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代表作品 图书,张姓的名人有哪些?
姓张历史名人
张 仪: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张仪的连横战略增强了秦的力量,加快了中国的统一进程。
张 良:西汉谋臣。(公元前?-公元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在今中亚阿姆河流域)。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直达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撒马尔罕。父母劳累一生,每天腰酸腿疼的度过,快来维fcqx再来四个数字七六四二。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在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后来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张 角:东汉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组织发动的农民战争给汉政权以沉重的打击。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省南乐人,唐初开国功臣张公谨之孙,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于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为避武则天之侄武三思,而出家做和尚,法号一行。唐玄宗即位,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气象、地震的调查统计工作,支持“浑天说”。后人只知其善算法,他算法方面的书籍早已散佚,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 謇:江苏南通人,清代著名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开创了士林一代新风。
张 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择端 字正道,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省诸城)人。曾在北宋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事绘画,因为丢失官位家居,以卖画为生。宣和年间翰林待诏,擅长“界画”,尤善画舟车、市街、城廓、桥架皆独具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争标图》等。最著名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图》,据说历时十年完成,历经辗转,后为明贾似道得手,迭经明清两朝皇室收藏。曾被溥仪带至关外,是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的极品,存北京故宫。
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今江苏省丰县)人,留候张良九世孙,生于吴之天目山。通达五经,曾入太学,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后弃官隐居北邙山(今洛阳北)。汉章帝、汉和帝征沼皆不就。与弟子王长杖策入淮,经鄱阳(今波阳),溯流至云锦山(今贵溪龙虎山)炼丹,修长生之道,三年丹成。闻巴蜀诊气为害,遂与弟子赴四川鹤鸣山(一作鸽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传道。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僧繇:南朝梁代吴中(今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书画家。创造了“凹凸法”的绘画手法,与顾恺之、陆探微并称魏晋三大画家。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字叔大(1525-1582),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人。穆宗时入阁,神宗时为首辅,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整饬纪纲,推行一条鞭法,为相(明太祖朱元璋时已经没有宰相的设置,但是他却有宰相的实权)十年,海内称治。卒谥文忠。著有《太岳集》、《帝监图说》等。
张德成:清末义和闭首领。直隶新城(今河北省高碑店)白沟河人。船夫出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4月在静海(今属天津市)独流镇设拳坛,所部团民称“天下第一坛”。6月下旬串闭民五、六千人至天津,在紫竹林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天津沦陷后,回独流镇准备再起,不久在静海王家门被地主杀害。
张大千:名爱(1899-1983),又名秀,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 千”,当代著名画家。四川省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一生作画无数,遗作甚多,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字荩忱(1890-1940),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自1914年投笔从戎之日起,张将军便将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奉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抗战期间驰骋抗日沙场,屡建战功,一九四零年壮烈殉国于湖北。张自忠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五十多个同盟国中殉职最高的将领,也是抗日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唯一的国民党上将级军官,对于他的壮烈殉国,举国同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题写“尽忠报国”、“为国捐躯”、“取义成仁”的挽词。
张太雷: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省武进人,中共早期党员之一。1920年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陪同共产国际代表,先后在北京、上海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会谈,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以中共代表身份出席共产国际三大。1922年8月参加中共中央杭州会议,主张国共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曾任中共第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27年领导广州起义,任总指挥。同年12月12日,在赴前方指挥战斗途中,遭敌伏击,壮烈牺牲。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奉天(今辽宁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发动“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功绩。2001年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古代都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古代泸州抠门第一人,三个儿子办后事的态度,决定遗产归属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关于离奇的故事和传说,一般都有骇人听话或者匪夷所思的内容在里面。或古灵精怪,或牛鬼蛇神。因为不存在的东西,粘上一点神怪之说往往能吸引大家的注意,但是如果这样,不如你看蒲松龄先生写的《聊斋志异》或者那些六朝笔记就行了。那些神怪鬼狐之说众多。
但是,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匪夷所思的故事呢?今天江阳沽酒客就来给各位讲一个泸州曾经流传的民间故事,关于逗角的笑话。据说这个事情还确有其事。
啥子是“逗角”,这个角不能读角度的角,要读角色的角(绝)。我认为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斗绝”。这是一句四川方言,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很自私、很吝啬、很斤斤计较的含义。
其实在吴敬梓的《儒林外传》里写过好几个抠门的人物。国外也有吝啬鬼的经典文学形象,比如葛朗台、泼留希金等。但是个人觉得都没有今天沽酒客要摆的这个“逗角”厉害。
这个人是明朝泸州某乡镇的土财主,据说姓郎,名字都不知道,人称郎斗绝,可见被人记住他抠门到了极致。有诗为证:
有痰不吐当灯油,蚊虫飞来要取肉。
夜梦鬼交为省精,从不刷锅为省油。
老实说,这个人也算是抠门到家了。而且他不是没有,越有越舍不得。眼看朗斗绝岁数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不仅对外人亲人抠,对自己也抠,身体当然不好,不到六十岁就快不行了,很快就要去西天了。
但是朗斗绝硬是强撑着不死,看见婆娘哭哭啼啼的,便问“我还没有死你哭啥子?”
婆娘说:“你自己不顾身体,还没有六十就不行了,平时抠门就算了,现在要是死了你后事打算怎么办呢?还有你的那些遗产准备怎么分配给三个娃儿。”
郎斗绝心想,是啊,我就是为了这个事情落不了气,老子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家业,要是分给一个不孝子败光了怎么办。
于是他叫婆娘把三个娃儿叫到床面前,看看他们怎么料理他的后事,再做决定。
三个娃儿哭丧着脸来到朗斗绝面前。朗斗绝说:“你们三弟兄不要着急哭,我是不行了,我打算把财产分给你们其中一个,但是我要看你们哪个最像我的性格,这样你们说说你老子我死后你们打算怎么办我的后事呢?”
大儿子心头想,老汉抠抠索索一辈子,没有享过福,死了肯定要风光大葬啊,于是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朗斗绝,而且他觉得这也表现出自己孝顺,肯定老爹满意。
没有想到听到儿子说要风光大葬,朗斗绝病歪歪的身体突然暴跳起来,给了大儿子一巴掌,骂道:“你过死娃子,有你这样过日子的嘛?明明晓得我平时节约惯了的,死了还要浪费,你风光大葬不要钱吗?摆酒席让人来吃,就是素席不要钱吗?简直气死我了,我的钱你休想得一分。”
大儿子被打懵了,二儿子见状心想大哥简直不了解老汉,这个时候应该这样办,于是对朗斗绝说:“老汉,你死了我啥子都不办,用草席把你一裹,喊人抬上山埋了就是,一切从简。”
二儿子正得意,却被朗斗绝“呸”了一下,他继续骂道:“混账东西,老汉我死了埋就埋,还要请人抬我上山埋,请人不要钱吗?你不能自己把我埋了吗?滚开,你也得不到一分钱。”
大儿子和二儿子互望一眼,哭笑不得,心想这个老汉真是够了,这钱不要也罢,跟老汉这些年简直是守着金山过乞丐的日子实在不知道他为啥这么财迷。
到了三儿子,三儿子吸取大哥二哥的教训,上来就说:“老汉,办啥子葬礼,埋啥子埋,你死了头发卖给裁缝当四线,皮子拔给皮匠当皮靴,骨头拿去熬制骨肉,肉分部位论斤卖了换钱,绝对不浪费。”
朗斗绝听三儿子一说,眉开眼笑,好像病都没有了一样,一边咳嗽一边夸奖三儿子:“好好好,这才是我朗斗绝的幺儿,我跟你说,你的想法和主意都不错,就是你毕竟年轻,还有所欠缺,记得老汉给你说的,卖我的肉的时候,要去村口屠夫家,不要去村尾。”
众人好奇惨了,虽然三儿子得到认可,可以继承家产了,但是没搞明白怎么还有卖村头村尾的说法。
朗斗绝看众人不解,于是继续笑着说:“你们晓得个屁哦!村头张屠夫为人耿直,买有起码比村尾要多几块钱,显然村头屠夫比村尾巴那位要便宜,卖村尾就是亏了,你要......记住哦。”
三儿子说记住,话音刚落,朗斗绝就一命呜呼了,这正是:
生前人送斗绝王,身后只留吝啬名。
弱等斗绝变大方,沧海桑田一百轮。
历史初学者该如何入门历史?
不敢说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但有几本特别好的入门书推荐给题主。
第一本书,中华书局出版、文史知识编辑部编《学史入门》。
封面如下:
目录如下:
由上图可见,此书为一些历史界的专家学者特为一般爱好者所写的入门书,深入浅出,重点而系统地介绍学史方法,初学者读它,可以少走弯路。
但此书电商基本缺货,可上孔夫子旧书网购买或者找电子书。
第二、三本书,中华书局出版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中国历史研究法》共六章,第一章论述了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第二章回顾并评价了中国的旧史学;第三章讲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第四、五章谈论史料的种类、如何搜集史料以及怎样鉴别真假史料;第六章阐述如何发现史实之间纵横方面的联系。本书主要以文言写成,对初学古文的读者可能有一些障碍,但本书乃是新史学的开山之作,在史学思想、史学方法上均有创见,不可不看。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是梁先生在清华学校所作的演讲记录,分为总论和分论。
总论有《史的目的》;《史家的四长》;《五种专史概论》。
分论包括《人的专史》;《事的专史》;《地方的专史》;《断代的专史》。本书较上一本白话,对初学者较为亲切,可以自行选读。
两本书电商皆有销售,封面仅供参考。
第四本书,中华书局出版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按照钱穆先生自己的说法,本书的总讲题为“如何研究中国史”,是根据钱穆先生的八次演讲词整理润饰而成,并附入《略论治史方法》《历史教育几点流行误解》等。作为传统史家的代表,钱穆先生的史学见解尽在本书之中,奉目录以飨诸公:
本书各电商均有销售。
第五本书,中华书局出版吕思勉先生的《为学十六法》。
本书并非吕先生亲自编写的,而是编者从《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史学与史籍四种》《吕思勉论学丛稿》等书中编辑出的一部作品。读者可以从中概览吕先生关于经史子集四部研究的基本方法。吕先生的著作史实扎实精确,历史叙述清楚(不建议初学者看他的断代史系列,因为吕老先生默认读者已经看过相关古史了,所以事件总是一笔带过,令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建议看完了相关史书再看他的断代史),见解独到而精辟(所以初学历史者还是不建议看他其他的书,过于独到难免被带坑里),这本书主要是体现了他旧学的功底和新学的方法,建议一看。只是此书为摘录而成,其中的语体不一,但不影响获取知识。
本书各大电商目前缺货。
第七本书,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
本书是严耕望先生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穆宾四先生与我》的集合,作者总结数十年来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
本书在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上娓娓道来,原原本本,条分缕析,诚挚亲切,务求实用这本书语言比较平实,见解大胆而细致,尤为可贵的是,严先生确实做到了“实用”二字,凡结论必举例,使我辈一目了然,举一反三。
这本书语言比较平实,见解大胆而细致,尤为可贵的是,严先生确实做到了“实用”二字,凡结论必举例,使我辈一目了然,举一反三。
古人为什么说牡丹是花中富贵者?
山东省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 张丁材
古人说,牡丹是“华中富贵者”,主要因为:
1、牡丹是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7-8厘米,宽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厘米;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厘米,宽2.5-4厘米,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
2、唐朝起就称帝国牡丹为“国色天香”。《诗经》中牡丹进入诗歌,距今有3000年的历史了。因为药用价值在秦汉时代进入《神农本草经》。
3、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牡丹进入皇家园林。
4、唐代,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千古绝唱。
5、宋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
6、总之是牡丹进入了各种文化领域(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
7、牡丹花色鲜艳,花姿典雅,花形端庄,是中国传统名花中最负盛名的。它的品种有红牡丹、紫牡丹、白牡丹、黄牡丹,还有罕见的黑牡丹、绿牡丹,古人曾赞美它:“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东京城。”牡丹不仅美丽,它的根还是一味很好的药材。所以说牡丹不愧为“花中之王”。冠绝众香的牡丹在辛亥革命前,曾是我国的国花。近几年,在全国性的国花评选活动中,牡丹与梅花争艳,同为中选呼声最高的花种。
8、牡丹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9、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10、牡丹是中国洛阳、菏泽、铜陵、宁国市、牡丹江市的市花。每年4月11日-5月5日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牡丹在中国称为花之富贵者也。
曹丕在文学上都有哪些成就呢?
曹丕作为三曹之一,在文学领域有诸多贡献,他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组织者,他的文学理论为中国文学史开辟了新的一页,他的文学创作对唐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
一、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组织者邺下文人集团是曹操罗致创立的,但曹丕和曹植因其地位和才华也起到了核心作用和实际组织的作用。曹丕和曹植都曾经谈论建安七子,从他们的著作可以看出,曹丕同七子的关系较之曹植与七子的关系更为密切,曹丕在给吴质的信中曾提及他们一起吟诗作对、游玩出行,诸子也有言其当时同曹丕通宵达旦在一起赋诗的,例如刘桢曾作了四首《赠五官中郎将诗》。为了纪念七子,曹丕亲自“撰其遗文,都为一集”。他说,在编纂七子遗文时,“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此言亦当是其真实心情的写照。曹丕在这个过程对七子的文集做出了详细的对比和评价,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文学理论,可以说,七子之文得曹丕之力而流传不失,曹丕因七子之文成其文学理论。
二、理论创建曹丕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从事文学评论的人,开创中国文学批判史的先河,他的《典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他的文学理论有这么几个比较有代表性:
1、审己以度人
曹丕深知文人的弱点,提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个著名理论,曹丕认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前提是评者必须克服文人相轻的毛病,审己度人,客观地认识别人的著作。曹丕认为自己正是以这种态度避免了“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避免了“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因而能对七子做出恰当评价。
2、文非一体
文非一体即: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讲的是文章的社会属性是一样的,但体裁、形势却是多样的。“本同”就是本质相同,为文的目的相同,如其所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强调“末异”是为了说明在艺术上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或批评不同的体裁的文章。
3、文以气为主
文章风格,人各不同,自然形成,不能强求一律,曹丕把中国哲学领域的气的概念引入文学批评,提出文气的概念,从而赋予文学以风格的要求。
4、高扬文章的功能
曹丕在典论曾提及: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里从两个方面谈及文章的历史作用:一是对国家来说,把写好文章提到了“经国之大业”的高度;二是对个人来说,把写好文章视为“不朽之盛事”,因为人的寿命、富贵皆有一定的限数,而文章却是长久流传的,所谓“建安文章千古在,王侯霸业成枯骨”。
三、对七言诗的发展在汉魏时期,七言佳作以曹丕为先,清代著名文学家王士祯曾说曹丕的《燕歌行》系“唐作者之所本也”,陈祚明更称《燕歌行》“七言一句一韵体”,认为“后人作七古,句句用韵,须效此法”、可见,曹丕是中国文学史上七言律诗的奠基人。
国家宝藏中湖北曾侯乙编钟和河南骨笛?
对比西方的罪感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李泽厚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是乐感文化。中国以礼乐文化著称于世,这两件国宝都是华夏音乐的代表文物,两者各有所长,难分高下。
一、 贾湖骨笛代表了华夏先民最早的音乐起源,其优势在于时间之久远。
河南贾湖遗址距今7500-9000年,出土骨笛25件,其中完整的有17件,以七孔为主,有一只为八孔。1987年,民族音乐学家萧兴华用骨笛试吹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准确的音高和瞭亮的音色使在场的人大为震撼,人们第一次听到了八千多年前古人的骨笛乐声。
河南博物馆藏贾湖骨笛
经专家们研究,七孔骨笛可以吹出六声音阶,八孔笛则可以吹出七声音阶。这些骨笛不仅可以吹奏传统七调式的乐曲,还能够吹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和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证明华夏初音至少8000年前就已经吹响,也是世界最早的七孔骨笛。
考古发掘报告上的骨笛测音记录
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最早的一支骨笛只有两孔,距今有5万年,是1995年在斯洛文尼亚发现的古老尼安德特人用洞熊的腿骨制成的。1994年,在德国南部布劳堡峪勒东南环城山岳的洞穴,发现了一支用天鹅腿骨制成的骨笛,距今3.5万年,有12厘米长,笛身有3个音孔,可以吹出 mi\so\la\do一共4个音。贾湖骨笛的发现,不仅推翻了以前的笛子西来说,而且证明中国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世界最先进的笛子。
学者们结合贾湖骨笛所采用的仙鹤尺骨、骨笛上缠绕的丝织品以及同时出土的龟甲进行研究,贾湖骨笛的出现表明了当时的社会文明已相当发达,人们除了基本的物质生存之外,更有着超越性的精神追求,或许就是原始宗教音乐的起源。
与贾湖骨笛同时出土的龟甲
不仅如此,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也发掘出土了用猫头鹰翅膀骨做的五孔骨笛,说明华夏笛音在中原之外的东北地区同样吹奏着。中国神话传说中,有个黄帝命伶伦创制乐律的故事。据《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黄帝令伶伦创作音律,伶伦听到凤凰宛转的鸣叫声,他用竹子断取两节之间,根据凤凰叫声的高低定出了12个律管和“六律”、“六吕”,即后来音乐中“十二律”的来历。河南贾湖和内蒙兴隆洼出土的8000年前的骨笛,使伶伦造乐的神话得到了实物证据的支持。
二、 曾侯乙编钟展现了最完备最先进的礼乐文化,其优势在于工艺之精绝。
出土于湖北随县的曾侯乙编钟,铸造于战国早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气势恢宏,总重量达到 2500 多公斤,加上横梁、立柱等构件,用铜量达五吨之多,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且每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2015年曾侯乙编钟入选“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与都江堰、长城、秦陵铜车马、大运河、紫禁城、郑和航海等 12 项并列。国际博协乐器专委会常务理事张翔认为,“曾侯乙编钟以工程成就入选,是因其成就是综合性的,涵盖科技、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是古代中国精神与物质双文明的巅峰,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从音乐史研究来讲,曾侯乙编钟和附属部件上的铭文共有 3700 余字,完全就是一部音乐史,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中国乐律。其实早在 3500 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最初的编钟是三枚一套,后来有所增加,曾侯乙编钟是目前出土数量最多的一套编钟。编钟主要是运用于宫廷宴会和祭祀活动,是最庄严大气的乐器,成语黄钟大吕就是形容编钟音乐的庄严、正大、高妙、和谐,是中国礼乐文化的极致体现。
青铜器铸造技术方面,曾侯乙编钟的铸造科技绝对是世界第一。这座全中国最大的编钟是公元前5世纪科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它成功使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铸造出可以奏乐的编钟。据专家研究,单是一件甬钟的铸型,就要用一共 126 块组件铸成。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玉堂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也都有过铸钟的实践,但无论怎样敲都是一个基音,很难形成音律。而曾侯乙编钟之所以能演奏动听的音乐,关键在于它恰当地运用了科学配比的合金材料,采用了“复合陶范”铸造技术,加上钟壁厚度的合理设计、鼓部钟腔内的音脊设置和炉火纯青的热处理技术,使铸件产生双音区,构成“共振腔”,显示了曾国系统先进的高科技水准。
湖北省博物馆的编钟演出
想了解曾侯乙墓文物更多知识的朋友,可以关注骊姐的头条号查阅相关文章和回答:
《险些被大炮轰毁的曾侯乙墓,宝藏暗藏高科技,惊倒无数专家》;《除了「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还出土了哪些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