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元杂剧的作者和代表作品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是元代白朴创作杂剧。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文学形式”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样式,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各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

元杂剧的作者和代表作品,井底引银瓶的作者是谁四大爱情剧元杂剧?

《井底引银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中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西厢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拜月亭》:《拜月亭》又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 古代中国杂剧剧本,是元曲四大爱情剧之一。元代关汉卿作。

《墙头马上》:《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是元代白朴创作杂剧。

8、《倩女离魂》:郑光祖的《迷青琐倩女离魂》,以优美的文笔,从两个方面叙写了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

元杂曲和元散曲区别是什么?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文学形式。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

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样式。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各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朝天子 咏喇叭》就是一首散曲。“朝天子”是散曲曲牌的名子,“咏喇叭”是题目。套曲,又称“套数”“散套”,通常用同宫调的若干曲子联缀而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适宜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如睢景臣的《汉高祖还乡》。曲和词体式相近,都是按调填词,但词的定格一般不变,而曲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以加衬字,较为自由,又多使用口语,风格明快泼辣,有民歌色彩。

传奇是明清的演唱南曲的一种形式,其结构大致与南戏相同,但是更加紧凑,情节也更加复杂,人物的刻化也更加细致。曲调、表演艺术、脚色分行等也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吸收和继承了一部份元杂剧的遗产,还兼用了一些北曲曲调。每本传奇一般分为四、五十出不等。这在明代嘉靖到清代乾隆年间最为盛行。当时的主要剧种如昆腔、弋阳腔、高腔等等,都以演唱传奇为主。

南戏也称“戏文”,是元(公元1279—公元1368)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现浙江等地仍泛称戏曲为戏文)。由宋杂剧、唱赚、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形式,综合发展而形成的。一般认为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在南方民间广为流传。

元杂剧中各个角色人物特点?

元杂剧的角色有正末、正旦,次要的角色称为外末、冲末、净、副净、外旦、搽旦、孤、孛老、卜儿、亻来儿等。

据记载,元杂剧演员有的演旦角还兼演末角,有的以具有不同特点的人物、剧目为特长,如“驾头杂剧”(演皇帝君臣)、“绿林杂剧”(演绿林英雄)、“闺怨杂剧”(演男女爱情)等。如著名演员朱帘秀“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见《青楼集》),男演员诸如侯耍俏、黄子醋、教坊色长魏、武、刘。

据《辍耕录》记载:“魏长于念诵,武长于筋斗,刘长于科泛,至今乐人皆宗之。”刘即刘耍和,其女婿花李郎、红字李二也都擅长杂剧。

元杂剧的戏班组织,有在大都或其他城市里演出的大班子,也有在各地流动演出的戏班,称路歧,还有农民在业余时间里组织的演出。其演出场所大致有三种:一为城市的勾栏;一为村镇的庙台演出,这里多是路歧班的演出场地;还有在广场坪地上聚众观看演出,叫“打野呵”。

剧中时空地点的变换和更替,主要是通过剧中人物的描绘和特定动作的暗示,引起观众的想像,从而形成中国戏曲不受时空限制,而以虚拟示意流动时空的特点。

元杂剧情节?

元杂剧即元代的戏曲。

杂剧,最初是一个总的名称,意即各类的戏。杂剧约始用于唐末,宋金两代虽已有杂剧名称,但所包括的内容,有歌舞、滑稽表演、杂耍,讲唱文艺等类的技艺,仍然不是纯粹的戏剧。到了元代,在前代“杂剧”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真正的元代戏剧。他在十三世纪后期繁荣起来,形成我国文艺史上的奇观。

元代杂剧是综合表演、说、唱、音乐、舞蹈的艺术形式。每本通常四折,一般按照剧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束来划分。有时为剧情的需要,在四折之外,加上“楔子”,有的穿插在剧本中间,相当于现代剧中的过场,有的放在剧首,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

元杂剧的唱词占比重很大,在音乐上要求严格,每一折由联缀同一宫调(乐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折中不变调子。杂剧剧本的组成,包括唱(歌唱)、白(道白、对白)、科(动作、表情)三部分。全剧一般由主要演员一人来唱,其他角色有白无唱。主要的角色通常是“正旦”或“正末”,故剧本分“旦本”或“末本”。元杂剧角色上一般分末、旦、净、杂四大类。末,多扮演中年男子。正末指剧中的男主角。旦,扮演妇女的角色。正旦指剧中的女主角。净,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通称花脸。杂,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元杂剧前期后期分析?

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

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

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元杂剧凸额圆的作者是?

关汉卿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