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中国古代三教九流到底指的是哪些人?
我们经常用“三教九流”一词来形容社会各色人等,那么“三教九流”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在中国古代,三教九流原指三个宗教和九个学术流派,三种宗教出自《云麓漫钞》,指的是儒教、道教和佛教,九个流派按《汉书·艺文志》的划分,分别指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
一、三教
儒教:又称“圣教”,它起源于尧舜禹时期,后为和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儒教以“仁治”思想为最高信仰,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终极目标,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它是最具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
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宗教,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孔子为教主,儒教利用政教结合的优势得以成为国教,儒教的神权与皇权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相得益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儒教跟儒家还是有区别的,儒家是指的阶层,儒教则更倾向于一种信仰。
佛教:又称“释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东汉时期由印度传入我国,在南北朝时期兴盛起来。佛,意思是“觉者”。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释迦牟尼所悟到的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佛教劝人善良,相信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所以在战乱时期,它非常受朝不保夕的老百姓欢迎,而佛教跟道教的最大区别就是,“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
道教:脱胎于道家。道家出现于春秋社会末期,而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在时间上相隔了600多年。道教是由张道陵所创,尊老子为道教祖师爷。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诸多方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与道合一为终极目标,相信修道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但总的来说,道教追求的是道,但很多人的认识仅局限于神仙和长生不老等虚无缥缈的法术,导致道教没有佛教和儒教那么受欢迎。
二、九流
相比三教,九流就显得有些复杂了。九流,原本指的是九个学术流派,分别是:儒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墨家、杂家,以及纵横家。之所以以“流”来形容,古人认为将社会形式比喻为水,无论是山河大变,亦或是水脉分流,水却一直遵守自然的规律(水往低处流)的同时,也是展现自己的意志思想。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九流就跟职业联系在了一起。因为到了民间,老百姓哪里闲工夫跟你讨论学术方面的事情,于是改成了谁都懂的东西。比如《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因此“九流”便将人分为若干等,其中: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进士),八举(举人),九解元。
具体指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具体指: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道、僧。
下九流: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具体指: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盗、窃、娼。
通过描述,我们能清晰的看出“上九流”的人,一般都是指那些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职业,而下九流指得就是那些可有可无的职业。从侧面说明古代中国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受压迫者多被视作下九流,命运十分悲惨。
而当今这个社会中,那些“下九流”的人一下子成了现在的“上九流”,过去的上九流现在彻底吃瘪,比如戏子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出入豪宅,前呼后拥,而工人农人却成了社会最底层的人。
说完“三教九流”,就肯定得说说跟它相关的“不入流”。这里的不入流,就是指“小说家”,意思是非常低下,没办法入九流,即便是下九流也不行。
那么为什么“小说家”在古代是不入流的职业呢?原来,“小说家”基本上无所事事,整天就这边看看,那边玩玩。在古时,这样的人就是“不学无术”,因为古人都想着考功名,金榜题名。而“小说家”钻研文字的目的是为了迎合他人,近于阿谀奉承,并以此为生计。因此只有那些没有功名家业,又不能田里劳作的人才会钻研。还有一点,由于古代是农耕古代极为缺乏物质资源,“小说家”无法服务于社会,故而被认为“不入流”。
西晋初年之间有哪些名将?
导语:
东汉末年以后,西晋初年以前,这一段时间,我们习惯称之为三国时期。三国时期名人辈出,这是一个乱世,所以英雄也就跟着多了起来。
响当当的人物自然是少不了,比如说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三国的领袖,自然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此外还有诸葛亮鲁肃司马懿,这些足以问鼎天下的谋士。
三国时期的名将那就更多了,如果非要在三国历史中挑选三位比较突出的名将,我认为分别是吕布、关羽和陆逊。
01吕布是前三国时期最勇猛的名将,见证了东汉王朝的覆灭。吕布家时代习武,吕布本人也是武艺高强之人。最初投奔并州刺史丁原,因为董卓的诱惑,所以杀掉了丁原,果断投奔董卓。
董卓对吕布那是非常好的,恨不得将吕布当成自己的儿子来看待。可惜吕布是个忘恩负义的人,他为了一己私利,再次选择投靠司徒王允,杀掉了董卓。
本以为可以成为大汉王朝的再造之人,结果李傕郭汜大军杀回长安,吕布一败涂地。其实此前王允是有的选的,毕竟董卓被杀以后,李傕郭汜是答应投降的,可惜王允认为他们是反贼,表示必须要剿灭。王允在战乱中被杀,吕布则带兵逃出了长安,从此大汉朝的天下混乱不堪。可以说吕布在东汉朝廷之中的地位是不低的,他几乎成了东汉朝廷的刽子手。从此以后,李傕郭汜祸乱长安,将天子玩弄于鼓掌之中,而天下诸侯再也不听从汉献帝的命令,这一切可以说,都是要从吕布杀董卓那天开始。此后吕布辗转各地,只为了夺取一块立身之地,这有点像刘备,只不过吕布的起点比刘备高太多了。
可以说吕布的这一段经历,直接葬送了东汉江山的未来。因为吕布的失误,使得天下人都觉得汉献帝是谁都可以放在手里把玩的。
董卓控制汉献帝,那是因为他有兵权,也就是说谁有足够的兵权,谁就能控制汉献帝,从而控制整个天下。
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语在卓传。允以布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卓死后六旬,布亦败。将数百骑出武关,欲诣袁术。---《三国志》
当然吕布的下场也很凄凉,在投靠徐州的刘备后,又从刘备手里抢走了徐州,继而被曹操击败,在下邳城被手下人绑着送到了曹操跟前,被曹操处死。
02关羽是中三国时期威震华夏的名将,也是扭转三国战局的关键人物。三国前期的关羽,其实并没有太多闪亮的时刻,大多数都是演义的作者给关羽添加上去的。因为按照罗老爷子的想法,三国中期如此出色的英雄人物,在前三国时期,没有理由不发生一些出彩的故事。
关羽一直跟随刘备创业,刘备在徐州战败以后,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是非常爱惜关羽这个人才的,为关羽求了个汉寿亭侯的封号,又每天请关羽吃饭喝酒。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三国志》
可是关羽一直要回到刘备身边,查到刘备下落后,关羽便辞别了曹操,带着两位嫂嫂去找刘备了,可见关羽对刘备是忠诚不二的。
此后关羽便跟着刘备一起来到了荆州,这里将是关羽一生都无法忘却地方。在刘表死后,曹操大军南下夺取荆州,而此刻的关羽正在夏口训练水军,打算跟曹操决一死战。
赤壁大战中,显然关羽也没有太多露面的机会,所以一直到刘备到了进入四川以后,关羽才逐渐大放异彩。
刘备打不下益州,还损失了军师庞统。为此他只好请诸葛亮入川帮忙,关羽在这个时候接管了整个荆州的军务,成为了荆州一把手。
这是非常重要的责任,因为荆州有三股力量存在。分别是东边的孙权,西边的关羽以及北边的曹仁。这里相当于是一个小三国,关羽的地盘还是最大的一个。关羽在这里镇守六年半的时间,等到刘备拿下汉中以后,关羽觉得自己六七年没有立功了,心里非常着急,所以就发动了北伐。曹仁镇守的襄阳和樊城根本就顶不住关羽的猛攻,所以曹操必须要派遣救援。结果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于禁被擒拿,庞德被斩杀,曹操吓得打算要迁都。这个时候的关羽达到了人生巅峰。然而不久之后吕蒙、陆逊和孙权策划了一场夺取荆州的战役,杀掉了关羽,夺取了荆州,改变而了三国格局,刘备集团自此开始走下坡路。
03陆逊是后三国时期出将入相的名将,打造了三国的基本格局。夺取荆州的计谋当中,陆逊的角色很重要,他需要不断拍关羽的马屁,以此使得关羽放松警惕。所以拿下荆州不只是吕蒙的功劳,陆逊也做了不小的贡献。
此后陆逊接替了吕蒙,成为了东吴的大都督。因为这个时候东吴人心惶惶,刘备的大军即将杀来,刘备的战斗力他们是知道的,绝对不敢小觑。陆逊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彻底击垮了刘备,使得季汉王朝失去了足以问鼎天下的有生力量。可以说陆逊的这一战,稳定住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此后四十多年,三国的地盘基本没有任何波动,都是因为陆逊的这一战所起到的作用。孙权登基以后,陆逊也得到了重用,不久之后被提拔为东吴帝国的丞相,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绝对是三国之中独一份。
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是岁,权东巡建业,留太子、皇子及尚书九官,徵逊辅太子,并掌荆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军国。时建昌侯虑於堂前作斗鸭栏,颇施小巧,逊正色曰“君侯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用此何为”虑即时毁彻之。射声校尉松於公子中最亲,戏兵不整,逊对之髡其职吏。---《三国志》
很可惜的是,陆逊是江东大族,又掺和了孙权选拔继承人的事情,结果被孙权各种斥责,活活被气死了。
所谓真正的名将,一定是可以扭转乾坤的那种人。为什么选择吕布、关羽和陆逊这三个人呢?三国时期的名将实在是太多了,要是选下去,一百个都不够。所以选这三个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吕布在前三国时期,成为了东汉灭亡的重要推手,关羽在中三国时期,成为了扭转三国局势的重要人物,而陆逊则在后三国时期,成为了打造三国基本格局的重要人物。
这三个人都具备非常鲜明的时代意义,他们的能力未必就是三国最强的,但是在他们身上,一定发生了改变三国历史的大事件。
参考资料:《三国志》
韶关都出过哪些名人?
一、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广东韶关市南雄市百顺镇(亦说始兴江口或重庆潼南)人。起初因贫而被迫做贼。被俘后当了陈后主撑伞的卫士。但恶习依然不改,白天打伞,晚上窜至南徐州打劫偷盗。事败后陈后主因爱惜麦铁杖勇猛敏捷,不深究此事。
隋灭陈后,麦铁杖到了大将军杨素的军中,屡立战功,被隋炀帝升于右屯卫大将军。征讨高句丽时,麦铁杖自请先锋。后英勇战死。被隋炀帝赠光禄大夫之职,追封宿国公,谥号武烈。
二、唐朝宰相张九龄: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人称”张曲江“或”文献公“的他,是唐代著名的宰相。最重要的是举止优雅、出口成章、嫉恶如仇、直言敢谏、不结党营私、深得当时唐玄宗的喜爱。以至于张九龄亡故后,每当有人推荐宰相之选时,唐玄宗李隆基第一句话就是:风度得如九龄否?
三、国民党抗日名将薛岳将军: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人称”老虎仔“。薛岳将军经过长期的与日作战经验与研究,推出了”天炉战法“、”八字口袋战法“等对日战法理论。
在万家岭战役中、薛岳将军所部共击毙击伤日军8000多人。击毙日军联队长两名、大队长3名、重伤日军联队长一名、大队长2人,联队副官1人,中队长和小队长死伤过半。
在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将军所指挥的部队共歼灭日军11.75万人。虽然中国军队在1944年的长衡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失利,但仍击毙击伤日军6.8万余人。
四、抗日名将张发奎将军: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人。人称”大王“。曾经担任过第四军(人称铁军)军长的张发奎将军,被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胡志伟先生评价为:“张发奎是在国民党军队中一个异数,一个他不贪污,一个他自己勇敢打仗!
不仅这样,张发奎将军还重视教育事业,曾在家乡创办风度小学、在四战区创办过志锐中学......培养出一大批爱国有志青年。
五、孔子第41代裔孙孔闰:浈昌县(今南雄市)平林村人。孔闰19岁时,就已乡试中举。唐昭宗李晔景福二年,连捷进士及第,为南雄科举第一个进士。
宋太祖赵匡胤景福三年。出资在平林村建起孔林书院。这间书院是岭南创办最早的一所书院。对岭南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六、南粤先贤余靖:韶州曲江人。以文学称著乡里。由县蔚、知县、秘书丞、集贤院校里、酒税监、税监、集贤院校理,同知太常礼院、谏院右正言、卫尉卿知虔州、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工部尚书。
不久病故于金陵(南京)。英宗罢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赠刑部尚书衔,谥襄公。后人为了纪念余靖,在韶州曲江建有风采楼(在今韶关市区)、在广州建有八贤堂、五贤祠,在赣州建有张、余二公合祠......
由此看来,广东韶关之所以被人称之为“岭南名郡“,是有必然原因的。不仅这样,韶关还是不少广东人的精神故乡。古属南越,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南迁的中原人、其它原因背井离乡的土著人、不少都是在韶关这里中转,然后到广东各地开枝散叶,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广东文化。韶关出了这么多的历史名人,也并不是空穴来风造成的,它是由深厚的文化浇灌出的必然结果。为韶关点赞!喝彩!
三国演义的年代和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一般指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时间为: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等。
古画品代表西晋最高水平画家是?
代表西晋最高水平的画家是卫协,多以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見长,他的创作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绘画的特点被顾恺之概括为“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出现过哪些名人?
湖州的名人还是不少的,比较有名的有陆羽、孟郊、赵孟頫、凌濛初、吴昌硕、陈其美、张静江、陈其美、张静初、戴季陶、钱玄同、钱三强等人。
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的开发相对较晚,湖州的历史相对中原地区来说也要短一些。直到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被封于吴地,在湖州境内修筑菰城,始置菰城县。
不过湖州地区利于种稻、蚕桑、养鱼、采茶,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在三国时期已经逐步兴盛。到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以后,大批中原人士南迁,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湖州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农业发达,居民富裕,自然也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因此湖州自古以来名人不少。
在三国时期,丹杨郡故鄣县(也就是现在的湖州市安吉县)的朱治、朱然、朱才、朱绩世代名将,先后辅助孙坚、孙策、孙权等东吴历代君主创立基业,屡建战功,是东吴的骨干重臣。
而乌程(今湖州)画家曹不兴以善于绘画闻名,被人成为“佛画之组”。
南朝时期,武康(今德清)沈氏的沈充、沈庆之都以勇猛、知晓兵事著称,是当时有名的武将。齐朝以后重文轻武,沈氏一门又先后涌现了沈麟士、沈约、沈文阿等一批文史名家。
此外乌程的丘灵鞠、丘迟、丘仲孚,故鄣吴均、裴子野,武康的姚察也都以文史而闻名于世,是南朝有名的文化望族。而武康姚僧垣则以医术闻名。长城(今长兴)人陈霸先还建立了陈朝,历经五代。
唐朝以后,江南地区经济日益昌盛,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自唐朝到清末,湖州共有进士1530人(其中武进士62人),状元16人。一些书香门第祖孙、父子、兄弟同为进士的情况很多,共有154户,366人。
而扬名政坛的有吴潜、顾应祥、潘季驯、董份、陈良谟等人,以诗文著称的有时任钱起、皎然、孟郊等人,以绘画出名的有赵孟頫、王蒙等。此外还有小说戏曲家凌濛初、臧懋循,茶学家陆羽,经学家胡渭、俞樾,目录学家陈振孙,藏书家陆心源,印刷出版家闵齐伋,医学家朱耾等等。
据统计,自汉代到清朝,湖州士人留名正史立传的,有285人之多。
而在近代以后,湖州因为靠近上海,接受西方思想、知识较快,不少有识之士远渡重洋,学武习文,因此又涌现了一批革命家和军政、实业、科研人才。比如在同盟会创立时,湖州籍革命志士占比达到了5%左右。而陈其美、张静江等人更是是同盟会的骨干。此后湖州籍人士历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常委、评委的,有15人之多,将军以上者也有13人。
在实业上,湖州借上海开埠之机以生丝贸易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丝商。这些丝商后来大多投资实业,像吴兴的黄佐卿,双林的沈子瑳、汤祖兴、钮介臣,菱湖的章荣初,南浔的顾、庞、张、刘四大家,都是晚清、民国时期的著名实业家。
在文化方面,湖州出现了文学家钱玄同,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近代史上有名的人物。
在科技方面,湖州也出现了陆学善、钱三强、梁希、叶橘泉、邱式邦、赵九章、王仁、丁舜年、蔡昌年、陆志韦等科学院学部委员,还有化学工程学家袁权、昆虫生理学家钦俊德、海上工程学家邱大洪、力学家钟万勰等等,可谓人才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