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非 散文代表作品,如何评价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
钱钟书有“民国第一才子”的美称,他在年轻的时候很是狷狂,得罪了不少人,不过到他老年的时候,他一改往昔的狷狂之气,变得言行谨慎,待人亲和,从不与人发生龃龉。
可是,在钱钟书63岁的时候,居然执起大棒,和人真刀真枪地打了一大架。
他的夫人杨绛后来还专门为此事写了一篇《从“掺沙子”和“流亡”》,发在《南方周末》上,可见此事绝非空穴来风。
(钱钟书旧照)那么,谨言慎行,一向斯文的钱钟书为何要大打出手了呢?
原来,钱钟书之所以打架,是因为妻子杨绛、女儿与别人打起来了。那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钱钟书,在妻子和别人打架的时候,他该不该也跟着上前打架呢?
咱们先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钱钟书一家人自三十年代回国后,便长期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直到六十年代,他们才迁居到北京干面胡同15号的社科院宿舍。
这所房子一共有4间房,还有一个阳台。
当时,钱钟书占了一间,杨绛住了一间,他们的女儿钱瑗和女婿王德一住了一间,另外就作为厨房和客厅。
这个家让钱钟书和杨绛都特别珍惜。他们住进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添置的东西也比较多,住得较以前宽敞舒适得多。
不过,这种局面后来发生了变化。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工资停发,除了批斗,还要接受劳动改造。
1969年,全国上下的阶级斗争愈发严峻,中国社科院的领导为了监督和同化“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决定派“革命群众”住到“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家里去。
(钱钟书和杨绛)当时,住进钱钟书家的正是他的同事濮良沛夫妇。
由于濮良沛夫妇家三代同堂,所以钱钟书必须让出两间房来给他们,同时厨房和卫生间也两家共用。
说起来,濮良沛生于1931年,比钱钟书整年轻21岁。他早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1956年就职于文学研究所,到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算是年轻人中的才子。
濮良沛的妻子赵翔凤和钱钟书女儿钱瑗同年,都出生于1937年,两人同年考进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学外语的钱瑗留校任教,学中文的赵翔凤则分配到北京广播学院任教。
濮良沛一家人的到来,虽然打破了钱钟书一家独居的安逸和宁静。但是钱钟书和杨绛一向为人和气,再说“远亲不如近邻”,所以他们主动“睦邻”。
比如帮濮良沛生燃放在厨房的炉子,看到他们抱着尚不会行走的小娃娃,就不顾年迈之体,帮忙把孩子的摇窝给抬到楼上去……
两家人相安无事的住了半年左右,钱钟书和濮良沛夫妇先后下放干校。
1970年,钱钟书的女婿王德一受迫害,含冤自杀。
同年,杨绛也接到命令,下放五七干校。
(钱钟书的全家福)1972年,钱钟书和杨绛返回北京。
同年7月,濮良沛也返回北京。
据杨绛说,两家的矛盾发生在1973年12月2日。
那天是周末,钱瑗雇了个洗衣工到家里洗衣服。
结果,赵翔凤看到后,也要洗,并要求洗衣工先给她洗。
钱瑗觉得赵翔凤不讲理,所以不答应。
谁知,赵翔凤说钱瑗不是好人,说完突然伸手给了钱瑗一耳光。
杨绛向来疼爱钱瑗,看到有人打孩子,她也不顾身体瘦弱,冲上去和赵翔凤撕扯在了一起。
钱瑗拉不开,赶紧出门去找居委会主任。
就在这个当口,濮良沛看到有人和妻子打架,也冲出来帮忙。
濮良沛和赵翔凤个子都比较高,又都值壮年,自然占了上风。
推推搡搡之间,62岁的杨绛情急之下,抓住攥她衣领的一只手,往手指上狠狠咬了一口。
就在此时,正在房间里做学问的钱钟书听到响动,也赶紧跑出来。看到妻子处于下风,立刻操起一块厚木板就冲上去,对着濮良沛劈头就打。
幸好,濮良沛反应及时,拿胳膊挡住了,不过这一下可让濮良沛吃了痛。
趁着暂时取得了胜利,杨绛赶紧拉着钱钟书回家,并迅速关门上锁,任由濮良沛夫妇在门外叫骂,两人死活不敢开门应战了。
(钱媛旧照)这时,钱瑗带着居委会主任赶来,在居委会主任的劝说下,风波才算告一段落。
打架风波过后,据杨绛说,濮良沛夫妇扬言,这次便宜了他们,下周得下毒手,得狠狠打他们一顿。
这使得钱钟书一家人惶恐起来。
毕竟,钱钟书和杨绛都是花甲之年的人了,女儿钱瑗由于死了丈夫。她的“寡妇”身份,还让她多受了一些鄙夷和白眼。
气势上显然是胜不过濮良沛夫妇了。另外,论身份优势,濮良沛夫妇是“革命群众”,他们是“反动学术权威”,别管谁对谁错,一准领导爱护“革命群众”,他们面临的是什么惩罚,也就不知道了。
担忧受怕让钱钟书一家人最后只能选择逃离,逃到钱瑗在北师大的宿舍里去,才觉得好歹人身安全得到了保护。
那么,钱钟书对打架一事,又是怎么看的呢?
这件事,一直是钱钟书不愿提起的一件事。就在打架当天晚上,钱钟书气恼之余,还感慨,和什么人住在一起,就会堕落到什么水平。
可见,钱钟书也对自己打人的事情感到可耻。
不过话又说回来。
(钱钟书和杨绛旧照)钱钟书宠妻是天下第一。
钱钟书和杨绛是民国时期最完美的才子佳人之一。他们风雨相携65年,中间两人从没有红过脸。唯一的一次,也是因为语法的发音发生了争执。事后,两人觉得吵架很没有意思,从此约定不再吵架。
归国后,钱钟书和杨绛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分居两地。好不容易在四十年代聚到一起,他曾发愿:“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分离。”
在钱钟书的眼里,杨绛就是他“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杨绛确实很有才气,她甚至出名比钱钟书更早。
可是当钱钟书说要写小说时,她便停下手中的笔,甘愿做“灶下婢”。正是她的成全,让钱钟书成了中国文学界的泰斗。
另一方面,钱钟书才高八斗,但在生活中却是个无法自理的人。有杨绛在,他的生活被安排得很好,他的人也被照顾得很妥帖。
这一切无不让钱钟书对杨绛怀有无比深厚的感情。
所以,当杨绛发生危险的时候,钱钟书才顾不得名誉和年迈,操起大棒迎头就打。
姑且不论打架双方谁对谁错,单说钱钟书这一举动,已经告诉天下人,杨绛在他心里有多重要了。
(参考史料:《从“掺沙子”到“流亡”》《我们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