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品,安徽桐城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1.范增
范增(前277年—前204年),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是桐城历史上最有名的人。范增早年投奔项梁于薛地,跟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攻破关中,屡献奇谋,被项羽尊为“亚父”,后被封为历阳侯。汉高帝三年(前204年),陈平施展“离间计”,使范增受到项羽猜忌,辞官归家,途中病死。
2李公麟
李公麟(1049年-1106年),出生于安徽桐城,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宋代杰出画家,桐城十大名人之一。李公麟一生勤奋,作画无数,人物、史实、释道、士女、山水、鞍马、走兽、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人物、道释深得吴道子旨趣,运笔如行云流水,造型正确,神态飞动;山水气韵清秀,得王维正传;着色山水追李思训心法;画马过韩干。能集诸家之长,得其大成,师法自然,大胆创新,自成一家,被后代敬为第一大手笔、百代宗师。
3张英
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又字梦敦,号学圃,又号圃翁,安徽桐城人,清朝著名文人、大臣,名相张廷玉之父,桐城著名代表人物。张英是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个人著作有《笃素堂诗集》、《笃素堂文集》、《笃素堂杂著》、《存诚堂诗集》、《南巡扈从纪略》、《易经衷论》、《书经衷论》、《四库著录》、《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
4姚鼐
姚鼐(1732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世称惜抱先生,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姚鼐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他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其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编有《古文辞类纂》等。
5刘大櫆
刘大櫆(1698年-1779年或1780年),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清代中期古文家、诗人,桐城派代表作家。刘大櫆和发展了桐城派散文理论,他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观,对桐城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代表诗作有《西山》、《至安庆书院》,散文有《骡说》、《游三游洞记》、《程易田诗序》。
关于明代诗文流派的书?
1.《赤壁》作者为(杜牧 ),( 唐)代著名诗人。 《赤壁赋》作者为( 苏轼),(宋 )代著名文学家。
2.明清散文流派: 唐宋派代表人物有( 归有光),公安派代表人物有(袁宏道 ),桐城派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魁、姚鼐 )。
3.建安文学的代表文学家三曹七子,分别指(“三曹”,指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为何他却能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曾巩不是名气不大,只是在现代名气不大。说起来,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的就数曾巩了,许多人认为他只是一个凑数的,其实不然,在明清两朝,曾巩在文章方面,备受推崇,甚至超越苏轼。
唐宋八大家首先要明确一点,唐宋八大家,评选的只是在文章方面有建树的作者,所以就别问李白、杜甫为什么不能入选了。
另外,唐宋八大家这一概念,是在明朝才提出的,明朝文坛复古,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反对八股文和台阁体,于是乎,从明朝初年开始,朱右就编纂了《八先生文集》,而“唐宋八大家”这一称号,是直到明末,一个叫茅坤的人编纂了《唐宋八大家文钞》之后,才确定下来的。
曾巩说到曾巩啊,真的有点悲剧,唐宋八大家中,好像只有他是唯一没有任何作品入选中小学课本的,这也直接造成了他名气不大。
但曾巩为什么能受到推崇,并入选八大家?
我们知道,古代中国,无论是修身、还是治国,其核心都是遵循儒家思想——这就是曾巩的特点。
曾巩是一个充满了儒家气息的君子,他年轻时屡试不第,家中十几口人的重担,又都在他一个人身上,换做别人早就被累死了,但曾巩还能忙里偷闲,读圣贤书。在他长达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中,丰富了他的文学功底,也坚定了他纯粹的儒家立场。
曾巩文坛地位的变化两宋
苏辙为曾巩写挽联,评价道:“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就是说曾巩的文章和思想,足以和先秦两汉时期的大学者媲美。
北宋之后,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走上了儒家正统地位,而曾巩醇正、端庄的文风,深受理学家的喜爱,朱熹直截了当地夸赞:“予读曾氏书,未尝不掩卷废书而叹,何世之知公浅也。”
这就相当于把曾巩推到了与孔孟比肩的高度。
明清
明朝在前面已经说了,就跳过,直接到清朝。
康雍乾三朝,是清朝的巅峰,当时文坛以桐城派散文为主,而这一派的文风,主要就是为了宣传儒家思想,以程朱理学为理论基础,前有朱熹把曾巩推上神坛,到清朝,曾巩的地位自然再次以被拔高。受到人们的推崇也就不意外了。
清朝以后
清朝末年,西方文化输入中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2000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礼教,在西方文化面前不堪一击,其中遭受打击最大的就是孔孟之道。
所以,清末首先被打击的就是桐城派,而桐城派推崇曾巩,自然而然地,曾巩就被时代抛弃了。
小结虽然曾巩自从清末受到打击以来,直到今天也难翻身,但是,任何人在评价曾巩时,都绕不过两个字:醇正。
我们读八大家的古文,各有风格,韩柳率真而生动,欧阳修华美、王安石重理、苏东坡豁达,而曾巩过于醇正的文风,读起来就十分无趣了。但是,对于学者来说,曾巩却是他们研究古文,不可多得的瑰宝。
而且,曾巩虽然“无趣”,但他自始至终坚持正道,不忘初心,正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
所以,曾巩不应该被遗忘。
历史上姚姓名人?
姚范:桐城人,清代着名文学家,乾隆进士,任三礼馆纂修,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
姚鼐:姚范的侄子,与方苞、刘大槐创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其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姚文田:清学者。字秋农,浙江归安人,嘉庆进士,官礼部尚书。治学宗宋儒,亦取汉学之长。
安徽历史文人?
安徽巢湖流域的 有巢氏 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而在离巢湖流域,不远处的淮河之滨将在下一个时代迎来改变华夏历史的治水英雄大禹。在淮河中游的涂山大于我国远古时代部落联盟的最高领袖,因治水闻名天下,他治水过涂山,结婚于涂山,会诸侯于涂山,涂山已然成为大禹功绩的象征。
大禹之子启禁令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从此纷繁精彩的朝代更迭开始了。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恒公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霸主,而辅佐他成就霸业的证是安徽颍上人管仲。而管仲与另一个安徽人鲍叔牙之间的友情,更是为世人所歌颂,人称“管鲍之交”
安徽涡阳人,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及主张无为而治,清心寡欲和顺应天道,却在数百年后的汉初大放异彩,被统治者奉为圭臬。
三家分g意味着春秋时代的结束,战国时期的到来,变法. 征伐 .合众连横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来自楚地(今属安徽的甘茂,甘罗爷孙二人相继入仕秦国官拜丞相凭借着卓越的外交才能助秦一统天下成为中国历史关键节点的推动者。
告别了远古.先秦中国历史的记忆愈来愈清晰,秦朝暴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揭竿而起,拉开了秦末战争的序幕,最终刘邦项羽成为最大的两股势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鸿门宴登场了,刀光剑影觥筹交错与其说是刘邦与项羽的较量,不如说是刘邦谋士,亳州人 张良与项羽亚父,巢湖人 范增 之间的对决。
最终,刘邦赢得了天下,建立了让世人为之骄傲的大汉王朝,后大肆分封刘姓诸侯王,其中有一只刘姓诸侯王,在安徽淮南地区建立了淮南国。
第二代淮南王 刘安 缓缓步入历史舞台。他编纂的《淮南子》一书成为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不可多得的著作。但 刘安 更为人所知的是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了豆腐,从此中国人的胃又多了一份食材。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400年,汉家天下摇摇欲坠,力挽狂澜的枭雄强势崛起。
曹操(安徽亳州人)他天子以令诸侯。扫平北方成就千百年来中国人经典的谈资,或忠或奸至今争论不休。
与此同时。在同时代另一条看不见硝烟的“战线”中,同为亳州人的华陀。矢志不渝的坚持救死扶伤,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被世人尊称为“神医华佗”。
曹操死后,在他庞大势力的基础之上,其子 曹丕,安徽亳州人,取代东汉,建立曹魏政权。
群星璀璨的三国时期浓墨登场。
在周瑜(今安徽舒城/庐江人)。鲁肃(今安徽定远人)。吕蒙(今安徽阜南人)。这些将领的奋战之下,东吴与曹魏,蜀汉三国鼎立赫赫有名的三国时期形成。
三国的印记不仅在于战争.历史还在于文学文化。吕蒙以一己之力为汉语贡献了“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多个成语典故,提及三国时期的文学史,竹林七贤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他们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在基本精神上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嵇康(安徽涡阳人)刘宁(安徽宿州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战乱,华夏重归一统,中国人魂牵梦绕的盛唐来了,唐诗成为大唐盛世的最佳见证。
物极必反,大繁荣的大唐终将迎来分崩离析,中国历史再次迎来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潘镇割据各自为战。泸州人 杨行密(今安徽长丰人)崛起于行伍之间,成为五代十国中吴国的实际奠基人,跻身那个年代的佼佼者,至今仍有吴王遗踪让世人凭吊
大宋后人眼里积贫积弱,却一手终结了五代十国的战乱,中原再次一统中国的经济文化将再次迎来高峰,在丞相吕夷简(今安徽凤台人)名城包拯(今安徽肥东人)的辅佐之下北宋迎来“仁宗盛治”
其中,包拯以其廉洁公正,铁面无私的个性被世人称为“包青天”并建立包公祠作为纪念,成为从古至今百姓对于官员的最高评价。
一副清明上河图让北宋的繁荣为后人所憧憬,从而奠定了宋画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宋画第一的李公麟今(安徽舒城人)更是不遑多让其所擅长的白描绘画为当世第一成为千古绝唱。
元末农民起义遍及安徽南北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传奇皇帝朱元璋今安徽凤阳人,崛起于元末战争,谁能想到这个做过和尚、乞丐的濠州人最终能一统天下,建立大明王朝。
成为安徽历史上第一位出生、成长在此的皇帝,是古时的安徽养育了这位底层出身的皇帝,而他 也深深地改变了安徽成为现代安徽的溯源
接下来,淮河以南的安徽人开始大规模登上历史的舞台,接过淮河以北安徽人的接力棒再续写安徽的辉煌。
大明朝的建国元勋,淮西集团崛起疑似名将名将辈出。
安徽千年历史上第一波人才高峰到来。
他们中有平定张士诚、福建、西征北战的汤和(今安徽凤阳人)
有运运筹帷幄,堪比汉代丞相萧何的左丞相李善长(今安徽定远人)
有大战陈友谅、北伐攻占元大都的名将徐达、常遇春(分别为今安徽凤阳人,怀远人)。
有在不入耳海大破北元,彻底
摧毁其统治体系的征虏大将军蓝玉(今安徽定远人)
在整个大明朝,安徽人的身影不仅存在于明初创业阶段,还出现在明中期危机四伏的海防战线。
曾位极兵部尚书的胡忠宪(今安徽绩溪人)任用得力干将,定下征倭作战方略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断绝倭寇内应历经数年、弭平倭患。
戚继光(今安徽定远人)正是在胡宗宪麾下脱颖而出,联合俞大猷等抗击倭寇十余年,最终荡平倭患,成为家喻户晓的抗倭名将与民族英雄。
明末朝政腐败。天启朝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祸国殃民,“铁面御史”左光斗(今安徽枞阳人)是当时著名的“东林六君子”之一,他一边实施“三因十四议”屯田方案、兴修水利救命于水火,一边不畏强权对抗权宦魏忠贤终被下狱折磨而死,成为永载史册的忠义之
明朝时期的安徽人不仅活跃于朝堂和战场在医学领域也颇有建树,新安人物及学派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徽洲人汪机(今安徽祁门人)取各家之长医学著述十余部
李时珍评价其为“名冠全国的四位医学大师”成为新安医学奠基人。
清朝
在安徽历史上清朝时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康熙六年,江南省正式拆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正式建省,现代意义上的安徽正式诞生了。
在经过千年的积累和洗礼,清朝时期安徽人在各个领域全面崛起。
文学领域
首先便是闻名天下的桐城派,这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是安徽桐城人,方苞、姚鼐、刘大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叱咤清朝文坛百年。
清朝文化领域的繁盛,不仅在于散文,还在于文化,经典小说乃至绘画,篆刻等领域。
文化经典最知名的莫过于《四库全书》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全面最系统的。
而有一位安徽人正是《四库全书》的纂修官,清朝哲学家,思想家戴震(今黄山屯溪人)他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皖学的集大成者。
清朝中后期社会日益腐败阶级矛盾尖锐,为实现讽刺主义文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土壤,而这方面,集大成者莫过于无尽心(今安徽全椒人)他是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所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篆刻
在文化领域的另一条战线,书法篆刻领域产生了一位泰斗级人物被世人称之为“四体皆精,国潮第一”,他便是邓石如(今安徽安庆人)。他是清代碑学书家擅长四体书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杰出的丰碑,邓石如又是篆刻家开创皖派中的邓派。
绘画--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中便有两位安徽人汪世慎(今安徽休宁人)罗聘(今安徽歙信人)
京剧鼻祖
程长庚(今安徽潜山人)
徽商
胡雪岩(今安徽绩溪人)
中国第一状元县
休宁县从唐武德五年(622)正式开科取士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止科举近1300年全国共出状元800平均每三个市县才有一名而休宁县就出了19名状元(宋朝2位、明朝3位、清朝14位)
淮军集团
合肥h李鸿章投身于团练组建淮军与太平军、捻军作战后来,淮军成为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主要国防力量,大批淮军将领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
安徽青年历史上第二波人才潮来临
他们有张树声、刘秉璋、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毓兰、吴长庆、丁汝昌、卫汝贵、聂士成、程学启等。
“中国铁路之父”
徽州婺源人詹天佑(今属江西)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戏路,震惊中外,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将至桐城的诗意是什么?
将至桐城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禛。主要讲述了诗人回乡,过北峡关,看到夕阳下龙眠山的美丽风景,思乡的山己随白鹇鸟回归故里,生出归隐龙眠山水的心愿。
古诗背景不详,诗人回归故里,见龙眠山水,思乡心切所作。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临溪的小路将要走到尽头时,我刚好翻过北峡关。直接写所见景象,走过小路,过北峡关,说明诗人在旅途中,诗中指归乡途中。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直接描写夕阳下龙眠山的美丽风景。夕阳指天快黑了,时候不早了,还在赶路途中。为下文抒情作铺垫。古人常将夕阳比作人生暮年。这里暗指诗人年纪大了,历经官宦生涯,世事沉浮,心有些累了。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将家书托付给黄耳灵犬,思乡的心放在白鹇鸟身上,带回故乡。天快黑,时候不早,诗人还在赶路途中,归乡之心似箭。这里由实景转入虚景描写诗人的心理活动。诗人用家书托黄耳犬,思乡的心放白鹇鸟飞回故乡,生动、形象的表达诗人急切回家乡的心情。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眼前就是龙眠居士李公麟所描绘的龙眠山水,我能否仿效前贤归隐此地。直接描写龙眠美丽的山水风光,龙眠山的山水风景非常美丽,就象龙眠居士李公麟曾经所描绘的一样,诗人非常喜爱。引出龙眠居士,点明诗中主旨。诗人年纪大,宦海沉浮,经历世事,心累了,想仿效龙眠居士,归隐山水田园。
《将至桐城》诗人采用虚实手法,以景抒情,来表达诗人归乡似箭的急切心情和归隐山水田园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