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咏物诗代表作品及翻译

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俗儒谓温、李作《落花》诗。往往会先写花飞,然后再写人去楼空后的寂寞场景”紧崩的情绪便如飞花一般宣泄弥漫开来,为下文的细写落花做了极好的铺垫,素来就是写落花的名句,李商隐因陷入晚唐著名的牛李党争而一生落魄。...

咏物诗代表作品及翻译,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李商隐《落花》诗,构思独到,别出心裁。沈德潜评日:“题易粘腻,却能扫却臼科。”本诗一个典故也没用,无什么华丽的辞藻,采用白描手法,却能够感人至深。钟惺评日:“俗儒谓温、李作《落花》诗,不知如何纤媚,讵意高雅乃尔。”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写诗,素来以用典繁富、辞藻纤裱而著称。但他也有语言朴素、格调古雅的佳作,五律《落花》就是其典型代表。

这是一首咏物诗,大概作于会昌年间,当时作者三十多岁;因守母丧,闲居于永乐。

首联两句,纪昀评价说:“得神在倒跌而入。”所谓“倒跌”,就是将两句的顺序倒置。蘅塘退士孙洙在编选《唐诗三百首》时旁批:“花落则无人相赏,故竞去也。”喻守真说:“小园花飞,故高阁客去,起首二句,可以倒置。”一般人作诗,往往会先写花飞,再写客去,然后再写人去楼空后的寂寞场景。李商隐没有落人这样的俗套,他反其道而行之,将结果放在前,原因放在后,先写客人离去,一开篇就创造出一种客去园空、凄凉寂寥的气氛。那种情感的冲击力,就如凭空伸出一只伤感的手,一下子就揪住了读者的心。感情上先收紧,再来一个“小园花乱飞”。紧崩的情绪便如飞花一般宣泄弥漫开来,为下文的细写落花做了极好的铺垫。

这第二句,素来就是写落花的名句。“乱”字极妙,既是写花乱,又是写心乱。李商隐因陷入晚唐著名的牛李党争而一生落魄。他由于娶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儿,而得罪了他青年时代的好友、曾经大力提携他的牛党重要人物令狐绹,从此长期遭到打压,一直仕途不顺。他写此诗时的境遇,正是孤独无援、苦闷无聊的时候。那种朋友离去的场景,勾起了他的身世之感;而残花乱飞,更让他觉得同病相怜。于是引起下面对落花的描写。

每处写花,皆是写人。

颔联写落花飘飞之状,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都极其生动,下句更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花写得具有了人性。那落花飘飘洒洒,高高低低,先后相接,铺满了弯曲的小路。既是“曲陌”,恐怕一眼难以尽睹,则诗人必在此小园香径之上,独自久久徘徊,不觉天已向晚。诗人低首看那满径落红,偶一抬头,只见微风吹来,花瓣在空中无助地翻飞,一直绵延到遥远的天边,似乎在与落日送别。试想,那些或粉或白的花瓣,在昏黄的馀晖掩映下,漫天飘散,在多愁善感的诗人眼里,是怎样的一种凄美难奈啊!他能不联想到自己飘零的身世,而产生自伤自怜之情吗?

李诗中常常有一种向晚迟暮之感,于个人于国家均是如此。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此处的“落花”与“斜晖”这两个意象,在迟暮的情感指向上,也是一致的。

诗写到这里,蓄势已经足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进入,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所以颈联以“肠断”、“眼穿”二语,直接引入了诗人自己这个爱花、惜花人的形象。在他的眼中,落花委积在地,越积越多,令人肠断。但他又不忍心去扫,因为扫了就连最后的痕迹都没有了,岂不更是令人肠断?

诗人目送花瓣飘向天边的斜阳,恋恋不舍,望眼欲穿,那些花儿却越飘越远,终于回归到大自然里去了。而太阳也终于落山,天黑了,诗人虽然不忍归家,却仍然不得不要归家了。白居易曾日:“长恨春归无觅处”,单说春归,而李商隐《落花》中的这一个“归”字,则包含了更丰富的意思。春归去,花亦归去,诗人归来,彼此依依惜别。何焯说:“‘欲归’有味,看花之心也。”颔联写落花,颈联的重点已经转移到诗人,由客观到主观。“肠断未忍扫”承“参差连曲陌”,“眼穿仍欲归”承“迢递送斜晖”。对应紧密,诗意则更深入了一层。

杜甫《曲江》诗日:“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人唇。”李商隐此诗,意境与之绝似。或许是受了杜甫的启发吧。

“归”字。一作“稀”,亦可通。那么诗就应该这样解释:虽然诗人望眼欲穿地希望花不要再落下,春意能够再作少许停留,但花仍不断飘落,残留在枝头上的越来越稀少。自然之无情,与诗人之多情,恰成鲜明对照。关于这两个字,哪个更好,历来有不同的意见。上文何焯以为“归”字好,而姚培谦、纪昀等人则认为“稀”字更胜。

今人刘学锴、余恕诚也说:“‘仍欲稀’指花落未已,留于枝头者愈见稀疏,正写‘落’字。作‘欲归’则专写人之惜花心理。以作‘稀’较胜。”

细味全诗,笔者更同意何焯的看法,“归”字更合适。“落”字在前面已经写足,颈联专写人之惜花心理,有何不妥?非但没有不妥,还更能够表现出诗人构思的层次感。而且“眼穿”一般指的是望远处,花枝显得太近。“望眼欲穿地希望花不要再落下”,于文法上亦不甚通畅。似乎还是以“望眼欲穿地目送残花飘向天边”,意思更胜。当然,每个人对于诗歌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各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选择该读“归”还是“稀”。

尾联为全诗作结。花把它最美好的一面都奉献给了春天,但是当春天走到尽头的时候,它又得到了什么回报呢?没有。得到的只是无奈地飘落,留恋地沾留于人们的衣服上罢了。

钟惺说:“‘所得’二字苦甚。”“沾衣”在汉语中,又有哭泣流泪之意,汉《铙歌·巫山高》:“临水远望,泣下沾衣。”所以最后这两句是双关语,既指花,又指人。诗人虽有爱花之心(“芳心”),却留不住春天,保护不了花朵,无计可施,只能泣下沾衣罢了。这是一层意思。若作进一步推想,还更有一层深意。爱花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如花一般的命运呢?

作者才华横溢,如美丽的春花一般在晚唐诗国的天空下绚烂地绽放。他少怀壮志,想为国出力,然而仕途蹭蹬,穷愁潦倒,年华老大而一事无成,最终只是落得个悲叹沾衣而已。

在这里,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就完全融合到一起了。通篇伤春、惜花,同时又是自伤、自惜。人、花合一,凄婉低回,感慨无尽。

瓶梅诗解释?

《瓶梅》诗解释是:明代诗人谭元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咏物诗,首先点明所咏对象,接着写瓶中梅与开在野地树上的梅的不同。

诗一反世人歌颂野梅傲雪斗霜的品格,别出机杼,吟咏瓶梅得天独厚的优越,表现对生活与处世的态度。全诗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瓶梅的可爱。

咏柳古诗的大意?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咏物诗,诗中运用拟人和比喻地修辞手法将柳树比作身姿曼妙的少女,轻柔的柳条比作衣服上的丝带,春风比作剪刀,赞美了柳树的身姿和创造出美丽的春风。

全诗原文如下: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碧玉一样的叶子装扮着高高的柳树,垂下千万条像绿丝带一样的柳条。不知道这样细细的叶子是何人裁剪出来的,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剪出这样的叶子。

简析:第一句写柳树,将嫩绿的柳叶比作碧玉,柳树比作美人,美人用碧玉来装扮自己。第二句写柳条,将柳条比作绿丝绦,细细的柳条就像是美人衣服上的绿色丝带一样,展现出柳树飘逸的风韵。最后两句将比喻、拟人和设问结合起来,是水裁剪出这样的柳叶,是二月的春风,它像剪刀一样。这首诗明面上是赞美柳树的身姿和风韵,实际上是赞美春天、赞美春风,春天和春风才是这些美的创造者。

红楼梦中的诗词究竟怎样?

《红楼梦》中的诗词,有的揭示人物命运,有的是闺中女儿伤春悲秋之作。而作者,总要根据不同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和教养,作出不同风格的诗词,实属不易。

小妞爱黛玉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

更爱那首《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写尽了痴情女儿,不胜相思之苦。撒泪如血,空对着画楼外开完又落,落了又开的春柳春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愁苦之情溢满纸间。

这支曲子在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2次出现,第1次是宝玉与薛蟠等人聚饮之时,那时贾府尚兴盛,宝玉这个"富贵闲人"也常常在外“放荡生活”。可即便如此,他也时时忘不掉心上的黛玉。

第二次便是贾府被炒没落之后了。宝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流落到海边,身上仅有一个手绢包。

打开手绢包,里面是黛玉送他的玻璃绣球灯的碎片。

此时《红豆曲》响起,伴着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真是悲绝千古。

语文古诗词鉴赏如何保证不丢分?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说到“古诗词鉴赏”,穆老师不禁感慨万千!

🎀如果放在5年前,孩子的感受是这样的:

〖1〗初中生:很简单啊!只要按照老师发的提纲背诵就好了,很少会扣分。

〖2〗高中生:为何我总是被扣分呢?

🎀如今孩子们的感受是这样的:

〖1〗初中生:为何要考课外诗歌鉴赏呢?好难啊!

〖2〗高中生:为何我总是被扣分呢?

说句实话,倘若中高考中“古诗词鉴赏”考查课外部分,若想不扣分,几乎不可能。尤其是高考。(当然,如果该地试题很简单,另当别算)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古诗词鉴赏少扣分。

古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考点如下:

那么,我们学生要如何做才能保证古诗词鉴赏少扣分,甚至不扣分呢?穆老师为大家分析如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着往下看!

老穆支招

💟一、克服畏惧心理,有决心学好

如果你连这点自信都没有,神仙也没办法救你!倘若你有自信,有决心,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二、攻克考点所对应的知识点

〖1〗语言篇——炼字(文字版)

〖2〗语言篇——赏句

〖3〗形象篇——人物形象

〖4〗形象篇——景物形象

〖5〗形象篇——事物形象〖6〗艺术技巧(表达技巧)

〖7〗情感态度

〖8〗作用题

同“句段作用”和“环境描写作用”

🎀三、掌握命题者思维和具备反命题思维

〖1〗命题者思维:知晓老师命题方向

〖2〗反命题思维:pj老师命题考点

🎁四、勤练习、善思考、精翻译

古诗词鉴赏,平时要多练,也要多思考,更要学会精准翻译,不放过任何一个不会的字词,尤其是中高考冲刺阶段,更要做到“日赏诗词一篇”。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咏柳古诗的意思?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咏物诗,诗中运用拟人和比喻地修辞手法将柳树比作身姿曼妙的少女,轻柔的柳条比作衣服上的丝带,春风比作剪刀,赞美了柳树的身姿和创造出美丽的春风。

全诗原文如下: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碧玉一样的叶子装扮着高高的柳树,垂下千万条像绿丝带一样的柳条。不知道这样细细的叶子是何人裁剪出来的,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剪出这样的叶子。

简析:第一句写柳树,将嫩绿的柳叶比作碧玉,柳树比作美人,美人用碧玉来装扮自己。第二句写柳条,将柳条比作绿丝绦,细细的柳条就像是美人衣服上的绿色丝带一样,展现出柳树飘逸的风韵。最后两句将比喻、拟人和设问结合起来,是水裁剪出这样的柳叶,是二月的春风,它像剪刀一样。这首诗明面上是赞美柳树的身姿和风韵,实际上是赞美春天、赞美春风,春天和春风才是这些美的创造者。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