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代表作品下载,江苏籍贯的著名文学家有哪些?
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三言”的作者冯梦龙,以及朱自清、柳亚子、叶圣陶、钱钟书、周瘦鹃,当代作家苏童、黄蓓佳、范小青、毕飞宇、金曾豪、何建明;当代诗人和编辑家丁芒、叶千华;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徐霞客。
1、叶圣陶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88年2月16日去世,原名叶绍钧,现代知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贡献突出,他指出了教育就是养成一种习惯,为展,创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教学理论。
在文学方面叶老在儿童文学领域也成就不凡,叶老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深受许多青少年欢迎。代表作有童话《小白船》。同时他也提倡白话文写作,白话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2、钱钟书
钱锺书,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98年12月19日去世,原名钱仰先,毕业于清华大学,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钱钟书的小说很少,长篇小说只有一本《围城》,他是现代文坛上唯一一个以讽刺基调的作家,这也是他作品最显明的特点。他主要成就还是在文学研究方面。
3、刘半农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获得过“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刘半农最让人熟悉的是他创作“她”,以前的中国只有男他,并没有女她,他在翻译时发现颇为不便,就在英文基础上创作了女她。
刘半农一生著作甚丰,所作新诗多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语言通俗。创作了《扬鞭集》、《瓦釜集》、《半农杂文》,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学术著作有《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4、吴强
吴强(1910-1990) 原名汪大同,江苏省涟水县高沟镇人。曾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小说家联谊会会长等职。吴强长篇小说《红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著有长篇小说《红日》、《堡垒》(上部)、中篇小说《三战三捷》与宋洁合著、散文集《心潮集》等。
5、周梅森
周梅森(1956年3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当代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
《人民的名义》的作者,他的小说都是以官场为原型,描写官场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被誉为官场“显微镜”。把遥远,神秘的官场,解刨后呈现在大众面前。
6、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作家、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创始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主要作品有《大淖记事》《受戒》《晚饭花集》等。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读哪些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涵养和文采呢?
从言语上提升
《人间词话》
很多人听过王国维谈论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诗词抒情达意,如何?
《唐诗三百首》
在网上看到一些段子,说是看到风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读诗读词,能从诗词中找到共鸣,有些话原本你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的,而古人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的表达感情,就是诗词的厉害了。
比如暴风雨将至的时候,你可以说“黑云压城城欲摧”,看到荷花的时候,你知道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怀念的时候你知道“十年生死两茫茫”,有些渣男想脱身,可以安慰你“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实在不行你还知道一句“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起来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鲁迅:《呐喊》、《彷徨》、《鲁迅全集》
才女作家亦舒年幼的时候读红楼,明白怎么把感情写的千回百转细致入微,后来李怡引她看鲁迅文集,亦舒的文风在千回百转之上练就了骂人骂得老辣又地道,还很有文化,不下流。
从见识上提升
《时间简史》
这是一本科学著作,但却畅销世界,因为斯蒂芬·霍金擅长言简意赅又深入浅出地把科学知识向普罗大众娓娓道来。你可以了解宇宙的起源,了解宇宙观、相对论、量子起源、黑洞理论等等一切看上去高深莫测却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东西。
而且本书层次清楚,由浅入深,不怕读不懂。
《孙子兵法》
兵书,但又不仅仅是兵书。
当人生如战场,兵书就如同人生开小灶指南。
孙子兵法的格局很大,又十分精炼,常常寥寥数语就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从思想上提升
《乌合之众》
这是一本社会心理学著作,讲的是当一个个独立的人融入群体的时候,他自己的性格特征就会被覆盖,会被群体的特征所淹没,他的思想也会随之被取代。而群体的特征相当明显,但群体产生的时候,各种低智商、情绪化等等负面因素也随之产生了。
虽然是社会心理学著作,但这本书冲破了心理学的小圈子,几乎在各个领域上都能引起共鸣。读了这本书,你可以更好的理解群体,也可以更好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
当你知道你也会身入乌合之众的圈子里,这本书来了,教你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如何不为乌合不从众。
“不草率、不盲从,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从方法上提升
《快速阅读》
来了来了。
这是一本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方法论,想要读书破万卷,先要磨好刀,训练阅读能力就是一种磨刀。
不妨读读这本书,然后磨刀霍霍向猪羊!
苏童所有出版的书籍?
《苏童作品精编》本书收入了苏童的小说代表作,其中包括长篇小说《城北地带》,中篇小说《园艺》、《红粉》、《妻妾成群》、《驯子记》,短篇小说《狂奔》、《我的棉花,我的家园》、《吹手向西》、《回力牌球鞋》、《灰呢绒鸭舌帽》。
苏童的小说,擅长以异常华丽诡异的想象力和流畅的叙述结构,讲述过往的故事,尤其是女性的故事。他笔下的祸端和是非,源于人性的丑恶和卑贱,人性的压抑、无奈和绝望的挣扎,男女人物出现在历史以及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在时序更替、季节变化的背景衬托下,充满无法拯救的悲哀和惆怅。
有什么文笔剧情不错?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应该是他最好的小说,目前没有之一。小说从民国时期讲起,围绕着河南延津一一这个故乡展开。所有人物均是市井小民,故事均是家长里短,而每一个小人物在这些琐碎的事务中都奋力地挣扎,每一颗心都是一个不被理解的孤岛。时代在改变,而人的孤独却从未变过。
可惜的是,由于刘震云的私心,把小说的电影版权给了自己的女儿刘雨霖,而刘雨霖明显驾驭不了小说中跨度那么大历史和人物架构,所以剧本只保留了现代的一段戏,把小说中那种痛苦的孤独肢解得零碎不堪。与小说的重量明显不能匹配。
希望未来能有更好的导演重新演绎《一句顶一万句》。
有什么好看的小说?
《何以笙箫默》我看的第一篇都市言情,看完之后惊为天人,也不长,但是是看都市言情必看的小说。
《温暖的弦》这篇是典型的童话爱情故事,也是很经典的文,不过看起来很纠结就是了。
《青青陌上桑》豪门爱情故事,灰姑娘和冷漠的王子结婚,但是她能不能幸福呢?
《风起青萍》看开头的时候还以为是悬疑呢,写案发现场还挺恐怖的,后面就好多了,强势的男主加自立的女主。
《大爱晚成》我还是蛮喜欢这篇文的,女主很可爱,经历很曲折,还好最后幸福了。
《翻译官》这篇也是很多人推荐的,看完之后只能说,本身很好看,但是少儿不宜。
《君子一诺》又是爱人去世,一个人再次寻找幸福的故事,就是过程有点长,还是不错。
《佳期如梦》这是我推荐里唯一一篇悲剧,匪我思存的文章都很好,不过是悲剧,没怎么看。
《心简如素》也很好看的小说,我太喜欢里面的男主了,看到最后都要幸福到笑出声来了。
《大约是爱》跟《大爱晚成》一种风格的,但是个人更喜欢前者。
《谁是谁的谁》这篇也我很喜欢,很温暖的,而且结局让人有苦尽甘来的感觉,就是可怜了男二。
《原来你还在这里》我看的第二篇都市言情,感觉很好,很真实,辛夷坞的文过程都很艰难但最后能过得去,虽然很多遗憾,但是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看辛夷坞的文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在她这本小说里看到那本里主角的客串。看题目就知道这本小说也写得挺真实,但是我很喜欢林静,就觉得结局好哇。
《良辰讵可待》又是跟《何以》一个类型的,但是加入了男主生病的戏码,挺感人的,结局也很好。
《微雨红尘》这个还没看完,据说是不错,文笔比较朴素,到目前为止觉得一般。
有没有民国背景的文学作品推荐?
民国背景的文学作品很多,我在这里推荐一部我最喜欢的《白鹿原》,严格意义上讲小说的开端背景是清末。
这部作品还算火,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部作品电影和电视剧都出了,质量也不错,演员也都属于演技派,但这部作品并不入主流,我们的中小学课本不管是正文还是导读中也没有提到,至于原因,肯定和所表达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可能看过电视剧和电影的人多,看过原著的人很少,虽然承认都拍的不错,但我本人则还是看不上。
1. 先说说怎么读才能完全理解作品呢?
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这部做品的时间背景便是清王朝倒台前夕到新的人民政权在白鹿原上建立;至于空间背景,则是更加重要的,《白鹿原》是陕派文学的代表,故事发生在西安旁边的一处原上,所谓“原”,其实就是黄土塬,是一块比较完整的高地,原上土地平坦,适宜农业生产。其实故事所反映的就是原上的农业宗族在这历史巨变中的故事。要理解作品,首先要理解关中陇东一带的风土人情和特有的农业文化,这对于我们来说很难,首先很多人不成长在那个环境下,其次《白鹿原》所描写的那个社会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2. 说说我为什么要推荐这部作品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白嘉轩所代表是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和政治运动中,作者勾画出了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白鹿原》所包含的人物众多:族长白嘉轩,好胜心极强,扮演白嘉轩的搅局者的鹿子霖,白家的长工鹿三,鹿三的儿子——麦客、土匪、保安队长等多重身份的黑娃,黑娃有伤风俗的妖魅女人——田小娥,能掐会算的儒学大家代表——朱先生,白嘉轩的大儿子——最后的赢家白孝文,鹿子霖的大儿子——革命者鹿兆鹏,国民党的县委书记和乡约,共产党员廖军长……《白鹿原》所描写的事物丰富:宗族图腾性质的白鹿,“交农运动”,种鸦片,瘟疫,妩媚女人田小娥的故事,农民运动,军阀战争……总之那个社会有的都有了。
有千万个读者就有千万个白鹿原,这个作品其实有争议的,有人说它是鼓吹封建迷信思想的作品,同时又有比较逼真的情色描写,但又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对于《白鹿原》的中心思想,很难描述,它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描写客观的描写已经离开的那个社会,描写这个社会的巨变,因此当写到近代的政治运动时,作者并没有站在哪一派的位置,而只是去描述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事情。作者所描述的历史事件都有具体的历史背景,比如,清将张升(历史原型是升允)对陕西革命政权的进攻,军阀(原型是刘镇华的镇嵩军)进攻西安城。
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人,我很推崇《白鹿原》,因为它很真实很客观,作品所思考的问题更具有历史意义——社会政治变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作者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今天这个问题还在继续,中国文化该向何处去?
《白鹿原》是写历史的文学作品,陈忠实先生是一位天才,这个作品是奇迹,承载了消失的社会。
下边附上我初读《白鹿原》后的感想:
前段时间一个同学说只有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才能读懂陕西文学,我想确实是这样。
我是甘肃陇东人,家乡的风土人情与关中无异,我小的时候家乡发展比较落后,还带有传统社会半封闭性,我生长在一个大家族,有十多户人,都属于五服之内,爷爷是家长,所有的重大事物都是他主持的,有些别人可以做的事他会安排靠谱的晚辈去干,一些规矩在他那里是要被严格遵守的,比如过年祭祀祖先的屋子女人不能进入,叩头时每个人的位置都是很有讲究的。爷爷的日常工作就是下地干活,据说我家在我出生前的某一年我家的小麦产了100多袋(装尿素的袋子),从我记事起我家里就有个粮仓,装了好多麦子,爸爸提出来要卖掉,被爷爷呵斥了一顿,“粮食就是命”。我从小被教育要尊敬长辈,诚实做人,“老实”二字是我们家族在十里八乡的标签,老一辈人提起“水泉下人”(我家住在村里跳水的泉的旁边)都说很人好。
真实的改变是从我的父辈开始的,但这些年随着父亲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他越来越像爷爷了,专心于果园,不去像其他人一样寻找发财的其他门路,我很不理解当年做工人他为什么会被家里从庆阳车床场叫回来娶妻生子,现在我开始懂了。
读完《白鹿原》,我就觉得是多么似曾相识,爷爷不就是那个“白嘉轩”吗,“白嘉轩”善终了,而鹿子霖没有,为什么?我相信所有的“白嘉轩”都会料到这个结果(那个社会的思维)。至于白鹿原上轰轰烈烈的革命,巨变,那些所谓的“风云人物”来来去去,最后让狡猾的白孝文成了赢家,抹去意识形态的在我们思考时的影响,想想也正常。“白鹿”据我猜是测类似于部落图腾一类的东西,小说最后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白嘉轩,朱先生这一辈人退出历史舞台,是的,白鹿走了,新的陌生的“神灵”要来了。
对于《白鹿原》小说本身,我不想去用一般的准则去评价,也不能评价,它是真实的,我只想去尽力挖掘他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白鹿原”社会呢?传统中国社会,传统中国的哲学观,用现当代文学标准衡量白鹿原完全是一种错位。这个社会会怎么样?这个社会被取代后会怎样?陈忠实先生没有给出答案,只有时间会给我们一个答案,置于大历史下,还是未知的。我很佩服陈忠实先生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有限的文字承载了一个社会的全部,就是一部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