飞高”一首,气魄皆调,中唐所无。

15、陈陶《陇西行》(其二),又是一位诗歌名声大于诗人名字的代表,“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全诗变现了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

王昌龄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请列举十位我国唐代作家及作品?

第一李白

诗仙,不用说了吧。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侠客行》

第二 杜甫

诗圣,代表作《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

第三 王维

王维是多才多艺的诗人,众体皆善,其山水诗在唐朝可以说是没有对手。

代表作《山居秋暝》

第四 白居易

以诗歌的水平而论,白居易和王维是不分高下的。其诗歌的艺术水平,放眼大唐,能真正压过他的,也只有李白和杜甫了。

代表作《长恨歌》

第五 崔灏

也许我将他排在这里会有很多人不服气,但是就其在诗歌上的真正成就来说,崔灏确实在孟浩然李商隐之上。

代表作《黄鹤楼》

第六 孟浩然

但其文风自然,笔法不食烟火,对文字的驾御能力是唐人少有的。就其对诗歌的影响力确实是少有人能比。

代表作《春晓》

第七 李商隐

作为晚唐诗人的第一代言人,他的诗歌水平是不容别人说二话的。特别是他自开一派诗风,其诗令人百思而百得。绝句和律诗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其诗歌给唐诗开了一片洞天。

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有多首《无题》诗。

第八 王昌龄

以绝句驰名大唐的王昌龄,诗歌或是浑壮有力,或是暗喻深情,笔法的彰弛是很少有对手的。

作品有《王昌龄集》。《出塞》。

第九 杜牧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代表,诗至晚唐,已经明显走了下风,不如前人的大气。

代表作有《樊川文集》。

第十 陈子昂

初唐的诗歌大部分还沿用着前人浮糜的笔风,唐人诗歌至陈公方真正大变。

代表作的是《感遇》诗38首

为什么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共传20帝,历时290年,一般来说一个古代王朝一般都是三段式分法。即初期、中期和晚期,唐代文学远盛于前代,才子巨匠频出,所以最先在文学上有了四分法。所根据的来源则是元代杨士弘的《唐音》和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

又由于开元天宝前后的唐朝,国力鼎盛,文治昌明,历史学上有“盛唐”之号。

初唐(618年~709年)

三省六部,科举制,府兵制并行开始崛起并征讨四海。624年基本统一中原, 公元630年,唐李靖灭东突厥。原属西突厥的伊吾城(今哈密)主率所属七城归顺唐朝,唐朝设西伊州(后改称伊州)唐朝开始经略西域。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永隆(680年)以后因为长期的征战帝国中衰,丧失漠北,武后执政时休兵,百姓安乐国家繁荣,唐中宗复位后开始对后突厥用兵安定北疆,这一时期皇室内斗激烈。

盛唐(710年~761年)

唐睿宗继位后,尽除宫围遗毒,采用平衡政治稳定局势,改革军制设立节度使,其后唐玄宗继位,励精图治,唐朝百年积累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天下大治。“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此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贾云集。。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乱政,安禄山引发安史之乱盛世终结。唐肃宗李亨毅然留下来抵御安史叛军,收复两京,成为唐帝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安史之乱在其任内基本平定。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当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骄兵悍将,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

中唐(762年~826年)

762年四月,唐玄宗和肃宗先后去世,唐代宗继位。763年正月,安史之乱平定。

唐代宗:为人宽厚隐忍,为了恢复残破的国家,姑息藩镇,抚平战乱休养生息,协调与周边各国的关系,加强中央集权,惩治宦官,先后杀掉程元振和李辅国,一些不听话的权臣常被“强盗”杀死或赐“自尽”。由于天灾人祸连年不断,国库空虚,唐朝社会经济陷入内外交困之中。委任刘晏、韩滉进行经济改革,收回神策军军权,仁政惠民,国家逐渐呈现安定局面。

之后德宗继位,这位皇帝在历史中风评很差,进奉和宫市这种对民众的敛财行为为人诟病,但是在其他很多方面可以这么说德宗的种种行为才有了后来唐代100多年的稳定局面,德宗早期为人急躁以致造成四帝二王之变,兴元元年(784年)任用李泌为散骑常侍(787年拜相)进行改革,废除了早期很多的苛捐杂税,大力扩充神策军,采纳李泌的“困蕃策”即对外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天竺打击吐蕃。为此派宦官杨良瑶由广州出海出使大食,达成贞元之盟。在国内德宗时期天灾频繁,数次赈灾安民,支持开展“古文运动”整顿文风,军事上任用韦皋等良将,开边西南,收复数城,西山八国内附,取得了青溪关、泸水、维州三次大捷,扭转了肃宗以来对吐蕃的战略劣势。

顺宗:进行永贞革新革除了不少德宗时期的弊政。

宪宗:以德宗留下的丰饶国库进行削蕃战争,晚期屡败吐蕃,收复原州,并夺取吐蕃峨和、栖鸡等城。取得元和中兴的成果,但自以为宦官家奴易制,设立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德宗时期,宦官仅在无战事时管理神策军,但是担任枢密使后,无论军政皆可插手,真正意义上的宦官专权有此开始。由于宪宗吃起专注内部,致使元和三年(808年)西域沦陷,这一年也是晚唐党争的开始。

穆宗:宪宗时代,连年战争国库空虚,以至于不能安抚投降藩镇,致使宪宗一死河朔和平卢淄青复叛,穆宗又错误“削兵”好在任用裴度、李绛,乌重胤、薛平等贤臣稳定局势,收回平卢淄青藩镇。任用王起大力选士提拔人才,提拔“晚唐三俊”元稹,李德裕,李绅等人。为之后的晚唐时代储备大量人才。

敬宗:虽然年龄尚小但明辨是非,信任裴度执政,国家安定。

中唐时代,政,财,选,军四权分立,四个领域人才辈出,以,淮南,三浙,巴蜀,岭南四大财税重地为后盾。虽然失去了西域丝绸之路,但是唐朝的对外贸易还有其他路径:其后贞元宰相贾耽考方域道里之数最详,从边州入四夷,通译于鸿胪者,莫不毕纪。其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西域断绝仅仅是一条路断,并不唐朝对外贸易的繁荣。各方面成就颇多。譬如禅宗、两税制、古文运动、曲辕犁、雕版印刷和火药的普及,经济中心南移促成的一扬二益富庶、飞券钞引的汇兑雏形、旱田移水田引起的门阀瓦解等等,都是影响深远。

晚唐(827年~907年)

唐文宗诛杀宦官引发“甘露之变”后仇士良挟持天子控制局面,对参与此事的人员大肆捕杀。并且将朝中重臣全部撤换,任命新宰相。

文宗几年后去世,武宗继位。除权宦,革时弊,平藩镇,灭回鹘。晚期派兵巡边准备,有意收复河隍西域失地,达成“会昌中兴”。843年,石雄击败乌介可汗于杀胡山,回鹘溃灭。

唐宣宗在“会昌中兴”的基础上达成“大中之治”。848年——861年,唐军克复,清水城和扶州以及河隍三州七关和西域伊州。唐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沙洲起义,终将吐蕃击裂为百,使西域吐鲁番、哈密,及青海到甘肃的河西走廊,得以光复。所谓“六郡山河,宛然而旧,十郡遗黎,悉出汤火”。

866年,张义潮率军深入西域收复西州,轮台,庭州,清镇,等地区,唐安南大都护高骈,平定南诏,收复交趾,设静海军。

875年唐朝爆发黄巢起义,唐朝经济重地的江南地区经过黄巢之乱打击,唐朝统治已名存实亡。907年,唐朝灭亡。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