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追摹的代表作品

了解谢非墨是从王正良的《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4年5月)和先生出版的《书论精粹》等书籍以及《中日硬笔书法精品集》逐渐熟悉了解了谢非墨的为人和艺术,谢非墨的楷书结构处理非常严谨精到“点画线条造型以毛笔书法笔意入硬笔书法。...

追摹的代表作品,中唐四大书法家是谁?

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唐朝是书法发展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有很多的杰出人才,都是赫赫有名的。

欧阳询: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褚遂良: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颜真卿:

颜真卿的书法很精妙,很擅长行、楷。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颜真卿的作品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柳公权: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为什么谢非墨的硬笔楷书被称为谢非墨体?

谢非墨先生书法造诣非常扎实深厚,长期深入二王汲取古代艺术菁华,基于此,先生的书法法度谨严,取法高古,且能自有新意,别成一家。“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具新意成一家”,称其为“谢非墨体”非为过也。

了解谢非墨是从王正良的《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4年5月)和先生出版的《书论精粹》等书籍以及《中日硬笔书法精品集》逐渐熟悉了解了谢非墨的为人和艺术。先生诸体兼善,影响最大的是楷书作品。谢非墨的楷书结构处理非常严谨精到,字形端庄,伸缩有度,点画线条造型以毛笔书法笔意入硬笔书法,且点画笔笔严谨,笔意高古,可见其对魏晋书法所下的精深功夫。

如《书论精粹》作品,笔法多变丰富,字字清劲可喜,疏密得宜,又不乏俊俏挺拔之精神。如下图作品“清真”二字,用笔外拓内擫兼具,留白精巧,似有魏碑遗意,“真”字内部三点形态各异,轻重、长短、断连,灵活多变,富有情趣。而“如”字接上两个字的长,取势如隶,第一笔迥异与常规,使得其整个字与精神状态和意趣相对别出新采,而又能和上下字和谐统一。整个字因势生势,因字生形,极尽变化活泼之妙。而且如此法度的字竟然气韵生动,活活泼泼,点画质感坚实,笔笔如切琢玉温润坚实。又如“形”字三撇,已反常态如“影”字,而向右下成斜线依次右一移,但整个字形一点没有怪异生拙之病,反而意趣横生,饶有趣味。

这紫砂壶是高仿?

随着紫砂收藏热的兴起,洋溢着文人气息的宜兴紫砂壶越发引起世人的喜爱。在这股紫砂收藏热潮中,由于追风、追名和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等原因,紫砂壶大师作品成了当前紫砂壶收藏的硬标准。这样,那些名人的高仿紫砂壶就在市场上出现了。

所谓高仿壶,主要是指为了满足紫砂收藏爱好者对紫砂名家作品的大量需求,一些紫砂壶厂家或作者模仿名家作品精心仿制出来的作品。

这种现象在当下艺术品市场中普遍存在,且越演越烈。那么,高仿紫砂壶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据资深紫砂业内人士表示,在存世的各类文物艺术品中,紫砂壶的高仿品相对来说属于比较多的,时大彬、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顾景舟款识的仿品尤为多见。几乎每位具有一定收藏规模的紫砂壶收藏家都或多或少地收藏有高仿壶。近些年一些旧仿的高仿壶作为拍品的一个品种经常出现在一些重要的拍卖会上,说明高仿壶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无论是从文化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看,真品都是收藏的出发点和归宿,但这并不是说所有赝品都没有价值。现代一些紫砂工艺大师年轻时曾经模仿过前代大师的作品,连款识都一起模仿,意在私淑,并非为了冒充前人作品,但是模仿出来的东西确与前人相当,这叫“法古而非充古”。出自这样文化历史背景的高仿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尤其是名家仿名家的作品,更值得重视。前些年举办过一次陈鸣远紫砂壶艺国际研讨会,会上展出了100多件来自上海、香港等地的陈鸣远款紫砂藏品,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汪寅仙鉴定,几乎全为民国时期蒋彦亭等人的仿品,有些甚至就是蒋蓉自己的仿品。从客观上说,有些名家对名家的“模仿”实际上已成为创新的准备。张大千仿石涛的画,价值不见得就比石涛本人的低;顾景舟仿邵大亨的壶,价值可能比邵大亨本人的还高。

另外,早期的名家真品代表作如果已经毁坏消失,那么在时间上接近于它的高仿品无疑具有收藏价值。1986年1月从淮安市河下镇清代王光熙墓葬中出土了一把紫砂壶,壶底中部刻阴文楷书“大彬”二字。此壶为清代艺人的赝品,与明代时大彬的真品相比,“大彬”在起笔收笔处运刀不够利索,略显滞软。尽管它是赝品,但当时赝品不像现在这样泛滥,制壶时间又比较接近于时大彬时代,也很难得,因此被淮安市博物院收藏,成为研究紫砂壶历史特别是仿制史的一个依据。

同时代紫砂名家互仿作品,也是值得重视的。几位名手同在宜兴,各有所长,互相追摹,这种现象从明代就有。有趣的是此一名手喜欢彼一名手制作的紫砂器,就在该器上钤刻自己的名字,当做自己的作品。明代时大彬的弟子李仲芳,制瓶技艺出类拔萃,每有佳作,时大彬见而喜之,就在瓶上钤刻自己的大名,所以当时的知情者戏称“李大瓶,时大名”。大概这一类事比较多,因而传世的明代紫砂器上钤刻时大彬名字的较多,而随他学艺的几位弟子却很少有作品传世。明代另一制壶名家陈信卿“逐贵游闲”,有时也将弟子的作品稍加修改,钤上自己的名字,权充自己的作品,以图高利。像这样名家互仿和修改过的作品,也是很有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好古之心,人皆有之。目前各大城市的一些高档茶坊,为了营造古典高雅的气氛,从服务员的服饰到家具陈设一律按照民族传统样式仿制,所用紫砂茶壶也是高仿品。这样做既能满足茶客的好古之心,又能保证因在使用过程中不慎损坏而不致遭受较大的损失。购买高仿瓷器或字画,主要是为了陈设;而购买高仿紫砂壶,毕竟还有一些实用因素在里面,应该满足这种合理的需要。

购藏高仿壶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确实是高仿,不是低仿、粗仿,更不能是脱离原作随意编造或拼凑的瞎仿滥仿;其二,仿品毕竟是仿品,不能当真品买,价格应远远低于真品,至少不能高于真品;其三,高仿壶收藏要适度适量,数量过多会影响藏品整体质量,过分投入会降低收藏标准;其四,购藏高仿壶,不应鼓励模仿者侵害在法律保护的时间期限内的原创者的著作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中国书法界有几个开宗立派之人?

在浩瀚的中国书法长河中,书家多如牛毛,其中能做到熔铸古今、自成风貌者层出不穷,但能真正够得上开宗立派之人,仍然屈指可数。汉末魏晋时期,中国历史上开始出现书法世家,书法的艺术自觉性和风格流派大抵也始于这一时期,故以下暂且把书法史的上限临界点定格在汉末魏晋,简要谈谈中国书法界的开宗立派之人。

图:冯摹神龙本《兰亭序》

张芝——草书鼻祖

张芝,字伯英,今甘肃酒泉人,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萌芽于秦末,产生于实用,而张芝彻底赋予了草书的线条连属、节奏变化和时空动感,完成了章草向今草的过渡,使草书从实用性转向对艺术性的自觉追求,从而获得独立的审美价值,成为纯粹的艺术形式。张芝草书墨迹早已失传,宋代《淳化阁帖》收其《八月帖》《冠军帖》《终年帖》《欲归帖》。

图:张芝《冠军帖》

钟繇——楷书鼻祖

钟繇,字元常,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奉为“正书之祖”,与张芝、王羲之并称为“钟张”、“钟王”。钟繇确立了楷书书体的正式地位,其书高古朴实、淳雅幽深、痩劲自然、饶有隶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朴自然的钟繇书风始终在或浓或淡的影响着人们对书法的审美与取法,直至今日,这种影响依然很大。钟繇墨迹尚未发现,现传的皆为刻帖,其中最为经典之作当属“楷书四表”,即《宣示表》《力命表》《荐季直表》《贺捷表》。

图:钟繇《宣示表》

“二王”——旷古烁今

“二王”是人们对东晋杰出书法家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的的并称,被后世视为中国书法的正宗源流,是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至今无法企及的高峰。

王羲之,字逸少,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书法世家,少学卫夫人,后学叔父王廙,其书广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简洁明快,结字灵动多变,笔势或纵贯迅捷,或委婉含蓄,书风平和自然,遒美健秀,在草书、行书、楷书方面均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从古至今,王羲之书法一直被视为最高标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无不争相临仿。王羲之传世书帖,以草书最多,最经典的有《都下帖》《行穰帖》《侍中帖》《秋中帖》《清和帖》《知宾帖》《雪候帖》《想弟帖》《虞安吉帖》等;行书早期有《姨母帖》,最著名的是《兰亭序》,被后世奉为“天下第一行书”;楷书(小凯)以《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最为知名。

图:王羲之《姨母帖》

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书法幼学父亲,兼学张芝,诸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因为唐太宗崇“大王”而贬“小王”,使得王献之书法受到较大抑制,而实际上,王献之书风以其逸气洒脱、纵驰快意、天真超然等特点从来不乏追随者,虞世南、颜真卿、欧阳询、米芾、菜襄、赵孟頫、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王铎等成就斐然的书法家都或多或少取法于王献之。王献之的传世作品皆为后人临摹或刻帖,有小楷代表作《洛神赋》,著名行草作品《鸭头丸帖》《舍内帖》《诸舍帖》《先夜帖》《授衣帖》等。

图:王献之小楷《洛神赋》

郑道昭——魏碑鼻祖

郑道昭,字僖伯,今郑州荥阳人,北魏著名书法家,魏碑书体的鼻祖,被誉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称“ 北郑南王”。由于地域差异等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南方书家长于尺牍,风格流美婉丽、潇洒飘逸,北方书家善于碑榜,风格庄重朴素、豪迈浑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体由汉隶向楷书演变,“魏碑”便应运而生,郑道昭独创“颤而枯涩”书风,代表了北魏书法最高水平,后人盛赞其“魏碑三奇”为“雄冠魏碑一成风,白驹笔走似飞龙。”代表作有天柱山的《郑文公上碑》,云峰山的《郑文公下碑》《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玲珑山的《白驹谷提名》等。

图:郑道昭《郑文公碑》局部

欧阳询——正书之冠

欧阳询,字信本,今湖南长沙人,隋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法笔力险劲,结体沉稳,风神凝重,形势俊爽,为一时之绝,在唐初影响很大,被历代书论者引以为“正书之冠”,其传世代表作品有楷书《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行书《梦奠帖》《张翰帖》等。

图: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褚遂良——瘦硬教主

褚遂良,字登善,今浙江杭州人 ,唐朝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法师承隋唐,上追汉隶,熔铸六朝,取意魏晋,笔画瘦硬、提按分明、极具媚态,是为瘦硬书风的一代教化主。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图: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局部

颜真卿——比肩“二王”

颜真卿,字清臣,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蜚声书史的书法家。颜真卿书法与“二王”形成鲜明对比,其书风浑实敦厚,结体方整,重心居中,内虚外实,属手随性,寓巧于拙,丰腴雄健,饱满遒劲,含篆隶古意,取质朴圆润,出魏晋樊篱,与“二王”比肩,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怀素、柳公权、苏轼、黄庭坚、何绍基等卓然大家皆受其影响,活字印刷术以颜楷为范,进而演变成宋体字,沿用至今。颜真卿楷书代表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东方朔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碑》等,行草书代表作品有《争座位稿》《祭侄文稿》等。

图:颜真卿《颜勤礼碑》局部

“颠张醉素”——草书双峰

“颠张醉素”是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与怀素合称,形成了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张肥素瘦”“张颠素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旭,字伯高,今江苏苏州人,擅草书,好饮酒,世称“张颠”。张旭草书随机而应,连绵不断,酣畅淋漓,如长虹架空,似伏虎飞龙,犹风云崩塌。张旭的草书作品有《古诗四帖》《肚疼帖》《断千字文》《草书心经》《终年贴》《冠军帖》《二月八日贴》《今欲归帖》《十五日帖》《晚复帖》等。

图: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怀素,俗姓钱,字藏真,今湖南零陵人,以饮酒养性,以“狂草”畅志。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骤雨旋风,随手万变,其书风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与颜真卿论书后,怀素更是将性情、法度融合而无迹可寻,笔墨更加耐人寻味,这也是他对草书艺术的突出贡献。怀素的草书代表作品有《自叙帖》《四十二章经》《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等。

图:怀素《自叙帖》局部

柳公权——称雄晚唐

柳公权,字诚悬,今陕西铜川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晚唐书坛柳公权称雄,其书法骨力劲健,法度森严,“柳体”与“颜体”被后世誉为“颜筋柳骨”。柳公权传世的楷书碑刻中,以《金刚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最为著名。

图:柳公权《神策军碑》局部

李阳冰——小篆高峰

李阳冰,字少温,今安徽亳州人,唐代书法家,尤精小篆。后世习小篆,李阳冰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被称为:“李斯之后,一人而已。”为什么不谈李斯而说李阳冰了?还得回到开篇,那就是书法的审美独立性和艺术自觉性,此处不予累述。李阳冰书法随手万变,任性所成,其书风劲利豪爽,风行而集,雍容圆劲,沉着豪爽,稳重敦厚,婉曲翩然。李阳冰的代表作品有《三坟记》《城隍庙碑》《谦卦铭》《李阳冰千字文》《滑洲新驿亭记》《般若台题名》等。

图:李阳冰《三坟记》局部

“苏黄米蔡”——北宋四家

“苏黄米蔡”是北宋四大书法名家的并称,分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有说为蔡京,历来存议,因由各有)。“苏黄米蔡”有数个排名版本,不知排名有无实际意义,倒是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北宋四家的书法风格各有千秋。

苏轼。宋代书风“尚意”,即崇尚哲理、卷气,风格和意境,从这个角度说,苏轼当居首席。

图:苏轼《黄州寒食帖》局部

黄庭坚。黄以诗入书,形成了独具诗歌美学内涵意蕴、浪漫狂放的草书书风,从而超越时代。

图:黄庭坚《诸上座帖》局部

米芾。若从书法的艺术审美深度,尤其是笔法的细致精微和勇敢的艺术实践,米芾当推上座。

图:米芾《蜀素帖》局部

蔡襄。蔡书功力深厚,恰到好处,理性、秩序,庙堂气、高贵气、书卷气,论法度胜出别家。

图:蔡襄《澄心堂帖》

至此,静水以为中国书法已发展至顶峰,除元代赵孟頫,后来者皆不出樊篱,开宗立派之人再无。尽管如此,蜚声书坛的赫赫书法大家仍然层出不穷,如:宋徽宗赵佶;明代祝允明、文徵明、王宠、董其昌、徐渭、张瑞图;明末清初王铎、傅山、八大山人(朱耷);清朝“扬州八怪”、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翁方纲;清末民初杨守敬、吴昌硕;近代于右任等在书法艺术上的超高造诣仍然让后世叹为观止。

图:赵孟頫《胆巴碑》局部

结束语

开宗立派不等同于简单的推陈出新,它的起点和门槛更高,开宗立派之人是一个艺术流派的鼻祖和创始人,其艺术理论和实践必须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美的形式和美的符号,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创新者和艺术缔造者。从这个角度说,全世界范围内开宗立派的艺术家也是寥若星辰。曾几何时,满大街都是大师招摇过市,追寻真正的开宗立派人就尤为重要。

参考资料:《中国书法史》

乾隆书法家的故事?

乾隆是一位“爱写字”的皇帝,也是今天留下题字最多的一位,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帝后法书中,乾隆的作品占了近一半。

乾隆自幼就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精,文化修养很高,执政后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稽古右文,崇儒兴学”。他对于书法的嗜好和倡导,比之祖父康熙更胜一筹,历经数年,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御览、御批、钦定多部传世藏帖,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之大成,特建“淳化轩”藏《淳化阁帖》,一时帖学之风大炽。

谈到乾隆书法,清代书史均称其“仿松雪”,事实上,乾隆一生都在追摹历代先贤的书迹。乾隆的书法各体兼能,但以行书最为常见,楷书主要用于写经,草书多为临帖之作,个别也用章草,如《香山游胜感诸胜诗》册等,但很少见。

乾隆虽然兼能楷书、草书、行书等各种书体,但乾隆帝最为擅长的当属行书。就书法风格而言,其尤为私淑者乃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并以此带动了朝野上下“以赵代董”的趋势。

个人作品如何欣赏?

兰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惠兰、建兰、春兰、墨兰、寒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不同,虽然不醒目,但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写意的兰花多指的是这种。画兰花看似简单,其实颇有难度。寥寥数笔就要表现兰花的高雅,需要对兰花的观察和对生命的领悟,否则画出的兰花是“死”的,没精气神。

欣赏兰花作品也是一样,中国人把兰花看成高洁典雅,与“梅、竹、菊”和称“四君子”,好的兰花作品布局精确,笔法自然,笔墨活泼,清新典雅,令人赏心悦目。浙江居士朱后求专门画兰花,他花的兰花超凡脱俗、笔力苍劲,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从作品中我们能欣赏出“大自然的精灵,生命的力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