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的代表作品有什么,梦回吹角连营这句辛弃疾的诗最具男子汉气概?
辛弃疾是我最喜欢的豪放派词人。特别是他的军旅题材词作更是别具一格,既有起义抗金的实战经验,又有胆敢率五十余人勇闯几万敌阵擒奸的勇气和功夫;更有文采斐然的才华,其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且所创之词名篇名句众多,被后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众多辛词中的名句之一,后人也耳熟能详,也是我非常喜爱的警句。题主问为何此句最具男子汉气概?我想主要是因为:
一、搞清楚名句的出处、其意及创作背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句词,出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翔寒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确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其词意为:
醉里挑亮油灯看着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创作背景:
辛弃疾虽生于被金人控制的故土北方,从小受家庭的良好教育和目睹金人统治下的百姓苦难,所以长大后起义并归南宋朝庭。由于抗金主张被否并被主和派排挤,辛弃疾罢官后,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同甫(即陈亮,南宋爱国词人,力主抗金,辛弃疾的挚友)在铅山第二次"瓢泉会见"后,双方以《破阵子》反复和唱,这首大概也是作于这一时期,且是最出彩的。
二、此句表明了词人抗敌的意志和决心打开此词,开句起笔便高开高走,就像打开高压锅的气门,或是打开高压水枪的阀门,气直冲天,水直喷发,使人的热血一下沸腾起来。
"醉、灯、剑"和"梦、角、营"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交待词人是在晚上喝酒了,且在三、五分醉以上,喝醉了词人还没有睡,而是把灯挑亮,再拨出宝剑反复擦试,让其寒光发亮,久久看着。睡梦中,也许是词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之故,又梦到自已回到战火纷飞、号角连营的岁月场景,手举宝剑,指挥千军万马与敌人展开搏杀。
这种醉时也想着要杀敌抗金,梦中也想着如何收复失地的境界,无不表明词人抗金收复失地的意志和决心有多么的强烈、坚定和紧迫。
三、此情表达了男子汉的忠诚与爱国醉与梦这两个字,对我们大多数衣食无忧的男人,特别是仕途失志、官场失意的男人来说,无论是动荡年代还是歌舞升平之时,首先想到的是醉生梦死、春宵一刻值千金、今朝有酒今朝醉等及时行乐的作为,最好一点的想法就是把自己小家经营好,小日子过好。
但词人却不是如此,虽然在家闲居近二十年,与志趣相投的友人相聚,议论和讨论的话题中心依旧是国家的兴亡和山河破碎如何收拾,如何复兴。自己的日常所思所想都是与打仗有关,醉了还不忘擦剑看剑,睡梦中还在奋力杀敌抗金,据说词人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这样闲人多年,又远离权力中心的一位老者,能初心不变、忠诚不移实属不易,如此的忠君之心、爱国之志和家国情怀,古今中外没有几人能与其相提并论,我看在稼轩那个时代,也只有陆游老人家了。
四、此意宣扬了大丈夫的责任和担当什么是男子汉大丈夫?也许有多种答案和标准。我想最重要和最可贵的除了上述提到的忠诚以外,那一定是男人的责任和担当。一个家庭、一个集体或是一个国家都需要男人的责任和担当。特别是逆境之时、危亡之际,男人的责任和担当显得尤为重要。男人有了责任和担当,这个家就有了依靠和安全,这个国就有了立柱和支撑。
我们还是回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句词里来看责任与担当吧。
词人用"看剑""吹角"开句起笔,一下子把冷兵器时代中国古代文人和武将的精神支柱给立起来了,剑也泛指武器。武将佩剑那是你手中的杀敌和护卫工具,文人佩剑那是代表你的性格特征。
通过此词可以看出,词人与剑以及国家完全融为一体,剑人合一,家国等同,几乎是其生命的全部。
词人虽然"可怜白发生",但始终没有忘记作为南宋男人的一份责任与担当,时时刻刻在看剑,让自己眼里有任务,不要忘记责任所系;每时每刻在等待朝庭的召唤,让自己的肩上有压力;每夜在梦中听到"吹角连营",让热血能永远随生命沸腾,期待号角吹起杀敌的那一刻。
词句也警醒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当国家有难,民族有危之时,男人的责任就应义无反顾提剑上战场、赴一线,男人的担当就是随着冲锋的号角向前冲,往前倒,不退缩。
正如金庸武侠小说世界里说的剑法剑气剑魂和侠者风范;也如《亮剑》所倡导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结语一个时代有辛弃疾这样的文武全才之人,忠勇双全之巨,使命担当之汉,原本应是那个时代之幸,可惜由于南宋朝庭的腐败、昏暗、软弱和妥协,这些忠诚和勇士或被杀害,或被冷落,最终导致亡国的可悲下场。
壮志难酬的辛弃疾,一生始终没有动摇收复山河失地的坚定信念。他满腔激情,惟有将国家兴亡的忧患意识寄寓于词作之中,以其悲愤和豪放之词名志抒情。
我们多想国家大幸词人亦幸啊!
@石润居原创诗词 欢迎大家讨论赏评!
把栏杆拍遍辛弃疾的主要内容?
本书收集著名散文作家梁衡近年苦心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
收入本书的作品多以写人为主。有铁甲烈马、威风凛凛,以武起事又以文为业的大词人辛弃疾;有被皇家发配边荒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则徐;有以文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直面人生的瞿秋白;有胸怀博大、因一生的“大无” 而铸成人生的“大有”的周恩来;有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追求着那遥远的美丽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也有挺立在智慧高地,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镭的发现的伟大女性居里夫人……收入本书的《把栏杆拍遍》、《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晋祠》、《读柳永》等篇,一经问世,即广为传诵,成为名篇佳作,并为多种课本及教材选用。此外,作者的一批极具个性与人文内涵的山水散文,也在本书的收集之列。
作家梁衡是现代作家还是当代作家?
当代作家,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梁衡夏感的读后感?
读梁衡的《夏感》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这是梁衡的散文《夏感》,描写了夏季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表现了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抒发了对金黄色的夏季的情有独钟。梁衡,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梁衡散文,一般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
但本文以描写居多,娴熟巧妙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大多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突出了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这些特点本来是抽象的,“沸腾的一锅水”就化抽象为具象了。再如“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描写了农作物具有人一样形象的动作,很有趣味,特别是人的跑步冲刺的形容,让读者强烈感受到农作物旺盛的活力。“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蝉儿“潜在树叶间的一声声长鸣。”“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的麦子的香味。”诉诸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使读者对夏的感受如见其形如听其声如闻其味。
其次,本文语言读来颇有书卷味,常常文白相间,显得雅致。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简洁精练,富有文言味。读来不免让人跃跃欲试,也来个:夏之色为金之黄,如稻浪如麦香,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也来个:冬之色为寒之白,如冰雪如霜花,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蕴籍凝炼,有节奏感,与后面的散句相映成趣,富有变化之美。
且在描写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时,引用了古诗句“田家少忙月,五月人倍忙”加以印证,那种悯农的情感,不由让人想起唐代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让人想起同样是白居易《观刈麦》里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让人想起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里的“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甚至想起峻青在《海滨仲夏夜》里的描述:“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的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的说笑,尽情的休憩。……”
哦!联想太丰富了,打住!赶快收回脱缰的野马,否则就离题万里啦。还是书接上回,续谈《夏感》的语言特色。其三,本文语言不经意间显出刚性气质。梁衡散文的语言都有男性化的风格,不显造作,风格气质自然表现。如“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一段,由具体描写推进到概括性描述,伴随着写景,视野逐渐开阔,“磅礴”、“滚动”、“升腾”,语言中的大气张露出来。“夏天到了”四字单独成句,斩截、响亮。再如“终于沸腾”、“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他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我却要大声赞美”等等,字里行间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无不张扬男子大气。
《夏感》读来令人奋袖出臂、意气扬扬,令人血脉贲张、豪气喷涌,我按捺不住沸腾的激情,也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三笑电影插曲原唱?
60年代电影《三笑》插曲《真心来相诉》,倪雅丰原唱。
《三笑》于1964年出品,该片由李萍倩执导,陈思思、向群、王宝铿、苏秦、梁衡、裘萍等领衔主演。
该片是首部彩色阔银幕影片,是越剧小生向群的首部电影作品,是“长城三公主”之一陈思思演艺生涯最经典的作品,凭借该片陈思思也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
梁衡的作者介绍50字?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近年《海思》也被选入鄂教版语文中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