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萨乔的代表作品,文艺复兴时期都有哪些绘画大师?
文艺复兴是指在14世纪到17世纪西方所发起的一场文化运动,其含义是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但这一“复兴”并不是单纯地恢复和重复,而是对文艺和精神的彻底解放和创新。
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很多对欧洲和世界艺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流派,包括哥特式主义、古典主义,世俗主义、纪念碑主义、人文主义、理想主义、透视主义、幻觉主义等10个流派。
国际哥特主义开始于文艺复兴早期,吸纳了哥特式的风格高贵化、神圣化、理想化和仪式化,着重追求画面的的装饰效果和美观程度,从而刻意忽略透视的变化、形象的合理等对于真实空间的感受,通过扭曲大小和比例来凸显画面中心形象。
杜乔·迪·博宁塞尼亚(Duccio di Buoninsegna)(1255—1319年)基督诞生与先知以赛亚和以西结
古典主义:艺术家为了反对中世纪对于文化的压制和管束开始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超越,中心主旨是“理性至上”。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年)三王来朝
拉斐尔(Raphael)(1483—1520年)美惠三女神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年)圣母与圣徒
世俗主义提倡人们具有信仰自由和政治独立的权利,同时理性看待和判断事物,不受宗教和政治的影响。它是为了反抗宗教专治而产生的。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年)维纳斯的诞生纪念碑主义盛行于文艺复兴中后期,很多经济实力雄厚的赞助人日益对艺术品感兴趣,所以使得艺术家的作品在规模、思想内涵、表现和传世意义上都大幅度提升。因此这一时期的一批大规模艺术作品被称为纪念碑主义风格。拉斐尔(Raphael)(1483—1520年)西斯廷圣母
人文主义提倡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故此艺术家们创造出大量反映日常生活和现实人物的作品。
拉斐尔(Raphael)(1483—1520年)洛雷托的圣母
理想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分割,认为精神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理想化的人物身体比例和结构再现世界。柏拉图和他关于理念的论述是理想主义思潮下所产生的的最重要的理论。
弗拉·巴尔托洛梅奥(Fra Bartolommeo)(1475—1517年)与施洗圣约翰迁徙到埃及途中的休息
透视主义根据绘画中所使用的的空间表现技术而命名,用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年)受胎告知幻觉主义是一种“混合艺术与真实”的绘画潮流。艺术家采用特殊的绘画技法,使观者无法分辨绘画和现实的差别。
保罗·韦罗内塞
自然主义还原真实的自然效果,尽量不使用抽象的手法。
雨果·凡·德·胡斯(Hugo Van Der Goes)(1440—1482年)
样式主义兴起于文艺复兴末期,艺术家向往之前大师们典雅的艺术风格,有追求新奇,采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矫揉造作的形态和光怪陆离的色彩。介于文艺复兴兴盛时期的高雅风格和之后的巴洛克风格。
阿尼奥洛·布龙齐诺(Agnolo Bronzino)
(1503—1572年)一位少妇和她的小男孩
文艺复兴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诞生巨人的时代,无论是艺术形式上,还是在绘画技法上,都取得了重大的革新和突破,尤其是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颂扬,更多成为众多艺术家创作的精神灵魂。
西方美术风格演变?
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很强调,典型的有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这也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最本质的区别。
在致力于追求纯艺术的现代派画家看来,传统绘画搀杂太多的“非艺术的杂质”。实际上,西方传统绘画并不是不讲艺术,只不过是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兼顾着诸多非艺术性的方面。这大概就是传统绘画区别于现代派绘画的重要标志。传统绘画在艺术上的这种不纯粹性,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 。
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在美术史上堪称卓越超凡。不过,这样一件名作原本并不象我们许多人在试图给它下定义时认为的那样,是一幅肖像画,或者是一件风俗画之类的作品。
西方传统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描述。长期以来画家们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现故事和传说、描绘具体的情节,以表达某种寓意或象征,当作自己的任务。这种描述性在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西方传统画与现代绘画差异,还反映在对于所谓再现的不同态度上。对于传统绘画来说,再现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说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目标。虽然相对于现代绘画而言,西方传统绘画以“再现性”为其主要特征,但是这种再现绝非对自然一成不变的描摹,这种写实带有浓厚的风格特色:时代的、民族的,以及艺术家个人的风格特色。
古典与反古典,是西方传统能够绘画艺术的两大主流。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点尤其表现在重视素描而轻视色彩之上;反古典则热衷与情感,它不详古典主义那样追求庄严、静穆、单纯、和谐的古典意蕴,而是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和富丽、壮观的气势,动荡激越的精神,在巴洛克和浪漫主义艺术中充分表现出来,前者表现了对于文艺复兴古典趣味的反动,后者则体现出与新古典主义的格格不入。
二
现代主义时期,在绘画领域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派别和思潮:抽象主义以其非具象的体积和团块,组建着那种远离人们的日常视觉、与自然物像几乎毫无瓜葛的三度空间的形体结构;表现注意一夸张变形的绘画语言,使作品成为精神性的、情感的符号;梦幻主义则以一个个充满幻想和象征性的视觉图象,将人们带到精神彼岸飘渺超然的境界。综观现代派绘画,不难看出其共同特征,即对于客观再现的漠视和对主观表现的强调。
强调形式结构,是现代绘画的一大流派。立体主义画家更是不惜为了结构而牺牲再现。在他们的笔下,物象都被彻底地分解,缩减为基本的原素,及许多块面。分析立体主义通过对分解物象,以及并置、连接不同块面、获得明晰的画面结构;综合立体主义采用各种材料拼贴出形状各异的快面,虽略显具体物象的外形,但其目标确是显示画的自身世界的统一与独立。为了追求画面的构成秩序,蒙德里安走向了象征与抽象,他发展出他那种极简的集合抽象图式:三种原色、三种非色以及“水平线——垂线”的网状结构,求得诸要素之间的绝对平衡。
表现主义是现代派绘画的第二大主流。表现主义画家所关心的是内在情感及内在精神的表达,认为艺术不是客观的再现而是心灵的表现。在梵高的画中,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些柏树则宛如一团团巨大的黑色火舌翻卷缭绕,直上云端;而那为总是在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的挪威画家蒙克,以其极度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类的极端孤独与苦闷。
表现怪诞的梦境,是现代绘画的第三条主流。形而上派和超写实主义的绘画是这一主流的典型代表。根据弗洛依德的观点,梦是无意识、潜意识的一种最直接表现形式,是本能在完全不受理性控制下的一种发泄,它以扭曲的形式剥露了人的灵魂深处秘而不宣的本质。而艺术创作也如同梦幻一般,是潜意识的表现和象征。画家们认为梦幻能显示“生命永恒”的“彼岸”,只有用梦幻纠正现实、改变现实,才能推倒通往“彼岸”的墙,达到神妙的超现实境界。意大利形而上派画家基里柯,被视为超写实主义绘画的先驱者。他的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中最令人不安的梦幻景象:荒凉的意大利式广场上,笼罩着不详的阴云’死寂的光线让人毛骨悚然,似乎某种凶兆被永久地凝固在那里,互不相容的东西相遇在清澈的光线下,那些偶然而荒诞的内容令我们感到不安,然而,形象之间的奇异冲突及清澈气息,又具有某种神奇而特别的魅力。正如作家洛特雷阿蒙所言:“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阳伞在手术台上偶然相遇那样得美”。而超写实主义画家所追求的,正是这样的梦幻效果。他们在表象世界中加入自己的奇思怪想,这种怪想源自生命中最令人难以琢磨的因素“性、死亡、变态”......
原始时代
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也就没有现今的欧洲(恩格斯)。由于战争与自然原因,没有留下纯粹的希腊绘画,唯一的材料来自于“希腊瓶画”,希腊艺术的两种追求,一是真实再现,一是优雅和谐。而对罗马绘画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庞培古城。——西方绘画
古希腊罗马
人类最早的的绘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期的艺术持续约有一万年之久,几乎所有的图画都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最后5000年里,即距今1.7万年到1.2万年的吗格德林文化时期,这些被绘制在原始洞窟岩壁上的最古老的图画,气势恢弘,栩栩入生,堪称自然主义杰作。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是其杰出代表。——西方绘画
中世纪
中世纪(476—15世纪)的漫长时期,处于古典文明的结束与复兴之间。很多人认为中世纪艺术怪诞、迷惑,甚至贬为丑恶,也有人认为此间艺术丰富,反映出了东方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及蛮族文化的融合。中世纪基督教占主要地位,于是图画也为之服务。包括五个部分:一.早期基督教绘画(2-5世纪);二.拜占庭绘画(5-15世纪);三.蛮族及加洛林文艺复兴;四.罗马式(10-12世纪);五.哥特式(12-15世纪)。——西方绘画
文艺复兴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地,14-15世纪早期画家乔托、马萨乔等把人文思想与对自然的逼真描绘结合,虽还具呆板僵硬痕迹,却显出了与中世纪不同的现实主义风格。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画家们再真实与幽雅方面达到了同意,有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盛期三杰”。提香、乔尔达内等威尼斯画派画家注重光与影的表现,追求享乐主义的情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20-1590年的手法主义画家不关心作品内容的表达,而对形式因素予以极大的热情,热衷于表现扭曲的体态、奇特的透视和绚丽的色彩,反映出与文艺复兴的古典审美精神相异的情趣。另外又有尼德兰、德国、法国的文艺复兴绘画也把意大利风格与本土传统融合,创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西方绘画
17—18世纪
17世纪的西方绘画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以意大利、德兰德斯、荷兰、西班牙和法国为代表。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一.巴洛克:强烈的动势、戏剧性、光影对比及空间幻觉等特点;二.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形式和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与情趣的表达;三.写实主义:拒绝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理想美”,也不愿意对自然进行美化,即忠实地描绘自然。18世纪的西方绘画,洛可可风格兴盛一时。与此同时,写实主义也得到发展。洛可可特点:华丽、纤巧、追求雅致、珍奇、轻艳、细腻的感官愉悦。——西方绘画
19世纪
此时法国绘画再欧洲起着主导性作用。法国绘画的发展大致分为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阶段。——西方绘画
20世纪
此时出现了众多现代主义的思潮,在艺术理论与观念上与传统绘画分道扬镳。现代主义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及绘画语言自身的价值,他们排斥功利性,对描述性和再现性的因素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画面结构,表达内在情感,营造神秘梦境。其主要流派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巴黎画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维也纳分离派、风格主义、达达主义、形而上画派、超现实主义、至上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谱艺术、光效应、新超现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
为什么15世纪的佛罗伦萨能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歌剧的诞生地,是欧洲的艺术中心。
15世纪的佛罗伦萨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离不开美第奇家族的全力支持,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天使投资人,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而没有佛罗伦萨,整个文艺复兴都要黯然失色,成就和影响至少打五折。
↑ 圣·洛伦佐教堂:美第奇家族的陵墓,“雕塑之父”多纳泰罗、米开朗基罗等伟大雕塑家的雕塑作品都收藏在这里。佛罗伦萨有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着数量庞大的艺术精品。其中最著名的有乌菲齐美术馆、国立巴吉洛美术馆、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等。
执掌美第奇家族的三代人,和我国历史上的康雍乾祖孙三代极为相似。爷爷柯西莫·美第奇就好比康熙,奠定了整个江山的稳固基础;爸爸皮耶罗很像雍正,处于过渡时期,执政时间很短,主要是传承父亲柯西莫的精神;儿子洛伦佐和乾隆皇帝很像,都是伟大的政治家,同样对艺术痴迷和狂热,并且不计成本地投资艺术,而且两人都非常爱写诗。↑ 圣母百花大教堂,“文艺复兴建筑之父”布鲁内莱斯基的作品,大穹顶内部的天顶画《末日审判》出自瓦萨里,这是一座“秀外慧中”的建筑。佛罗伦萨还有许多与艺术关联紧密的景点,圣乔凡尼礼拜堂、皮蒂宫、米开朗基罗广场等。
美第奇家族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的天使投资人,最早的源头来自柯西莫的赎罪之心。因为《圣经》中明确规定了“放贷吃利息”是一种深重的罪孽,但丁《神曲》中,第七层地狱是专门给放高利贷人的惩罚,开银行的美第奇家族不能忽视这种宗教对内心的控制与影响。因此柯西莫听了教皇的建议,为了给家族赎罪,开始资助兴建教堂,让画家把家庭成员画进宗教画中,和圣母、耶稣等人站在一起,以此来抵消罪孽。↑ 柯西莫·美第奇
柯西莫以赎罪为初衷,渐渐发展到真正热爱艺术,开始支持文化事业。为了支持热爱古代学术典籍的学者尼科利,柯西莫专门为他开设了无限制的银行户头,供这位学者去购买收藏书籍。柯西莫甚至还出钱盖了一座公共图书馆,学者们可以免费在里面借阅,支持他们做学术。↑ 皮耶罗
美第奇家族第二代皮耶罗继承了父亲的艺术理念,在佛罗伦萨执政十多年,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 洛伦佐
美第奇家族第三代洛伦佐是一个非常奢侈、铺张浪费的人,也喜欢为公众出钱兴建基础设施,所以人民非常爱戴他。他不仅对艺术极端热爱,不计成本地投钱,同时也是整个佛罗伦萨历史上政治功勋极为卓著的一位君主。↑ 乌菲齐美术馆:美第奇家族“宠幸”的伟大画家们的作品都收藏在里面,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波提切利、伦勃朗、鲁本斯……还藏有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作品,简直就是佛罗伦萨的“卢浮宫”。
美第奇家族到了洛伦佐这一代,对于艺术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不再是为了赎罪,而是变成人生唯一的、最高的追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佩鲁吉诺、吉兰达约、波蒂切利等,都受到洛伦佐的照顾。爷爷柯西莫传下来的思想,在孙子洛伦佐身上开花结果,培养出了文艺复兴历史上最鼎盛的一批大师。著名的不是圣母的拉斐尔的代表作?
拉斐尔·桑西(1483 —1520),意大利著名画家,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拉斐尔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手法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抱子圣母》
拉斐尔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三杰。
《雅典学院》 壁画 纵279.4×横617.2厘米 梵蒂冈塞纳图拉大厅
《西斯廷圣母》 布上油彩 纵265×横196厘米 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拉斐尔所绘画的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柔以及青春健美,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安西帝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佛利诺的圣母》。1513年-1514年绘画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由圣母和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另外,《椅上圣母子》、《阿尔巴圣母》都是拉斐尔完美无瑕的作品。
《椅上的圣母》 板上油画 直径71厘米 佛罗伦萨彼蒂宫藏
1483年耶稣受难日(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基督教节日。)凌晨三时,拉斐尔诞生于意大利的乌尔比诺。其父乔万尼·桑西(另译:乔凡尼·桑提·迪·彼得洛)是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其唯一的儿子诞生后,给他起名拉斐尔,并坚持由孩子的母亲(玛吉亚·迪·巴蒂斯塔·迪·尼吉拉·席亚拉)亲自抚养。所以,童年时代的拉斐尔受父母家庭环境熏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受到贫民家庭那种相俗、野蛮方式的影响。
《阿尔巴圣母》 1510年 收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
拉斐尔长大后,乔万尼发现他特别喜爱绘画,并在这方面颇有天赋,便开始教他学画。几年后,年纪尚幼的拉斐尔便成为乔万尼在乌尔比诺众多创作中的得力助手。后来乔万尼逐渐发现,自己已经无力传授更多的东西给儿子时,便决定让拉斐尔拜彼得罗·佩鲁吉诺为师。另有考证称,1494年8月1日拉斐尔的父亲去世后,其继承了父亲的画坊,并直到1499年才离开乌尔比诺。此外还有说法称,乔万尼去世后,拉斐尔的舅舅奇亚尔拉收留拉斐尔在自己身边,负起抚养责任。1498年到佩鲁贾,进入画家佩鲁吉诺画室学画。
1500年12月10日,羊毛商安德烈亚·巴龙齐委托拉斐尔及埃万杰利斯塔·达·皮安·迪·梅莱托(另译:伊万格力斯塔·皮安·梅勒迪)创作“托伦蒂诺的圣尼古拉加冕”屏风,此时的拉斐尔落款已是“大师”,名字排在同事之前。1501年9月13日,作品完成并收到酬金。
《福利尼奥的圣母》 1511年-1512年 收藏于梵谛冈美术馆
拉斐尔学习佩鲁吉诺的绘画风格时,在每一细节的模仿上都异常逼真,以至他绘制的肖像与老师的手迹如出一辙,真假难辨。如在佩鲁贾的圣弗朗西斯科教堂为曼达勒纳·德格里·奥迪夫人绘制的一幅木板画中,他用油彩绘制了许多人像,表现圣母升天的景象,耶稣在空中为圣母加冕,坟墓周围的十二门徒正凝视着天堂的光辉。这件作品制作得极为精细,任何不精通绘画风格的人都会误认为这是佩鲁吉诺的手迹。
1502年受佩鲁贾的蒙杜杰修道院院长委托,创作《圣母加冕》,至1503年完成。
由于佩鲁吉诺因故回佛罗伦萨,拉斐尔便离开了佩鲁贾,同一些朋友去了卡斯特罗城。他在这里用那种风格为圣阿格斯蒂诺教堂画了一幅木板画,又在圣多米尼克教堂画了一幅耶稣受难像,这些画若不是署有拉斐尔的名字,都会认作是佩鲁吉诺的作品。1504年在这座城市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他还画了一幅《圣母的婚礼》,这幅画表明拉斐尔在技巧上已完善并超越了佩鲁吉诺的风格。
《圣母的婚礼》
当拉斐尔模仿师傅的风格获得极大声誉之际,教皇庇护二世将锡耶纳大教堂藏经楼的装饰工作委托给了平图里乔。平图里乔便携同拉斐尔来到锡耶纳,拉斐尔在这里为该工程画了一些草图。不过因为拉斐尔听到锡耶纳许多画家对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制作的画作赞不绝口,便在工程尚未完工时就去了佛罗伦萨。
1504年到达佛罗伦萨后,拉斐尔与里多尔佛·吉兰达约、亚里士多德·达·圣加罗等年轻画家建立了友谊,尤其是塔德奥·塔德伊经常邀请拉斐尔去自己家里吃饭。拉斐尔为了回报他,便为他画了两幅画,这些画呈一种过渡型风格,介于早期的佩鲁吉诺技法与他后来学会的另一种技法之间。’拉斐尔与洛伦佐·纳西也很要好,并由于洛伦佐新近娶了妻子,拉斐尔便为他画了一幅圣母与圣婴的画。
《金翅雀圣母》
逗留佛罗伦萨期间,他将无数心血投入绘画学习中,同时也为礼拜堂那幅画设计草图。拉斐尔在佛罗伦萨研究了马萨乔的早年画作,亲眼目睹了莱奥纳多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这促使他更为刻苦地钻研。并且当时拉斐尔与圣马可修道院的弗拉·巴托罗米奥十分要好,此人的着色技巧让拉斐尔甚为着迷,便决定效仿。作为回报,他将这位前辈一度忽略的透视技法传授给他。
会产生怎样奇妙的画面?
油画在材料的使用上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而金箔加入油画就是其中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维也纳分离派大师克林姆特所创作的系列作品,营造出一种迷幻般的意向,让人叹为观止。克林姆特《阿尔黛夫人肖像》
但要说以金箔入画的始作俑者,克林姆特并非第一人。早在中世纪时,以金箔入画就成为一种常态,这点很好理解,中世纪的绘画主要是表达宗教圣像凌然不可侵犯的神圣之情,正如国人常说的佛靠金装一样,金箔成了最理所当然的上上之选。直到文艺复兴初期,油画鼻祖木板坦培拉绘画中也常常有贴金箔的技术,马萨乔和乔托的作品采用这种技艺比较常见,但随着油画技术的成熟和完善,这一技艺渐渐销声匿迹以至于无人问津。乔托《哀悼耶稣》
从金箔入画的历史来看,最重要的通过这种奢华的视觉特点,拉开了神性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创造出充满神圣庄严的宗教氛围。但文艺复兴理念中的人本主义思潮致力于打破中世纪宗教神权的束缚,革新了平面化装饰性的表达形式,金箔入画这一技艺显然与文艺复兴的思想背道而驰,很快就被遗弃进历史的故纸堆里。克林姆特《吻》
不过,水无常形,随着文艺复兴发展起来的油画技艺越来越走向学院派,新的油画流派渐渐急需挣脱这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表达方式。于是借鉴东方艺术的平面化装饰性成了西方油画求新求变的源头活水,而东方艺术这一特点与中世纪美术的精神气质截然不同,是世俗性的而非宗教性的。而克林姆特由于出生于金匠作坊的家庭,童年的耳濡目染使他选择了金箔加入油画的这样的一种方式创作出许多这一类型的作品,但与中世纪的表现意趣迥异,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特色,而是纸醉金迷甚至充满着情色意味的活色生香的人间气息。在此之后,日本的藤田嗣治也创作过一些加入了金箔的油画作品。随后金箔入画尽管不常见,但在偶尔也有人这样为之,而日常装饰性的画作造成金箔入画的视觉效果的更是屡见不鲜。
藤田嗣治《岩间圣母》法国Yoann的金箔入画作品
金箔加入画作,这种高大上的技艺使作品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装饰性和平面化上具有独特的韵味,但从一开始的神圣化到后来的世俗化,一样的金碧辉煌,不一样的视觉体验,这其中的转变也颇有一番滋味。
为什么大都是以裸露的女性为创作对象呢?
西方油画中的女性大都是裸体女性,这是一种文化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人说,西方油画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女性人体油画,是因为女性美,博人眼球。特别是青春女性,体态轻盈、线条优美、前凸后翘、温婉有致、丰姿绰约、纤巧灵动、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而人体油画能够把女性的这些优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非常能打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普罗大众的。
油画艺术的女性人体艺术,具有赏心悦目的艺术审美价值。人体艺术中的女性形象比男性形象的审美效果高,千百年来以被人们共识。女性的美丽动人、妩媚多姿、柔美情感,使欣赏者心灵深处感悟到人间仙境。
画人体裸体有两种不同的境界,一种是以人体的自然美,在自然的心境中画出的裸体,裸而不色,还有一种对裸体抱着情色的念头和欲望画出来的裸体,充满色情。
西方油画中的裸女画,是文艺复兴时期对禁欲主义的冲破,回归自然的人性。禁欲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压抑自然的本性,会造成欲望和扭曲变态的欲望。相反,自然地展示女性自然的裸体,反而把人们的欲望引向了自然,引向了高尚。
西方油画和咱们中国的水墨画,相比,其实是比水墨画色彩更加丰富,也更容易保存下来。而中国的水墨画,像《清明上河图》其实是非常容易被太阳的紫外线分解的。虽然用毛笔画人像也是很常见的,不过国画更多的还是寄情于山水之间。
油画的重心从来没有离开过裸女,就像国画的重心一直是山川自然风景一样,首先,跟东西方的文化理念有根本关系。
在西方人的文化观念里,人是万物之灵,有思想有情感,是世界的主宰,世间万物都必须围绕着人类来运转,人类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后,才能发挥出最大潜能和作用,促进万物的和谐。在这个观念下,人物油画理所当然成为画家观照的最主要题材。
用东方人的审美去理解西方人的心态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看法,西方人崇尚自由,开放,很多人并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作为艺术形态让人观赏,那是展示自己美的一种心态,男人对自己的美欣赏也是一种荣耀,西方绘画,雕塑有着很多的人体艺术,那是因为这样的艺术有着市场的需求,只要有市场就会有着很多的艺术家去创作,就会出现很多的人体艺术。
在西方油画中,裸体艺术占有一席之地。在我国也一样有裸体艺术,只是好事多磨,总被一些人当成色情来看待。事实上,作为一种潮流,相信几代人过后,这种艺术将会变成家常便饭,走进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