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的代表作品,徐茂公算出罗成的阳寿有73年?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爆史君先强调一点,历史上并没有罗成这个人,罗成是后世小说家以隋唐猛将罗士信为原型塑造出来的一个人物。罗成最早出场是在明万历年间的小说《大唐秦王词话》中,当时罗成被设定为西魏王李密帐下的五虎将之一,面如傅粉,唇若抹朱,银甲银枪,战斗力惊人,他的枪法和锏法均由秦琼所授。
后来李建成要斩秦琼、尉迟恭,罗成劫了法场,导致他被李建成忌恨。在平定苏定方时,罗成被李建成陷害,中了苏定方的诡计,最终被射死于周希坡淤泥河。之后关于隋唐的小说、戏曲越来越多,罗成的形象也不断发生变化,而徐茂公给罗成算命的故事情节,则出自河南坠子《罗成算卦》。今天爆史君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罗成在23岁便英年早逝的原因。
在《说唐》等小说中,罗成是北平王罗艺的儿子,因为皮肤白皙、不苟言笑,所以人称“冷面寒枪俏罗成。”秦琼被发配北平府后,因为与罗成的母亲秦胜珠相认,所以有了罗成这个表弟。二人同吃同睡,形影不离,相处十分融洽。秦琼将自己的锏法教给了罗成,而罗成也将自己的枪法教给了秦琼。
后来因为给秦琼的母亲祝寿,所以罗成参加了贾家楼结义,排在最末位。单雄信、秦琼等人攻占瓦岗后,靠山王杨林奉命攻打,并摆下一字长蛇阵,瓦岗无人能破。罗成在去支援瓦岗的路上,恰巧遇见了义父双枪将丁彦平。当得知丁彦平是被杨林请去镇守长蛇阵时,罗成设计套出了双枪枪法的破绽,并在之后的对战中帮瓦岗破了长蛇阵,同时打伤了义父丁彦平。
之后颍州王杨义臣摆铜旗阵对付瓦岗,又被罗成里应外合破掉。
十八路反王齐聚扬州时,因为比罗成更强的李元霸、宇文成都等人当时不在场,所以被罗成一举夺魁。他也因此位列隋唐第七条好汉。当瓦岗军开始没落时,单雄信、徐茂公等人陆续出走,罗成也随大流投靠了郑王王世充。后来秦琼、程咬金在战场上投靠了秦王李世民,导致罗成也有了跳槽的想法。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时,罗成故意在战场上败给了程咬金,但却被监战的单雄信看了出来。虽然单雄信千防万防,但罗成还是用计出了城,并投靠了秦王李世民。秦琼负伤后,李世民就用罗成为帅。罗成在战场锁五龙,并擒斩单雄信。
因为替大唐立下了不世之功,所以罗成也被唐高祖李渊加官进爵。有一天,罗成闲来无事上街溜达。突然看到有一卦棚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心中有事来占卦,下联是:货到临头后悔难。横批:能断生死。而且老道士还承诺:“若有一字不准,可踢了我的卦摊。”罗成心想:“这牛鼻子老道,口气挺狂,看我如何来教训他?”
于是罗成便坐到了卦摊前,对老道说:“老先生,你给我占一卦!”老道说:“把你生辰八字报给我。”罗成说:“我是戌午年闰五月十五日午时出生的。”老道说:“一个五两个五的我常见,但像你这样把五个时辰都占全,五个五字都占全的却没有。你幼年的好事我不用算也知道,你七八岁开始读书,九岁习武,十岁文武双全,十一岁背着你爹娘去外边,十二岁夜打登州救表兄……”罗成听老道对他的往事如数家珍,心里也是佩服得紧,认为是遇到了神人。
于是他赶紧说:“先生真是赛过神仙啊!过去的事就不用说了,你给我算算寿命吧!”老道瞅了他一眼说:“你让我给你算寿命,但我怕你会翻脸啊!”罗成说:“你照实说,我肯定不翻脸。”老道叹了口气说:“别人算得我不知道,但我算出来你只有二十三的寿命。”罗成当场就怒了:“你这牛鼻子老道,徐茂公给我算说有七十三的寿命,怎么到你就成二十三了?咱俩无冤无仇,你为何平白无故减我五十年的寿命?今天不说出个样来,我就把你这卦棚掀个底朝天。”
老道说:“你有个表兄叫秦叔宝,你俩交换武艺时你偷藏奸,五虎断门枪中最厉害的三招你并没有传授给他,为的就是以后翻脸时能胜过他。你为人诡计多端,心术不正,所以减了五十年寿命;程咬金是你结拜兄长,你却将他打了一顿,以下犯上,再减十年寿命;还有那二贤庄的单雄信,你曾与他歃血为盟,结成兄弟,但在锁五龙时你却暗施诡计,擒斩了他。为人不义,再减十年寿命;你妻子对你恩重如山,你却花言巧语欺骗她,最后还药酒杀妻,再减十年寿命;秦王李世民请你去赴宴,你却醉酒睡龙床,欺君之罪再减十年。七十三减去五十,你不就只剩二十三年的寿命了么?”
罗成听得汗流浃背,也自知理亏,便赶忙问到:“老先生,可有补救之法?”老道说:“你回头看。”罗成回头时却什么也没有,等他再找老道时,卦棚已经升到了空中。老道对罗成说:“你当我是何人?我正是那徐茂公的师父毕尘仙。”之后便消失不见了。后来罗成果然被射死在了周希坡淤泥河,死时年仅二十三岁。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规矩?
音乐文化的发展
1、春秋战国音乐的发展
西周的音乐的起源是为统治阶层,这一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主要是王室一家独大的文化,那时只存在于所谓的宫廷乐师;那时的音乐也被后世称为宫廷音乐。但春秋时期的音乐和西周时相比已经转变为供统治阶级享乐而产生的音乐。
宫廷乐师的地位在当时也是极高的,在那一时期也出现了技艺高超的音乐乐师,例如在司马迁的《史记·十过》中记载:“师旷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可见师旷对音乐的造诣之深,在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代表人物还有擅长弹琴的师涓,对音乐内涵极有感悟的诗文等。
春秋战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呈现了绚烂多姿的景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和当时的思想领域的空前开放有关。整个的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一局面下音乐文化理论得以丰富的发展,主要有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文化理论。儒家主张音乐的内容以“和”、“善”为首要的第一位,重礼乐制度;墨家主张“非乐”,认为“乐,非所以治天下也”;道家主张无为的自然音乐,认为“五音令人耳聋”。可见当时既有倡导人为音乐之美,又有尊崇自然音乐之真。但是春秋战国时期不论是在音乐的技艺创造方面,还是在音乐文化的理论上都为后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秦汉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
至秦汉时期,春秋时期的宫廷音乐就已一去不返,这时的音乐上至朝廷官员,下至平民百姓皆有享乐和创乐之权。秦汉时期也沿袭了西周时期的音乐制度,秦朝时期设立了一个音乐行政管理机构——乐府;到了汉代时期又对“乐府”进行扩大,并开始广泛收集民间音乐文化,并对其加以改编和整理,形成一部部的音乐作品。《汉乐府》就是这一时期音乐的主要代表之一。
汉代时期音乐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在唱法上由原来的“清唱”,改为有伴乐的出现,清唱和乐器相结合;在奏乐的方面,由原来的一琴、一鼓独奏,变为各类丝、竹乐器相相共鸣之景。在此基础上汉代在边疆地区就出现了鼓吹乐的形式,他就是在演奏时结合了各类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并常常在军队或宫廷中演奏。从鼓吹乐的演奏地点和《汉乐府》的来源看,在汉朝时期音乐以各类的形式普遍存在于整个社会。
秦汉时期的音乐文化理论主要是体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其中西汉时期的《乐记》就是一部完美的集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当时儒家提出的音乐思想和西周时大致相同,将音乐与政治、社会规则、道德风范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统治阶级的地位。当然儒家音乐思想占主流也与当时统治者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汉代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和《乐记》的音乐理论在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地位。
3、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魏晋时期的整个社会是混乱不堪的,但是它思想是极自由,极解放的,是各类思想高度碰撞的时期。儒、释、道思想的碰撞融合与发展,社会的长期割据到各类民族的不断融合使当时的音乐文化呈现了多样化的形式,也使中原音乐文化和西域音乐文化进行了首次的融合。
当时经过不断的兼并,大量的少数民族的音乐传入中原,例如《隋书·音乐志》:“吕光出平西域,得胡戎之乐。”就展现了当时西域天竺乐的传入,类似的还有安国乐、康国乐通过和亲传入中原;而且在乐器方面,琵琶,腰鼓等乐器皆出现在中原地区,被人们广泛使用;在乐律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乐律成熟的重要阶段,西域的“五音七调”可以说是我国隋唐时期“八十四调”的基础。可见当时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由于佛教思想的空前发展,儒家思想的败落,致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理论基本是以佛家的“空”为主。当时的音乐作品也是一种空灵、飘逸之感。例如当时的代表作《高山》、《流水》都表达了佛教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境界。魏晋时期音乐文化的多民族性和佛教音乐思想的传入为隋唐的音乐文化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4、隋唐音乐文化的繁盛
隋唐时期是我国文化的鼎盛时期,是一个求同存异的大包容时期。它广泛的吸收外来文化,并从其中加以加工使其融入中华文化体系中。与此同时隋唐的音乐文化史中也包含了各族的音乐,例如隋七部乐中就包含了西凉乐、安国乐;隋十部乐中就有康国乐。隋朝的清商乐和唐朝的唐燕乐就是以西域乐为基础的乐种。
而且在这一时期音乐和舞蹈相结合,例如在唐朝,音乐是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唐玄宗时期就设有教坊五处,专门培育音乐人才,使得乐舞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代表作有《霓裳羽衣舞》等。这一时期诗歌也成为唐代音乐文化的代表。
在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大融合下还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艺术形式——曲子。它是唐朝民间音乐发展而来的,主要表达了一种清新活泼的音乐形式,例如李白的《菩萨蛮》。唐代的乐器种类和演奏水平也比前代较多较高超。那时的奚琴、笛、箜篌、五弦、方响等都在民间和宫廷广泛使用,更出现了一批高级的乐器演奏家。
而且在某些乐器领域内,以一种乐器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整个音乐大融合的背景下也出现了散乐,这也为后来宋元时期戏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在音乐理论方面隋唐不以一家独大,而是并趋而行,在这一时期甚至出现了声乐教育家,使得的音乐理论更一步完善。
5、宋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创新
宋元时期既延续了隋唐时期的歌舞乐,又发展了许多新的音乐品种,在声乐方面出现了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器乐方面各类乐器都可经过不同的组合达到一个新的演奏形式。而且在宋代时期他的音乐发展比隋唐时期更趋向于平民化、商品化,各类音乐的演出以“瓦肆”、“勾栏”、等为代表演出。
在这类场所中出现了新的音乐形式——说唱,同时也使说唱音乐在宋代得以高速发展。在宋代时期北方地区流行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北曲”,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戏曲声腔之一,他也为元代的元杂剧和散曲提供了基本的音乐。在元代时期元杂剧和散曲的可谓是非常盛行,在那一时期的代表品有《窦娥冤》等,可以说元代时期出现的音乐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史。
总结
当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史远不与这些,一部音乐发展史它是几千年时间积累而成的。在此我们只是大致的了解它的发展大概。音乐文化源于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地位,逐渐发展为普通大众享乐和抒发情感的工具。它由原来的束之高阁到盛行于世,它不仅展现了音乐文化的发展,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文化的演变的缩影。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演变也告诉了我们要想永远不断的发展与繁荣下去,就要有有容乃大的精神和宽广的胸襟。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史》
2、《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
3、《史记》
罗成在真实历史中武功排第几?
罗成:是《隋唐演义》、《兴唐传》等旧武侠小说根据民间传说虚构的人物,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弟。历史上没有这个人。罗艺有子,但正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李世民即位不久,罗艺举兵谋反失败,估计其亲属亦被屠灭全族。一般认为,罗成的原形是仅二十几岁便牺牲的初唐名将罗士信。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八,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性格特点“阴、险、毒、辣、狠”,使得一手“稳,准,狠”的绝枪,当时人称冷面寒枪美少年!
评书版中罗成为隋唐 “十三杰四猛四绝”中十三杰之七
十三杰四猛四绝:
十三杰: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庆、4.雄阔海、5.伍云召、6.伍天锡、7.罗成、8.杨林、9.魏文通、10.秦用、11.尚师徒、12.梁师泰、13.秦琼/尉迟恭
四猛:1.罗士信、2.来护儿、3.新文礼、4.尚师徒
四绝:1.罗松、2.丁彦平、3.程咬金、4.王伯当
小说
少保罗成,又叫罗神枪、冷面寒枪(玉面银枪)俏罗成,罗成罗公然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龙,掌中五钩神飞亮银枪! 从没打过败仗,人称“常胜将军”;头戴亮银白虎盔,身披素银甲,外罩素罗袍,面如敷粉,也就在十六七岁光景。生得眉清同秀,齿白唇红,面如团粉,智勇双全,人面如敷粉,目若朗星,牙排碎玉,唇似丹朱,生就的苗条身材,头顶束发金冠,身披大红绣金团龙袍,腰扎金带,足登虎头靴。亮银白虎盔 (三岔亮银帅字盔)银盔银甲(素银甲、亮银铠大叶亮银云片甲)兵器: 五钩神飞亮银枪 蟠龙银锏坐骑:超山越影闪电白龙驹 (西方小白龙)绝技: 回马枪枪法:五虎断魂枪深深喜欢罗成的人,大多因为《兴唐传》。虽说这是个说书本子,有些故事情节、结构略有些不甚严密的地方,时有牵强和落俗,但是幽默诙谐的口头化的表达令人喜闻乐见。尤其是《兴唐传》里对罗成的塑造,太丰盈也太复杂,令大家竟找不出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爱着,迷着,为魅力折服着。
《兴唐传》中罗成初出是在第八回。那时他还是个孩子。杜差为了让恩人秦琼免去杀威棒,请求罗成向父亲罗艺求情,可平日和杜差很好的罗成听完他的仔细叙述后,却一口拒绝,也不再往下问。通常人们评论这里第一次显示出罗家家法森严,以致于罗成对父亲恐惧如此。但这个细节就已经令我吃了一惊。通常小孩子都心活面软易冲动的,可罗成却少年老成不为所动,显然不是那种愣小子,也不是滥好人,已经显得与众不同了。方出场,独特的性格就被撕开一角。
真正的天才往往不是一本正经的人,他总会趣味十足。当他和丁彦平对阵的时候,化妆打扮成黑脸红胡须。书中写到罗成的声音原本是甜润好听的,这会儿憋了个顸嗓子,喊道:“你呀问呀我呀,我呀乃呀是呀,程呀咬哪银哇!”丁彦平一听,说,“你们哥儿们个个都是好牙口啊,你们再有兄弟是不是得叫咬钢,咬铁呀?” ——化妆打扮一番,还用这么个嗓子,自称是程咬金的弟弟,叫程咬银,真敢干哪,让人完全笑趴。而他大大地把丁彦平耍了一番,破完阵回家,拦上丁彦平一解释,还把丁彦平的一肚子火气给消了。外交天才!要是去做说客什么的也很有优势呢。然后,那教他闭气功的游龙僧背地里五字评价罗成:“阴、险、毒、辣、狠。” 这时罗成还没拉大旗彻底反隋,后来叫父亲先别得罪隋朝,万一秦琼程咬金他们成不了气候,“两头留一手”,心思缜密可见!——一个“冷面寒枪”的俏美少年,同时擅长兵法破阵,擅长外交沟通,是不是太完美了呢。完美得又略带一点邪邪,酷毙啦。
阴、险、毒、辣、狠。”要是只是之前那点孩子气的谎言,可担不起这五个字。直到铜旗阵一节,这些字眼才越来越明显地表露出来。就知道他会做卧底,担当这个似明似暗攸关复杂的危险角色,这才是“阴”而“险”的本色,暗毁铜旗阵,在出其不意中制胜。真想提个细节,就是罗成刚见杨义臣时用闭气功装病,并且现编了瞎话,说自己“身子骨本来不好,我妈疼我,又给我娶了五房媳妇,就更差事啦……”,这时候,罗成应该长大点了,爱耍人好惹事的孩子气还是一点未脱,竟然随口编出这个,太敢说也太能编了!(莫非在罗艺面前天天进行撒谎练习,水平越来越高了?)但他的“惹是生非”却总是高明地把握分寸,有型而又从不会延误正事惹火烧身,太酷了。罗成对铜旗阵的娴熟又一次让我惊叹这个美少年的文韬武略以及那过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无论是阵形,抑或世事,千变万化,在人们眼里犹如看不清的险恶浑水,而在他的浅笑中却永远清澈明白,可以被他轻而易举地操纵。
逼死义父杨义臣,包括后面杀五王的情节,也许你会说“这是出于各为其主,不能说他狠此举确实是狠了。除却事情本身,连他在做的过程中也不失狠毒。在他杀杨全忠的时候,用枪钩把肠子肚子拉出腹外,然后在马上摇晃脑袋说“看你还敢不敢和罗小爷瞪眼”——这一幕在罗成杀敌的时候经常上演,太血腥了。后来书里也有明文,通过罗成同父异母的哥哥罗春瞧不上他,觉得他“心意狠毒”。罗成的“狠”是理性,逼死杨义臣、诛杀五王,他对待敌人,无疑是该杀就杀坚定决绝毫无情面的。在罗成杀李世民的舅舅,反王窦建德的时候,李世民说:“你不杀他,是人情;杀他,是本分。”——本分!残酷,但却惊人的理智。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的心理,我不知道他的心是如何瞬间战胜那么多尖锐的矛盾和犹豫,果断决绝地对敌,无论他是义父还是谁,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干脆利落,决不留情和拖泥带水。无论做何事都依照心意和原则,不为人情所左右,“但使愿无违”,于是永远没有背叛和后悔。——然而,与此同时他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心狠冷血无情人,对待亲人,对待朋友如秦琼程咬金,他能心灵相通肝胆相照,并且不惜一切不遗余力地帮助。天地间竟能有这样坚冷而又炽烈的灵魂,铁血如此,人们只能折服。
在扬州会上,罗成依然大放光彩,银盔银甲的美少年,五钩神飞枪与闪电白龙驹,尽显英姿。那匹训练有素的闪电白龙驹只需要摆弄枪杆就能指挥自如,不需手沾缰绳,令人称奇。不禁遐想,那一手“稳,准,狠”的绝枪,无须如临大敌地作战,只等敌人出实招,不能再变换了,方才轻易一抬手,拨弄枪杆,便一举制胜,笑容不改。那一听名字便知华丽而残酷的绝招“梅花七蕊”,阴狠却又如此绝美,正如罗成其人。
接下来再写到罗成,就是“玉玺换萧妃”的事情了——西魏王李密好色轻国,用传国玉玺换美貌的萧妃,一听到这消息,罗成竟是反应最激烈的一个,怒气冲冲地去争辩。大家都劝罗成,李密玉玺换萧妃使大家丧心离志,心里就跟他分了,硬去争辩倒落个没趣,可罗成还是不依不饶。我刚开始觉得这里实在是写歪了,罗成最是心明机巧的人,他处事沉着镇定,那些冲动易怒“哇呀呀的毛腾劲”是被他嘲笑的,现在怎么会犯这个傻呢,人家都懂得放心里,只有他竟然脸红脖子粗地去挑明来争辩,太不符合他的性格了。——可是再想想,就发现,罗成的阴险狠毒都是对敌而言,对挚友,对理想,对辅从明君的理想和追求,他向来出生入死不惜一切。对君主重色轻国这种大节问题,在罗成心中太重,所以他才会不惜冲撞大家也要去讲明,像变了个人似的如此冲动。热血堪敬!
萧妃有时觉得罗成很虚伪,很“圆”,善于演戏,善于欺骗,欺骗父母,欺骗丁彦平,欺骗单雄信,花言巧语舌如鼓簧,虽然目的不一定非常邪恶,但惯用此伎俩总给人不厚道的感觉,太精明玲珑和玩弄人心了。可有时,我又觉得罗成非常实在,很“方”,像初出场时杜差求他,没有十足把握的帮忙,不胡乱承揽下来。在战场上也是该杀就杀,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不在乎背上辣手之名,反正按原则办事,铁面无私不“通融”。很多人认为罗成背弃洛阳,欺骗单雄信,是最不义和最难以接受的情节。——但,他早已和秦琼他们一样投了唐,明着在洛阳王那里,暗地里自始至终都是起着卧底接应的作用。到了时机成熟就归唐。至于他欺骗单雄信的那些话和举动,都是为了让洛阳王和单雄信信任他,他在洛阳才能不被怀疑,他的“卧底”才能成功做下去,帮助大唐。——不惜遭受兄弟的猜疑乃至天下人的误会,甘愿承担这些看似不忠的行为,正是为了忠于大唐!罗成,太伟大,太忠心,太令人敬佩了!
到底,这个超拔不凡的冷面寒枪美少年会有个怎样的结局?他作为潼关大帅,治军严格,对士兵和百姓都非常好,人们交口称赞。刘黑闼苏定方攻潼关,潼关告急时,被派来援助的殷齐二王好酒色,被罗成严厉地教训——即使后来他已经和殷齐二王坦诚解释过,这件事看似过去了,可殷齐二王还是怀恨在心。罗成的结局竟然是,和被殷齐二王陷害,最终孤军奋战,在淤泥河被万箭穿心而死。竟然会有如此惨烈和冤屈的结局!不是被敌人打败,而是死于陷害。因为英雄无敌的罗成他不会被打败的,只有陷害。而罗成,即使遭受如此陷害和冤屈,依然忠于大唐,不肯投降杀父仇敌苏定方。最后,他劝兵士离开,逃命去,自求生路,投降亦可,他匹马单枪纵死乱军之中也心甘情愿。——他杀敌时冷血干脆,但却不漠视生命。——罗成和三国时期的马超,有人曾做过仔细的比较,非常相似,然而这一点却是不同,马超在历城进行的是残酷的屠杀,而罗成不会。罗成,到底是阴狠,还是善良?二者兼有。它们矛盾地结合着,交错着,构成独特的性格,像个令人敬畏而迷恋的谜。
他对大唐的绝对忠诚使敌人既佩服又痛恨,壮烈死去。最后的最后,在淤泥河中,他冷笑着,扔了五钩神飞枪,弃了闪电白龙驹,解了狮盔兽带,从容镇定而凛然不可侵犯地说,“常言道,贫而不可移其志,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没有不死之人,没有不败之家,没有不败之国……”——这几句话悲壮坚决得令我心中一震——罗成,何去何从?北平府的小王爷,大隋朝的燕山公,家世显赫的少保千岁,本可前程似锦,没有人欺压他,没有事情逼迫他,他只是为了朋友,然而更主要的是为了理想,为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追求,为天下苍生重振乾坤,另立明主,轰轰烈烈的大丈夫之志,不枉此生!在理想面前,所谓的前程,甚至生命,都一一退让,他毅然选择了起义,用生命选择这不可预知的危险和结果,动机如此纯粹,仅此而已,无怨无悔!我被这强烈的,对理想的追求深深震撼了。这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