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魏碑 名家代表作品,徐悲鸿与张大千的书法都是魏碑书法?
所谓“字如其人”,学书者个人的性格、学养、气度、见识、经历等等这些都会体现在书法中。性格柔弱的人,书风一定孱弱,性格刚强的人,书风一定强劲,性格细腻的人,书风一定委婉细腻,效果粗犷的人,书风一定粗犷豪迈,所以人的书风受性格的影响。同样一种书体,不同的人研习,最后的结果是,书风迥异,千人千面。
徐悲鸿与张大千都是近代画坛上的书画大家,虽然的书法都是出自魏碑,但是收到二人个人性格、经历的影响,书风必定各有千秋。
徐悲鸿中西方绘画艺术皆精通,都有非常高的成就,可惜英年早逝,书法大开大合,洒脱遒劲,但是还未到人书俱老的境界,火候稍微欠佳,但是个人的风流倜傥,才情尽显,书风中有一种洒脱不拘的感觉。
张大千也是才情潇洒的人物,曾经有过敦煌数年临摹壁画的经历,画风大气磅礴,气韵生动。书风苍劲有力,严谨有度,但也不失飘逸俊美,可以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
从二人的书法作品就可以看出,二人都是性情洒脱,风流倜傥的性格,书风都属于洒脱豪迈的路子。
大家能推荐一本比较好的楷书字帖吗?
最后一名科举状元刘春霖书的长恨歌。
下面是玄秘塔碑。
自硬笔钗头凤。
这书法写得怎么样?
这幅作品写的不错,有一定的功底。用笔干净利落,爽朗有精神!如果没看错的话,取法的是褚遂良的倪宽赞和圣教序。
但有个别字的结体和笔画搭配不够协调,如"国、垒“二字。“国"字口字框笔画有的要细一些才好,不然四周笔画都粗,显得僵硬呆板,里面的“或"有点委屈,可适当写大一点。“垒“字上部三个“田"中竖偏细了些,显得单薄。"迹“字写错了,右边应该是“亦“字,少写了一撇。
褚遂良用笔较为瘦劲,相比之下这幅作品整体笔画偏粗。但粗一点也未必是坏事,往往也是个人风格特征的一种体现。
提一点小建议:学褚之余不妨看看清代张裕钊的楷书,说不定对你会有帮助的!
如有些许帮助,不妨留言关注。谢谢!
骨力遒劲是谁的字?
是柳公权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 ,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柳公权声誉日高。唐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曾召柳公权到殿前,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字;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字。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又让他自写谢状,不拘真书、草书。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时,都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的书法。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
这么另类的书风是不是丑书?
洪厚甜的书法属于那种以点画线条形质取胜的作品,也可以说是有现代审美意识的书法家。洪厚甜的楷书功夫还是非常扎实的,印象最深的是洪厚甜对临和意临《洛神赋十三行》后来还在找到了那件临摹作品。从用笔技法到字形,可以说纯有用二王之法。就洪厚甜的书法风格,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峻骨其内,摇曳其外",其书法的线条形质坚实,骨骏不失清雅。洪厚甜的书法并不给人以丑法感觉。
我们看上图中洪厚甜的《洛神赋》楷书,其传统功夫非常扎实笔法古雅,骨力劲健。
我们看洪厚甜那种粗看有些放逸粗狂的带有民间魏碑书法遗意的作品,放大以后看,线条形质,空间和谐,字形体体态生动,气韵格调刚柔兼济,特别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味道,并不见什么怪异丑俗之气韵。洪厚甜的传统书法功夫非常深厚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清健含蓄隽永的气韵再当代诸多书法家中,是少有的。学书得神方为至道,说洪厚甜的书法的书法之精气神之妙谛,一点都不过分。
兰亭序也会成爨宝子碑?
我是一人。这件事情比想象中的复杂,沙孟海先生的《两晋南北朝书迹的写体与刻体兰亭帖争论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特定时间的特定事件。
沙孟海在特定的事件对于某个问题表达观点,这样的话不足尽信。仅仅从题目中就出现了沙孟海、《兰亭序》、《爨宝子碑》、赵孟頫。这件事情还和几十年前的“兰亭论辩”有一定的关系。
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沙孟海书法的取法是什么方向的呢?
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的书法取法,不同《兰亭集序》和赵孟頫。
什么是兰亭论辩?
兰亭论辩是新中国以来书法史上的一次关于《兰亭集序》真伪的讨论。
沙孟海先生这一篇《两晋南北朝书迹的写体与刻体兰亭帖争论的关键问题》,就是在这个特定时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的方向。
关于《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此碑刻于东晋太亨四年,即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南70里扬旗田。碑高190厘米,宽71厘米。
特别注意:王羲之生卒:一说公元303-361,一说公元321-379。《爨宝子碑》立于公元405年。《兰亭集序》和《爨宝子碑》算是同一时期的。
当时兰亭论辩,讨论《兰亭集序》的种种,当然包括真伪,或者到底多少资料不准确,不正确。
一人有感这件事情是一个特定事件,各有各的观点。当时就各有观点,如果想要了解,可以收集当时的一些资料。
东魏时代想要出现赵孟頫是没有可能的,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北朝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
我个人非常喜欢王羲之和赵孟頫一脉的书法。
书法当然会有讨论,你有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但是在某个特定事件中,需要多收集一些资料再做判断。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19年12月28日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