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甿郊代表作品(zang郊)

《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1842)是同类体裁乐曲中性格最刚毅、豪迈。虽然在这里已经听不到像《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那样高昂、豪迈的声音,《g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f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是肖邦最后的两部作品。...

关于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法语: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1810年2月22日-1849年10月17日),原名弗里德里克·弗朗齐歇克·肖邦(波兰文: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有时拼作Szopen),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真实出生日期为1810年2月22日下午6点左右,其母亲以3月1日作为肖邦出生,3月1日亦成为官方承认出生日期。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满20岁已出名。肖邦38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四部叙事曲、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二十六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二十七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四部谐谑曲、三部钢琴奏鸣曲,至少三十二首多夜曲,五十九首马祖卡,两首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和大提琴奏鸣曲等。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代表作:马厝卡舞曲、圆舞曲。

《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1838)是一首胜利凯旋的颂歌,贯穿始终的管弦乐队般的丰满强大的音响,展现了古代波兰庆祝民族胜利时光辉灿烂的情景。《c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39)则是一首哀叹祖国沦亡的沉痛音诗,主题的感情基调是悲哀和压抑的,但丝毫没有感伤。《升f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41)规模宏大,富于戏剧性,它同对波兰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情景的想象有联系。悲壮严峻的首尾部分同色彩暗淡、感情忧郁的中间部分形成对照,在波洛奈兹舞曲体裁中别具一格。

《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1842)是同类体裁乐曲中性格最刚毅、豪迈,气势最宏伟、磅礴的一首。它的主题具有果断、刚健的节奏,热情豪迈的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调式和声,体现着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豪杰的形象。乐曲的中部富于鲜明的造型性,马蹄声同号角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战马奔驰、月光剑影的古代沙场的情景。作曲家思古的幽情同现实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民族感情的巨流,不可抑制。

晚期(1846~1849) 这一时期肖邦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幻想波洛奈兹舞曲》(1846)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虽然在这里已经听不到像《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那样高昂、豪迈的声音,但它的那些由于对祖国、民族未来的某种憧憬而唱出的激昂慷慨的段落仍是极富于感染力的。《g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f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是肖邦最后的两部作品。前者是一首亲切、温存的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最后一点眷恋;后者在淡淡的哀愁中倾诉着对故国和亲人的最后思念。

[编辑本段]肖邦作品概览

肖邦的作品以钢琴曲为主,虽然他不少作品技巧颇为艰深,但是他从来不会以炫技为最终目的,肖邦的作品更注重诗意和细腻的情感。

独奏曲

作为一个波兰作曲家,肖邦为故乡的波兰舞曲和玛祖卡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其中最早的作品是1817年的G小调波兰舞曲(K. 889),那时肖邦才刚7岁,肖邦一生都在作波兰舞曲,年轻时候的许多波兰舞曲作品最后都没有发表,因为他认为这些作品过于单调。肖邦先是专注于先驱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约翰·倪波穆·胡梅尔的作品,此后在巴黎完成的作品中充满了肖邦对家乡波兰的渴望和思念,他所有现存的波兰舞曲(从Op. 26 No. 1开始),都有一段华彩乐章作为开场。

玛祖卡与波兰舞曲不同,在19世纪初还是一个相当崭新的音乐形式,但很快就风靡了全欧洲。肖邦不仅在城市沙龙中听玛祖卡,也在波兰听民俗原始形态的玛祖卡,15岁时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玛祖卡(B大调玛祖卡,891年—895年),最具特色的是对变音阶的精彩运用和五度音阶的低音,从Op. 6(1830年—1832年)起的玛祖卡多使用循环的形式。

总的来说,肖邦的这些作品并不适合于舞蹈,因为它们大都节奏过快,他的华尔兹作品也是如此。肖邦的华尔兹是为沙龙谱写的,大都使用大调,因为大调比小调更加欢快,其中著名的有《一分钟圆舞曲》,作品节奏极快,而且充满激情,其实它并非人们经常所听到的那样,不是为了让人尽量在一分钟内演奏完毕,肖邦本人或其他钢琴家是否能够在一分钟内完成作品的演奏也不得而知,之所以取名《一分钟圆舞曲》,是要表达“把握瞬间”的意思;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一条追逐自己尾巴团团转的小狗,所以这部圆舞曲也被称为《小狗圆舞曲》。

另一类肖邦所发展的音乐形式是夜曲,肖邦共有21部夜曲作品,他的夜曲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爱尔兰作曲家和钢琴家、夜曲的发明者John Field的影响,而肖邦的夜曲作品听上去更加地和谐,充满变换的韵律,曲调也更加灵活,有美声唱法的风格。

24首钢琴前奏曲创作于肖邦在马洛卡的短暂旅程中,按顺序对应着五度音阶,从C大调开始,到A小调结束,大小调交替。

奏鸣曲

肖邦大量的钢琴作品中只有3部奏鸣曲,当时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对音乐形式的严格要求,使得肖邦无法自如掌握,或者肖邦可能是根本不愿意受形式所约束。肖邦的第一部奏鸣曲是早期创作的,献给了他的老师Józef Elsner,他的第三部奏鸣曲(op.58,1844年)是一部纪念作品。

最受欢迎的是钢琴奏鸣曲2号B小调(Op. 35,1839年),其中的第三乐章是著名的《葬礼进行曲》(Marche Funèbre),这个乐章与之前的Grave – Doppio Movimento和诙谐曲(Scherzo)乐章,以及之后Finale的节拍,初听起来前后没有关联,但是音乐学的研究却发现之间联系紧密。肖邦的这部钢琴奏鸣曲作品在当时便引起了争议,第一,奏鸣曲的所有乐章都是用小调写的,这在当时是不同寻常的,小调奏鸣曲习惯上至少应当有一个乐章使用大调;第二,各个乐章的主题令人憎恶,这引起了舒曼的抗议,第一乐章Grave – Doppio Movimento令人喘不过气来,第二乐章Scherzo诙谐曲近乎粗暴地激烈,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被舒曼形容成“残暴”(德语:grauenhaft),而第四乐章则缺乏曲调,所有这些在当时都是不合时宜的。

除此之外,肖邦还作有4首叙事曲和4首诙谐曲,都是相当精致的作品。肖邦的练习曲op.10、op.25和另外三首肖邦去世后才发表的作品,对弹奏技术的要求很高,同时又非常适合于音乐会上的演出,代表作品有C小调《革命练习曲》(Op. 10 No. 12)。肖邦将练习曲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此前的练习曲,比如卡尔·车尔尼的练习曲,大都只专注于教学目的,而后来的弗兰兹·李斯特、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和克劳德·德彪西也都对练习曲做出了发展。

肖邦的即兴曲作品中,代表作品是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它是在肖邦去世后才发表的,因为肖邦在作曲完毕后才发现,作品的中段与波希米亚作曲家Ignaz Moscheles(1794年—1870年)的一首钢琴作品惊人地相似,所以肖邦不愿意将其发表。

协奏曲

除了独奏作品外,肖邦还有2部钢琴协奏曲1号(E小调)和2号(F小调),也是许多钢琴家在音乐会上常常演出的作品。

第1钢琴协奏曲(E小调,OP.11)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Kalkbrenner,1788-1849)。

1.庄严的快板,E小调。形式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先由管弦乐合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弦乐以E大调奏出。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化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为C大调,钢琴从处理第一主题后半段始,此后诸主题在多种转调中发展。再现部调子改为G大调,最后以钢琴灿烂技巧发挥的激动达到高潮。

2.浪漫曲,甚缓板,E大调,有夜曲风格。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

3.回旋曲,甚快板,E大调。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代表作品

肖邦共发表编号作品65首(Op. 1 Op. 65),去世后发表11首(Op. 66 Op. 74,其中Op. 72有3首)。

其中包括比较有名的有:

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

升C小调圆舞曲

降A大调圆舞曲《离别、告别圆舞曲》

降G大调圆舞曲

A大调波兰舞曲《军队》

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

降E大调夜曲

升F大调夜曲

降B小调夜曲

降A大调夜曲

第二十三号玛祖卡舞曲

第四十四号玛祖卡舞曲

C小调练习曲《革命》

E大调练习曲《离别、离别曲、悲伤练习曲》

第一号叙事曲

第一号诙谐曲

第七号前奏曲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革命练习曲

[编辑本段]肖邦作品名称列表(中英对照)

Op.1, Rondo in C minor (1825)

C小调回旋曲

Op.2, Variations on "La ci darem la mano" from Mozart's Opera "Don Giovanni" in B-flat major (1827)

唐璜:让我们手拉手吧 变奏曲

Op.3, Introduction and Polonaise brillante for Violoncello and Piano in C major (1829)

C大调引子与华丽的波兰舞曲

Op.4, Piano Sonata No. 1 in C minor (1828)

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

Op.5, Rondo à la Mazur in F major (1826)

F大调马祖卡舞曲式回旋曲

Op.6, 4 Mazurkas (1830)

四首马祖卡

Op.7, 5 Mazurkas (1830-1831)

五首马祖卡

Op.8, Trio for Violin, Violon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1829)

g小调钢琴三重奏

Op.9, 3 Nocturnes (1830-1831)

三首夜曲

Op.10, 12 Études à son ami Franz Liszt (1829-1832)

为李斯特写的12首练习曲

Op.11,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1 in E minor (1830)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12, Variations brillantes in B-flat major on "Je vends du Scapulaires" from Hérold's "Ludóvic"

(1833)

咏叹调《我要出售外衣》主题华丽变奏曲

Op.13, Fantasia on Polish Airs in A major (1828)

A大调波兰主题幻想曲

Op.14, Rondo à la Krakowiak in F major (1828)

F大调克拉克维亚克回旋曲

Op.15, 3 Nocturnes (1830-1833)

三首夜曲

Op.16, Rondo in E-flat major (1832)

降E大调回旋曲

Op.17, 4 Mazurkas (1832-1833)

4首马祖卡

Op.18, Grande Val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1831)

降E大调华丽的大圆舞曲

Op.19, Bolero in A minor (1833)

a小调波莱罗舞曲

Op.20, Scherzo No. 1 in B minor (1831)

b小调谐谑曲

Op.21,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 in F minor (1829-1830)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Op.22, Andante spianato in G major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1834)

降E大调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波罗乃兹

Op.23, Ballade No.1 in G minor (1831-1835)

g小调第一叙事曲

Op.24, 4 Mazurkas (1834-1835)

4首马祖卡

Op.25, 12 Études à son amie Mme la Comtesse d'Agoult (1832-1836)

为阿古尔特伯爵夫人写的12首练习曲

Op.26, 2 Polonaises (1834-1835)

2首波兰舞曲

Op.27, 2 Nocturnes (1835)

2首夜曲

Op.28, 24 Preludes (1836-1839)

24首前奏曲

Op.29, Impromptu No. 1 in A flat major (1837)

降A大调第一即兴曲

Op.30, 4 Mazurkas (1836-1837)

4首马祖卡

Op.31, Scherzo No. 2 in B-flat minor (1837)

降b小调谐谑曲

Op.32, 2 Nocturnes (1836-1837)

2首夜曲

Op.33, 4 Mazurkas (1837-1838)

4首马祖卡

Op.34, 3 Waltzes (1831-1838)

3首圆舞曲

Op.35, Piano Sonata No. 2 in B-flat minor Funeral March (1839)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Op.36, Impromptu No. 2 in F-sharp major (1839)

升F大调第二即兴曲

Op.37, 2 Nocturnes (1838-1839)

2首夜曲

Op.38, Ballade No. 2 in F major (1836-1839)

F大调第二叙事曲

Op.39, Scherzo No. 3 in C-sharp minor (1839)

升c小调谐谑曲

Op.40, 2 Polonaises (1838-1839)

2首波兰舞曲

Op.41, 4 Mazurkas (1838-1839)

4首马祖卡

Op.42, Waltz in A-flat major (1840)

降A大调圆舞曲

Op.43, Tarantella in A-flat major (1841)

降A大调塔兰泰拉舞曲

Op.44, Polonaise in F-sharp minor (1841)

升f小调波兰舞曲

Op.45, Prelude in C-sharp minor (1841)

升c小调前奏曲

Op.46, Allegro de Concert in A major (1832-1841)

A大调音乐会快板

Op.47, Ballade No. 3 in A-flat major (1840-1841)

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

Op.48, 2 Nocturnes (1841)

两首夜曲

Op.49, Fantasia in F minor (1841)

f小调幻想曲

Op.50, 3 Mazurkas (1841-1842)

3首马祖卡

Op.51, Impromptu No. 3 in G-flat major (1842)

降G大调第三即兴曲

Op.52, Ballade No. 4 in F minor (1842)

f小调第四叙事曲

Op.53, Polonaise in A-flat major "Heroic" (1842)

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

Op.54, Scherzo No. 4 in E major (1842)

E大调第四谐谑曲

Op.55, 2 Nocturnes (1843)

2首夜曲

Op.56, 3 Mazurkas (1843)

3首马祖卡

Op.57, Berceuse in D-flat major (1843)

降D大调摇篮曲

Op.58, Piano Sonata No. 3 in B minor (1844)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Op.59, 3 Mazurkas (1845)

3首马祖卡

Op.60, Barcarolle in F-sharp major (1845-1846)

升F大调船歌

Op.61, Polonaise-Fantaisie in A-flat major (1845-1846)

降A大调幻想波兰舞曲

Op.62, 2 Nocturnes (1846)

2首夜曲

Op.63, 3 Mazurkas (1846)

3首马祖卡

Op.64, 3 Waltzes (1846-1847)

3首圆舞曲

Op.65, Sonata for Violon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1845-1846)

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Op.posth. 66, Fantaisie-Impromptu in C-sharp minor (1835)

遗作: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Op.posth. 67, 4 Mazurkas (1835-1849)

遗作:4首马祖卡

Op.posth. 68, 4 Mazurkas (1827-1849)

遗作:4首马祖卡

Op.posth. 69, 2 Waltzes (1829-1835)

遗作:2首圆舞曲

Op.posth. 70, 3 Waltzes (1829-1841)

遗作:3首圆舞曲

Op.posth. 71, 3 Polonaises (1825-1828)

遗作:3首波兰舞曲

Op.posth. 72, (1826-1827)

No. 1 Nocturne in E minor (1827)

No. 2 Funeral March in C minor (1827)

No. 3 3 Ecossaises (1826)

遗作:

e小调夜曲

c小调葬礼进行曲

3首科塞兹舞曲

Op.posth. 73, Rondo in C major (for two pianos) (1828)

遗作:(为双钢琴而作)C大调回旋曲

Op.posth. 74, 17 Songs (1829-1847)

遗作:17首歌曲

[编辑本段]《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六上第三课

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它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流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编辑本段]纪念肖邦

老舍著名的长篇有哪些作品?

老舍著名的长篇有《骆驼祥子》、《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

一、《骆驼祥子》作品简介: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

《骆驼祥子》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二、《小坡的生日》简介:

本书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童话,作品以生活在南洋的男孩小坡和他的妹妹为主人公,讲述了小坡生活中的有趣故事,故事后半段完全是小坡的梦境,但也隐含了作者对南洋种种现实弊端的嘲讽。老舍在"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文中说道:"希望还能再写一两本这样的小书,写这样的书使我觉得年轻,使我快活;我愿永远作'孩子头儿'。对过去的一切,我不十分敬重;历史中没有比我们正在创造的这一段更有价值的。我爱孩子,他们是光明,他们是历史的新页,印着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儿--我们只能向那里望一望,可也就够痛快的了,那里是希望。"作品以生活在南洋的男孩小坡和他的妹妹为主人公,讲述了小坡生活中的有趣故事,故事后半段完全是小坡的梦境,但也隐含了作者对南洋种种现实弊端的嘲讽。

三、《猫城记》作品简介:

《猫城记》是近代作家老舍所撰的长篇小说。初版时间为1933年。 

《猫城记》是老舍所著具有讽喻及科幻色彩的长篇小说。该书采用游记式的结构展开故事,用第一人称写作,以“我”飞离地球开始,以“我”返回地球结束,描述了”我“在猫国经历了一番奇遇。《猫城记》反映出老舍小说创作时愁肠百结的心境,包含了老舍对社会现实的深思和对国家的深爱。

四、《牛天赐传》作品简介:

老舍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细节真实,再加之语言讽刺幽默,诙谐轻松,作品深受人民喜爱。为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隆重推出《老舍小说精汇》。《牛天赐传》(精装)为系列之一,收录的是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小说写一对牛姓夫妇收养了一个在其门口被发现的小孩子,这个孩子是老天爷给的,就叫牛天赐。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孟郊有什么支撑

孟郊有什么支撑

孟郊,古称“明郊”,又名郊野,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农业、仪式和宗教的聚集地。它距今约三千年,是中国文明的源头之一。

孟郊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明中心,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和宗教活动中心。其中有许多文学作品、宗教仪式和陶器等艺术品,这些文化遗产在各个时期都在延续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支撑。

孟郊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文明,其农业技术已经得到延续和发展,也改变了中国的农业历史。它也是中国最早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有着悠久的政治、文化和宗教历史,为中国的古代文明提供了支撑。

总之,孟郊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支撑。它的文化遗产、农业技术和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等都在延续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支撑。

杜甫代表作品

一、春望

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二、春夜喜雨

杜甫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三、绝句

杜甫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四、望岳

杜甫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五、登高

杜甫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长篇律诗的代表作品是哪一首?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白居易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贞元中,与微之同登科第,俱授秘书省校书郎,始相识也。]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

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

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

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

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唐昌观玉蕊,崇敬寺牡丹,花时多与微之有期。]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辛大丘度,性迂嗜酒;李二十绅,形短能诗。故当时有迂辛短李之号。]

儒风爱敦质,佛理尚玄师。[刘三十二敦质,雅有儒风;庾七玄师,谈佛理有可赏者。]

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

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双声联句,八面宫棋,皆当时事。]

往往游三省,腾腾出九逵。

寒销直城路,春到曲江池。

树暖枝条弱,山晴彩翠奇。

峰攒石绿点,柳宛曲尘丝。

岸草烟铺地,园花雪压枝。

早光红照耀,新溜碧逶迤。

幄幕侵堤布,盘筵占地施。

征伶皆绝艺,选伎悉名姬。

铅粉凝春态,金钿耀水嬉。

风流夸堕髻,时世斗啼眉。[贞元末,城中复为堕马髻、啼眉妆也。]

密坐随欢促,华樽逐胜移。

香飘歌袂动,翠落衫钗遗。

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

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

残席喧哗散,归鞍酩酊骑。

酡颜乌帽侧,醉袖玉鞭垂。

紫陌传钟鼓,红尘塞路歧。

几时曾暂别?何处不相随?

茌苒星霜换,回还节候催。

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

运启千年圣,天成万物宜。

皆当少壮日,同惜盛明时。

光景嗟虚掷,云霄窃暗窥。

攻文朝矻矻,讲学夜孜孜。

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时与微之结集策略之目,其数至百十。][时与微之各有纤锋细管笔,携以就试,相顾辄笑,目为毫锥。]

繁张获鸟网,坚守钓鱼坻。[谓自冬至夏,频改试期,竟与微之坚持制试也。]

并受夔龙荐,齐陈晁董词。

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

中第争无敌,专场战不疲。

辅车排胜阵,掎角搴降旗。[并谓同铺席、共笔砚。]

双阙纷容卫,千僚俨等衰。[谓制举人欲唱第之时也。]

恩随紫泥降,名向白麻披。

既在高科选,还从好爵縻。

东垣君谏诤,西邑我驱驰。[元和元年同登制科,微之拜拾遗,予授周至尉。]

在喜登乌府,多惭侍赤墀。[四年,微之复拜监察,予为拾遗、学士也。]

官班分内外,游处遂参差。

每列鹓鸾序,偏瞻獬豸姿。

简威霜凛冽,衣彩绣葳蕤。

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

常憎持禄位,不拟保妻儿。

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

下鞲惊燕雀,当道慑狐狸。

南国人无怨,东台吏不欺。[微之使东川,奏冤八十余家,诏从而平之,因分司东都。]

理冤多定国,切谏甚辛毗。

造次行于是,平生志在兹。

道将心共直,言与行兼危。

水暗波翻覆,山藏路险巇。

未为明主识,已被幸臣疑。

木秀遭风折,兰芳遇霰萎。

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腾口因成痏,吹毛遂得疵。

忧来吟贝锦,谪去咏江蓠。

邂逅尘中遇,殷勤马上辞。

贾生离魏阙,王粲向荆夷。

水过清源寺,山经绮季祠。

心摇汉皋佩,泪堕岘山碑。[并途中所经历者也。]

驿路缘云际,城楼枕水湄。

思乡多绕泽,望阙独登陴。

林晚青萧索,江平绿渺弥。

野秋鸣蟋蟀,沙冷聚鸬鹚。

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白醪充夜酌,红粟备晨炊。

寡鹤摧风翮,鳏鱼失水鳍。

暗雏啼渴旦,凉叶堕相思。[此四句兼含微之鳏居之思。]

一点寒灯灭,三声晓角吹。

蓝衫经雨故,骢马卧霜羸。

念涸谁濡沫?嫌醒自啜醴。

耳垂无伯乐,舌在有张仪。

负气冲星剑,倾心向日葵。

金言自销铄,玉性肯磷缁?

伸屈须看蠖,穷通莫问龟。

定知身是患,当用道为医。

想子今如彼,嗟予独在斯。

无憀当岁杪,有梦到天涯。

坐阻连襟带,行乖接履綦。

润销衣上雾,香散室中芝。

念远缘迁贬,惊时为别离。

素书三往复,明月七盈亏。[自与微之别经七月,三度得书。]

旧里非难到,余欢不可追。

树依兴善老,草傍静安衰。[微之宅在静安坊西,近兴善寺。]

前事思如昨,中怀写向谁?

北村寻古柏,南宅访辛夷。[开元观西北院,即隋时龙村佛堂,有古柏一株,至今存焉。微之宅中有辛夷两树,常与微之游息其下。]

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

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悲。

不饮长如醉,加餐亦似饥。

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

老舍的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25年, 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历。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