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这种状况说明宋词不被宋朝文人认可吗?
宋词是妓女唱的歌,所以文人写词是被轻视的?这种状况说明宋词不被宋朝文人认可吗?这个提问、这种说法不对,不太正确。
宋朝只是柳永所写的词、所填的曲绝大部分都是“供”妓女唱的歌,另外,还有其他宋朝少数文人所写的词、所谱的曲子的绝少数文词作品,也“供”妓女唱的歌。
宋朝80%以上的宋词文学作品,90%以上的宋词文人所写的、所创作的宋词,都不是供妓女唱的歌,宋词90%以上的文学作品,都被宋朝文人绝对认可。
宋词:在中国古代直到今天,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文学一颗辉煌灿烂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宋词:词的全称是曲子词,属于音乐文学,是随着音乐的繁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文体。作词即“倚声填词”,乐曲的丰富性,造就了词体的丰富多彩性,一个词牌代表一个甚至多个词体,故而宋词的词牌数不计其数。
词作为一种文体,萌芽于隋朝,发展于唐代,成长于五代十国时期,鼎盛辉煌于两宋。
宋词的风格:清朝文人郭麐在所撰写的《词品》中概括为十二种———幽秀、高超、雄放、委曲、清脆、神韵、感慨、奇丽、含蓄、逋峭、秾艳、名秀。扬夔生则在《续词品》中补充十二种———轻逸、绵邈、独造、凄紧、微婉、闲雅、高寒、澄淡、疏俊、孤瘦、精练、灵活。这些划分虽有“名目雷同、叠床架屋”之嫌,还是能够反映出宋词风格的多样性。但是,总体来说,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已足不争的事实。
北宋前期,婉约派统治词坛,豪放派崭头露角。晏殊的词,风格雍容典雅,多涉及富贵闲愁,但也有对歌女不幸生活的哀吟及对采桑女的生动描写。欧阳修的词,风格深婉清丽,多涉及离愁别恨、男女恋情,晚年亦有感慨生平,即景抒情之作,在北宋词坛上起到了“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用。范仲淹词作虽然说不多,但却容豪放、婉约于一体,尤其他的《渔家傲》苍凉悲壮,开豪放派之先河。柳永的词,精于铺叙,气象开阔,意境高妙,开合自如,富于变化,且内容多取材于市井生活,感情真挚而强烈,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北宋仁宗朝至1127年北宋灭亡,是宋词发展的高潮、高峰时期。这一时期,豪放派与婉约派并存并兴。苏轼的词,旷放飘逸,境界开阔,题材广泛,气势磅礴,以豪放著称,堪称豪放派的一大代表人物。还有秦观、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是豪放派领军人物。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婉约派代表人物是“集大成者”周邦彦,他的词章法多变,音律严格,长于铺叙,精于炼句,语言典雅,代表了婉约派走向工巧典雅风尚的趋势;他的词大都是写景咏物,抒发闲情逸致,少部分描写恋情。另外,这一时期婉约派代表人物还有晏几道等人。
北宋灭亡至南宋宁宗开禧年间,是宋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个新高朝。
豪放派词风与反投降、反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其代表人物是辛弃疾。辛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迥异多样化,以雄浑豪放、悲壮沉郁为主调,但不乏格调清新、风格婉约的佳作。此时期豪放派词人有:岳飞、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婉约派的词风普遍带有离愁别恨、亡国破家的感伤情调,其代表人物是南渡后的李清照。
南宋宁宗开禧年间至南宋灭亡,是宋词的衰落期。豪放派以文天祥、蒋捷为代表,大多表现亡国之痛、不向入侵者屈服的爱国情怀。婉约派有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周密等人,他们面对国家的衰落,多表述哀伤之情,另兼有男女私情、感叹个人身世、写景状物的抒情文词。
综合上文所述:北宋、南宋的全部整过、整体宋词文学作品,宋词绝对不是妓女唱的歌,只有其中极少极少的部分是妓女唱的歌。宋词绝大90%以上的文学作品,是被宋朝文人认同、认可的。
辛弃疾是宋词人中什么派的代表之一?
问题:辛弃疾是宋词人中什么派的代表之一?
一、婉约与豪放唐宋人是按照曲谱填词,但是后来填词渐渐地脱离了音乐,我们今天填词都是按照词谱。
最早的词谱来自明朝张綖的重要著作《诗馀图谱》三卷,他创调谱149阕,其中小令64阕;中调49阕;长调36阕。
而且张綖在《诗馀图谱·凡例》中第一次提出了词分婉约、豪放二体:
按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辛弃疾属于豪放词派的代表。不过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词风又不完全同于苏轼,因此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词人,又被称之为辛派。
二、辛派词人辛派也是豪放派的一种,因为相比北宋苏轼所处的和平年代不同,他们经历了靖康之变,因此在其文学作品中,有更多的爱国热枕。这种爱国情怀与豪放风格相结合的词派被称之为辛派词人。
代表人物有辛弃疾、李纲、岳飞、张孝祥、陆游、刘过、刘克庄等等。
三、辛弃疾的代表作品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曾经评价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写于66岁驻守京口时,当年正是开禧北伐的前期,辛弃疾虽然一生致力于北伐,但是对于当时南宋的军力准备不足却有着深深的忧虑。所以会叹息: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也非常担心南宋重蹈覆辙: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不过他仍然希望能够为国冲锋陷阵: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 英雄的无奈《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当时辛弃疾人在中年,可惜空有抱负无用武之地。只能回忆一下当年的战斗生涯,现实中却无可奈何,只有叹息时光的流逝。
四、辛弃疾好友 辛派词人陈亮 的作品上面这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亮(同甫)的作品,陈亮本人也是辛派著名的词人,他还是绍熙四年(1193年)礼部的进士考试的状元。他和辛弃疾之间常有唱和,下面这首词就是他写给辛弃疾的《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陈亮这首词是词韵辛弃疾原词写成,顺便附上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辛弃疾词序中介绍了两个人的这次相会: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五、辛派三刘辛派词人中有三位姓刘的大家,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一般认为刘克庄的成就最高,例如他的一首《玉楼春·戏林推》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六、辛派词人中与辛弃疾、刘克庄鼎足而立的陆游陆游首先是一位大诗人,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而词作仅有143首。而且陆游曾经表示过,自己很后悔年轻时写了那么多次词,对于诗词重视度完全不同。
但是他的词却被刘克庄高度评价:
至于酒酣耳热,忧时愤世之作,又如阮籍、唐衢之哭也。近世唯辛、陆二公有此气魄。”《翁应星乐府序》《后村诗话续集》卷四中,刘克庄又说:
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录一首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结束语这种豪放风格与爱国情怀相结合的辛派词风在南宋有很大的影响,偏安一偶的南宋政权令主战派文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北定中原,可惜陆游辛弃疾们他们都没有等到这一天。
后来南宋在蒙古铁骑的帮助下才收复了一些失地,但是更大的威胁却是曾经的盟友,最终南宋也被蒙古所灭。
南宋末年的辛派词人蒋捷留下了一首写尽黍离之悲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老街味道
宋词中最有画面感的句子有哪些?
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现存宋词的词作者一千三百多人,存词两万多首。是一份非常丰富的文学遗产。宋词中最有画面感的句子有哪些?画面感应该有真实画面的描述和内心主观画面的描述两种。下介绍部句子供大家参考。
(1)《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作词不多,但他的词意境高远,眼界开阔。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写深秋的时候,词人站在南京某个高处,也许是他晚年退出官场后居住的钟山上凭吊这座古城吧。“登临送目”起句开门见山直切主题。由于已经是深秋,长江也就特别清澈,像展开一幅白色的绸子。望远处,是攒簇在一起的山峰映照在残阳中。然后,是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转到近处,则是酒店门口的酒旗在西风中飘动。这是由远景摇到近景的一幅秋光图。气势虽然开阔,但词人的目的是慨叹六朝的兴亡, 因而用冷色调处理,使人读起来总不免有些压抑感。下片抒情,顺水推舟,把读者推进词人所设置的境界中去。
(2)读过一点儿词的人,这首词大概是都能背诵的--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去年元宵晚上,一个年轻女子与恋人相约黄昏后出来看灯。一年过去了,今年元宵晚上,月还是那么圆,灯还是那么亮,可是去年相约的人却不见了。这首词干净利洒,平起平落,明白如话。运用重叠句式, 对比手法,把一喜一悲两个元宵摆到一起,让读者自己去琢磨其中悲欢离合的变化。这首广泛传诵的词, 就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写的。
(3)《南歌子》-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看来是个刚结婚不久的少妇,头上扎着金泥带,插着手掌形的玉梳,正坐着绣花儿。可是她坐不住,走到丈夫读书的窗前来,偎在丈夫怀里,一会儿问自己画眉画的怎么样,一会儿问鸳鸯两个字怎么写。短短五十几个字,就把一个陶醉在爱情生活中的少妇,那种娇憨意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这种刻画人物的功夫,简直叫人拍案叫绝。
(4)欧阳修这首《蝶恋花》算得是他的代表作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抒情主人公是个被抛忘的贵族女子,暮春三月,薄雾蒙蒙,轻烟淡淡,笼罩着大都市一个一个的院落, 一丛一丛的杨柳,那高楼连着高楼的地方,应当就是丈夫的浪游之处吧。可是不管她怎么眺望,也找不到丈夫的踪影。黄昏时,狂风忽起,风势骤急,她独自坐在家里孤独无依。看着门外被风吹雨打的残花潸然泪下,由不得问一声,这凋剩的残花还能坚持一下,熬过这凄冷的黄昏吗?然而残花却不答理她,只是一瓣儿连一瓣儿,一朵连一朵,被风吹得无声无息的飘走。仔细想一想,词中凸现的不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吗?
(5)柳永赞美城市的繁荣,渲染大都市热气腾腾的生活场面。从他的词里,我们很自然的会想到《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像他写杭州,就特别强调杭州是三吴都会,即东南地区最繁华的大都会这一点。在这里到处是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以阔气自豪,以奢侈为荣,西湖白天黑夜都有游人,到处是游船,到处是笙歌, 人人都那么欢天喜地的生活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善于运用口语脉络清晰地铺叙,是柳词给后人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经验《望海潮》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6)柳永著名的《雨霖铃》,写秋天在凄切的蝉声中与情人握手告别,登舟上路。或写实,或虚拟,虚虚实实写得特别有韵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开都门以后,一路上就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再没有亲近的人了,词写到这里,下片该怎么接呢?词人竟意想不到用一个带哲理的总括性句子接起,“多情自古伤离别”,故意宕开一笔,然后再递进一层,指出人由于多情,原本就容易为离别而悲伤,“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更何况还是肃杀的秋天。到这里,词人又一笔宕开,不说酒醒以后会如何相思,而说酒醒后将处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环境中,让读者自己去体味,“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境界,会怎样勾起人的离愁别恨。
这首词妙就妙在用环境来渲染无法排解的悲酸,却始终不说破。柳词一般都直率明白,不追求深沉的境界,但有的词也还是酿出哲理的深邃。
(7)苏轼《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读这首词,至今仍觉天风海雨气势逼人。“大江东去”,这一声长啸穿越千年,一直在这里隆隆地震响,将永远叩击游人的心扉,“大江东去”这四个音搭配在一起,像一声号角,是那么和谐那么响亮那么雄劲。虽然这酹江亭上再也找不到他巨人的身影, 再也问不出他悲凉的遭遇,但我们相信他还活在这里,他是不会死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首两句就像长江的巨浪,滚滚滔滔而下,气势磅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出赤壁怀古的题旨。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来突出赤壁的险峻,极有声色。“一时多少豪杰”把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一总推入读者的想象,然后快速转入下片,用近景推出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几句话就让周瑜赢得了赤壁之战。怀古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积,词人于是站出来告诉读者,“人生如梦”,而自己偏生那么容易动感情,以至“早生华发”,实在可笑。
(8)读苏轼这类信手拈来便诗意盎然的词,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起他那些信手拈来的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一首题画诗,“竹外桃花三两枝”,用竹子的青翠,来衬托桃花的鲜红,一下就把艳丽的春光凸现出来了。最妙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将鸭子拟人化,使鸭子具有人的知觉。从这句诗,我们能听见鸭子呱呱地叫着,能看见鸭子扇动翅膀,在水面上追逐扑腾的热闹。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用无人不知的美人西子,来突出西湖的美,这个比喻轻松不费力,苏轼像是捡了现成的便宜。其实细想一下就知道,这是神来之笔。不仅像“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样超妙,还比得叫人拍案叫绝。
(9)《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思想家而兼词人的苏轼,通过中秋夜对弟弟的怀念,来破译人生这个永恒的命题。这个命题永远吸引着人们去解析,却又是无法彻底解析的。因则这首词,也就对千秋万世的读者,永远都是一个无法排除的磁场。使人在磁力线的作用下产生无法抑制的审美冲动。诗人就是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从生活中找到缺憾的人。苏轼就总是能从别人认为理所当然的地方,用自己特有的敏感,看到并不如此。
(10)黄庭坚这首《水调歌头》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春天,词人走进一处山谷,只见桃花鲜艳,黄鹂鸣叫,像走进了桃花源一样。心里一高兴,他于是想一直走到山溪深处,高歌一曲,吐出心中的豪迈气概。可转念一想,又怕花丛里的露水沾湿衣服,弄得不愉快。
这首词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这种谨小慎微的心情看,大概是贬官时的作品吧。
(11)秦观《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在梦中,他的灵感闪现为五彩缤纷的烟火,他梦入山溪深处,春雨绵绵中到处是鲜花盛开,到处是黄鹂鸣叫,飞云幻作龙蛇,在碧空伸屈变化,于是他在古藤阴下喝酒,喝醉了就躺下睡觉,东西南北一概不管。“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放松,醒着的时候,他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舒坦过。他活得太累了,他渴望从贬谪的现实中跳出来,能“行到小溪深处”去寻找“有黄鹂千百”一起鸣叫的妙境。
很多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再汇总了,品宋词之美!
为何唐诗在前宋词在后?
唐诗宋词三百首,为何唐诗在前,宋词在后,为何古典诗词强于宋?先解释一下,对于这个问题不是我提的,回答的过程中被我删除了,重编写,结果不见了,所以重来一次。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历史年代: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代十国,后来,宋朝统一天下。那么从唐朝灭亡到北宋的建立,中间是五十多年的“五代十国”。这个“过渡阶段”一共经历了五十三年,也就是说唐宋之间隔了五十三年。这五十三年的起起落落,社会环境,人文理念的不同,产生的文化影响当然也不同。唐为诗宋为词,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其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歌词,用歌词表达当时的心境。唐诗,故名思义,肯定是唐朝的诗,比如我们熟悉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狂贺知章等等都始于唐代。唐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比如:五言: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如:巜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七言:七言古诗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如:
巜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如:
巜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律诗: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如: 巜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宋词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宋词与唐诗不同,宋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辛弃疾、柳永(婉约派)、李清照。如:《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唐诗宋词,为什么唐诗在前,宋词在后,我个人认为是从年代前后来评定的,如果以成就的高低来评价肯定不合乎逻辑,其实唐诗宋词并列对举,各极其美,各臻其盛,中外闻名,古今中外!我们中国文化渊源流长,我个人认为应该传承古典文化,平时多背背,信手拈来,做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为什么古典诗词强于宋?其实这个问题没法比较,唐诗宋词肩并肩,并称。有了唐诗的基础才有了宋词,唐诗的作者们是没有读过宋词的,不然穿越了时空了!而宋词的作者们是读过唐诗的。唐诗与宋词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他们都成就了今天的古典文学的明珠。留给后人真正的文学宝藏,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当积累。“沉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么壮观的人生历志!这就是唐诗宋词的精华所在!历史上的豪气诗词?
说起豪气诗词,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代表了诗歌的最高水平,“诗仙”可不是可白叫的!
然后我觉得就是苏东坡、辛弃疾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当然豪气冲天的诗词很多,特别是当时的一些武将、比如岳大帅,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何等的气魄。
当然,豪气的诗词很多,除了当时的一些豪放派的诗人像王安石、苏轼,辛弃疾,岳飞、李纲,张孝祥等人,一些以婉约为主的诗人们也写过很多豪气冲天的诗词,比如才女李清照就写过“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佳句!
如何评价李清照的诗词艺术?
宋代典型的文学形式是词。提到宋词,人们便会很自然的想起苏东坡、辛弃疾和李清照。评价李清照的诗词艺术,应该从她的文学理念和个人风格上着眼。李清照能成为宋词的代表人物,说明她在词作水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某种风格的代表。
诗与词是不同的文学形式。诗的发展与成熟在词之前。唐代是诗的成熟时期,而词大概在唐五代时期才开始出现,到宋代发展到兴盛时期。词在开始的时候,是诗人的一种业余爱好,所以,词又叫诗余。诗与词无论是在内容和题材上都是有分别的。诗言志,表现的是人生的大情怀,大境界。而词开始的时候,被称为“艳科”,也就写写风花雪月的个人小情怀。
到北宋中期,因为苏东坡的出现,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打破了词的原有创作题材。把词的内容拓展到了原来诗的内容上。在苏东坡的创作中,不但诗可以“言志”,词照样可以。因为内容的变化,使的词的格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的原来多以表达委婉细腻情感的词,也可以表达慷慨深激越的豪迈情感。这样,词的创作风格上,就形成了两大派别,一是以苏东坡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传统的婉约派。
要评价李清照的诗词艺术,必须放在文学史的大环境中考察。这是简述宋词情况的原因。苏东坡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人,他的创作实践,对扩大宋词的内容,作出了贡献。从此之后,词就不仅仅是“艳科”了。
李清照的艺术思想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她有一个著名的艺术理论是“词别是一家”,其意思是说,词在拥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之外,还要有独特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点。这种独特,其实就是相对于“诗”说的。除了内容之外,还有音乐与格律上的不一样,词要协于音律,便于演唱等等。
按照这个观点,李清照曾在《论词》中,把宋代的词人一一点评,她说,柳永“大得声称于世。虽协于音律,然词语尘下”,他说张先、宋祁等“虽时有妙语,然破碎何足名家”。他评论苏东坡,“皆句读不葺之诗耳”。她的评论,是以婉约派的标准为唯一评判标准。她所指出的各家缺点,也都是一语中的。但她对苏东坡的批评,现在看来,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词的曲子都已失传,我们现在是读词,而不是唱词了。
正是由于李清照持这样一种艺术观点,所以,在他的创作中,诗和词的内容是绝对分开的。词所表现的都是离愁别绪,闲情逸志。而诗是表达大体裁的。所以,词写“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冷冷清清,寻寻觅觅”,而诗则写“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诗,水平也是很高的。只是因为词名盖过诗名,所以流传的不多。下面抄一首在这里,让大家体会一下。
和张文潜读中兴颂碑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自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蹋尽香尘埃。
六师出战辄披靡,前致荔枝马多死。
尧功舜德诚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
著碑刻铭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愧祸人心开。
夏为殷鉴当深戒,简册汗青今俱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这是评价安史之乱的。但对当时朝廷的影射是很明显的。评价这样的问题,李清照不用词,只用诗,这是由于她的文学艺术观点决定的。与她差不多同时的辛弃疾就与他不同,接受了苏东坡开创的风格,使得豪放派走向壮大。辛弃疾的词中,就有许多论史的内容,比如著名的“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这样的句子。
李清照的词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这种体裁的特点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表现最细腻的情感,最丰富的形象。简单举个例子: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道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们们看看这首词,没有一个生僻字,没有一个用典。只要认识几个字就能读懂。但表达的感情又是非常细腻。能用最简单的句子表达出最丰富的情感,非高手不能。
婉约派有许多大家,宋代就有柳永和秦观。他们二人虽然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在艺术水平上,比李清照终归还是稍逊一筹。“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能用十二个字,写的有人物,有动作,有神态,有情感,有故事。能以简单的词语写出这么丰富内容的,定然是高手中的高手。
李清照的这种风格,被称为“易安体”,辛弃疾的作品中,就有一些注明是“效易安体”,简单说,就是按李清照的风格仿写的。从这儿也能看出李清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