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的代表作品大全,孙犁写黄鹂的背景?
《黄鹂》是孙犁于一九六二年四月将近五十岁时写的可视为具有转折性标志的名篇,在作品中,作者采用隐喻象征的手法,用“黄鹂”的四个生存环境、五种生存状态的描绘曲折象征文学乃至文艺的生存发展同社会历史环境的关系,而对这一象征意义的延伸类比理解则是多种多样的。表面上看,它可以象征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存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也可以象征人物(包括作家)的生存发展同社会环境的关系。推而广之地理解,它可以象征社会的和谐发展,象征生态环境,象征文学创作中典型性格同典型环境的关系等等。所有这些我认为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象征文学创作同社会历史环境的关系,理由如下:
作家写作此文的时间恰好是中国文艺界正在开展题材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时候,他用形象化的手法回答了关于文学要表现一切美的事物的根本问题,既然是文学作品当然不等同于理论阐释,于是最好的委婉表达手法就是象征。其次本文写于一九六二年四月,可直至十七年后的一九七九年作者才将其发表,并于同年收入其散文集《晚华集》中,当时不发表间隔十七年才发表,其中作者对本文象征意义及那个时代文学作品普遍命运的隐忧非常耐人寻味。再次,作品的题目是《黄鹂》,却在第二个场面中除写了黄鹂在青岛杨树林的遭遇外,还特地描写了海鸥在海面上令人愤怒的遭遇,这绝非闲笔,但这一段同描写黄鹂并没有直接关系。其用意何在?值得思考。最后,全文最后一句“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显然,虽只是作者信手拈来的一句,却包含作者对他亲身经历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经典,对文艺创作客观规律、文学与社会关系的精确把握。因此,从象征的角度解读全文,更能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和良苦用心。
哪一个作家文采斐然?
1.什么是文采。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文采:1)华丽的色彩,多指文章用词精美。2)文艺方面的才华。斐然的解释是:有文采和韵味。
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文采斐然,就是指文章的用词非常华丽,非常精美。
2.先说古代作家。古代作家用古文写作,从这一层面来讲,文采必然高出现代作家一大层,古文很凝练,很雅致。
但是古文作家里面,也存在文采的高低。比如说唐宋八大家里面,柳宗元写的《永州八记》,特别是《小石潭记》这一系列游记文章,文采就更突出一点。韩愈写的《师说》,《马说》出来的文章思辨就更强一些,文采就弱了一些。
古文里面,文采最飞扬的是六朝的骈文。用词华丽,对仗精美,4个字,6个字一一对应。但这样的文章就限制了作者的发挥,思想性就要弱一些。
古文作家里面,我比较喜欢苏轼和公安三袁。苏轼的文章主要是写得很轻松,有作者强烈的感情。公安三袁的文章很有文采,而且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令人非常喜欢。我特别喜欢老二袁宗道的文章。
3.现当代作家。1)鲁迅鲁迅的文章思想性极强,而且文笔也极其深刻。鲁迅的《药》里面有一段风景描写,我记得很清楚:枝枝枯草在风中直立,发出呜呜的声音。凄惨荒凉的氛围,一下子就衬托了出来。再比如他的《故乡》里面写他一个女邻居,双腿叉开像圆规一样,这个比喻令人印象深刻。鲁迅是读古书读私塾长大的,吸收了充分的古文营养,所以说他的文章很古雅,甚至半文半白,有些人觉得难读不懂,但是鲁迅值得推荐,值得一读再多。
2)贾平凹贾平凹前期的文章吸收了古文精华,特别是明朝小品文的精华,写得清新雅丽,散文小说都是这样。他的《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商州系列就非常有文采。他前期的小说,《天狗》《黑氏》《蒿子梅》写的就很有古典印象。
贾平凹后期的文字,走向了混沌。加之大量使用陕西方言。文采是下降的,可读性也在下降,对陕西以外的人的吸引力降低,甚至影响了他的作品走向世界。他的《秦腔》就是这种风格,《秦腔》还是很值得推荐,值得一读的。
3)迟子建迟子建毕业于师范学院中文系,系统的中文教育让她对中文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坎坷的生活经历也让她凝聚了高度的精神。赤子剑的文笔就像穿行带大兴安岭森林中的精灵,轻盈,准确。作家迟子健出生于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北极村,中国最北的一个村庄。冰雪的世界,寒冷的世界造就了她独特的性格,独特的审美感觉和独特的视角。东方甄选董宇辉就特别喜欢迟子建的文笔。他把作家迟子健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已经卖到百万册了。他的目标是卖到150万册,你想一想,一本小说卖到100多万册,这是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呀。可见迟子建的文笔多么吸引人,喜欢迟子建的读者有多少?4)孙犁孙离用他的文采,用他的风格开创了一个流派,白洋淀派。孙犁前期的文字写的清新自然。特别是他后期的文字,就是他80年代复出以后写的文字,写得非常老辣。他吸满了古文的营养,写的《布衣文存》等一系列精短文章,都很脍炙人口。而且孙俪写的很真诚,他在文章中从不掩饰自己,暴露自己的问题,暴露自己的缺点。真诚,其实也是文采的一部分。
5)莫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从思想上没有问题,思想性很强。文笔上也没有问题。王安忆曾经评价莫言的文笔,说他是泥沙俱下。
我觉得莫言的文笔就是大气磅礴,就像山洪爆发,汹涌澎湃的洪水从远处冲泻下来,把遇到的所有的东西都冲走,裹挟着猪马牛羊房子一泻千里,酣畅淋漓,汹涌澎湃。
莫言特别善于应用身体的感官,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在他的文章里都能调动起来。莫言还非常善于用比喻,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他的短篇小说《冰雪美人》,其中有一句比喻令我印象深刻。比喻是这样的:“一股热烘烘的、油腻腻的山林野兽的气息洋溢在房间里,把孟喜喜身上的暗香逗到墙角,好像几缕游丝在风中颤抖。”
这个比喻就是文采。余华也是善于用比喻的作家,他在《鲜血梅花》里写到:“阮海阔以树根延伸的速度成长起来,十五年后他的躯体开始微微飘逸出阮进武的气息。”这个比喻就给这篇小说增加很多文采。
修辞就是提升文章文采的,一个优秀的修辞,能让文章瞬间神采奕奕。
苏童也是善用比喻的作家,苏童的比喻富有人文气息。
毕飞宇的《玉米》《玉秀》《玉秧》三个中篇小说,文笔真的好,推荐。
4.外国作家。外国作家就不存在文采问题了,他的文字是翻译家翻译过来的,文字水平的高低和翻译家的水平高低密切相关,和作家本人就没有关系了。所以说,读不懂外文原文还是很遗憾的。如果非要说几个外国作家的话,我比较喜欢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奥地利作家卡夫卡,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他们的思想很深邃,从他们的文章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张组词有哪些?
一、张组词 :
张望、慌张、夸张、纸张、伸张、张贴、铺张、嚣张、紧张、舒张、翕张、张挂、张大、张口、印张、张狂、声张、关张、廓张、扩张、皮张、千张、张嘴、张榜、张单、张惶、贲张、袁张、张急、张拱、操张、张字、张独、摆张、张驰、诪张、虚张、鼻张、隼张、鸮张、偾张
二、张的详细释义
1.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使紧缩的东西放开:张嘴。张翅膀儿。张弓射箭。一张一弛。
2.陈设;铺排:张灯结彩。大张筵席。
3.扩大;夸张:虚张声势。
4.看;望:东张西望。
5.商店开业:新张。开张。
6.a)用于纸、皮子等:一张纸。两张画。十张皮子。三张铁板。b)用于床、桌子等:一张床。四张桌子。七张犁。c)用于嘴、脸:两张嘴。一张脸。d)用于弓:一张弓。
7.二十八宿之一。
8.姓。
扩展资料
一、张望 [ zhāng wàng ]
从小孔或缝隙里看;向四周或远处看:探头张望 。四处张望 。
文学作品示例:茹志鹃《黎明前的故事》:“ 米米决定后,就和弟弟背靠背地站着,向远处张望起来。”
二、慌张 [ huāng zhāng ]
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神色慌张。
文学作品示例:柳青《铜墙铁壁》第四章:“我们时刻不要把事情估量得太简单,碰见大的困难才不会慌张。”
三、夸张 [ kuā zhāng ]
1.夸大;言过其实:这种说法实在太夸张了。
2.修辞方式,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如“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
3.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
文学作品示例: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夸张,而夸张有时是漫天过海,无止无休的。”
四、伸张 [ shēn zhāng ]
扩大(多指抽象事物):伸张正义。
文学作品示例:巴金 《随想录·纪念雪峰》:“只有这一次要开的追悼会,才是死者在九泉等待的那一种追悼会:伸张正义,推倒一切诬陷、不实之词。”
五、铺张 [ pū zhāng ]
1.追求形式上好看,过分讲究排场:反对铺张浪费。
2.夸张:描写过于铺张,让人看了生疑。
文学作品示例:何香凝 《孙中山与廖仲恺》:“﹝ 孙中山 ﹞认为为他个人这样铺张贺寿,是不应该的。”
孙犁黄鹂?
展开全部
黄鹂
——病期琐事
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童年时,我很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或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的时候,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它既不在我那小小的村庄后边高大的白杨树上同黧鸡儿一同鸣叫,也不在村南边那片神秘的大苇塘里和苇咋儿一块筑窠。
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因为职业的关系,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近于一种狂热。在战争不暇的日子里,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影响。
前几年,终于病了。为了疗养,来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岛。
春天,我移居到离海边很近,只隔着一片杨树林洼地的一幢小楼房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清晨黄昏,我常常到那杨树林里散步。有一天,我发现有两只黄鹂飞来了。
这一次,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大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
每天,天一发亮,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观赏黄鹂,竟成了我的一种日课。一听到它们叫唤,心里就很高兴,视线也就转到杨树上,我很担心它们一旦要离此他去。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近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我在树林里徘徊着,仰望着,有时坐在小石凳上谛听着,但总找不到它们的窠巢所在,它们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住室和产房的呢?
一天清晨,我又到树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种病症的史同志手里拿着一支猎枪,正在瞄准树上。
“打什么鸟儿?”我赶紧过去问。
“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
这时候,我不想欣赏他的枪技,我但愿他的枪法不准。他瞄了一会儿,黄鹂发觉飞走了。乘此机会,我以老病友的资格,请他不要射击黄鹂,因为我很喜欢这种鸟儿。
我很感激老史同志对友谊的尊重。他立刻答应了我的要求,没有丝毫不平之气。并且说:
“养病么,喜欢什么就多看看,多听听。”
这是真诚的同病相怜。他玩猎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儿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
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死了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一群海鸥受惊远飏,被射死的海鸥落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漂卷。胜利品无法取到,那位女人请在海面上操作的海带培养工人帮助打捞,工人们愤怒地掉头划船而去。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房子里,无可奈何地写了几句诗,也终于没有完成,因为契诃夫在好几种作品里写到了这种人。我的笔墨又怎能更多地为他们的业绩生色?
在他们的房间里,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
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从此,清晨起来,白杨萧萧,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夏天来了,我忙着到浴场去游泳,渐渐把它们忘掉了。
有一天我去逛鸟市。那地方卖鸟儿的很少了,现在生产第一,游闲事物,相应减少,是很自然的。在一处转角地方,有一个卖鸟笼的老头儿,坐在一条板凳上,手里玩弄着一只黄鹂。黄鹂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我站住了,我望着黄鹂,忽然觉得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
“你要吗?多好玩儿!”老头儿望望我问了。
“我不要。”我转身走开了。
我想,这种鸟儿是不能饲养的,它不久会被折磨得死去。
这种鸟儿,即使在动物园里,也不能从容地生活下去吧,它需要的天地太宽阔了。
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想起黄鹂。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文章的好处。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1962年4月
如何评价孙犁先生的文学小说散文?
孙犁先生是令人尊重的文字语言领域的殿堂级人物,他的地位可以与鲁迅,沈从文先生相提并论。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可以流芳后世的文学大师。
他桃李满天下,慧眼识珠,影响和培养出一大批著名的当代文学家,如现在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文学家贾平凹都受过他的指导教诲。他的文学不是捧出来,政治任务推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通过骄人的语言能力,给人们营造出一种美的享受,温情的氛围。
读孙犁先生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融入他美的文学典型人物和构建的艺术世界里,体会和勾起对这个世界上的美好的记忆。由衷发出"人生值得"的感叹。而这一切都不是说教式的理论教条,而是作家对生活的体悟,流露笔端,如一汪清泉石上流,温润人们的心田。
孙犁的小说,大多数都是描写的河北一带农村,包括农民出身的战士,小商小贩,知识分子,他们的母亲,爱人……他最喜爱写的是抗日题材小说和散文。因为他们最能体现民族和个人最内在的骨气和情感。是时代和个人最完美真实的结合。
他着重取材于快乐的事物,特别善于描写妇女的纯朴和别人难以扑捉的美好的亮点。孙犁先生曾这样说"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客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他又说"我只写我见到的东西,我也看到一些错误的倾向。虽然不能揭露,但从没违背良心,制造虚伪的东西"。正是这些至真致美的追求,从而形成他个人独特的艺术品味。
孙犁先生是用诗歌散文般的情怀写小说,所以读他的任何作品,总能体会出不同寻常的舒畅感。如听到我们喜爱的歌曲,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那般,像舒伯特《小夜曲》那样,流淌出春风化雨,十里芬芳的旋律之优美。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灵与艺术共鸣。
他的小说总会无形中融入不同寻常的抒情意味。拿他的小说名篇《荷花淀》举例:
描写战士水生的女人编席子。作者把这个劳动场面,完全诗意化了。请看小说的起笔开篇第一段: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开头前几段,寥寥几笔作者就点出了劳动的时,空和人物。像诗的语言一样,简练、动听、优美。它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这篇故事,本来是写七八个青年参军抗日,以及参军后所取得的伏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次战斗的胜利。按照通常的描写,似乎应该以这些战士为主。但作品却着重写了他们的女人的心理活动与对话,传神衬托出他们男人的晓勇,机智。写得太好了,不由自主再摘录一段描写——
这女人编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另外,孙犁先生晚年的散文已入化境,任何点评,描写几句,语言恬淡简静,而内涵很丰富,隽永耐读,特别是有关古人书籍,文化经典的书评,生活感悟,娓娓道来,十分的贴切。
孙犁先生还是位书法家,精研书籍版本鉴赏学,藏书家,爱好广泛。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是一位能发现生活的美,并能品味美好生活的大师。
画页是什么?
画页名词解释:书报里仅印有图画或照片的专页。报纸、杂志或书籍用一整版登载照片或美术作品,给读者以集中突出的视觉印象。画页内可是单幅,也可是多幅作品。仅印黑白两色的叫单色画页,用彩色油墨印刷的叫彩色画页。报纸的画页也叫画刊(参阅图片版画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