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苏辙简介代表作品

如《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谏逐客书》是汉代以前的作品,《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

苏辙简介代表作品,柳宗元是哪代?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兼怀子由子由是谁?

你问的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中的子由吧,他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苏辙(公元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苏洵之子,苏轼的弟弟,世人合称“三苏”。

古文观止选入语文课本的篇目?

《古文观止》选取了从先秦至明末的文章共222篇,入选的篇目大都是极有影响的作品。这些作品很多入选初中,高中语文教材。

如《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谏逐客书》是汉代以前的作品。《屈原列传》《报任安书》《过秦论》《出师表》是汉时作品。《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唐宋时期选入作品较多,包括韩愈、柳宗元、司马光、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作品,如《师说》《祭十二郎文》《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愚溪诗序》《岳阳楼记》《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石钟山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明代的作品像《五人墓碑记》以前入选过高中教材,现在不在高中教材了。

为何苏辙的存在感不及苏东坡?

谢谢邀请!

苏辙与苏东坡虽然同为“唐宋八大家”,但苏东坡的名气却远远超过了苏辙,我认为主要有几点:

1.苏东坡开创了豪放派词的先河,使宋词不再只停留于娇媚哀怨的词风,而是加入了恢弘壮阔的语言,使宋词有了更广阔的表达内容。苏东坡也因此成为豪放词派的一代宗师。

2.苏东坡心怀天下苍生,他是最好的地方官。他每到一处,都为地方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加上他心怀百姓,每到一处为官都深入百姓生活,了解百姓疾苦,为百姓排忧解困,所以深受百姓的信任和爱戴,在民间广为传颂。

3.苏东坡是文书全才。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史学、文论等方面都卓有建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4.苏东坡的思想深受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影响,他心怀天下,开朗豪放,有侠客般的胸襟,不管身处何处,遭遇何种境地,他都能乐观面对,独善其身。

以上这几点,足以说明他比苏辙的名气大了。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小时候听老师说“乌台诗案”,以为“乌台”是个地名,苏轼在这里写了一首诗,结果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当年将苏轼扯入祸端之中的乌台诗案,其实就类似于后来清代文字狱,属于无中生有类型的是非。

乌台诗案,因为苏轼炫耀文采发牢骚,结果被人利用

乌台,其实并非是地名,而是指代御史台,由于御史台内通常种植很多的柏树,上面栖息着很多的乌鸦,所以从汉朝开始,人们就在非正式的情况下,将御史台称作“乌台”,而后,又因为原本作为监察之司的御史台,屡屡发生各种不检之举,又时常无所作为,御史们说的话就像乌鸦叫一样,毫无意义,所以,人们越来越多用乌台指称御史台。

元丰二年,苏轼被调到湖州任职,而按照惯例,苏轼写了一封贺表即《湖州谢上表》作为例行公事,以往,这样的贺表,写些自谦与感谢皇恩浩荡的话就可以了,但苏轼偏偏性格豪迈,兴之所至在贺表里“添油加醋”,写了一句“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说白了就是在发牢骚,而发牢骚的对象就是当时正在进行的变法。

如果是普通人的贺表,送去朝廷也没什么,关键苏轼名满天下,他的贺表自然是想要一睹为快的人摩肩接踵,结果一下子被有心人所利用。

贺表中的“新进”,暗指王安石引荐的新人,而苏轼这般说辞,自然引得当时执掌朝堂的“新进”们的不满,他们纷纷指责苏轼借言诽议,要求严惩。只不过,单单这么一句牢骚,实在也定不了苏轼多大的罪,为了置苏轼于死地,有些人开始在其他方面下功夫了。

紧接着,御史李定、何正臣等人上疏弹劾,称苏轼“玩弄朝廷,讥讽国是”。为了罗列苏轼的“罪名”,他们在苏轼平日里所写的诗句之中挑选句子断章取义。

比如苏轼曾为自责写下的“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这句话本来是说自己没把法律弄通顺,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尧舜那般的圣人。结果这句话在御史台的解释中,意思变成了苏轼在讽刺皇帝不以法律教导监督朝廷。

再比如苏轼单纯赞赏桧树的“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御史们的解释是,皇帝乃是真龙天子,飞龙在天,苏轼却要下九泉找龙,根本就是有不臣之心。

如此种种数不胜数,而苏轼被御史们无中生有扣上的罪名也是越来越大,简直是到了罪大恶极的地步,如此,所谓的“乌台诗案”正式开始爆发。

好在皇帝惜才,苏轼躲过一劫保全性命

由于事情越闹越大,本意就支持变法的宋神宗,在一群御史的吵嚷之下对苏轼也愈发不满,最终派人捉拿,而在苏轼入京的途中,苏轼几次三番想投水自尽自我了断,但又怕牵连自己的家人,所以没有下定决心。

而实际上,宋神宗并没有想要杀苏轼,甚至他还下旨,在苏轼入京的途中,不得为难于他,更不准让其在牢狱中过夜,也不准让其身负枷锁。

入京之后,苏轼被正式下狱,由御史台审讯,而与苏轼关系密切的司马光、苏辙、黄庭坚、张方平等人,甚至是已经去世了的欧阳修,一共近三十位名臣都受到了牵连。

苏轼在狱中时本来都是长子苏迈在照顾,两人无法见面,所以在下狱前曾暗中约定,平时只送蔬菜与肉食,若有不好的消息就改送鱼,结果有一天苏迈有事,请朋友帮自己送饭,结果忘记交待,那位朋友送了条鱼过去,吓得苏轼绝望之下,写下了两首绝命诗,托狱卒交给苏辙。

眼见兄长的绝命诗,苏辙痛哭流涕,立刻上疏宋神宗求情,愿意以自己的官爵为兄赎罪。而宋神宗其实一直在犹豫。

一来,宋朝建立之初,太祖就留下规制,除了叛逆谋反罪恶不赦之外,不准杀大臣。二来,苏轼才华横溢,朝中为其求情者众多,甚至作为苏轼对头的新法主持者王安石,对苏轼也是非常欣赏,亲自上疏求情,而抱病的曹太后,也指责宋神宗,说他苛待苏轼。三来,宋神宗本身就没打算杀苏轼,只不过那些朝臣叫嚷得厉害。

最终,宋神宗从轻发落,将苏轼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做了个品级很低也没权没自由的官,如此,被羁押近百日的苏轼被释放,乌台诗案在苏轼这里告一段落。

至于本案牵扯到的其他人之中,大多也都没受到什么大的处置,只有三人相对处罚比较重。

一是王诜,他与苏轼私交甚厚,在乌台诗案发生前曾泄密给苏轼,之后又极力阻拦御史台处置苏轼,最终被削去所有官爵。实际上,王诜的妻子蜀国公主乃是宋神宗的亲妹妹,高太后所生的嫡出公主,王诜的身份自然贵重,而乌台诗案也并非其被罚主要原因,而是其冷落蜀国公主许久,使得公主郁郁寡欢又病重,令宋神宗非常恼火。二是王巩,他也是苏轼的挚友,只不过在这场乌台诗案中并没做过什么,只是因为平时与苏轼来往过密受到牵连,被直接贬去了当时被视作荒蛮之地的广南西路监督盐酒税。三是苏辙,他是苏轼的亲弟弟,因为他的确奏请过愿意用自家的官职爵禄为兄长赎罪,所以也受到牵连,被贬到江西筠州做盐酒税,五年之内不得升调。

此外其他的人,大多数因为罪名不足而获释,或者被罚款,并未有什么大惩处。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写诗更起劲

虽然遭遇了如此大的挫折,苏轼又开始了被贬的旅程,但是苏轼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虽然苏轼的词风开始有所转变,可其中乐观向上的风格依旧不减。

当年乌台诗案发生,苏轼的妻子将苏轼写的诗全都焚去,只不过苏轼的才华名动天下,诗稿被烧了,可苏轼的诗词文章依旧被流传了下来。

之前,苏轼一向嫉恶如仇,遇到什么说什么,实在是不吐不快,可乌台诗案之后,世事一场梦,人生几度秋。苏轼渐渐认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云流水之作,在当时或许并不合适,被贬之后,他的锐利文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光辉温暖充满光芒的风格。以往苏轼的文章大气磅礴奔涌如泄,之后空灵隽永香远益清。

苏辙是苏轼的什么人?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

我们常说的“三苏”是苏洵、苏轼、苏辙,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他们都是著名的文学家,苏洵被称为“老苏”,苏轼是“大苏”,苏辙是“小苏”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父子三人都极具才华,被欧阳修赏识,然后他们的文章开始大量传播,并开始有名气。苏洵的文章更多是谈古论今,代表作是《六国论》。苏轼的文章诗词以豁达、豪放为主,风格多变,代表作有《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等等。苏辙的作品也受苏轼影响。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