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抵戏代表作品,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壮大于安徽安庆,这是目前多数人对黄梅戏的基本评价。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态度是传承与保护,而不是天天为了起源于什么地方争论。为了证明这种非物质文化是自己家的,就要改名字,实在是没有必要。
黄梅戏
关于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虽然一直以来都有不尽相同的说法,湖北人也湖北人的观点,安徽人有安徽人的态度,甚至安庆下面不同的县都有自己的说法。毋庸置疑,黄梅戏是湖北、江西、安徽三省都非常热门的地方剧种,在其他的一些地方也非常受欢迎,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黄梅戏表演
尽管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是目前多数人都认可的客观事实,但是必须也要强调,最早形成于黄梅的是黄梅调,并非是现在传唱四海的黄梅戏。任何一种戏剧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音调,配上特色的方言(唱腔)才是完整的戏剧。如同京剧表演,不用演员上场演唱,大家一听旋律就知道这是京剧,黄梅戏也一样,也有自己特色鲜明的音调。
随处都能见到黄梅戏票友的安庆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关于它为什么叫黄梅调,历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因为它起源于今天的黄梅县,所以称之为黄梅调,这种说法目前被大多数人接受。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过去黄梅时节,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梅雨较多,山区的村民们无法进行更多的农业生产,就在家里唱戏,久而久之就称之为黄梅调,同时,山区的村民在采茶的时候,喜欢在丘陵与梯田上哼上几曲黄梅调,因而又称采茶戏。
电影《女驸马》
究竟是什么原因,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早期黄梅戏的发展,基本上是在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山区中形成的。它应该起源于黄梅县,但是在周边的山区都很有影响力,吸收了各地方言的特色,逐渐发展为后来的黄梅戏。
黄梅戏表演
为何说黄梅戏壮大于怀宁(安庆地区),因为黄梅戏起源于唐代,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到了清代才形成了相对较大的影响力。据说清代时期,长江中下游水灾较多,每到灾年,就有大量的黄梅灾民被迫以卖艺乞讨为生,顺江而下,将黄梅调带到了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由于当时的怀宁(安庆府驻地)是安徽省的省会,经济相对发达,怀宁方言是安徽的官话,被称为“怀腔”、“府调”。黄梅调深受怀宁当地百姓的喜爱,结合怀宁的地方方言,很快就形成了规模,逐渐发展壮大。
电影《天仙配》——黄梅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关于黄梅戏的起源可能争议很多,但是不管怎么争论,有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电影《天仙配》的上映,才是黄梅戏走向全国,成为著名剧种的开端。严凤英、王少舫等老艺术家的演绎,使得黄梅戏声名鹊起,蜚声海外,这一点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春晚上马兰演唱《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春晚上韩再芬演唱《打猪草》
而早期在春晚上表演黄梅戏的演员,也基本是来自于安庆的演员。马兰与韩再芬等艺术家在春晚上的精彩表演,让黄梅戏在国内的热度不断提高。
黄梅戏《徽州女人》
新时代的黄梅戏作品《徽州女人》,不仅是一部很好的戏剧作品,更是把历史上徽州女人的贞洁与操守很好的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定期举办的黄梅戏艺术节
不难看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但是真正的壮大,确实是在安徽安庆。但是要问为什么黄梅戏不改为安庆戏,这个就完全没有必要了。起源于别人就是别人的,因为在我家流行就要改名字,那就是掩耳盗铃了。越剧起源于浙江省,壮大于上海市,但是还是叫越剧,没听说要改名为上海剧的。黄梅戏也一样,它不仅仅在安庆流行,在很多地方都很流行。黄梅戏并非是安徽的戏剧,更是湖北的戏剧,也是各地的流行戏剧。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最重要的是传承和发展,盲目的争夺什么起源地,完全是本末倒置。
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加拿大演出
网上经常看到一些热爱家乡的网红,用安庆歌手演唱的《黄梅戏》录着抖音、火山等小视频,开口闭口就是黄梅戏是我家的,你们安庆人唱什么,一个个义愤填膺的,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也是对艺术的侮辱。
徽班进京
举一个例子,在国粹京剧的发展历史上,徽班进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京剧鼻祖程长庚融合各种戏剧的精髓,创出了全新的剧种,慢慢的发展为后来的京剧。安庆人虽然经常谈到这段历史,但是从没有谁自称京剧是在安庆起源的。
曾国藩
再如清代统治中国文坛200多年的桐城派,起源于安徽桐城,这是众所周知的,不过在桐城派的发展历史上,湖南人曾国藩是一位重要的推动者,被誉为是中兴桐城派之人。“桐城派”这个说法就是曾国藩提出的,实际上到了曾国藩所在的时代,桐城文派中已经有了大量的湖南籍文人,不过曾国藩依旧提出“桐城派”,而不是“湖南派”或“长沙派”,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湖南人自称桐城派是湖南的说法。
重视它就去传承它
所以说到底,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它是深受多地百姓喜爱的剧种。当下,随着流行音乐热度的持续火爆,以及方言的逐渐退化和消失,还在坚持戏剧的年轻人日益减少,传统戏剧文化如何传承本身就面临着困境和挑战。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值得赞扬的,但是传承和保护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心保护和发展,你唱你的,我唱我的就可以了,大家一起将黄梅戏发扬光大。一味的争了面子,输了里子,那就完全本末倒置了。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康万生的裘派怎么样?
康万生,康三爷,他的裘派是我的大爱,我太喜欢他的唱腔了,今天来谈谈我眼中的三爷和他的裘派,一点浅薄意见,大家粗略看看。
首先,先说说我们三爷学戏的因缘。三爷出生在吉林一个普通工人家里,6岁随父母到天津。小时候特别喜欢听戏,对戏曲有浓厚的兴趣,后来进天津戏校学习戏曲。经名师刘少峰、张福昆等老师的培养,艺术天赋格外引人注目,天分独特,得到校领导及老师们的赞赏。
康万生调入天津京剧三团,他排演了《赤桑镇》、《探阴山》、《包公辞朝》等戏,并以娴熟的演技和扣人心弦的声腔,塑造出一个个迥然不同的艺术形象。康万生得嗓音得天独厚,他演唱调门是花脸的最高调门正宫调。他演唱风格,既有裘盛戎的神韵、气质,又有金少山那种黄钟大吕的气度,一九七九年有幸拜方荣翔为师,又向夏韵龙、王正屏、李长春学习,博采众长,使演技日臻成熟,他善于把唱腔的音乐美感与人物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 。
康万生的唱腔我觉得最接近裘盛戎,这一点孟广禄没法比,孟的唱不象唱,感觉在吼戏,有的戏演的太过了,在把握人物特点上没有康老准确,看他们演的赤桑镇就知道,康三爷演的很细腻,完全把内心那种矛盾的心情演活了,孟在这一点上就不行了,看了以后给人一种太刚烈的感觉,再说嗓音,康先生几乎超越了方老,直追裘盛戎,那种大气磅礴,又举重若轻,你再看孟广禄,虽有几分裘的味道,但整体听来还是不够浓厚,象酒精兑的白酒,没有回味的余香。
所以康先生的唱腔具有典型的裘派特色,应当说在当代无人能及,他的声腔有很高的水准,吐字准确、气大声洪,很有韵味,是一个低调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京剧在大陆已到了传播与传承同样重要的年代。演员们在舞台上演的是剧中人物,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赋予角色魅力。康三爷可以说是铜锤花脸的代表第一人。孟广禄的裘派可以说是“孟派”了,跟裘派关系似近又远的感觉,听着让人憋闷,发音倒像是秦腔怒吼,少了点裘派那字正腔圆,镇定悠长的韵味和人物刻画。
我对康老爷子的喜欢,已经到了脑残粉的级别。康万生老先生的为人谦和厚道低调,德艺双馨。我喜欢他的唱腔,韵味醇厚。唯一一个缺点就是地藏刑狱音的声音空而气息不充沛。这组音在地藏音里是大音量的,前有十八罗汉经卷音保驾,对演唱者的技法要求很高。地藏音有其难易的顺序排位:笙箫管箫笛箫音、青苗青藤音、老藤音盘根错节音。
所以,喜欢康万生的戏迷们只要是康老爷子唱,让我们听到那黄钟大吕的声音,我们就心满意足了。祝康老能永远健康,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戏剧人物冠上的长羽毛什么意思?
戏曲中的翎子,是用野鸡的尾部最长的羽毛制成的,所以俗称“野鸡翎”或“雉毛翎”。它一般长度可达五六尺,颜色艳丽又光亮,插在头上,确实显得人物英俊潇洒。尤其是武将插了翎子,更加突出其威武雄壮。中文名雉鸡翎别名“野鸡翎”或“雉毛翎”
西游记第27回在原书上叫什么名?
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西游记》原著第27回叫《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毛主席在60年代观看根据《西游记》原著第27回改编的《三打白骨精》的电影后,还写下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的诗句。其诗云: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谁知道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整首诗?
全文是: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出自出自《增广贤文》作者:明代佚名
比喻一个人在失势后被弱小的人所欺压。
63年豫剧朝阳沟银环扮演者是谁?
是魏云,魏云(1936~2007),女,河南郑州人,著名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家,在豫剧电影《朝阳沟》中扮演银环,她的《朝阳沟》是座顶峰,她扮演的银环美丽、善良、勤劳的舞台形象深入人心,她,戏中银环的唱段脍炙人口,久唱不衰,1964年在中南海演出时还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