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代表作品23篇,屈原哪代诗人?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屈原最具代表作品?
离骚【先秦】屈原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的美政思想是什么?
屈原在他的名篇《离骚》的结尾处表明其坚持理想的决心,说:“既莫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这就是历来被研究者们所称道的屈原的带有理想色彩的“美政”思想。
尽管历代的研究者都以为用“美政”二字来概括屈原的政治思想十分准确,但是对于“美政”的内涵是什么,屈原又为什么会形成这一带有理想色彩的独特思想,则可谓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
全面考察屈原的作品和人生,我们就会发现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人。
“美政”既是屈原为楚国设计的现实政治策略,也是他个人政治哲学的理想;既是一种个体的内在政治道德的目标,也是一种普遍的审美原则。
它是政治和美学的结合,是以美学改造、整合、提升政治思想的结果。
它与先秦诸子的“内圣外王”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的表达又更有诗意或美学的意味;它既是参与现实政治的士人个人的奋斗目标,也是对理想的君主政治的期许。
屈原“美政”理想的悲剧,标志着那个时代具有审美品性的政治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幻灭。
孟浩然屈原杜甫韩愈李白的代表作和名句是什么?
孟浩然代表作《秦中寄远上人》、《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
杜甫的代表作,以“三吏”合称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以“三别”合称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李白的代表作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将进酒》,《望庐山瀑布》,《静夜思》。
韩愈的代表作有《春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曹禺屈原是什么题材?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被人称为“道中国的莎士比亚”。
话剧《屈原》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品之一,取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讲述了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
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的事迹但不拘泥于史实,以屈原一天的遭遇,集中反映出他与以楚怀王为首的统治集团的矛盾,从而概括了他悲壮的一生。面对秦国威胁,屈原主张积极抗秦,引起朝廷不满,被革职囚禁。南后因引诱屈原遭拒,怀恨在心,在酒中下毒欲置屈原于死地,不料侍女蝉娟误饮毒酒代屈原而死。结合屈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行为?
屈原所处的时代,国家有三个概念,出生之国谓之乡国;居住或出仕之国谓之君国;神话谱系先祖之国谓祖国。
当时主流价值观是“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即君国优于乡国,出生于哪个国家、祖辈在哪个国家不是最重要的,为哪个国家效劳、在哪个国家能施展抱负才是最重要的。是以有“士无恒君、国无定臣”的说法。孔丘为寻求出仕以推行周公之礼而周游列国;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错杀而奔吴国,并率吴军攻陷楚都,将已经去世的楚平王掘墓鞭尸;苏秦挂六国相印;李斯不愿做“厕鼠”而弃楚奔秦做“仓鼠”
屈原身为楚国贵族,其品德与日月争光,且“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出使齐国,争取齐楚同盟进而推动关东六国合纵,楚怀王为纵约长;力推内政改革,“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然而,屈原的正确主张被贵族保守派攻击,他被奸佞小人构陷,继而被贬为三闾大夫。
屈原的忠诚并没有得到楚王的认可,后又被二度流放。在屈原早期作品《橘颂》中,他反复吟唱:“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屈原借家乡之橘咏怀,有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屈原则在十八岁发出“深固难徙”的誓言,无论其职位如何变化、无论其际遇如何改变、无论其生活如何艰难,他都牢记使命、不忘初衷,始终坚持。屈原不是神,他也面临着一个重要而痛苦甚至致命的抉择-乡国、君国是统一还是分割?
他清醒地看到自己面临的打击和诱惑。他深深知道如果改变理想与信念以从俗,即可获得政治新生;如果远走他乡,也可获取重任。但他九死未悔。在国内,他说:“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对于出走,他有过多次复杂的心理斗争。在女媭、灵氛、巫咸等多人劝解下,他决心离开家乡,“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但当他升上天空时,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做出自己的选择,“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最终以江水自证清白。
当然,屈原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在《离骚》中,他借灵氛之言指出当时楚国政治生态之恶劣,“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但他依旧没有离去,而是寻求一位巫师的帮助,“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巫咸告诉他,“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屈原以自沉汨罗江举起的爱国主义旗帜,从此在中华大地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