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陆定 代表作品

陆小曼从一代名媛到晚年无依无靠,陆小曼的人生一败涂地,纷纷感慨陆小曼的人生高开低走,陆小曼早期的风光背后其实是自我的迷失,待字闺中、下嫁王赓、徐志摩太太及徐志摩死后。——待字闺中——陆小曼我们看这时期的陆小曼。...

陆定 代表作品,为什么胡适称陆小曼是北平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我是你的朋友夜航船!请听听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答:为什么胡适称陆小曼是北平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陆小曼小传:(1903-1965),近代画家、作家。9岁入北平女中,15岁入贵族学校圣心学堂,17岁聘为外交部翻译,19岁下嫁王赓,后认识徐志摩,22岁,与王赓离婚。23岁,与徐志摩结婚。28岁,徐志摩飞机失事。此后34年,缁衣素服,闭门谢客。后来虽与翁瑞午同居,但坚持不婚。期间完成徐志摩文集编撰工作、留下画作100多幅、诗歌、文章若干,小说一篇。

—— 反 误 读 ——

这些年,陆小曼当「作女」典范,被各家鸡汤大v批来批去也是够了。他们无非是用人生是否成功和圆满来定义陆小曼。可细想会发现它从根上就错了:用外在定义内核,没有尊重生命的多样性。

陆小曼从一代名媛到晚年无依无靠,落寞归葬,就连沪上坟地都被捣毁夷平,人生之颠倒反复,确实让人唏嘘。按照世俗的成功法则,陆小曼的人生一败涂地,自然在他们眼中成了一手好牌被玩坏的低劣玩家。所以多数了解陆小曼生平的人,纷纷感慨陆小曼的人生高开低走,断崖式下滑。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抛弃世俗的成功标准,只向着自我的内核去看陆小曼,会得到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陆小曼早期的风光背后其实是自我的迷失,而徐志摩死后,在人生跌至最谷底的时候,她终于清醒认识并找到了自我。从这个意义上看,陆小曼的人生,是一个跳跃式的人格上升过程。

简单地说,陆小曼的一生可以划分四个阶段:待字闺中、下嫁王赓、徐志摩太太及徐志摩死后。

—— 待 字 闺 中 ——

陆小曼

我们看这时期的陆小曼,总容易想到风光无限这类溢美艳羡之词,然而陆小曼对此毫不留恋,反而自嘲说: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

陆小曼出身名门。父亲陆定,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生,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职二十余年;母亲吴曼华,常州望族吴家的名门闺秀,多才多艺,书法绘画精工。「小曼」的名字,取自母亲的闺名。

陆小曼出生,上天似乎铆足了劲要给她最好的:稀世美貌,名门身家,灵透性情,卓绝才华,似乎还嫌不够,怕陆家父母不够重视不够荣宠,在陆家一连生了8个孩子都相继夭折以后,才让陆小曼姗姗来迟。

八死一生的陆府独苗,再加上陆小曼幼年体征不足,偏又长得粉雕玉琢惹人喜爱,就这么一个又美又病的美人灯,病西施,可想而知她的幼年和少女时代是如何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陆小曼9岁那年,发生了一件很不寻常的小事。父亲陆定被她的顽劣激怒,狠狠给了她一个耳光,自此,陆小曼闭门苦读,不消几年,诗文书画外语皆通,声名鹊起。单独说此事,是因为它反应了陆小曼的行为模式:天性散漫,不痛不发。

在家中,陆小曼是富贵千金大小姐;出来家门,她是「校园皇后」、「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胡适语),是有「南唐北陆」之称、名震全国的社交界名媛。十七八岁,陆小曼因为精通英语和法语,成为外交部的兼职翻译,见识的是各国顶级要人,更兼她能诗会画(现存一百多幅画作),能唱能演(通演京昆),在外交部三年,陆小曼极有作为,以致外交总长顾维钧感慨:

陆建三(陆定,号建三)的面孔,一点也不聪明,可是他女儿陆小曼却那样漂亮、聪明。

几代名门的陆家,因为韶光少女而名震京师。上陆家求亲的媒人,早已经把陆家门槛踏破无数。养在陆府的掌上明珠、北平城的「宠儿」陆小曼,在父母千挑万选之后,花落王赓。

—— 下 嫁 王 赓 ——

王赓(1895-1942),年长陆小曼8岁

我们对王赓的印象是:一,帅气有才。艾森豪威尔的西点军校同学,第14名的优秀毕业生;二,绅士且深情。老婆出轨好友兼同门(王赓和徐志摩都是梁启超学生),不仅体面退出,前妻再婚还送大礼,而且徐志摩死后,王赓不计前嫌呵护照料希望复合。

对这段婚姻,陆小曼始终后悔。她后悔的不是辜负了大好青年王赓,而是糊里糊涂就嫁了,以致伤人伤己。

抛开对陆小曼出轨的成见和对王赓的同情,回到他二人的最初,我们会发现,这场婚姻是名气与名气的结合,跟感情无关。

彼时陆小曼是赫赫有名的美人名媛,而王赓是踩着七彩云朵从西方取经回来的至尊宝:8年留洋经历,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文学学士、西点军校毕业生。可以说,在全国,有他这样深厚人文修养的军事人才,屈指可数。所以,王赓一回国,便受到跟他学识相匹配的重用:巴黎和会专员兼翻译官、航空局委员、陆军上校。

那时,王赓不过是26岁,真是少年得志。又因与陆家是江苏常州府的「乡谊」,长辈做主,两人从订婚到结婚,只短短一个月,名副其实的闪婚。

这里还不得不说王赓的家世。王赓出身平常,与他瞩目的前途和才华并存的,是「穷小子」背景的尴尬。因为太穷,王赓与陆小曼结婚的一应花销,都是女方出资。不得不说,家庭背景悬殊再加上闪婚,婚姻处处是隐患。

陆小曼不理解王赓的现实压力,埋怨他新婚都不懂体贴,照旧坚持一周六天工作制,不到深夜不回家;而王赓也不懂陆小曼的浪漫情调,把他俩的小家管理成一所微型军校。可以说,双方初次见面都是满意的,对对方有过期盼。王赓调任哈尔滨警察局局长,陆小曼嫁鸡随鸡,离开生活惯了的北京去哈尔滨,也是一种妥协。但不合适就是不合适,很快两人争执不断,关系急剧恶化。

后来,陆小曼回忆这段婚姻生活,用了两个词:「假言假笑」、「强颜欢笑」。再之后,陆小曼遇上了她的天魔星——徐志摩。

—— 徐 志 摩 太 太 ——

北海公园婚礼

1926年10月3日,北海公园举行了一场注定被后世铭记的婚礼,不是因为新郎新娘是徐志摩和陆小曼,而是因为梁启超的一番证婚词:

徐志摩、陆小曼,你们都是离过婚,又重结婚的,都是过来人了,这全是由于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我送你们一句话: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这火药味十足的证婚词,亘古未有。哪怕陆小曼的离婚已经取得了前夫王赓的谅解,但社会并不宽容。面对这样的现实压力,陆小曼不是迎面直上地奋起,而是屈从了自己的惯性:

我骄傲的天性……绝对不肯让一个人知道我是一个失意者,是一个不快乐的人。陆小曼与徐志摩

在这样的心态趋势下,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态度,呈现一种不理性状态,喜欢当众跟徐志摩亲昵:当着徐志摩父母的面,让徐志摩抱着上楼;当着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面,撒娇喊徐志摩为“摩摩”……这些行为,感觉特像一场场幼稚的恩爱秀。

男女之事私密之极,一旦沦落成表演,说明已经穷途末路。秀恩爱死得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说徐志摩爱她宠她,是真。为了供养陆小曼的水果,大冬天十几样不重复给她四处淘换。

但徐志摩为人又太天真,去北京得空必上山看他的女神林徽音,每次看了必写信告诉陆小曼,林徽音瘦了,他跟陆小曼说他很心疼,林徽音胖了,欢快地告诉陆小曼他有多开心,甚至逛个妓院也把过程详详细细跟陆小曼交待清楚。还有北京那边的朋友背后如何说陆小曼不好甚至谁谁谁劝他离婚等等,这些糟心事他通通告诉陆小曼。

只能说,徐志摩这样的爱情,真不是一般女人能扛得住。

陆小曼当时执意留在上海,不想去北京,除了情敌林徽音在京城声誉日隆,相比之下她就是被痛打的落水狗;更重要的原因是,北京不少昔日朋友奉劝徐志摩离婚,她若过去免不了要虚与委蛇,也是尴尬。

一直受人追捧、高傲要强的陆小曼,内心也曾惶恐不安。

说陆小曼作,那是真作。

1929年,陆定夫妇已经完全破产,为了维持陆小曼抽大烟、捧戏子、下馆子,还有小洋楼的租金以及十几个仆人的日常开销,一个月的花费达600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9万多,粗略算下来,一年花销一百多万。

老婆留上海,工作在北京,徐志摩不得不两头跑,一年来回十几趟千里奔波,同时玩命地赶稿子,他的身体在急剧消耗。

但人的惰性和惯性太可怕了,陆小曼对徐志摩的劝阻,是明知正确转而恼羞成怒。

1931年11月18日,两人再次发生激烈争执,陆小曼就手把烟袋子扔向徐志摩,没打中徐志摩,但他的眼镜却摔破了。徐志摩摔门而出。

陆小曼犹不解恨,给徐志摩写了一封决绝信。

次日徐志摩回家,看了信,跟岳母说了一会话,走了,他赶飞机回北京参加林徽音的一场演讲去。徐志摩走后,陆小曼后悔了,写了一封长信等着徐志摩回来,她想好好跟他谈一次。

可生活比戏剧多变、残酷,陆小曼等来的是徐志摩飞机失事的噩耗。

一切戛然而止。爱与恨,忏悔与拯救,都落空了。陆小曼要面对的,是长达34年的追悔,以及更长时间众人的唾弃和谩骂。

让陆小曼最难释怀的是,就算她那样用烟袋子砸了他,还写了决绝信,徐志摩坐飞机带在身边的,却是她的一幅山水画卷,诗人念念不忘想要陆小曼振作起来,发挥她的天才。

—— 徐 志 摩 之 后 ——

徐志摩死了,他所有的朋友、追随者都视陆小曼为罪魁祸首,纷纷与之绝交;徐志摩的父亲恨陆小曼入骨,连葬礼都不允许她参加。陆小曼虽哀痛不能自已,更兼悔恨交加,但不能与老人争执,只作为未亡人身份写就一幅挽联: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若故事就到这儿结束,陆小曼一生也并不值得我大写特写。

让我惊讶之处正在于人性之复杂诡秘。陆小曼此前冥顽不灵、任性散漫,遭此大难,却能就地振作,缁衣素服,闭门谢客,摈弃一切繁华热闹,只一心把自己过成徐志摩生前期待的样子:重新拿起画笔,拜贺天健、刘海粟为师;多方联系,开始编撰徐志摩文集;后来连鸦片烟瘾也给戒了。

拜师短短几个月后,陆小曼的绘画成绩斐然,已经能与老画家的画作一同面世卖钱。此后陆小曼绘画之路颇为顺畅:

1936年,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一百多幅1949年,有两幅画入选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画展1955年,又有两幅画入选第二次全国画展1958年,入上海中国画院,成为专业画师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陆小曼终于凭借自己的才能谋得独立以及社会认可。

翠峰冥色图(陆小曼山水画)

给徐志摩出全集,「遗文编就答君心」,是陆小曼活下去的最大动力。

我们现代人可能觉得收集整理徐志摩全集是件很简单的事。但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的。

以前的人出文集,尤其是全集,不像我们现在人从电脑里调集原稿这么轻松惬意。很多作家,他给出版社投稿是不留底稿的,如果是他人收集,还得一家家确认、索要。这个还不算难,最难的是私人通信,要一个个写信去问那些朋友,再等回信,对方肯不肯,就要看情况了。陆小曼光是问胡适要徐志摩的信件,去信五六趟,最后还是有些没要着,闹得有些不愉快。

再说说誊写。作者的原稿是没法直接给出版社用的,只能送稿的人先理顺、字迹誊写清楚才能交付编辑。陆小曼誊写稿子用的都是蝇头小楷,写起来特别耗神。而原稿因为写作随意或者年久磨损,有些字迹特别难认,所以我们经常看那时候的通信引用,中间会有空字符。但誊写的人是有义务尽可能把字认全,很磨人的耐性。

誊写徐志摩文稿和信件,对陆小曼来说,更深一层的是情感和心灵的折磨。有一个三千字的稿子,陆小曼花了三天时间才誊写完毕。第一天写的时候,陆小曼情难自已,哭得昏天黑地。人没了,但徐志摩曾经对她的爱却一字一句在眼前,这时候再面对,字字扎心。第二天陆小曼就病了,到第三天,又觉得该振作,该为了徐志摩把这事做完做漂亮,又挣扎起来接着抄完。后来陆小曼说起当时誊写时的心境,只说了一个字「怕」,特别说起抄到印象最深的一段话:

将来等你我大家老了,拿两本去印出来送给朋友们看,也好让大家知道我们从前是怎样的相爱。

带着物是人非的悲哀和悔恨,陆小曼就这么拖着病体一点点地做。到1936年左右,全集初稿完成,前后花了将近5年的时间。后来由胡适牵线,陆小曼将全部书稿托付给商务印书馆出版。

不料战争爆发,出版一事不得不拖延。抗战胜利后,陆小曼再问起出版一事,馆长却说书稿找不到了。

陆小曼一听,急火攻心,一下子就病倒了,一病又是一年多。病好了,陆小曼不死心,一再托人去商务印书馆搜寻,始终没有找到。直到1954年陆小曼才接到商务印书馆通知,说书稿找到了。但那时候因为政治原因,不让出版,原稿交还给陆小曼。陆小曼便小心收藏,盼着哪天政治风向起变化。直到临死,陆小曼殷切叮嘱朋友两件事:一件是徐志摩全集出版,一件是与徐志摩合葬。

期间有不少人向她求婚,陆小曼都一一婉拒。她与翁瑞午同居二十多年,受尽指责,翁瑞午也一再提议结婚,陆小曼始终不肯答应,相对于现世的名节,她更在意徐志摩遗孀的身份。

陆小曼与翁瑞午

在陆小曼的卧室里,始终挂着徐志摩的大幅遗像,几十年如一日,鲜花不断地供养祭奠着。如果说,与徐志摩的五年婚姻,陆小曼作天作地,有负彼此深情,那么,徐志摩死后三十几年,陆小曼的种种作为,漫长的救赎与补偿,也足够回报往日深情。

1965年,陆小曼病逝,生前唯一的心愿是与徐志摩合葬,被徐家后人拒绝。1988年,陆小曼坟墓迁葬苏州,与在海宁的徐志摩墓只能遥遥相望。此间和此后,有数位陆小曼的友人和同情者,企图跟徐家后人和海宁当局沟通合葬之事,均未果。

不得不让人感慨,世俗的阻力还是要用世俗的力量消解,如果陆小曼和徐志摩有一男半女,合葬之事应该顺理成章吧。

欢迎关注-你的朋友夜航船,和你共同在文史的海洋里流淌

如果让你给某一个古人写一份简历?

亚历山大大帝简历

照 片:

国 籍:古马其顿

民 族:古希腊人

籍 贯:佩拉古城

希腊语名: 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

出生年月:公元前7/20/356年

婚姻状况:妻子罗克莎娜,妾室巴尔赛茵、西尔维娅

父母情况:腓力二世与其皇后奥林匹娅斯

子女状况:长子海格力斯,次子亚历山大四世

联系方式:Alexanderthegreat@ toutiao.com

头 条 号:鸭梨山大

教育程度:

1.启蒙教育:杜波菲娅,专业:希腊知识和文化

2.军事教育:列奥力达,专业:斯巴达军事学

3.进阶教育:梅扎的仙女庙毕业,专业修辞学和文学,导师亚里士多德。

职 业 :帝王、军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当家做主,打败了包括希腊在内的许多大帝国,最远带领马其顿人打到印度河。发展了古希腊的军事体制和方阵战术,创建既能乘马又能徒步作战的“龙骑兵”。伟大的远征和对科学研究的个人兴趣带来了地理和自然历史方面的许多进展,导致世界文明中心向东移动,并开创了希腊领地君主制的新时代。在整个中东地区广泛传播了希腊文化,创造了一个从直布罗陀到旁遮普,在政治上、经济和文化上都没有界限的大帝国,开放了世界贸易和社会往来,为基督教作为世界宗教的传播以及罗马帝国、拜占庭的悠久历史打下了铺垫。

特 长:一是在战斗和征服城市方面很有经验。带领部队参加了许多战斗,在征服世界的15年里,从无败仗,最辉煌的胜利是灭亡波斯帝国。二是拥有灵活的战术执行力。策略娴熟而富于想象力,既可以组合使用不同的武器,又可以以新颖作战方式使战术适应于挑战不同敌人,包括但不仅有沙卡游牧民族,印度山地部落或波鲁斯与他的象兵。三是善于抓住关键时机。知道如何利用每场战斗中出现的寥寥可数之机会来决定胜败。四是领导经验丰富。在13岁的时候就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领袖并接手并成为国王,能熟练指挥马其顿方针军。五是擅长经济管理。建立了一个新的用基于雅典的白银制币,代替了马其顿和波斯的旧双金属体系。

简 历: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成为马其顿的统治者;

公元前334年在格拉尼科斯河战役中战胜波斯的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1年在高加米拉与大流士的战斗中获胜;

公元前327年娶妻罗克珊,开始进军印度

公元前326年赢得海达斯河对波鲁斯王国的战役

公元前324年春返抵巴比伦

公元前323年卒

兴趣爱好:喜欢骑马、读书、军事、科学、医学和哲学

最爱的书:《伊利亚特》

最爱的剧:《酒神的荣光》

最大的梦想:征服世界成为世间真神

最大的遗憾:没能抵达印度南海岸

自我评价:

具有充满活力个性、坚定的意志和能力,富有想象力、哲学思想和进取心。以灵活的头脑将自己和他的手下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能够有效的团结同志,知进退。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理复合性问题,

缺点:任性,对不受信任的人毫不留情。

附推荐信及佐证资料:

拿破仑:“我对于亚历山大最羡慕的地方,不是他的那些战役,而是他的政治意识,他具有一种能赢得人民好感的能力”。

但我是我会一直支持他的情况吗?

王源 虽然现在喜欢boys的人特别多 但是 我喜欢上源宝还是在12年底 那时候的少年 没有公司的包装 没有华美的衣服 没有那么多喜欢他的人 那时候的少年 只有一只话筒 一个简单的房间 认真的唱着喜欢的歌 那时候岁月静好 没有现在的纷扰 没有莫名的抹黑 那时候 可以开心的笑 可以放肆的哭 那时候 喜欢上源宝 那时候他不红 那时候我想 我一定会一直喜欢他 现在 我还在喜欢他 少年 喜欢你 真好 王源 我心尖上的少年

为什么民国时期名字有诗意?

为什么民国时期那些著名作家、学者的名字很有诗意?我个人认为,因为读者(包括我个人在内),很喜欢民国的文人雅士。虽然那时候是中国最动荡的时期,可是“乱世出佳人”呵!

男人儒雅绅士,也扛得起家国;女人浪漫贤惠,也写得出大丈夫气概的文章。他们在艰苦岁月中的情怀和奋斗精神,光鲜人生中的感人情愫和离合悲欢,对知识艺术和爱情的追逐,那些用文字记录的深情,就算现在读起来也依然让我们动容……正因为如此,他(她)们的姓名读起来就感到特别有诗意。有些人我知道他们的名字的出处,有的人就不知道了!下面请看我的回答……

(一)林徽因林徽因,建筑师、诗人、作家,她的名字也颇有诗意。祖父为其取名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意为美好的声誉。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徽音,故改名徽因。

作为民国时期的才女,“徽音”正贴合了她恬静清丽的外貌,幽兰般淡雅的气质。“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的温情诗篇亦如徽音袅袅,传诵至今。

(二)陆小曼陆小曼琴棋书画无一不通,交际场上的名媛。敢爱敢恨,光外貌就已经甩她人好远,这就是陆小曼。挚爱故后,她一洗繁华,于各种谩骂中,穷尽其能,为爱整理编纂书籍,安安静静走过悲凉的后半生。几多起伏,也几多坎坷。

陆小曼出身名门。父亲陆定,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生,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职二十余年;母亲吴曼华,常州望族吴家的名门闺秀,多才多艺,书法绘画精工。“小曼”的名字,取自她母亲的闺名。

(三)徐志摩徐志摩,关于这位才子,他的生平、作品、爱情,都被人们津津乐道,无论是风花雪月,或者是才子佳人的幻想,正如他的诗中所说,“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银行家和工业家,父亲对孩子爱的深沉。为了他的爱子“除了不曾捉天上的月亮意外什么事情没有做。”徐志摩小的时候,一位法号志恢的和尚给志摩摸骨算命,志恢和尚说:“徐家少爷骨相清奇,日后必成大器!”父亲非常高兴,为了记下“志恢”和尚摩顶祝福的预言。从此“志摩”成为了他的新名字。

(四)梁实秋梁实秋,原名治华,字实秋,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五)胡适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著名学者、诗人。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陈丹青说胡适:“完全是学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唐德刚说胡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罗尔纲说胡适:“我还不曾见过如此一个厚德君子之风。”

钱锺书说胡适:“统言之,胡适之品格绝高于鲁迅、蔡元培等。”

世间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适。

(六)林语堂林语堂,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京华烟云》等。

1936年5月,斯诺请鲁迅写出中国当代最好的杂文家五名,鲁当即写下林语堂的姓名,而且写在自己前面。

林语堂一生曾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上书”。

民国才女有哪些?

史良(1900—1985)

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大律师、著名法学家,中国第一个女部长。是民国十大才女中领导职务最高的女性。章诒和曾撰文评价她:“她是我小时候崇拜的美丽女性。只要父亲说上一句:今天史大姐要来。我听了,顿时就血液沸腾,兴奋不已。”

盛爱颐(1900年——1983年 )

江苏常州人。她以“盛七”闻名上海滩,是民国十大才女中唯一的实业家,是中国第一个涉足娱乐业的女企业家,上海百乐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原南洋公学)校董,是上海最大的资本家——常州人盛宣怀的七女儿。

盛爱颐在与宋子文的恩恩怨怨中尽展个性,在中国第一桩女权案中大显风采[2] 。盛爱颐见多识广,不仅能诗会绣,还写得一手好字[2] 。

吴健雄(1912年——1997年)

江苏苏州人,核物理学家,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曾获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其丈夫是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袁家骝(袁世凯孙子)。吴健雄是民国十大才女中唯一的科学家。

陈衡哲(1893年——1976年)

江苏常州人,史学家,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是和任鸿隽、胡适一代的民国黄金十年的大知识分子,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管自己学的是文史法还是理工医农,首先都是社会评论家,随时对社会问题仗义执言,发飙问难。

苏雪林(1897年——1999年)

浙江温州人,作家、文艺批判家。她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诞生于一个极端保守的家庭,虽幼年饱受旧礼教之害,但幼年耳濡目染的力量太强,思想究竟是保守的。”“实际上,我是一个人,是一个很普通的女性,青年时代也颇向往爱情生活,屡受打击,对爱情倒尽胃口,从此再也不想谈这两个字,把爱情升华为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的原动力,倒也是意外的收获。”

陆小曼(1903年-1965年)

翻译家、文学家、画家,江苏常州人。陆小曼

一九二四年,陆小曼与时在北大教书的诗人徐志摩相识,不觉被志摩的才学所倾倒,一种“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情感油然而生;志摩也惊为天人,爱慕之情一发不可收拾。彼此的感情快速升温,不断地鱼雁传书,倾吐衷肠,给后人留下了一部缠绵悱恻、香艳蚀骨、经久传诵的《爱眉小札》。

凌叔华(1900年-1990年)

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文学家,画家。在英国出版《古韵》一书。该书一经出版,很快即引起英国评论界的重视,成为畅销书。同时有趣的是,她的三角恋爱被中国女作家虹影改编为小说,在中国台湾、瑞典、荷兰、法国译成不同语言出版。

凌叔华确实可以称为“高门巨族的精魂” 。其祖父凌朝庚乃广东番禺巨富;其父凌福彭与康有为是同榜进士,官至直隶布政使,授一品顶戴,民国以后在北洋政府中担任要职。凌叔华儿时即师从宫廷师缪素筠;稍长又从辜鸿铭学习英语;待到妙龄,又面见印度诗人泰戈尔,嫁给大才子陈西莹,与徐志摩、胡适等人成为密友;中年之时,又与苏雪林、袁昌英并称“珞珈三杰”……

谢婉莹(1900年─1999年)

福建福州长乐县人,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翻译家。她就是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冰心”,此笔名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她被称为“世纪老人”。

林徽因(1904年—1955年)

福建省福州闽侯县人,是中国第一个女建筑学家。说起林徽因,人们最喜欢津津乐道她生命里,出现过三个最重要的男人: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梁是她合适的伴侣,现实的选择;而金是她的闺蜜,一生的蓝颜知己 。

张爱玲(1920年—1995年)

上海人,作家。 张爱玲家世显赫,其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次女。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病逝在美国。享年75岁。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 。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

陆小曼当初不顾一切嫁给徐志摩?

物述家说,故事里的人事物,总是有趣的。

陆小曼和翁瑞午的相逢,始于徐志摩去世之前。她之所以选择在徐志摩死后,与翁瑞午同居,主要是出于这几点考虑:

一、陆小曼和翁瑞午都有一定的才华,又有共同的爱好。

陆小曼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陆定是同盟会成员,也是一位民国时期的外交家。身为他的女儿,陆小曼在15岁时进入了北京圣心学堂读书,并接受了外文教育,因此她的英语说得很好。

和徐志摩结婚后,陆小曼又在徐志摩的引荐下,拜刘海粟、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她本就受母亲影响,喜欢画画,如今又得到了名师指导,更是如鱼得水。

翁瑞午则是翁同龢的门生翁绶祺的儿子,从小受到最传统的文人教育,不但擅长书画,还懂得唱昆曲。陆小曼喜欢的东西,他都能沾上边。

二、陆小曼和翁瑞午在相处中,积累了很好的感情基础。

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后,身体一直不好。于是徐志摩就请身为医生的翁瑞年给妻子治病。陆小曼几次病倒,都是靠着翁瑞年的医术才得以好转。因此陆小曼对他十分信任。

陆小曼平时习惯于衣香鬓影的生活,因此平时花销极大。徐志摩为了娶她,还跟家里闹翻,失去经济来源,为此常常奔波劳碌。翁瑞年得知此事,将自己家中的古玩变卖,为他们缓解经济压力,陆小曼和徐志摩夫妻对此非常感动。

此后,陆小曼又经常和翁瑞年接触,经过一番深入交流后,两人感情越来越好。为此,徐志摩还特意提醒过陆小曼,两人还因此产生多次争吵,最终徐志摩负气而去,最终死于空难。

徐志摩死后,虽然胡适也曾承诺可以包养陆小曼,但他已经娶了一位善妒的妻子江东秀。而且相比于胡适,陆小曼对翁瑞年的感情更深,因此她才会选择和翁瑞年同居。

三、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无依无靠。

一方面,徐志摩死后,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原本就对这位儿媳不满,此时更是找到了合适的借口,将陆小曼扫地出门。陆小曼不被徐家所容,因此得不到来自徐家的资助。

另一方面,当初陆小曼离婚时,就曾经遭到陆小曼母亲的反对。如今身为一位寡妇,陆小曼更不能轻易回到陆家,也不希望自己的父母遭到非议,因此她才选择以同居的方式度过余生。

作为一代民国名媛,陆小曼无疑是骄傲任性的。年轻时她曾为了自己的爱情,舍弃第一任丈夫王赓,她的奢侈爱好又害死了第二任丈夫徐志摩,人到中年也只能和翁瑞年作伴。这到底是一种必然的宿命,还是一种报应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