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画家金农山水的代表作品

郑燮(1693~1765)中国清代画家,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

画家金农山水的代表作品,有人说画家肯定是书法家?

画家不一定书法好,书法家也不一定画画好。但写好字的难度,大于画画的难度,比如画一只鸡、一颗松树…,只要掌握了技法,练习一下就能画出个样子,但是写书法就不同了,无论你再有天赋,在短时间内练习,也无法写出一个高水平的字。

郑板桥时期名人?

郑燮(1693~1765)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曾任山东范县知县,又调知潍县。为官同情平民,抑制富豪,初到潍县,遇大饥荒,即开仓赈贷;乾隆十八年,因请赈触忤大吏而辞官。去官之日,百姓遮道挽留,并立生祠。

郑燮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擅画竹、兰、石。又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他的诗、书、画,人称为"三绝".生平狂放不羁,多愤世嫉俗的言论与行动,被称为" 扬州八怪" 之一。终老扬州。郑燮所作诗,如《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悍吏》、《私刑恶》、《逃荒行》、《还家行》、《孤儿行》、《姑恶》等篇反映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富有现实意义。《悍吏》、《私刑恶》、《逃荒行》、《姑恶》尤其写得深刻生动,令人触目惊心。《悍吏》中写道:" 豺狼到处无虚过,不断人喉抉人目。" 《私刑恶》写道:" 一丝一粒尽搜索,但凭皮骨当严威。" 其他如《扬州》、《绍兴》、《燕京杂诗》(其一)、《自遣》、《游焦山》、《野老》等,也能自抒所见。表现真率性情,大量题画诗都有寄托。他诗歌的特点是,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南宋时期水墨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是谁?

梁楷,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南宋画家。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画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

上面这幅泼墨淋漓的大写意作品,会给你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笔墨的体验,也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

这幅作品被明代的徐渭、清代的八大、金农乃至现在,无数画家奉若圣明!今天的写意人物画,就笔墨的抒写性来说,无出其右。

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局部

梁楷不愧是泼墨人物画的鼻祖,他以湿笔饱蘸浓墨,自上而下大刀阔斧率性挥写,不过几笔,仙人宽衣慵体、谐趣可爱的神态已经恍如眼前。细细看时,仙人的嘴角正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一双小眼半睁半闭、似讥似讽,仿佛看透了世间一切。

绘画和书法两者有什么关联?

书法与国画两者密切相关,而又独立。绘画以点线面及上色条为基础,书法以线及用笔为根本。书法是绘画的基础,如果书法不好线条漂浮,画出来的线条也必然难以打动人心,所以学好书法对国画非常有帮助,发几张我的作品和放大图稿

吴昌硕与齐白石谁的艺术成就更高一些?

明确的答案是:吴昌硕更胜一筹!齐白石证明了画得好之外运气好也非常重要 根据史料:齐白石57岁开始在京”北漂“,在琉璃厂摆地摊卖画,但绘画作品都是模仿八大山人一路的孤傲题材,销售很不如人意,皇城根人喜欢富贵热闹的画作,齐白石遭到冷遇。以替人刻印为主要生存手段,本以为前途暗淡希望渺茫,但运气莫名其妙的来了。

以下为齐白石北漂时的作品(1921年前后作),风格确实是模仿八大山人的。

当时民国教育部长陈师曾,吴昌硕的弟子,在琉璃厂闲逛遇到一个落寞的摆地摊的卖画者,几次看他都没什么生意,十分好奇,就去看了他的篆刻和国画,说:篆刻马马虎虎,画是真不咋地啊!

摊主就是57岁的齐白石,坦言道:不知道怎么画才能卖得出去,请先生教我!

陈师曾语重心长:你要变变风格了,这有我老师吴昌硕的画,给你拿去学学。

老齐回家临摹数十遍,终于悟出点道理:今后要画红花墨叶才有出路啊。从此后就有了“衰年变法”之说。变法后齐白石画作面貌一新,以热闹的色彩、金石味的粗线条作画,又融合了自己几十年做木工雕花匠的民间艺术进去,十分雅俗共赏。

下图是早年齐白石做的雕花木匠作品

一切妥当之后需要个大师级的人物给自己定一个卖画的价格,即润格,于是写了首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表达对老缶(即:吴昌硕)的崇拜之情,青藤就是明代大师徐渭,雪个是明代八大山人,诗中把吴昌硕和这两位绝顶大师相提并论,又将自己比作走狗,确实非常人所能。情真意切!

陈师曾把这首诗带给了吴昌硕,老吴见到此诗十分感动,一个比自己小20岁的老者(老齐当时已经60了)如此虔诚,决定为齐白石打call了,写了一段话给媒体:向齐白石“求画者踵相接,更觉手挥不暇”虚假的广告词。齐白石的运气来了。

其实当时的齐白石的现状刚好相反。老齐自己说:“我那时的画,不为北京人所喜爱。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我画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圆,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来问津,生涯落寞得很!”

陈师曾之所以帮助齐白石,曾经说过原因:“齐白石思想新奇,不是一般画家能画得出来的,可惜一般人不了解,我们应该特别帮助这位乡下老农,为他的绘画宣传。”

好运气强势启动,陈师曾是留日的,在日本有很多社会关系,带着齐白石的画直奔日本开画展,大力宣传,结果一张小画卖100银元,2尺的卖到250银元,齐白石画作大卖,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啊。

相反,吴昌硕也参加了这次画展,结果无人问津,以前日本人大量购买吴昌硕的画。吴昌硕说:北方有人学我点皮毛,居然出了大名。

齐白石听到后洋洋得意,从此拒绝承认学习过吴昌硕的绘画技法,一生再也没提到过吴昌硕这个名字。

以下是吴昌硕2张作品,可以看出齐白石笔法和风格都出自于吴昌硕

从纯绘画艺术来说,有3点说明吴昌硕技高一筹。 二者的区别在于吴昌硕创新的成分更多,齐白石继承的成分偏多一些。1、篆书领域: 吴昌硕在继承和创新上都是大师级的,他把篆书引领到了艺术的高度,而齐白石只是继承者。2、篆刻领域:吴昌硕篆刻把秦汉印风貌融入到了近代,古朴丰茂的样式影响到了东南亚,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而齐白石只是创新了一种较为单一的风格,即来源于碑学的《天发神谶碑》的单刀冲刻法,印面效果古意不足、略显单薄,多字印效果比吴昌硕稍逊。3、国画领域:吴昌硕开创了金石味入画,文人气更多一些,继承并拓展了明代陈淳确立的小写意范式,确立了大写意范式,并影响到了东南亚,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而齐白石只是继承了吴昌硕画风,但把民间艺术风格引入大写意画是他的亮点。二者都称为大师绝不为过,今天我们所有的学国画的人都只是在齐白石和吴昌硕风格内彷徨,没有一个人能突破这种大写意范式。

有人说齐白石的书法和吴昌硕的书法很相似?

吴昌硕篆书师法金文大篆,得益于《石鼓文》,齐白石篆书师法《祀三公山碑》,一个是以圆转为主的内擫笔法,字法,一个是以方折为主的外拓笔法,字法。

二者完全不同。

《石鼓文》

吴昌硕篆书中堂

《祀三公山碑》

齐白石篆书中堂

两人的行书,风格上有相似点,但仍然有较大的不同。

吴昌硕行书,笔力强,笔道厚,笔势壮,笔意拙。这一点,齐白石和吴昌硕有相似点,但齐白石的行书并不追求厚拙。

吴昌硕行书

齐白石行书

齐白石行书的主要表现特征:

一是强调笔画线条牽丝映带,特别颀长,跌宕舒展,绵延不尽,感觉“气”很长,这一点和王铎接近;吴昌硕的行书也有相似的表现;

二是结构左低右高,字的右上角高耸,感觉英姿勃发。这一点和吴昌硕有相似点。

三是章法上吴昌硕紧实茂密,齐白石疏朗开张。二者完全不同,区别明显。

井底之见,欢迎拍砖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