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莫札特代表作品

莫扎特与喜歌剧巴洛克协奏曲等类型的主题只是单纯的铺陈和对比?展露对敌国公主的爱慕之心后退场…奏鸣曲则不同,要自圆其说的顽固长者会再次反驳——这才是奏鸣曲形式的精神;前者是以亨德尔为代表的巴洛克时代正歌剧典型剧情。...

莫札特代表作品,莫扎特为什么被称为音乐神童?

莫扎特是奥地利18世纪著名的演奏家作曲家。他出生于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提琴演奏家,莫扎特三岁开始学钢琴,4岁就能记谱,5岁便能作曲,6岁和姐姐一起随父亲到欧洲旅行演出,轰动了,整个欧洲被誉为“音乐神童”。

这位早熟的天才代表着王公贵族的厚爱和赞赏的同时,也饱尝了贵族社会对他人格的蔑视和侮辱,身心一次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后来莫扎特终于辞去了宫廷乐师的职位,不再任人摆布,勇敢地成为奥地利第1位不应付全市的自由作曲家。

莫扎特只活了36岁,却留给世人41部交响曲,22部歌剧和50多部各种形式的协奏曲,还有许多的室内乐、独唱、合唱作品,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莫扎特歌剧有哪些改革?

莫扎特与喜歌剧

巴洛克协奏曲等类型的主题只是单纯的铺陈和对比,而古典主义奏鸣曲的特点是通过对话展现集中主题。打个比方,巴洛克的主题如同人物依次登场:首先是国王亮相,痛述国家的窘迫;接着是王后,唱诵对国王的爱;接下来国王再次出场,表述敌军已兵临城下;继而王子出现,展露对敌国公主的爱慕之心后退场…奏鸣曲则不同,比如舞台上有几位青年在赞扬恋人的美貌与贞洁,就会有一位持怀疑态度的年长学者驳斥“追求女性永恒的贞洁愚蠢至极”;青年听了生气地开口驳斥,要自圆其说的顽固长者会再次反驳——这才是奏鸣曲形式的精神。

懂得歌剧的人会立刻发现,这两个比喻中,前者是以亨德尔为代表的巴洛克时代正歌剧典型剧情;而后者“围绕女性贞洁的讨论”正式莫扎特的喜歌剧《女人心》的开头情节。通过这个比喻,我们不仅能理解古典主义器乐作品的特点,更能把握古典主义歌剧与巴洛克歌剧的本质不同。

巴洛克时代不仅诞生了歌剧,也是歌剧产量最高的时代;但多是正歌剧,主要展现神话与古代社会,出场人物为王公贵族。它虽然有悲剧的庄严感,但还不能算真正的悲剧——最终都在神的庇佑下以皆大欢喜的结局收场,是一种赞颂君王的德行与宽大,强调王权正统性的训诫剧。很多正歌剧和如今我们熟悉的歌剧观感相差甚远(莫扎特的《伊多梅纽斯》和《狄托的仁慈》是正歌剧历史最末期的作品)。国王、公主、王子等依次登场,煞有介事地唱咏叹调,然后退场,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情感上的联结。这与巴洛克正歌剧是“为王侯而作的歌剧”有深刻关联。它反映的不是一般市民世界,而是国王们的世界。王侯总是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印象,充满威严,如石像般不苟言笑,不动声色……至于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无人能知。

正歌剧从巴洛克时代来到古典主义时期,与喜剧发生碰撞,产生了喜歌剧——喜歌剧源于正歌剧的幕间剧。我们曾经提到过帕尔格莱斯的《女仆作夫人》(1733年,标志着意大利喜歌剧的诞生)也属于幕间剧。这种题材到了十八世纪后半叶才渐渐扩大规模,结构不断复杂化,赢得了比正歌剧更高的人气。代表喜歌剧黄金年代的作曲家有派斯艾罗(1740-1816)、多米尼克·奇马罗萨(1749-1801)、安东尼奥·萨列里(1750-1825),当然还有你我都熟悉的莫扎特(1756-1791)。

喜歌剧的主角通常都是庶民,他们或悲或喜,或被愚弄,或勃然大怒,他们发表言论,怀疑失望……在各种情绪变化中,成为同你我一样的人,不再像王公贵族那样孤傲。他们不断与所有人“共同”生活着,并在生活中展现各自本来的面貌,是活生生的人。喜剧需要演员在演技上的绝妙配合,喜歌剧中音乐的配合表现也变得极其必要,而莫扎特正是历史上用音乐表达这种绝妙配合的最佳代言人。

费加罗的婚礼介绍及赏析?

剧情介绍:伯爵府的仆人费加罗马上要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了,费加罗正欢天喜地地准备婚事,谁知苏姗娜告诉他,伯爵送他们的婚房是不怀好意,是存心要占她的便宜,仍然要实现他假惺惺地曾经宣布要放弃的对奴仆婚姻的“初夜权”。费加罗听后恍然大悟,二人决心和伯爵逗一逗。另有一老管家玛切林娜痴心地想要嫁给费加罗,并以一张债据作为要挟,给她出主意的是老医生巴托洛,十年前,就是因为费加罗帮助伯爵打败了想娶贵族小姐罗西娜为妻的他,而使罗西娜成为了伯爵夫人,所以,医生一直对费加罗怀恨在心,如今,到了报仇之时了。府中另有一翩翩少年凯卢比诺,成天到处播撒情种,和一个成天以散布谣言为己任的音乐教师巴西辽,加上一个糊里糊涂的法官和一个整天醉醺醺的花匠。当然,还有那独守空房的伯爵夫人。各路角色齐登场,贵族和平民的较量就此开始。最后,属于第三阶级的聪明勇敢的平民,终于让伪善荒淫的伯爵当众出了丑。

1786年5月1日《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次公演,30岁的莫扎特亲自指挥。

由于此剧题材敏感,上演期间国内的贵族大为愤慨,皇帝个人虽然很欣赏这部作品,但迫于压力,曾多次要求莫扎特删改内容。德语版本于1790年在柏林上演。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我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创作于1786年的这部歌剧,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

莫扎特资料?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764年创作首部交响曲《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1782年,歌剧《后宫诱逃》在维也纳首演,1786年,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首演。1787年,被任命为宫廷作曲家。1791年歌剧《魔笛》首演。

代表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降e大调第39交响曲》《G小调第40交响曲》等。

g大调奥地利作曲家?

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作品。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87 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成,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该曲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该乐曲共四个乐章,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充满激情与活力,表现了对美好社会、对光明和正义的追求。

莫扎特的手有多大?

莫扎特的手应该不是特别的大,大约都9-10度吧。他由于当初的作曲环境,大手也用不上,从音乐作品中真的不好看出来。

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年1月27日 --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德国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現在的奥地利的萨尔兹堡 Salzburg. ),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兼演奏家之一,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不仅是古典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