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清朝书法作品代表作

而他的行书则有着明显的董其昌的意趣;他的著名楷书传世作品《林文忠公真书无量寿经墨宝册》。彰显出了林则徐不同凡响的最美楷书风彩,刚正人格的林则徐书法真的验证一句古言,馆阁体就不能称之为具有艺术性的书写字体了。...

清朝书法作品代表作,清代林则徐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一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句出自“虎门销烟”而名留青史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这句话至今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民族英雄。

回顾中国史,历朝历代的许多名重一时的文臣都是工诗词、善书画的,甚至有很多至今都是饱享盛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而林则徐则是因销烟英名而掩书名的书法家。

林则徐幼从庭训,饱读诗书,临池日久,自然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他的楷、行、草三体皆精,其行、草写得精妙,渗透韵味,雅逸温润,神融笔畅。集晋人之精微,具唐人之法度,取灵飞经之流丽,得东坡之厚重,法南宫之率真,崇赵、董之疏朗。但其楷书中的馆阁味却显得极少,点画刚劲、用笔爽利痛快,字如其人,刚正不阿;而他的行书则有着明显的董其昌的意趣,潇洒从容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机。整体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三家之书风,但又不拘泥于某家框架,而自成一格。

他的著名楷书传世作品《林文忠公真书无量寿经墨宝册》,收藏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以金粉小楷写就,通篇磅礴大气、端庄大方,楷法严谨、结构灵动、章法得体,属于难得小楷精品,彰显出了林则徐不同凡响的最美楷书风彩!

林则徐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英国人称他为“圣人中圣人”,为他树立蜡像!美国人为他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修建广场、树立雕像,甚至连一个小行星,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刚正人格的林则徐书法真的验证一句古言: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馆阁体与楷书主要区别在哪?

我认为馆阁体算书法,但是,馆阁体当初的书写者书写的目的,很显然不是为了艺术性,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馆阁体就不能称之为具有艺术性的书写字体了。但是,以我们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只要是美的东西,都具有艺术性。

馆阁体与楷书的区别就是,馆阁体是楷书书写风格中的一种独特范式,而楷书指的是五大书体(篆隶行楷草)之一,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馆阁体这种书法风格流行于明清两代。明代称之为台阁体,后来慢慢称之为馆阁体。另外馆阁体不仅仅代指书写字体,在文学上也指那些特殊格式的文学体裁,比如,明代就有台阁诗。

台阁这个词,更普遍的叫法是在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设立大学士的时候。后来随着内阁制度的确立,渐渐地,在皇帝,身边帮助皇帝处理奏折、起草文案、进谏纳言的一些近臣就开始称之为台阁之臣。

而馆阁体、台阁体,就是这些大臣为了给皇帝上书的时候,为了书写方便、美观大方,才开始采用的一种书写书体。

请注意,这个时候,馆阁体的用途,和他们所要承载的文字意义是一样的,属于公文,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也无需表达感情,表现技艺,因此,这个时候的馆阁体和台阁体,实际上是以实用性为主的。

因为他们的用途决定了他们的内容,这些馆阁体所书写的内容,无非就是皇帝与大臣之间为了国家公事而写的,你想想,也没啥可以表达情感、抒发心胸的余地吧。

然后我们再来看馆阁体字体的风格构成。馆阁体最初采用的,是以欧阳询和赵孟頫的书法字体为基础演变、整合而来的字形。后来到了清朝,康熙、乾隆特别喜欢董其昌,所以又加入了一些董其昌的书法元素。

但整体上讲,馆阁体其实是中国古代王朝比较流行的一种标准书写字体,其本身并无什么对错可言,也无艺术性的要求,纯粹的就是出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需要,因此实用性大过一切。

后来,科举考试中,大部分书写字体也都变成了馆阁小楷,成为官方考试专用书写字体。

今天的我们,在面对当年古人笔下书写而成的馆阁体书法的时候,大可以不必纠结当年他们到底是为了艺术而写成这样的,还是为了书写的快捷简便而做出的处理。我们只需要知道,只要在我们今天眼中,具有美感的书写字体,其实都是具有艺术性的,虽然书写这种书体的人当时并没有想到、也无意于将其写成艺术。

但是有些人在看待馆阁体书法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犯了教条错误,盲目的加以批判,认为这是写字匠才会使用的字体,对馆阁体书法嗤之以鼻,我认为这是不好的,也失之于客观公正。

在馆阁体的书写者之中,有些人写的还是不错的, 有些人写的就一般了。写的比较好、水平比较高的,就可以称之为书法,也算是艺术了。

龙开胜书法作品如何?

这个问题我的上一个回答非常详细务实,可没有被头条新闻问答播出,原因我就不评论了,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懂!官方书家或者新闻机构本身还是听不得批评或者说不同意见,只一味爱听赞美之词啊!☕️🍀✈️既然如此,我们换个说法,《寻找真正的升值书法作品的书法家》中国好书画,一看作品二看人,首先,作品第一眼看去一定要耳目一新、与众不同,强烈的个人风格是书画家所有艺术素养的集中体现。其次,书画家本人文学底蕴深厚,社会信誉良好。根据这两点,为何有些学院派老师,如中书协理事,评审组主任云云的作品却不受市场收藏好评?而反观一些非学院派书画家如最近海派著名书画家《海上兰亭》创始人冯晓东先生作品深受政商、明星、知名企业家及世界500强新势力企业家的喜爱?在多次明星助阵、大咖企业家捧场的慈善义拍会上纷纷收藏?这才是跨界的力量!☕️🍀💪能够以闲逸心情从事艺术,创作灵魂深度作品,书画同源,书画兼具的跨界体验的书家才是赢家,非要用学院派的中书协头衔和传统风格规规矩矩没有创新和个人思想的作品,中书协理事又如何?这便是《兰亭小院》见解。

清朝刘墉丛书作品?

刘墉现存的作品有《石庵诗集》和《清爱堂帖》(书法小楷册)(虽然刘罗锅的名气很大,可惜很多作品都没有流传于世)

清代楷书由于什么盛行一般显得呆板而缺少生气?

清代楷书由于馆阁体盛而显得呆板缺少生气。

馆阁体是明清士子用于科举考试和书写公文的标准字体。馆阁体是一种楷书书体的统称与泛指。馆阁体让人联想到“乌、光、黑”等字眼。它对于书家的才华、性情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束缚,

元代书法独具时代特色?

从整体上看元代书法,主要呈现出以下的几个鲜明特点:

第一,主张复古,以元初的赵子昂为首的书法家认为宋代的书法已经走到末路,唯一的成就就是因为政治的开放,使书法家能够随心而写、随心而发,为明代草书名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二,元朝政府还专门设置了奎章阁等文化机构,所有的这些都促进了书法的发展。

第三,书体复兴以及与“诗、书、画”的结合。元代书法家注重复古的同时也使各种书体全面复兴。自从魏晋就少有人使用的章草再次兴盛,元朝出现了大批的章草高手,而隶书和篆书也出现了一定的书家。由赵子昂开始的诗、书、画的结合,是艺术品的形制上的突破。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