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代表作品主要有哪些,籀篆小篆的关系?
篆书包含了籀书在内。籀书,大篆的一种。周宣王史官史籀所作。代表作品为石鼓文。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中有还有籀书。大篆与籀书,皆由史籀从古文中改革而成。小篆则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创。在笔法上,篆书的笔法都是一样的。并不存在篆书与籀书在笔法上的差异。汉字演变五年级下册50字?
1 汉字演变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五年级下册学习的汉字演变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2 汉字演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商周时期的象形文字、秦汉时期的小篆等。3 在五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演变规律,如造字原理、形声字的构成等,同时还需要学习一些常用的汉字和词语的演变历程,如“人”字、 “天”字等。4 通过学习汉字演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汉字意识和汉字运用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培养对汉字的热爱和敬重。
柳公权的柳体楷书究竟好在哪?
柳公权和他的书法特点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后世往往把他和颜真卿的书法并称为“颜筋柳骨”。他聪颖好学,精通音律,能诗善赋。31岁进士及第,之后一直做着比较低级的官吏,直到书法成就广受赞誉才开始他漫长而通达的仕途生涯。柳公权一生共侍奉过七位皇帝,先后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谏议大夫、工部侍郎等职,咸通六年卒于家,终年88岁。他不仅工于书法,且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为后世留下了“心正则笔正”的“笔谏”故事。
柳公权的书法源自家学,他的族兄柳宗元善书法,但终因诗文成就太高而致书名不显,柳公权受其影响,远追钟爵、王羲之的笔法,近仿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的体态,最后从颜真卿书法中化出,逐渐形成“柳体”的独特风貌。他在用笔上吸取了北魏碑刻作品的犀利,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在结体上又借鉴吸收了欧、虞中宫紧缩,峭拔险峻的特征,瘦硬匀称,结构十分严谨,不随性任意。在整体气势上,他更多的受到颜真卿的影响,但他不落案白,化颜真卿的丰脾为瘦劲,使法度更为严谨,真正做到了“法度森严”。正如苏轼所说:“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东坡题跋》)柳公权传世楷书作品很多,影响较为广泛的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碑》、《回元观钟楼铭》等,其中尤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声名最为卓著,影响也最大。此外,他的行书也清和劲畅,较有特色,代表作为《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等。
玄秘塔碑《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由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邵建和、邵建功兄弟刻字,于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于长安(今西安),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共28行,每行54字,记述大达法师在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蒙受朝廷恩宠的情形。作为柳公权楷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该碑集中体现了柳体的书法特点和艺术成就。
此碑整体清俊劲挺,开阔疏朗,一变中唐肥脾之风。作为唐人“尚法”的极致,其用笔精雕细琢,近乎苛刻;其结构谨中有变,无懈可击。具体来说,点画爽利凝重,横画运笔健劲舒展,大都方起圆收,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瘦长,干净利落;竖画劲挺有力,凝练结实,特别是悬针竖,力送笔端,入木三分;撇画锐利流畅,捺画厚实,一波三折,在追求变化的同时还避免了单调重复的尴尬,更显英姿飒爽。需要指出的是在处理横竖关系时,柳公权打破了颜真卿楷书中横细竖粗的形态,整体上各笔画更加均衡匀称,爽利快健,给人以不可屈折的力量感。结字方面,中宫紧敛,外围展拓,各笔画间讲究穿插、避让,且每字之中多有一、二笔画突出,或长或粗,轻重有致,突出造势,使字体风格彰显干练紧凑。章法上行列关系整齐,空间布白均匀,整体“疏密合度,张弛入理”,赋予均衡整饰的美感。
神策军碑《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会昌三年(843年)四月刻立,由崔钛撰文,徐方平题额,柳公权书丹,碑文记录了回鹤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以及书法价值。此碑立于长安宫廷禁地,加之后来碑石毁秩,所以拓本极少,传世所见只有南宋贾似道藏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
该碑因为是奉皇命书写,所以作者竭尽全力,写得特别慎重,比起早出两年的《玄秘塔碑》而言,减少了些许吟持之色,而显得更加成熟,更为苍劲,可以说是柳公权晚年的得意之作。用笔干,方圆兼施,以方为主,多中锋用笔,笔画以瘦硬取胜,却也刚中带柔,因而其线条瘦而不柴,丰腴而不臃肿,点画灵活变通,顾盼照应,虽在法度的严格要求下,仍表现得极为生动;结字稳健沉着,中宫紧收,四围开阔,敬正相生,顾盼天成;章法方面,字体大小参差错落,随形布势,浑然天成,整体给人以精致劲美,疏朗大气的美感。
书法印章刻什么字体?
书法作品的章印以篆书字体为主,有阴阳文之分,有闲章和正章之分,印在书法作品不同位置,就是有分别的,有严格的规定,不可乱印,还有一种收藏章,总之,书法作品的印章的使用必须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书法知识才了解清楚,印章雕刻属于书法范筹中的"金石",亦称篆刻。
小篆的研究结论怎么写?
可以从小篆的产生时间、发展形成历程、代表人物及作品,与大篆、金文字形比较等方面去论述。
5大书体?
一、五大书体:篆、隶、楷、行、草。
二、篆 书:是一种呈现曲直相映乐趣的文字。广义的篆书,包括甲古文及金文,此处的篆书特别只大篆及小篆。一般将秦以前的古文及籀文称之为「大篆」,而由李斯整理出来的文字称之「小篆」。
三、隶书的出现,是为了因应日益繁复的文书处理。为适应快速书写的要求,秦狱吏程邈作出了这种方广字体,改变了篆书的结构,强调横平竖直、间架紧密。隶书写起来比篆书方便很多,为后代子孙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在学术上亦具有极大的价值。
四、楷 书是在汉朝时以隶书字体作楷法加以改进的书体,今人称之为正楷。由于楷书写起来又比隶书方便,因此汉朝人民都采用它以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楷书至唐代大盛,书家如颜真卿,以雄健恢弘的气势独树一格,影响后世甚巨。
五、行 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方不如隶书,圆不如篆书,换言之就是楷书的变体,因写起来像人行路,故称行书。一般认为行书起于东汉刘德升,至魏初锺繇稍变其异,二王造其极,行书乃大行于世。行书写起来十分方便,能达到赴速应急的目的。历代有名的行书作品多如恒河沙数,而尤以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为第一书迹。
六、草 书的名目相当多,如草篆、草隶、狂草等,其结构省简、笔划纠连,书写流畅迅速,不易识别;然而也由于有以上的特点,故有「书已尽而意不止、笔虽停而势不穷」之妙。在五种书体中,草书是最具抽象艺术特质的。历代能草书者,如东晋王献之、唐代怀素以及近代的于右任等,均能乱中有绪,独树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