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旒紞的代表作品

为何唐朝皇冠不再使用平天冠?唐朝皇帝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使用平天冠,平天冠是古代皇帝的礼服冠式,所以当朝皇帝逐渐不再使用汉族皇帝的平天冠了。周天子所戴的平天冠有12旒(冠前的悬挂物),所以代表天子威严的12旒冠也被诸侯国君所使用。...

旒紞的代表作品,20w水泵费电多少?

抽水泵20W一天24小时开着,一个月大约用14.4度电。耗电量的计算方法:功率(kW)*使用时间(h)=耗电量(度) 即0.02kW*24h*30day=14.4度电

西游记续集是82版西游记的杨洁导演在98年为了完善自己作品而续拍的,其中六小龄童老师、徐少华老师、迟重瑞老师没有换,其他的大部分演员都因年龄问题和是否健在问题而换掉了。

不同之处大概在此几点:

1、续集的后期制作技术更发达,看上去比老版的更真实。

2、老师们年龄都大了,体力等方面自然不及老板,但演技和认真的程度只增不减。

3、化妆有了变化,也出现了老版没有的错误。比如天子的旒紞条数不对。(当然,其实唐朝时的冕根本不是这样,两版都是错误的,但是相对来说续集错的更离谱。)

4、片头曲、常用插曲、打斗时插曲都变化了。

为何唐朝皇冠不再使用平天冠?

不是不用,只是用得少了。唐朝皇帝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使用平天冠,平时身穿常服或者朝服,均不使用平天冠。

平天冠是古代皇帝的礼服冠式,在秦汉等王朝时期最为常见,天子上朝就要戴平天冠,而平天冠也被称为旒冠,是汉族皇帝的标准服饰之一。在宋王朝以后,由于蒙古人的元朝和满族的清朝入主中原等原因,所以当朝皇帝逐渐不再使用汉族皇帝的平天冠了。

第一、周朝的平天冠样式繁多,等级森严

平天冠,也称旒冠,是显示身份等级的重要服饰。距今3000多年前,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在全国分封诸侯国君,而周天子本人坐镇中央。周天子所戴的平天冠有12旒(冠前的悬挂物),等级为最高。

天子以下的诸侯国君,也可以使用平天冠,但是等级就要低于天子,不然就违背了礼制,要受到谴责。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君,等级分为公、侯、伯、子、男。

诸侯国的国君,最高等的公爵可以使用9旒的平天冠,比如宋国和虞国的国君;侯爵和伯爵只能使用7旒的平天冠,比如晋国和秦国的国君;子爵和男爵只能使用5旒的平天冠,比如楚国国君。

到了战国时期,礼制彻底崩坏,诸侯国强大,周天子已经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原本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称王,但到了战国时期就连宋国、巴国这样的小国家的君主也敢相继称王了,所以代表天子威严的12旒冠也被诸侯国君所使用。

第二、平天冠由秦汉时期的“常用”转变为隋唐以后的“不常用”

秦汉以后,“12旒冠”这种平天冠成为天子上朝的标配服饰。皇帝上朝时必须头戴12旒冠,表示以正视听、积极纳谏。

后来,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代长时间的演变,由于政权更替、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以及民族文化融合,繁琐的平天冠逐渐成为一种不再常用的服饰,仅仅用于祭祀或者其他大典场合。

天子要出席各种场合,不可能随时都戴着这种繁琐的12旒冠,所以平天冠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变得不常用了,仅仅只是存在于皇帝的服饰之中。

到了宋朝以后,由于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作为汉族皇帝礼服组成部分的平天冠曾经一度消失。元朝本身就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在皇帝服饰上完全受蒙古风格影响,脱离了宋朝的样式。

明朝建立后,虽然明太祖朱元璋一度提出“恢复汉家衣冠”,但明朝皇帝也仅仅是将平天冠作为一种祭祀用的服饰,基本上和隋唐差不多。

据《明史》记载:皇帝12旒,太子11旒,亲王9旒。明王朝灭亡后,满族的清王朝入主中原。由于满族是来自东北的少数民族,在剃发易服的影响下,明朝皇帝使用的平天冠便逐渐消失了。清朝的皇帝即便是参加祭祀,也不使用平天冠,而是有满族特色的礼服。

古代冕上的瑱和琉有什么作用?

瑱,似玉充耳也。从玉,真声。——《说文》。按,天子以玉,诸侯以石,字亦作磌。玉之瑱也。——《诗·鄘风·君子偕老》。笺:“塞耳也。”玉瑱——《周礼·弁师》瑱用白纩。——《仪礼·士丧礼》角瑱。——《礼记·檀弓》其又以规为瑱也。——《国语·楚语》补充说法:古玉器名。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其形如牌,二寸许,广七八分,以紞悬当耳。天子以玉瑱,诸侯以石紞,用采织之。 [编辑本段]典故 瑱是古时的一种耳饰,是有"华夏特色"的耳饰.在“不毁伤发肤”的理念下,西汉之前不论男女都不流行穿耳孔。瑱有男女式两种,男子的瑱则多称为“充耳”“纩”。女子的瑱,较有特色的则是“簪珥”----将悬有瑱的丝绳系于发簪之首,插簪于髻,悬于耳际,故名。《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在刻画卫宣姜时写道:“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瑱一般都悬在冠/发髻两侧,悬垂在耳际.因此被赋予了一种"虚心听取意见"的礼义.女子褪去簪珥的行为是谢罪的意思.周宣王因一度沉溺安逸、荒疏国政,他的姜后自褪簪珥长跪于永巷,以劝政其夫君。此举后,周宣王果然励精图治,开创了周室的中兴局面;汉武帝晚年欲立勾弋夫人之子为太子,又怕子幼母少,女主姿意乱国,于是赐勾弋死,勾弋夫人便"脱簪珥叩头",武帝喝道:“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武帝吼道,“趣行,女不得活!”夫人用白陵自缢身亡。《长沙发掘报告》记录西汉后期的玉瑱:白色、无光泽,蕈形,一端较大,一端较小,中腰内凹;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琉璃瑱和骨瑱十九件,有十二件是上小下大腰细如喇叭形,中间穿一孔的。色有深蓝、浅蓝、绿等,半透明。另有七件中部如喇叭形而上端成锥状,下端成珠状,身上无孔,无色透明像玻璃。 旒 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天子玉藻,十有二旒。——《礼记·玉藻》又如:旒纩;旒紞(冕冠上悬垂的玉串);旒扆(借称帝王。扆为帝王座位后的屏风)旒

冕是什么样的礼冠?

不需要, 明代以后,冕冠被废除,代之以朝冠。冕冠是汉服中冕服里的冠式,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于周代,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统纩。”

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缨、纩、紞等部分组成。周朝礼仪规定,戴冕冠者都要身着冕服,冕冠的基本样式以及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后代所沿用。

唐代进行改制,创造了天河带(首张图应为唐代冕旒,而非汉代),并使用二十四旒。 明代以后,冕冠被废除,代之以朝冠。

冕念什么字音?

冕拼音:miǎn

部首:冂

笔画:11

解释: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礼帽,后专指帝王的皇冠。

冕是形声字。从冒声,从免,免亦声。“免”意为“拖拉”。“冒”与“免”联合起来表示“拉住帽子(以防被风吹走)”。本义:用带子系于下巴的古代礼帽。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红色。冕顶有长方板,前圆后方,盖谓天圆地方,称为延(綖),后高前低,略向前倾。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

冕加在发髻上,并横插一玉笄(簪),以别住冕。笄的两端绕颔下系朱红丝带,谓之纮(紘),其下垂缨;又各用一条名叫紞的丝绳挂下一个黄色绵丸,谓之黈纩,或饰玉,谓之瑱。

因两瑱正当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后各有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历代之制大略相同。

南北朝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

20w水泵一个月多少电?

抽水泵20W一天24小时开着,一个月大约用14.4度电。耗电量的计算方法:功率(kW)*使用时间(h)=耗电量(度) 即0.02kW*24h*30day=14.4度电

西游记续集是82版西游记的杨洁导演在98年为了完善自己作品而续拍的,其中六小龄童老师、徐少华老师、迟重瑞老师没有换,其他的大部分演员都因年龄问题和是否健在问题而换掉了。

不同之处大概在此几点:

1、续集的后期制作技术更发达,看上去比老版的更真实。

2、老师们年龄都大了,体力等方面自然不及老板,但演技和认真的程度只增不减。

3、化妆有了变化,也出现了老版没有的错误。比如天子的旒紞条数不对。(当然,其实唐朝时的冕根本不是这样,两版都是错误的,但是相对来说续集错的更离谱。)

4、片头曲、常用插曲、打斗时插曲都变化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