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畲的代表作品,为什么网络上美国叫米国呢?
美国出生前,美洲是印第安人的家园,印第安人是以部落形式立世的。
1620年11月11日,一艏叫“五月花号”的小船载着102个狂热的英国殖民者来到美洲,屠杀印第安人,建立起13块殖民地,其中就有今天的“德拉瓦州”、“乔治亚州”、“马里兰州”。为了开疆掠土的需要,13块殖民地的代表在“五月花号”船上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成为“美国胚胎”。
1776年7月4日,胚胎宣布脱离英国殖民,建立独立的国家,定名为:The Unoted Sgates of America。
对这串英文字母,各国的翻译都不一致,中国的翻译也是五花八门。有:
花旗国
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简称大合众国
咪唎坚国,美利坚国
学者魏源翻译为:弥利坚国
李鸿章称呼为: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简称“大美国”
晚清学者徐继畲翻译为:“米利坚合众国”,简称“米国”,一统天下之时尚,被许多国家所引用至今。
1840年的名著?
徐继畲(1795—1873),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人。鸦片战争时任福建汀漳龙道道员。《瀛环志略》 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被视为《海国图志》的姊妹篇,是亚洲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地理之著述,也是近代先进人物向西方学习的启蒙读物。 以战国思想家邹衍所论中国之外有大九州,有大瀛海环之,故名《瀛环志略》。
书中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沿革,政情民俗,经济状况。《瀛环志略》共10卷,总分图44幅,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用词雅正,互为印证,于各洲诸邦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志略》共十卷,三卷志亚细亚,四卷志欧罗巴,一卷志阿非利加,二卷志亚墨利加,共介绍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介绍尤为详细,对中国人很少了解的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都有所记述。
盛世多才乱世多史?
“盛世多才”,“才”指“人才”。
在我国历史上,凡太平盛世时期,无不是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强盛,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天下士子可以安心治学,凭借学识在政府当中谋得一席之地。开创盛世的古代帝王,无不求贤若渴,往往采取各种措施拔擢人材、奖掖学士,民间也以“文能经邦、武能定国”为荣,各种各样的人才能够充分在这样的人文政治环境下一展长才,民间学风炽盛,寒门子弟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富家子弟希望通过读书做官,巩固家族权位,因此,王朝盛世对知识有着超乎寻常的需求度,因此,“盛世多才”。
“乱世多史”,“史”指“历史”。
有人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唐太宗也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国历史上的“乱世”,主要有如下几个时期:一是春秋战国时期,二是新莽时期,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四是五代十国时期,另外,大一统王朝的末年一般也是乱世。乱世著史,始于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一书被认为中国史学开始的标志。乱世时期,中央政府要么不复存在,要么权威丧尽,各地分裂割据,自行其是,战乱连年,民不聊生,社会秩序遭受严重破坏。看看乱世时期我国史学界的发展情况就可知:六朝时期,中原板荡,这个时代史风大盛,史家辈出,史书数量急剧增多。除去官修史书外,私家撰史蔚然成风。“尸素之俦,盱衡延阁之上,立言之士,挥翰蓬茨之下”。陈寿、沈约、范晔、鱼豢、王荃、吴均、崔鸿等都是一时的名家。后世学者认为中国成为史学之泱泱大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唐代安史之乱,整个社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三年(766),杜佑开始写《通典》。自称“所撰《通典》,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两宋立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不时困扰。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入史”。以便于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明末清初,天崩地解。在此背景下,产生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顾炎武的《日知录》。鸦片战争前后,帝国主义势力进入中国。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徐继畲撰《瀛环志略》,何秋涛编《朔方备剩》,他们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的代表人物。清末民国初年,天下纷扰,梁启超等人大力倡导新史学,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先声。
盛世修史多为朝廷组织,其旨大抵出于以下几端:保存历史的轨迹,宣扬帝王的圣功明德,通过修史来表明本朝的正统地位。以上出发点决定了正史常有诸多不足。与盛世修史相比较,乱世著史多为个人从事。大抵乱世的朝廷自顾不暇,更无心力去劳师动众修纂史书。常怀治平使命的的知识分子,却不能对此无动于衷。血性一点的,慷慨悲歌,投笔从戎。文弱一些的,则穷究经史,探寻摆脱困境的办法。所以乱世所著史书更多地表现出探求历史治乱之道的色彩,包含着更为浓郁的经世致用思想。因较少朝廷约束之故,这类史著也往往容易有“超历史之立脚点”,自由度更大,思想性更强,更富于历史批判精神。
所以,“乱世多史”。
祖籍山西忻州的名人?
班婕妤(前48年—2年),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楼烦(今山西朔县宁武附近)人,是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班婕妤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急歌行》,亦称《团扇歌》。
匈奴汉国皇帝刘聪,字玄明,一名刘载,生年不详,卒于东晋元帝太兴元年( 318年)。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国君。
匈奴汉国皇帝刘渊,字元海,生年不详,卒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孙,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立者。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分匈奴为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师居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北),刘豹死后,刘渊代为左部帅。西晋太康十年(289年),晋武帝司马炎以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生动的描写和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人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貂蝉为吕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与关羽。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曹操得知后抓捕貂蝉,貂蝉毅然扑剑身亡。
杨家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这里的父子就是指杨业和杨延昭,这位供备库副使杨君,叫杨琪,其祖父是杨崇勋,杨业是其伯祖。宋朝积弱,最后亡于外敌,所以遗民们更加追思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于是杨家将的故事得以广泛流传,在流传过程中,民间加入了许多神奇的人物和故事。
白朴汉族,山西河曲。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1226--?)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位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元好问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便出自元好问的著名诗篇《摸鱼儿.雁丘词》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忻州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傅山(1606--1684),男,西村人。初名鼎臣,原字青竹,后改名为山,字青主,一字仁仲,别字公之佗,号朱衣道人。别名共44个。明代万历35年6月19日生于阳曲县西村。傅山祖籍原为山西大同,六世祖迁居忻州顿村,明正德15年(公元1520年),迁居阳曲县西村。其祖父傅霖,出身进士,官拜辽海兵备道。其父傅之谟,号离垢先生,精通中医。傅山兄3人,兄名庚,弟名止,他为老二,当地人称"傅二爷"。傅山有一子名眉,文武双全,熟读兵书,能骑射、善长枪。
徐继畲,字健男,号松龛,别号康田,书斋名退密斋,乾隆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寅时(1795.12.4),出生在山西省代州五台县(今属忻州市)东冶镇东街“司马第”的清贫的士宦之家,同治十二年三月初三日辰时(1873.3.30)去世。他是一位爱国者,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学、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是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1955年首先提出来的,此说法流传甚广,后来更是被直接简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公是民族英雄这点毫无置疑,但究竟是不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史学界存在一定争议。
文澜先生认为林则徐是第一人,主要基于林在作为钦差大臣受命查禁鸦片后,对洋人做了一些了解工作,还委托他人编辑翻译了《华事夷言》《四洲志》《各国律例》等书籍,对推动国内了解外面的世界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林则徐本人对西方的了解是极为有限的,例如近代史专家陈恭禄先生就认为:林则徐。。。对外知识之浅陋。即使文澜先生自己也认为:林则徐的才能在当时虽然是第一流,但闭关时代的封建知识限制了他,使他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的世界,茫然无知。
据史书记载,林则徐还闹出不少笑话,比如林则徐1839年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就认为洋人如果没有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拉不出屎,没有中国的原材料,就无法织布。而在鸦片战争即将打响的时候,依然认为英军军舰只适合在宽阔的海面作战,一旦进入内河就的完蛋。可见他对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科技现状完全不了解。
提到“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就不的不说另外一位先驱--魏源!
作为生于乾隆年间的老人,魏源对社会的发展判断目光犀利,见解独到,他在专著《海国图志》中提出“经世致用”的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更是振聋发聩,吹响了近代洋务运动的号角。除此以外,《四洲志》也是他受林则徐委托翻译而成,
梁启超就说过: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
日慕君在此无意挑起争执,在日慕君看来,林则徐也好,魏源也好,都是那个时代“开眼看世界”的优秀代表,虽然封建社会束缚了他们的知识范围和认知能力,但是他们心忧国家,前赴后继,正是因为有他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的国家才从封建愚昧中逐渐走出,走上科学民主的现代化道路,才有今天的繁荣富强,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