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歌的代表作品《华山 》,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李白正好是跟他的时代错身而过的一个人——张大春先看看台湾著名作家张大春先生在《大唐李白 少年游》的“附录”《小说家不穿制服——张大春对谈吴明益》中是怎么说的:
李白正好是跟他的时代错身而过的一个人,而且是面对面的错身,像会车一样,就是这样过了,当他那个时代,所有士子都必须透过迎合考官制定的格律标准,去写诗的时候,他倒过来,他解放了格律,你说他伟大吗?事实上他不是,第一点,他根本没有资格考科考,人家说李白那么大的才能为什么不能考?因为他是商人的儿子,商人之子不能参与科考,所以他只能靠投赋投献,献诗给有能力推荐他的人,或者献诗献赋给皇帝,他只能透过这种方式来谋取一个出身,他所作的所有努力,看起来都像是结成网来让他去掠夺这个世界,但他结不成网,是这环境不让他结这个网,所以他只能吐这个丝把自己包裹起来。李白的诗貌似不中绳墨,实则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苏颋语),但
世人看到的是他的潇洒不羁,却很少有人明白他心中的苦楚。李白有钱。李白曾经在文章里面,说他一年花了三十万钱去接济那些落魄士人。一缗是一千钱,三十万钱就是三百缗约等于(后世的)三百贯钱或三百两白银,如果参考唐朝开元年间的购买力平价,一斗米的价钱大约是十个钱,三十万钱相当于三万斗米,当时一个地方长官刺史,年收入大概是八万钱,三十万钱大约是刺史3年的薪俸,李白随手散之,也许其中有他文艺化夸大的成分,但能这么夸张,实际应该也相差不远。
李白的诗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就是这个范,而其基础也和李白出身富商之家有关。
李白有名。李白当时十分有名,证据是唐玄宗见到他时说你名闻天下而朕不知,朕居然没有把你拿到我身边来,若非素负道义岂能如此?这里的素负道义是李隆基讲自己上辈子一定是和李白在山上一起修道的,意思就是在冥冥中我们两个在道这件事情上一定是有牵连的,这固然是因为推荐李白给玄宗的正是贺知章,贺知章在和唐玄宗之间也有谈玄说道的私交,但是如果李白没有之前通过自己的社交和诗篇在全国形成的基础性的普遍关注和影响力,即使有力后援帮助,上达天听也没有足够的理由。
一个有钱有名有才华,但却有着钱、名和才华最终都无法根本上克服的障碍的人,那么他骨子里的绝望和悲凉,是可以想见的。后人有时会觉得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轻佻,觉得李白的“生不用封万户,但愿一识韩荆州”谄媚,即使不那么负面,也觉得他狂放天真,但他真正的心曲幽深,又有几人知晓。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理解李白的,竟然是和他性格、诗风迥然不同的杜甫。李白,真谪仙人也!谪仙人,就是贬谪到了人间的仙人,真正属于他的王者荣耀并不在大唐盛世的一个清要官,甚至不在于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这样的千秋勋业。苏州哪里旅游最好玩?
我去过很多次苏州,从上海过去很近是个重要理由,有个很会笑的干儿子在苏州是另一个。还有,就是弥补无知的空缺了。
最早去,逃不过打卡心态,拙政园、虎丘、平江路、十全街、观前街一溜烟看过来,当然,走的都是马灯。后来再去,只听了评弹,只去了郊区的东山西山,只看了苏州博物馆,一次就去一个地儿。但最近这一次去,却是我最爱的,因为跟了牙叔的摄制组还被当地人带着。而那两个当地人,偏偏又是很潮范儿的苏州通,于是乎,逛园林还是逛园林,但逛的是静雅的艺圃;听评弹还是听评弹,却是在让人感悟生命如茶的金谷里;喝咖啡还是喝咖啡,却是在江南最牛的私家藏书楼;住酒店还是住,住的却是老城区最有苏州感的姑苏小院……
又正好,有朋友跟我讨苏州旅游攻略,就觉得这一次的苏州,很苏州,还很当下。两个字,融合。于是赶紧动笔。
姑苏小院住下
就听这名字吧,姑苏小院,定是小巷、花草以及翻墙黛瓦的地道。一住,果然如此。在树影斑驳、烟火气十足的老街上拖着行李,心会不由鲜活起来,大概是嗅到了市井气里混合着的静怡了吧。姑苏小院,就那么随性的散落在苏州古城的角落,猛一看不怎么起眼,但仔细瞧了,就看见精致了。最喜欢的是可以发呆的院子,什么也不想,就那么呆呆的,我坐了好一阵子。
安静够了,就从院子里出来,没走几步,就进了大儒巷。这大儒巷就临着平江路,但要小众的多。短短的400米,却有德邻堂、定宅、邵庆寺、德善堂几处古宅子。就算懒得进宅子里只是在路上走走,也是很妙的事情。玉器、丝绸、桃花坞木刻这些个很有苏州特点的物件,随便淘淘;咖啡馆、小酒吧、苏式小菜馆也是隔三差五随便坐坐。要是不小心走进窄窄狭长的廊道,没准还能跑进晒着被褥的人家后院。
金谷里听评弹
到平江路走马观花的时候,走着观着就进了金谷里。第一眼被吸引的,当然是建筑,折衷主义风格的影子告诉我,这是民国风,透着一股子很清净的味道。在里面转转,一开始以为是个顶着艺术帽子的酒店,然而不仅仅是。一会又觉得是个很有规模工作室,最后逛完了就知道了,这原来呀,是一处极具融合感的艺术空间,但,是离生活很近的那种。墙上的艺术画作,工作坊里很匠心的中式华服,河岸边的咖啡和甜品,连同建筑本身都是。
参观完就跟自己说,下次就住这里吧,但问了,很难定到房间。正遗憾着,楼台上的堂会,把吴侬温软的评弹送进我耳朵里的时候,我正陷在苏式的各种精致里。上楼,听评弹,咿咿呀呀的,又是抑扬顿挫,又是轻清柔缓的,耳朵都酥了。
艺圃里的慢时光
艺圃的好跟必须先从弄堂里七绕八绕走进去有关。到苏州旅游,老城区的那些老弄堂是要走走的,文艺的说法是,似一管洞箫,幽怨呜咽深长,直白的说法是,纯正的苏州味道,好极了。也是怪了,大白天的,并没有遇到几个人,两侧墙面的高和弄堂的窄,平添了几分故事感。我猜想,北方人会觉得这些弄堂有些怨,但问了当地人,却回答我,那是以暗为安的设计,走在里面,踏实的很呢。
反正就在这寻常老城里,艺圃带着明晃晃的世界遗产头衔,面阔三间,安安静静的七绕八绕的绕到了。走进去,都是曲径白墙,点缀花窗藤蔓,偶尔点缀几株活生生的鲜。关于艺圃的前生今世,一键百度就了然于心,懒人此处不赘,因为要说的太多。总之,清朝时候的园子,历经三位主人,珍贵的很,所以才是苏州人的最爱。没了拙政园的喧闹,有的只是随心所欲的在细节里迂回的心。
我问身边的苏州潮人,这些园林文化到底给了苏州人什么样的品性?他回答:后院文化,宅在家里,在自家后院里舞文弄墨,与世无争。
过云楼里撸猫
你要是问苏州的老人,“过云楼”是什么地儿,他一定会回答你,是苏州收藏文物、书画、古董的地方,临了还可能还会加一句“因藏品名贵享有江南第一家的美誉。”但你若是问一个苏州文化潮人,他可能就会说,这是一个集结了书店、艺术展览中心、文化艺术论坛、云雀咖啡馆、艺术衍生品集萃店的潮地儿。但用我的话说,就是在艺术品里品味艺术品的地方。对了,里面那个艺术衍生品集萃店的名字很好,叫“我的”。但里面的衍生品更好。
到美术馆参观完若是没有见到心仪的衍生品,总是很遗憾的事情。在“我的”,还真不会,KAWS的、村上隆的、潘粤明的……很多。
院子里一只棕色的猫,大咧咧的就走过来躺在我的面前, 慵懒的撒欢着,在那个阳光不错的下午,成为我关于过云楼记忆的一部分。
创意园区里的真火车
这不仅仅是一个好玩的创意园区,这是一个有一节双层的真火车车厢竖在在中央的创意园区,不得不说,会玩,会制造噱头,这样看来,上海老外街的那节火车头就弱爆了。所以,看见各路网红在里面拍啊拍啊的时候,完全不会意外,不会,还没忍住也加入其中。这个园区就是苏州的蓝SPROT,在盘胥路188号。体育文化主题很是诱人,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以及轮滑、攀岩、潜水,运动种类很多。但我还是来看火车的。
菜市场里不想出来
你没看错,我,一个不怎么进厨房的博主,竟然跑进去苏州的一个菜市场里,迟迟不肯出来。我只想说,什么时候,要是中国的菜市场都变成这样了,品质生活也就真正普及了。这绝对是理想中的升级版的菜市场,都市感与烟火气完美并存,相互辉映。新鲜、丰富的蔬菜摆在干净的柜台上,再温暖的灯光打着光,就这点设计,我就被感动的一塌糊涂,然后,那些蔬菜水果什么的,都在我眼里变得跟艺术品是的。但就走了一个圈,这哪里只是一个菜市场啊,这分明就是一个生活展览馆嘛,陪伴着蔬菜水果食物的,还有咖啡,还有各路文创产品,很田园很怀旧很苏州的城市新空间,真的喜欢……
右见适意空间
钮家巷东升里 13 号原是一间荒废了 20 多年的老宅子,后来被艺术家汪拓发现,保留一砖一瓦,在这里建起了一座集家具展示体验、咖啡面包空间、艺术馆、商务会客为一体的生活馆——右见适意空间。而它被很多人熟知的,是另外一个名字 La Cipolla。准确地说来,La Cipolla 是右见适意空间内的其中一个关于咖啡和面包的部分。来到这个占地 1500㎡ 的超大空间里,可以吃到整个苏州城都很抢手的欧式面包,可以体验意大利家具,还可以参观艺术馆。当然,这整座老宅子的改造和设计,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观赏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