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代表作品欣赏,分析曹植的吁嗟篇的迁逝之悲?
《吁嗟篇》是曹植拟乐府旧题《苦寒行》之作,属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歌辞,篇名取自篇首二字。这首诗是曹植后期创作的一首著名的借物抒情诗,也是诗人后期生活的写照。他的后期作品抑郁、深沉,充满了悲愤痛苦和愤慨不平的感情。这主要由于创作生活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精神上因壮志难酬和横遭迫害等因素所形成的。
曹植在曹丕和曹睿两代皇帝压迫之下痛苦地度过他生命的后十二年,生活很不安定和自由被剥夺使他内心非常痛苦。朝廷不让他在一个地方久住,常常更换他的封地,还不许他和亲戚来往,更不给他参与政事的机会。在这首诗里,诗人以“转蓬”自喻,形象地描写了自己被迫迁徙、到处漂泊的生活处境,抒发了痛苦的心情。频繁的迁徙不仅给他带来生活上的艰难,还带来了政治上的坎坷、壮志未实现的精神的痛苦。
在这首诗的最后,诗人发出“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播。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的沉痛呼声,这是诗人对曹丕父子强加于他的迫害而发出的愤慨、谴责和抗议之声,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的残酷事实
《吁嗟篇》用的是比兴的表现手法,而且把这一表现手法运用到全篇。这首诗把所写的蓬草加以人格化,以转蓬飘荡比喻诗人极不安定的流徙生活,形象地描写了诗人“十二年中而三徙都”的生活处境和痛苦心情,同时也刻画了随风飘荡的蓬草这一艺术典型。这种比兴的表现手法传承的渊源是《诗经》。
例如《诗经》的《桧风》中的《隰有苌楚》一诗,表现贵族诗人因遭遇难堪,感觉不聊于生而作,所以羡慕苌楚的“无知”、“无家”和“无室”。苌楚是一种植物,它怎么会有知、有家、有室呢?这是诗人把苌楚当作人看待的比兴手法。《吁嗟篇》与这首诗在以物拟人和比兴寄托上是一致的。
从《吁嗟篇》的结构上来看,全诗共有二十四句,前十八句写蓬草的流荡,是全诗描述的重点,而后六句则以抒情为主,表达了全诗的中心思想。诗人写蓬草的漂泊和浮沉,与自己“宕宕当何依”的处境,水乳交融在一起,构思巧妙,凄婉动人。由此可以看出曹植后期的创作,已由前期的表现客观外在美转为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将心灵活动塑造成感人的艺术形象诗人的主旨不在于缘事,而在于抒情。
曹丕和曹植谁的文采更好?
谢邀!
提到建安时期的文学人物,就不得不说起“三曹”了,可是说到“三曹”人们多会提及曹操和曹植,唯有曹丕默默无闻。曹植年轻的时候风流倜傥,辞藻华茂,像《赠白马王彪》和《洛神赋》,都对后世影响甚远。然而由于过度纵情于酒色,再加上强闯白马门,曹植彻底退出了世子之位的争夺,他的妻子病逝之后,曹植从此一蹶不振,终日饮酒作乐。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位,由于曹植之前与后者有过节,被无情打压,生活十分艰难,因此这也成为了他作品的分水岭,就像李清照一样,南渡前和南渡后风格大变,前期春风得意,后期郁郁寡欢。曹植的是个之所以被历代文人推崇,主要是曹植后期诗篇多抒发自己的苦闷,诉说自己不得志,而许多文人的境遇和曹植类似,与曹植有惺惺相惜之感。再加上曹植的五言诗造诣颇深,擅长用典和比兴,“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至于曹丕,处于其父和其子之间,地位极度尴尬。在文治武功方面,曹丕是完全被其父曹操所碾压的,甚至还不如他的儿子魏明帝曹叡,在文学方面,他又被其弟曹植的光芒所掩盖。
可是曹丕真的不过于此吗?当然不是的。陈寿在《三国志》中就高度赞扬了曹丕——“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曹丕“文皇帝”这个谥号可不是白叫的,从这个谥号就可以看出曹丕在“文”非同一般了。文字在《谥法》中的解释是:“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谥号中的“文”,取自“经纬天地、慈惠爱民”,而曹丕谥号中的”文’主要取自“学勤好问”,这是文人特有的情怀。
难得的是,政务繁忙的曹丕竟有一颗文艺的心。比如他的七言诗《燕歌行》,做到了言志与抒情一体,再比如《大墙上蒿行》,不仅具有诗和散文的美感,诗的表达方式也更加灵活大胆。大儒王夫之曾评价这首诗说“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鲍照,李白领此宗风,遂为乐府狮象。”
除去诗歌,曹丕还擅长书写抒情散文与文学理论文章。比如在《典论·论文》中,曹丕就鲜明地指出“文章,经国之大业......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作为一国之君,将文章提升到“经国之大业”的高度,古今绝无仅有,其文人性格亦可见一斑。
在文人类型来看,曹丕诗属于细腻温和型,善于思考、分析问题。曹丕的许多抒情小赋写得很有生活情趣,比如葡萄:“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看到这么细腻的描写,每次吃过葡萄的人估计都知道葡萄的滋味了吧!很难想象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能够细微地描写生活中的小事物,若是没有文人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是断然无法做到的。只可惜曹丕不像李煜这种亡国之君,让世人铭记,而他的文学天赋更是无人记起。
参考文献《三国志》《文心雕龙》
曹植山东有后代吗?
有。
曹苗,曹植长子,封高阳乡公,早夭。其生平事迹史书缺载,因此少有人知道,其名字出现在曹植的作品《封二子为公谢恩章》。
曹志,曹植次子,初封穆乡公,后迁封为济北王。入晋改封鄄城公,后出任乐平太守,迁散骑常侍、国子博士,转祭酒。太康九年(288)卒,谥曰定公。
曹金瓠,曹植长女,不过出生约190天就夭折,因此少有人知道,其名字出现在曹植的作品《金瓠哀辞》。
曹行女,曹植幼女,比金瓠晚两年出生,约7、8个月就夭折,因此少有人知道,其名字出现在曹植的作品《行女哀辞》。
曹臣,曹植之孙,曹志之子,元康中为中郎,封关中侯。
曹永洛,曹植十一世孙,奏请北齐孝昭帝在鱼山“兴复灵庙”,“雕镂真容”。
李白白马篇曹植白马篇人物形象对比?
游侠诗歌——白马侠客曹植与李白都创作了一定描写游侠的诗歌,他们都写有一篇《白马篇》,是各自描写游侠的代表作,从中可以看出两位诗人的游侠诗歌的共同之处。
首先,曹植与李白笔下的游侠形象有着相似之处。曹植的《白马篇》描写了一位勇猛善战、视死如归的"幽并游侠儿",李白的《白马篇》描写了豪气干云的"五陵豪",两个侠客形象都具有武艺精湛、杀敌报国的特点。曹植在《白马篇》中如是描写"幽并游侠儿"的高强武艺:"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此八句以一种蒙太奇的手法将"幽并游侠儿"的几个动作镜头快速剪接,呈现了游侠在马上射击的速度感,体现了他敏捷的身手和勇猛的姿态。李白《白马篇》中形容"五陵豪"有云:"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两首诗都通过描写游侠的动作、武器来突出其高强武艺。此外,两位游侠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有着杀敌报国之壮行。曹植《白马篇》中,"幽并游侠儿"在"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的情况下毅然走上沙场,"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挥洒一腔报国豪情。李白《白马篇》中的"五陵豪"亦有"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的报国壮举。由此可见二人诗歌中游侠形象的共同之处。
其次,二位诗人关于游侠的诗歌不仅是描写、歌颂游侠的英勇形象,而更借游侠抒发了自己的胸怀抱负。朱乾《乐府正义》说:曹植《白马篇》"寓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篇中所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亦子建素志,非凡述也。"曹植对"幽并游侠儿"的歌颂,蕴含着自我写照,凝聚着当时社会的历史使命,也寄托着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与憧憬。李白"白马篇"中描写"五陵豪"发奋从军、身经百战,最后依然保持着傲骨,也是对自己胸怀大志而不受重用的愤懑的抒发。两个游侠形象都有着诗人自身思想的折光,两篇诗歌都寄托着深刻寓意。
你读过哪些悲壮的诗句可以分享一下吗?
谢谢诚邀!“悲壮”诗句数不完,胸中装着千千万。上起《楚辞》到当代,随口吟哦一大筐。要论整篇诗悲壮,应数屈原之《国殇》。英勇壮烈不惧敌,全军将士俱阵亡。“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身首离兮身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诗人讴歌众将士,悲壮之情胸中装。爱国势必爱人民,寻求真理何惧难:“虽九死及犹未悔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生就是悲壮的一生!他所创作的《九歌》、《九章》、《离骚》《招魂》等诗篇,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抒写情怀,表现他热爱故国,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因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充满了感天动地的悲壮美!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称赞他的诗“与日月争辉可也”!
爱国主义是中国文学的主旋律,更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为了保家卫国、除暴安良、或与各种形形色色的邪恶势力作斗争,上演了一幕幕悲壮的历史武剧,留与了数不清的悲壮诗句:例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送别》,歌颂敢于反抗暴秦的勇士荊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歌颂花木兰的勇武,能征善战);“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抒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又如建安诗歌中“三曹”、“七子”许多抒发欲建功立业的抱负而壮志未酬,充满了悲壮苍凉的诗篇,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的《短歌行》、《蒿里行》、《步出厦门行》、《龟虽寿》,大都属于具有悲壮特色的诗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诗人虽到晚年,统一国家,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依然毫不动摇,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唐诗中,充满悲壮美的诗篇诗句,可说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例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发了诗人希望效力边关,为国立功的壮烈情怀,写得慷慨苍凉雄健悲壮)又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更是一首众所周知的诗篇。这首诗有感于燕昭王礼贤下士,强烈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壮情怀。诗人将自己置身于无限而寥廓的背景上,无穷的历史和苍茫的宇宙将诗人的孤独和渺小无助之感推到一个无以复加的极端,它使得孤独感对于古代文人而言,成为某种不能逃脱的人生体验,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大诗人创作的那些反映社会动荡、民生疾苦,抒发对人民悲惨命运深切同情的诗篇,更是具有史诗般的悲壮美。例如李白的古风、《行路难》、《登金陵凤凰台》、《永王东征歌等都是具有悲壮美的诗篇。又如杜甫的《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咏怀古迹五首》、《蜀相》、《登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出贫富的尖锐对立与悬殊)“君不闻,汉家山东两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棘”、“纵有健妇把助犁,禾生陇亩无东西”、“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反映出穷兵黩武的战争,造成了田园荒芜,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则表达了诗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我们至今读来,仍然感到毛骨耸然,尤其是《卖炭翁》,它直接揭露了宫市对人民的巧取豪夺,令人感到心惊肉跳。……
宋词宋诗中激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悲壮美的诗句灿若繁星。尤其是苏轼、辛弃疾、岳飞、陆游、文天祥等爱国诗人的作品里更是成为一种基调。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格调雄浑悲壮。岳飞的《满江红》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感慨,是多么悲壮激昂,深沉感人!陆游诗歌是表现爱国主义最强烈的。他一生力主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却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壮志难酬发而为诗,在他所留存的近万首诗篇中,绝大多数诗篇都表现出强烈的悲壮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梦里依然向往为国建功立业)“死去原知万事空,但见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生不能见到祖国统一,死后仍然希望子孙把国家统一的好消息告诉他,真是至死不渝啊!)又如爱国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过零丁洋》都是感人肺俯的充满悲壮美的杰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鼓舞和鞭策了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为民请愿,为国献身……
在明清两代的诗歌中,也有许许多多具有悲壮美的诗篇,如于谦、夏完淳、林则徐、龚自珍等爱国诗人的作品就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象吴伟业的《圆圆曲》也写得非常悲壮:“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尤其是现代中国,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天地泣鬼神的悲壮诗篇。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的诗歌,革命烈士夏明翰的《就义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写得多么慷慨悲壮,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又如周恩来总理东渡日本求学时写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表现了诗人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求学的伟大抱负和胸襟,气势豪迈,风格悲壮)陈毅元帅写的《梅岭三章》既苍凉悲壮,又催人奋进,“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出百折不挠、死而不渝的革命意志。毛泽东主席的诗篇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悲壮雄浑大气磅礴的诗篇和名句: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回韶山》、《蝶恋花·答李淑一》。“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是沧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这些壮丽诗篇,今天读来仍然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悲壮的情怀,不朽的诗篇)(图片均来自网络)
曹植感甄赋为谁而作?
曹操死后,曹植自感"无父孰怙"。流露出"彼苍伊何"的无处倾诉的苦闷。更兼曹植历来与曹丕不和,方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生存环境,能自保后生,老终封国就不错了。《感甄赋》里的"甄",(指曹丕夫人甄后。其实仔细一想不可能。如果说是爱妻崔妃,尚有理由。这二女暂不说。)应该是"鄄城"的"鄄"。
鄄城是曹植的封国。对于曹植而言,是人生最终的地方,是余生的归身之地。从《感甄赋》里,感觉曹植的悲愤压抑,孤独,无助之感如喷泉涌出,优美的文辞掩盖之下的,全是悲痛的呐喊,是对命运的控诉和亲情决绝的幻灭。
曹植的这篇赋,表面上是写了对洛神宓妃的倾慕,而伊人若真若幻,如海市蜃楼一样可望不可及。一篇文章反复呤诵,一步三叹,内心无言不尽,而倾听者的丽人一言不发。由此反证出日常生活中的诗人,无亲朋在侧,无人可倾诉,他的心己经死了,借想象中的洛神做倾诉对象,实在悲凉凄惨,这就是他的人生他的命运。
他写此赋就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自已唱响命运的悲歌。 《曹娥碑》与《洛神赋》的渊源和因果,出许就是"无父孰怙"四个字,曹操再不好,也总是父亲,父亲一死,曹植的命运就跟曹娥一样哀怨了。 曹植为自己的不幸命运而作《感甄赋》。后来,曹睿改之为《洛神赋》,东晋顾恺之以赋之意境而作《洛神赋图》,由是图文并茂,千古流传,成了文学史上的图文双绝。
抄录《洛神赋》和《曹娥碑文》于此,以供印证阅读。
《洛神赋》,全文如次: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曹娥碑记 》汉 邯郸淳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与周同祖,末胄荒流,爰兹适居。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时年十四岁,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
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设祭诔之,辞曰:
伊惟孝女,奕奕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仪。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室家,在洽之阳。大礼未施,嗟伤慈父。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是以眇然轻绝,投入沙泥。
翩翩孝女,载沉载浮。或泊洲渚,或在中流。或趋湍濑,或逐波涛。千夫失声,悼痛万余。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泣泪掩涕,惊动国都。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或有尅面引镜,剺耳用刀。坐台待水,抱树而烧。
於戏孝女,德茂此俦。何者大国,防礼自修。岂况庶贱,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斫自雕。越梁过宋,比之有殊。哀此贞厉,千载不渝。呜呼哀哉!
铭曰: 名勒金石,质之乾坤。岁数历祀,立庙起坟。光于后土,显照天人。生贱死贵,利之义门。何怅华落,飘零早分。葩艳窈窕,永世配神。若尧二女,为湘夫人。时效仿佛,以昭后昆。
曹植为自己的不幸命运而作《感甄赋》。后来,曹睿为避其母甄皇后之讳改之为《洛神赋》,东晋顾恺之以此赋之意境而作《洛神赋图》,自此源远流长,影响了无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