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董其昌的绘画代表作品

其艺术创作涵盖了不同书体的字画。他的篆书擅长采用战国简洁大气的风格;隶书则表现出古朴沉稳的艺术风格;楷书则注重气势恢宏的美感;行书则凸显出舒展流畅的韵律;草书则表现出自由奔放的艺术特点。...

董其昌的绘画代表作品,杨中开的字画有哪些?

杨中开的字画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个分类。原因是杨中开是中国书画艺术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其艺术创作涵盖了不同书体的字画。他的篆书擅长采用战国简洁大气的风格;隶书则表现出古朴沉稳的艺术风格;楷书则注重气势恢宏的美感;行书则凸显出舒展流畅的韵律;草书则表现出自由奔放的艺术特点。延伸内容:杨中开的字画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尤其在篆刻和草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创作风格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探索,对后来的中国现代艺术、书法、篆刻和诗词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杨中开的字画作品现在被广泛收藏和展出,他的艺术价值也不断被重新评估和赞赏。

有人说神笔王铎的书法堪称清代书法家之首?

谢谢悟空邀请!王铎在清代书法家中,是取得书法成就极高的书家之一。

在字的结构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字形奇特,变化多端。

一,改变均衡,有的字左右相等,他则写成伸左抑右。

二,有意夸张拉长或缩短某些笔画。

三,字内空间疏密对比强烈。

四,字的倾斜角度较大,欹侧互用。造成一种险势。

五,行书中有篆书、楷书、隶书、草书笔意的运用。

六,不按习惯的结构方式,将大字写小,小字写大。一反常态。

七,夸张字形,把大的写得更大,小的字写得更小,长的字形更长,短的更短。类似于漫画艺术,抓住人物形态特征,作夸张变形处理,把胖的画得更胖,瘦的画得更瘦,高的画得更高,矮的画得更矮。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为王铎所书写的行书《李贺诗帖》局部。)

什么是馆阁体和台阁体?

上高中时,我们都曾练过衡水中学发明的“衡中体”,包括中文体和英文体,据说在高考时可以增加印象分。

能不能真的挣印象分不好说,但一手规范的字,一是能让自己的答案被看清楚,二是能让改卷老师有个好心情。

“馆阁体”也好,“台阁体”也好,就类似今天的“衡中体”,其产生的原因也是类似的,就为在科举考试中有个好成绩。

“馆阁体”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那时楷书已发展完善,一手漂亮的楷书已成为书法家的必备功夫,而受以书取仕和科举制度的功利的刺激,文人仕子们都把工整的楷书作为人生的必修功课而认真练习。

唐代的干禄书、宋代的院体、明代的台阁体、清代的馆阁体,都是科举制度下的产物。

在清代,这种风气更是达到鼎盛。由于康熙喜爱董其昌书法,乾隆喜爱赵孟頫书法,但二人又学不得法,越写越软。而这祖孙俩的喜好又被善于拍马者大加放大,终于形成了以乌黑、光亮、方正为特点的“乌光方”馆阁体,并由楷书发展到行书。

“馆阁体”虽然美观、工整,但其因为过于工稳而显呆板,整齐划一而缺乏变化,千人一面,面目雷同,艺术水准相对较低。

当然,“干禄书”“院体”“台阁体”“馆阁体”,这些叫法不同而实际意思一样的字体,在历史上也是有较大的存在价值的。

在印刷术不发达的古代,这种字体类似今天电脑中的“宋体”“仿宋”等,它起到了记录历史、传递信息等作用。

国画有哪些出名的?

这个问题提的不严谨,是要问历代的国画名家?

这些全是名家:从南北朝到近代。

六朝三杰:是指在中国绘画史上指六朝时期画家。顾恺之、张僧繇,南朝梁时人。对绘画有独特创造,画山水不以笔墨勾勒,史称“没骨山水”,自成一家。陆探微,南宋时人。有名于时。其用笔有“连绵不断“的特点,称为“一笔划”。这三人各有特色,各具特长,时人称六朝三杰。明杨填《画品》中加画家吴道子称为“画家四祖”。

陆探微南朝宋著名画家。吴县人。据《历代名画记》载,他的绘画作品有五、六十种。他作画笔迹周密,号称“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和唐代吴道子的“疏体”。他在绘画中运用的锐利挺拔、刚劲有力的线条,被后人誉为:笔迹劲利,如锥刀焉,所“画人物极其妙绝”,“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凛凛若对神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陆探微在绘画上的另一成就是独创了“一笔划”法,笔势连绵不断,整幅画一气呵成,令人赞不绝口。

五代四大家

五代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简称:荆、关、董、巨。他们的画风,从唐朝以来,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成为“唐风”至“宋格”的一大桥梁。明王世贞说:“山水至二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二李系指李思训父子)。五代四大家之特色;荆浩之画雄伟、深厚、峻拔、坚凝;关同之画雄伟、坚定、峭壁茂密;董源之画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巨然之画趋于庄重朴实而沉静。

北宋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宽三大画家。元汤曾说:“六朝至唐初,画者虽多,笔法位置,深得古意。自王维、张毕宏、郑虔之徒出其不意,深造其理。五代荆、关,又别出新意,一洗前习。迨于宋朝董源、李成、范宽三大家鼎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山水格法始备。”他们确是开创了唐人所未开拓新画风,较为完善了中国山水画面貌。三大家之特点:董源之画除部分作品雄伟、崭绝峥嵘之势外,大多趋于平淡、天真、朴茂静穆;范宽有坚凝厚重、雄峻茂墨的特色;李成之画挺拔雄奇,富有变化,惜墨始金,别具一格。

南宋四大家

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亦称“南宋四家”简称:“李、刘、马、夏”。四家中李唐略早,刘、马、夏继承发展李唐的画法,成为南宋画院的主流。他们四家的风格特点是:李唐之画刚劲犀利,气魄雄伟;刘松年之画受李唐影响,而又工整方面更为突出。马远、夏娃师李唐笔直法刚劲简括,水墨淋漓,构图书馆多向特写。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其画风对明代的浙派和院体山水画有较大的影响。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初无此称,屠隆说:“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此南渡以后四大家也。”张丑认为:“南宋刘松年为冠,李唐、马远、夏圭次之。”张泰阶则曰:“刘、李、马、夏,俱负重名,而李、马为最。”

元四家

指中国画上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位代画家。其共同特色,是以“雅洁淡逸”山水画风。强调水墨画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四人同处于一个时代,年龄相近,他们的风格和特点:黄公望是山川深厚,草木华滋;王蒙是画山水多至数十得,树木不下数十种,千岩万壑,迦环重迭;吴镇山水苍茫沉郁;倪瓒山水,所谓“天真幽淡,萧杀寂寞”,具有一种荒凉空寂、疏简消沉的趣味。

明四家

明四家(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派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以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风格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浙派三大家

浙派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戴进、吴伟、蓝瑛三位明代画家。是明初绘画派制之一。其代表人物戴进,上承南宋院体画家李唐、马远、夏娃等画风,善画山水,迹工人物、花卉。因戴进是浙江人,故称这一画派为“浙派”。吴伟亦工山水,为“浙派”的盟主,用笔雄健豪放,纵横自如。明末蓝瑛为浙派殿军,擅长画山水,花卉,初年秀润,晚年笔力苍劲,学者甚众。

四大名僧

四大名僧:在中国画史上称“四僧”,是指明末清初四个出家为僧的画家。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四人都擅长山水画,各有风格。他们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反对摹古,取得创新成就,其特点:石涛之画,奇肆超逸;八大山人之画,简略精练;髡残之画,苍左淳雅;弘仁之画,高简幽疏。都自具风格。他们的画风对后来的“扬州八怪”有较大的影响直到近代的吴昌顾、齐白石等画家。

王维水墨人物画作品?

王维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的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至少可以说,占据中国古代山水画主流的文人画,都接受了王维的影响。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语,奠定了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明朝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把文人画的内涵,全部具体化于王维,称王维是南宗画之祖。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唐代画家。

谁画的江南山水画比较好?

个人觉得,贵州画家王振中老先生,从中央美院毕业,就来贵州,一直在贵州58年,在贵州发扬李派传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为贵州及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山水画家。把江南山水,体现得淋漓尽致。

1939年生,回族,河北沧州人。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可染、李苦禅先生,并得到叶浅予、蒋兆和、郭味蕖、宗其香诸先生教导。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大学人文二级教授、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山画会会员、文化部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北京李可染画院研究员。

曾在中国美术馆、北京荣宝斋、深圳美术馆、杭州西湖美术馆等地举办个展;多次应邀参加文化部、教育部、中国美协、中国画研究院等机构组织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赴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举办个展或联展;入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百年中国画展”;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颁发的“黄宾虹奖”。作品多件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北京饭店、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机构收藏。荣宝斋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工艺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多部个人画集。

王振中在传统的不断参悟中,从黄宾虹追溯到古代个性派山水画家石谿,开始吸取其中的含蓄苍莽、自由随意;还可能从龚贤称道的贵州山水画家杨龙友和马世英追溯到古代正统派山水画家董其昌及其影响下的王原祁,开始吸取祁布局的用势,笔法的绵里裹铁,墨法的淡而厚、时而清。更把李苦禅先生昔年关于花鸟画的教诲,较自觉地融会贯通与山水画内,讲求用墨中的笔,追求用墨的黑里透亮、焦中见润和生动有韵。他的画能画出地形地貌和风雨晦明千变万化的区域风光,又使之统一于清新明彻、静谧自然而生机活泼的情景之中,作品中呈现一片祥和之气。

他重视笔墨,尤为重视意境。每幅作品的意境各有不同,但无不宁静和谐而充满生机。近三十年来,中国画家普遍重视传统的写意精神,但有的把写意精神当成了西方的变现主义,太强调主观抒发,太强调画面的视觉刺激,不再以“图真”为基础,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失去了贴近自然的平常心,忽视了自然风物的固有联系与生态平衡;也有的过于强调书写性,过于追求符号化,突出了语言个性却遮蔽了真情实感。王振中却能静下心来,不追随时风,也不听蹩脚理论家的倡导,反复深入到苗乡侗寨布依人家生息劳作的自然环境中去,深入到秀美神奇的的贵州山水中去,贴近清新而神秀的自然,在忘物皆忘我中,以“图真”求写意,以升华精神来熔铸意境,以贴切的感受驱遣笔墨。他的画不是黑墨团中天地宽,也不是茂密雄强铁铸成,而是更觉晴朗明澈、雄秀自然,洋溢着一派融融恰恰的生气,换发着古朴而清新的光泽。

——薛永年

王振中,李派山水的传人之一,花鸟山水兼擅,而以山水最出名。在他数十年的教学、创作实践中努力贯彻李可染先生的艺术宗旨与精神,身体力行地传道,就其意义而论实现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而使古今优秀传统不致中段。他一视野开阔景观丰富、气象万千的构图和娴熟的笔墨创作出了丰富于特色的云贵高原的多变的动人景观,通过他图弟子们在苗岭山寨的不懈努力,闭锁千年的奇伟俏丽的贵州山水终于破了千古沉闷,得以形诸丹青水墨、成为极具魅力的艺术表现,蔚成李家山水中引人瞩目的一枝,充实和发展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的库藏。

——邵大箴

他的作品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两大部分,他对传统“线”有扎实的理解,而对传统“面”的认识也很宽广。相当数量的佳作,既会心可染艺术的堂奥,有得见苦禅笔墨踪迹,乃至追溯历代大家手笔,对古诗词、书法、金石、黔戏、民间面具艺术多有领悟,多有吸收。这是由于艺术带头人王振中对传统精华的浓厚兴趣和扎实功夫,从而在群体中激起的一种精神、心里的反响,并由自发上升到自觉。

研习可染艺术的人多能体会,最难在又像又不像,抓的住可染精神,同时抓得住自己。振中山水及其群体创作求索的可贵之处,正在师中有我,我中有师,得窥“像与不像”“有意与无意”之境。贵州支系的画风不似北国画风那样朴厚严谨、却雄健刚正、爽劲豪放,在博大野逸中透露些许空灵。那千岭的云雾,苗寨的晨曦、月光、清风、春雨、秋韵、冬雪和静泊之美,都是画家们徒步跋涉、心思手作、深怀乡情才得到的灵感吧。

——孙美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