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甘阿查布代表作品(甘嫫阿妞简谱)

甘珠尔扎布除了猎人海力布还有哪些作品? 《猎人海力布》是黄蓓佳的作品。作品列表:1、《补考》2、《小船,小船》3、《唱给妈妈的歌》4、《我飞了》5、《芦花飘飞的时候》6、《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7、《漂来的狗儿》8、《亲亲我的妈妈》9、《我要做好孩子》10、《今天我是升旗手》...

甘珠尔扎布除了猎人海力布还有哪些作品?

《猎人海力布》是黄蓓佳的作品。

作品列表:

1、《补考》

2、《小船,小船》

3、《唱给妈妈的歌》

4、《我飞了》

5、《芦花飘飞的时候》

6、《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

7、《漂来的狗儿》

8、《亲亲我的妈妈》

9、《我要做好孩子》

10、《今天我是升旗手》

11、《在水边》

12、《这一瞬间如此辉煌》

13、《给你奏一支梦幻曲》

14、《玫瑰房间》

15、《藤之舞》

16、《忧伤的五月》

17、《窗口风景》

18、《生命激荡的印痕》

19、《何处归程》

20、《午夜鸡尾酒》

21、《夜夜狂欢》

22、《世纪恋情》

23、《派克式左轮》

34、《新乱世佳人》

25、《婚姻流程》

26、《目光一样透明》

作品特色:

黄蓓佳率真地袒露了自己的心灵,写出了一种相当普遍的女大学生在学校里和走向社会之后的心理、情绪——这是在执着地追求事业与爱情、追求人生的所谓‘辉煌的瞬间’的过程中感觉到的浓重的苦闷以及为摆脱这这种苦闷而紧张地进行着内心搏斗”。

这一阶段塑造的主人公大都是当代女大学生,这些人物的共同特征是“又倔强又软弱,又自尊又自卑,又清醒又迷惘,又憧憬又失望,又理智又纵情”。

她们虽然没有形成一系列的有特色的“人物画廊”,却是“一部回旋往复的当代女大学生的命运进行曲”。

当然这一阶段黄蓓佳的“创作情绪几乎完全是从自己的内心体验和生活历程中燃烧起来的”,因而这种创作情绪是比较狭隘的主观情绪,艺术的触角没有伸入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

甘珠尔扎布的代表作有哪些?

甘珠尔札布代表作有《甘珠尔扎布笔供》、《伪满洲国的统治与内幕——伪满官员供述》、《“凌升通苏事件”真相》、《肃亲王之一家》等。

甘珠尔扎布,蒙古族, 又名韩绍约、川岛隆良, 辽宁彰武人。1903年生于锦州市东吐默特旗玛拉嘎塔村中农家庭。同年搬到辽西省彰武县大冷营子居住,1911年入彰武县大庙私塾读汉书一年。1933年3月,充任兴安南分省达尔罕警察局长(共三年,驻郑家屯、王爷庙)。

1936年3月,充任兴安南省警务厅长(驻王爷庙)。1937年3月任伪满兴安南省民政厅长。1938年5月出任伪满兴安军管区少将司令部附。同年6月,改任兴安南地区少将司令,组织甘支队,兼队长,赴华北热河冀东作战。

影视形象

1、1989年电影《风流女谍》吉日格勒饰演甘珠尔扎布。

2、1990年香港电影《川岛芳子》黄衍蒙饰演甘珠尔扎布。

3、1996年电视剧《远东阴谋》周广真饰演甘珠尔扎布。

4、2014年电视剧《末代皇帝传奇》林运灶饰演甘珠尔扎布。

《老王》的作者,文中提到的‘默存’是?代表作?最为出名

是作者的丈夫钱钟书,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代表作:《围城》、《管锥编》(并非管锥篇)、《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

脑瘫诗人代表作

就像精神这个词,只要用得好,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不管是说还是写,我们都应该好好利用词汇。只要你能准确灵活地运用它,它会使你的语言充满活力和光彩。下面,我就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到你!

脑瘫诗人余秀华的励志故事1

余秀华,女,1976年出生,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脑瘫是因为分娩,出生时缺氧,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他下岗在家。2009年开始写诗,代表作有《沉睡的你穿越大半个中国》、《路过墓地》、《蹒跚的世界》等。她的作品被《诗词》杂志的微信号发布后,她的诗被热情转发,人们称赞她的诗朴实无华,滚烫滚烫,击中人心,有力量。

她在现实世界中直接,鲁莽,充满痛苦。余秀华没想到,让他走红的会是一首关于爱与肉的诗。她是个女的,农民,脑瘫。当然,她是一个健康的诗人。她的一些与外界突然对诗歌的热情,以及伴随这种热情而来的好奇心相冲突。

她会自嘲“炒作过后,还好你发现脑瘫不是假的”。在余秀华看来,一切喧嚣都会过去。就像她诗里说的“有时候我是生活的狗,更多的时候,生活是我的狗”。而她“只有写诗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宁静的,快乐的”。

格格不入的农民

横店是湖北中部的一个普通村庄。

余秀华的作品里充满了诗意。她描述了这里的白云、午后和麻雀。但当被问及她的家乡对她意味着什么时,她抛出了一句“shithole!”

为什么这个名字总是出现在你的诗里?

余秀华几乎没有停顿,“因为这个词简单好用,就像‘爱’和‘春’一样”。

因为生病,余秀华说话口齿不清,面部肌肉的抽搐让她看起来有点夸张。但她思维很快,说话直截了当。不仅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有人小心翼翼的问“你怎么看待别人总是提起你身体上的病?”她立刻打断道,“脑瘫。直接说吧,装修什么。”

"她似乎与这里格格不入。"余秀华的姑姑说。在她看来,余秀华性格古怪,思维和别人不一样。她在村里谁都不熟,也说不出什么。我妈余秀华说,她脾气不好,和别人吵架,在村里朋友很少。余秀华说,她不甘心命运,但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我要诅咒这条街。当然,我自己也是个农妇”。她告诉朋友,她爱骂人,因为她爱说真话。

余秀华在村里不怎么走动。这个农妇对村里人说她父母的话不感兴趣。村子里没有人读过她的诗。一问,他们笑着摇头,“我听不懂”。余秀华每个月有60元的低保。去年一月,妈妈买了20多只兔子给余秀华照看。这些兔子成了她的宝贝,也卖了一些钱。每天早上早起吃晚饭前,她都要割草喂兔子。

最近兔子一只接一只的死了,让她很难过。每天早上是她的读书时间。她最喜欢的书是《悲惨世界》,她喜欢那本书的一切——语言、结构、思想。“那种对人性的刻画真好!”她爱读诗,房间里的诗集几乎每一页都有她手写的感受和评论。下午,她会花很多时间写作。她的手不灵活,只能用一个手指敲击键盘,把诗的词录入电脑。

高中毕业后,父亲给她在村里开了一家杂货铺。母亲周金香觉得女儿的心思根本不在杂货店。“她天天打电话,也不知道打给谁。聊了几个小时,她也不搭理来买东西的人。”一个月的电话费花了174元。

除了读书,下棋也让余秀华开心。她棋艺很好,提起和村民下棋,她总是笑个不停。“他们总是后悔下棋,但就是不让我后悔”。他就是荆州著名棋手徐建国。在他看来,余秀华的棋艺水平能排到县级前十。他说她下棋“犀利灵活有力”,喜欢进攻,有一种宁死不屈的气势。“棋风和她的文风一样”。

脑瘫的远方

“这具躯体承载了我在地球上的38年,一起生活,彼此憎恨。”她不得不接受自己身体上的缺陷。

她在诗中说,“说你身体不完整,就像牙齿说你牙疼一样多余”。离她很远对她来说很重要。她曾经试图离开这个小村庄。2012年,余秀华第一次离开家乡,到温州一家残疾人工厂打工。那一个月,她还在写诗,晚上读给工友们听。“但它们都是木头,”余秀华说。仅仅一个月后,她回到了家。她说因为周围的人太世俗,父母说女儿手脚笨拙,干活慢。

周金香说,秀花在流水线上,手撕包边的时候总是用力不起来。她责怪伴侣没有把边缘固定好,所以拆不下来,然后和别人吵了起来。领导出来调解,说换个搭档,她死活不肯,说:“这个位置好,别想换我!”打工没赚到钱,借了100块回家的路费。那次逃亡对余秀华唯一的意义,就是让横店村在她心目中第一次成为一个遥远的“故乡”。

2014年12月19日,她在母亲的陪同下去了北京。后来,她在博客中简要描述了她的北京之行。

她提到照顾她的诗友,在人民大学的教室里动情地朗诵她的诗:这是我额外的收获,我更愿意说,这是人们张开双臂拥抱我的一种善意的姿态。这种坦诚让她心存感激。但她仍然强调自己的独立性。“我希望我写的诗只是余秀华的,不是脑瘫患者余秀华的,也不是农民余秀华的。”在不能远行的日子里,余秀华的“远方”全靠文具和网络。

1995年,她第一次给钟祥日报投稿,一炮而红。

我妈说她从初中就有一个远方的笔友,后来有了很多网友。许多人从外地来看她。她还会去钟祥或者荆门见网友。钟祥的论坛给她留下了很多印象。从2009年开始,她陆续发了很多诗帖。从最早发帖开始,她的诗就获得了很多好评。2009年,钟祥贴吧的网友凑钱给她买了一台电脑。在网上交的朋友互相理解、支持和鼓励。说到这里,余秀华露出了一丝伤感。“时间会改变一切,不会一直这样。”有一段时间,余秀华因为和别人吵架,退掉了所有诗歌组。“因为太重了,更容易吵架难过。”

余秀华被网友伤害,有一次有网友约她见面,对方远远的就看到她本人了,于是转身就走。尤氏老景回忆起与余秀华的第一次见面。虽然之前知道自己是脑瘫患者,但并没有仔细考虑。一见面,老景就被余秀华的动作和语言“震惊”了。老景说余秀华是恶业中的天才。她坦率叛逆,经常在网上得罪人。有网友攻击她的作品,她喜欢反击。老景劝她假装看不见他们,但她做不到。这是她自己。

余秀华说,这个世界上,有可及的距离,也有不可及的距离。如今,她还在那个叫横店的村子里,割草、喂兔子、下棋、读书、写作。

女人的爱

她不认为是一首情诗让她走红。

跨越半个中国睡你,有肉,有爱,有距离。她对这首诗不是很满意。“那首诗有些字太大,不够克制。写诗时,不能自亲密,也不能自疏,要和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

她似乎对丈夫更为克制。她的丈夫形容这是“她年轻时给她的罪过”。她在诗里说婚姻无望。结婚时,余秀华19岁,丈夫尹世平比他大12岁。当时这个四川男人在湖北荆门打工。余的家人觉得秀花身体有残疾,找个伴也不错。尹世平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小学文化,没什么可选择的。余秀华年轻的时候,担心丈夫会跑了。在余秀华口中,丈夫为人火爆,心计十足,两人经常吵架。吵架后,丈夫离家出走,余秀华追了回来。

“我现在真的很后悔。为什么要把他追回来?”余秀华说,20年了,这段婚姻太累了。“爱情?有个屁爱!”当提到这个词时,她给了一个干脆的回答。余秀华的母亲周金香说,婚后女婿一直在荆门市区做建筑工人,偶尔回家。孩子两岁后,两人开始争吵不断。

三年前,因为在荆门拿不到工资,他又去了北京打工,每年只回来过年。“不喝酒的时候,人很好。你喝酒的时候,脾气有点暴躁。说多了,秀花就烦了。”两个人离婚过几次,都被余秀华的父母劝阻过。“死亡不能让他们离婚。”在周金香眼里,女婿是个老实人,肯吃苦,从没嫌弃过女儿的身体状况。虽然酒后很难说点听话的话,但也不会暴露余秀华的伤疤。“日子很好,两人有了孩子,都是秀华自己的烦恼。”

尹世平从未读过余秀华的诗,也没有兴趣去读。他在乎的不是余秀华的精神世界。“你这样抱着她是暂时的,但已经过去了。你能帮她在北京找份工作吗?她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钱。”余秀华把自己对爱情的态度和渴望写进了诗里。

“她想给他打电话,聊湖北的高粱酒,聊一个喝醉酒后在大门口拉下裤子大小便的农妇,说她心里的血都尿出来了,还说她拦着路人喊他的名字”。她说她忘了这首诗是否意味着什么。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余秀华有点躲躲闪闪。她承认自己写的所有情诗,内心都经历过这些过程。但是具体的“我不能告诉你”。

她只是说爱情就像信仰。如果你相信它,你就会拥有它。如果你不相信它,你将一无所有。下辈子,希望19、20岁的时候有个人走进她的心里,因为那个年纪就像一朵花。

女儿和母亲

余秀华一提到父亲就放松了警惕。

余秀华和父亲的感情特别深,她说家里父亲最理解她。因为先天缺陷,她6岁才学会走路。在那之前,她总是在院子前面爬来爬去。她小时候走路很困难。她家先是给她做了个助行器,然后改成了拐杖,最后她就能摇摇晃晃地走了。

我父亲比他哥哥更爱她。余秀华八岁才上小学,和两岁的弟弟一起入学。那时候她上学放学都是爸爸背。课间休息时,他让老师安排朋友轮流陪女儿上厕所。我在余秀华上初中的时候,弟弟总是和姐姐一起骑二八车上学。她身体不好,总是在后座上坐不稳。我的弟弟很难骑马,有时会对她感到恼火和不耐烦。说到这,父亲于文海形容是哭笑不得,但“感觉很难过”。

余文海回忆起余秀华高中生活的日子,没有人单独照顾她。因为手脚不好,动作慢,吃饭的时候打不过别人,有时候剩饭也抢不到,所以一天只能吃一顿饭。

这段话,于文海用了很长时间才完全说出来,中间几次因为噎到而停顿。说完,他捂住脸哭了。在余秀华的诗中,他哀叹他的父亲太老了,不能生出白发,因为他还有一个残疾的女儿和一个刚刚长大的孙子。余秀华的儿子随了余的姓。村里人总说余秀华的儿子“真有出息”。这一年,小伙子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学的是环境工程。在家庭中,孩子内向懂事,和妈妈关系非常好。

在余秀华的世界里,儿子是重要的情感支柱。她不止一次地说:“这是我儿子。”用余秀华的话来说,他们母子俩之间没有大事小事。

除了诗歌,余秀华的朋友圈偶尔也会记录与儿子的互动。今年元旦,她给了儿子一条蚯蚓,儿子不知所措。她解释说:“蚯蚓是用来捕鱼的。我给你蚯蚓抓美人鱼!”“我不知道我儿子有没有读过我的诗。如果他有,他应该感到尴尬。”余秀华笑了。

在诗中,她写道,“我只是继续生活,直到我的父母需要我的帮助,直到我的儿子娶了一个女孩回家。”

噪音和寂静

余秀华意外地生气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余秀华的一首诗《与你共眠跨越大半个中国》在微信朋友圈被转发,她被贴上了脑瘫诗人、农民诗人、草根诗人的标签。

余秀华不喜欢强加在他身上的标签。她在博客里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的身份顺序如下:女人,农民,诗人。这个顺序永远不会变,但是如果你在读我的诗的时候忘记了我所有的身份,我会尊重你。

她说她不是天才。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诗?她也不想回答。面对褒贬不一的评论,余秀华说得最多的是“没关系”。她不指望每个人的欣赏。“如果每个人都理解,那就不是理解。我不需要在任何地方找到理解。除了我自己,我不能为任何人写作。”

但她对诗歌的感受不仅仅是直观的,还有系统的反思。她经常修改她的诗。“沈浩波可能是对的,我的艺术性不够。”她觉得写作造句需要不断的培养和提高,要不断的突破自己。她读诗时,不只是凭感觉读。她会把每一首诗都读透,认真地读,认真地想,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诗的意象里。在她口中,她的诗是来自于“自我”,基于她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想象。

海子曾经让她无法自拔,现在可以批判地看。她曾经在贴吧里贴出一组献给海子的诗,名为《为海子哭泣》,里面写着“我遇见了长发的你/我遇见了烈焰的你”。现在,她可以更批判地读海子的诗了。“没那么好,有时候太抒情了”。

余秀华走红后的日子里,她的院子里挤满了记者、摄影师、出版社编辑和吊唁领导。面对轩然大波,她在朋友圈表示,“对于诗歌来说,这种关注真的不应该,超过事情本身是危险的。不管东南西北风,不管别人怎么说,姨妈就是自己写诗。就我所能,我尽力把它们写好。呵呵,还好这风不会刮太久。”

她几次向记者提到,“诗歌很安静,很有个性,不应该受到这样的炒作。”她对诗歌充满敬意。《在人间摇摇晃晃》几乎是她对诗歌的告白。她说,它是以裸体的姿态出现的,但当一个人在世界各地蹒跚而行时,它可以充当拐杖。

“诗一直在清洗我,对我慈悲”。

脑瘫诗人余秀华的励志故事2

余秀华,她的诗,像梵高的诗一样,能折射出生命向日葵的光彩,又像莫奈的《荒原上的草堆》,在四季不同的早晚发出耀眼的光芒。从他的诗歌特点来看,痛苦的凝视似乎是他诗歌的源头。也许对她来说,生活不需要回归,因为她的诗代表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第一,痛苦特征向美好的转变。

余秀华左手压着右手在写字,字里行间都写满了痛苦。她受不了自己的身体。她总是摇晃和倾斜。她的声音并不华丽,但却比华丽的痛苦更美,甚至像哭泣。就是这样的痛苦,给她带来了诗的美。她的眼睛既在挖掘内心世界,又在观察外部世界。希望通过诗歌的漫漫征途,结束心灵的煎熬和无尽的孤独无助。她的诗是在内心痛苦和矛盾的状态下写的。具有象征美学的特征。诗人用各种意象暗示微妙的内心世界。物感的形象表现在她的暗示、对比、对比、渲染和联想的渠道上。在诗的描述中,她总是在冬天,尽管诗常常带她走向春天的道路。她如云的岁月随时可能崩塌,她如露的心只能在微风下发呆。她是一棵在风中茫然了很久的草。她偶尔扭动一下身体,也是一艘漏底的船在荒芜的岸边,既木又水。她的痛苦被掩盖着,被掩埋着,却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像大地一样辽阔而悲伤,她在用痛苦取悦这个世界。爱情在她心里就像雪,因为太白而无法接近春天,所以她一次又一次把雪捧在心里,渴望一场大雪。去爱她,那不是诗,那更像是一颗恐惧的心,或者说爱只是路过,像秋风绕过院子,逝去。

第二,荒野村落充满了诗意的背景。

余秀华的诗有自己独特的风景。河边、院子、打谷场、果园、麦田等。都成了她追求痛并快乐着的风景。诗歌里的爱情,她隐藏自己,暴露自己。她的生活轨迹单调而贫乏,环境简单而封闭,但她却以自然为背景,创造了宏大而丰富的诗意背景。她把自己的思想放在这个背景下,致力于诗歌艺术。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心灵的自由,打造属于自己的天堂。

第三,诗意的充实与匮乏的对立。

余秀华的创作热情和灵感是充沛的。她爱那种哭不出来的浪漫。余秀华最可贵的是,她对诗歌的感知和表达都是直白的。她对诗歌的看法:所有关于诗歌的表白都是多余的,这是我内心最深处的需求。诗人刘念曾评价说,别人都穿得整整齐齐,涂着脂粉和香水,黑白分明,闻不出一点汗味,而她却是烟熏火燎,浑身泥泞,言语间有明显的血迹。她的诗没有粉饰或雕琢,它们不是满是华丽装饰的客厅,它们就像午夜村庄昏暗的灯光一样简单。她的诗代表了新诗的发展,也是一个时代的稀缺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