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代表作品对比图高清,毕加索和达利的绘画风格有什么不同?
虽然西方立体主义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真正的艺术是在东方,是在中国”,但是历史始终无法否认与磨灭古代西方艺术为后人所留下的巨大贡献,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直到20世纪,西方世界诞生了许许多多不同艺术风格的艺术大师,比如,毕加索、达利,那么都是来自西班牙的大画家、艺术家,毕加索和达利的绘画风格有什么不同呢?
异曲同工之妙马蒂斯、毕加索、达利同属于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艺术家,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是毕加索和达利的绘画风格,暂且不议论马蒂斯了,从流派风格来区分,毕加索的绘画风格是“立体主义”,达利的绘画风格是“超现实主义”,前后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画风,但事实是这样子吗?
稍微看过毕加索和达利画作的人,估计都有这种感觉“毕加索和达利的画真的好难看懂啊”,在这里申明一下,那些说毕加索和达利的画很容易看懂的人,根本就不懂艺术;可以这么去理解,欣赏毕加索或者是达利的画作,要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只有一种答案,毕加索和达利的画作所要表现的就是真实的现实,没有其它。
虽然毕加索和达利二人的绘画风格不同,一个叫“立体主义”,一个叫“超现实主义”,但是这两种画派之间的关系并非各自独立,而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交关系,从画作的表象来看,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都是极度抽象风格,没有一个人在第一欣赏时,就看懂了毕加索和达利的画,
由于毕加索和达利同样都是崇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天才艺术家拉斐尔的艺术理念,只是将画风改变而已,忽略了物象原本的具体特征,这并不是要颠覆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这是对现实社会“禁欲主义”的批判,要知道,“禁欲主义”不只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时才存在,而是一直都存在。综上所述,这就是毕加索和达利的绘画存在异曲同工之妙的地方。
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中?
诶呀妈呀,他随便画的,啥也不象征。
毕加索一生有多少作品?每个都那么含义,那毕加索就活不到那么大岁数了。
他几乎所有作品都是随便画的。
梵高和毕加索哪个造诣更高一些?
梵高(1853——1890)和毕加索(1881——1973)都是西方美术史上的大师级油画家,都创造了个人的独特绘画语言和面貌,都对西方油画向现代性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从对整个西方美术史的贡献,个人影响力,以及对油画技法的创新高度等层面来看,毕加索的造诣要高于梵高。原因如下。
梵高《星空》
其一,毕加索要比梵高长寿很多,他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油画风格的变法,画风面貌远远比梵高丰富,作品数量也比梵高高出很多。
毕加索活了92岁,从10多岁开始画画,差不多10年左右改变一次画风,把现代油画各时期流派齐齐尝试了一遍,一生大约进行了7次变法,像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抽象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都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
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作品
而梵高刚进入创作力丰盛时期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仅仅活了37岁,许多技法风格他还没来得及探索,只能遗憾而去,这个先天性劣势导致他在油画风格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上输了毕加索一筹。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其二,毕加索更善于经营自己的名声和影响力,把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了各个领域。而梵高是纯粹的艺术家,除过画画,无论在社交能力,还是生活技能上,都远远弱于毕加索,导致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没有毕加索高。
梵高《收获》
毕加索在世时,善于给自己制造新闻,常喜欢召集各行各业人士开办家庭沙龙,就他的作品展开讨论,并邀请知名作家和记者写报道,让自己的大名隔三差五出现在报刊上,如果哪天没出现,毕加索就感到浑身不舒服。所以,毕加索在生前就名利双收。
而梵高对炒作,宣传,推广几乎一窍不通,因此,他在生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非常有限。
毕加索蓝色时期作品
其三,毕加索以智慧和思想画画,梵高以情感,甚至生命来画画。两人在艺术造诣上各有千秋,很难比较高低强弱。
梵高的油画像火山喷发,情感浓烈炽热,非常感人,而毕加索的油画以哲学思维来入画,能带给观者许多形而上的思考。
在物象造型能力上,毕加索的造型能力要强于梵高,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以及一些素描作品,都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因为毕加索小时候接受过严格的学院教育,而梵高小时候家境一般,主要依靠自学。
如何看待11件毕加索作品拍出超1亿美元?
观看视频我们大抵可以得知此次拍卖会上毕加索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其的超现实主义部分。在毕加索后期的绘画中,主要集中在超现实主义领域,早期的立体主义作为一些绘画元素穿插在他超现实主义理念的间中。
视频的音乐很应景。Actually,拍卖会的房间也很应景。那么就从应景的角度出发,我们来评论一下为什么这些作品卖出了一亿美元的高价。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稍微地偏开一下进入现代主义建筑的领域。
走入现代主义建筑我通常喜欢用扎哈·哈迪德与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来作为一种现代意义体现的表达。要想弄懂毕加索绘画的美之所在,非得弄清现代主义及其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意义所在不可。
安藤忠雄与哈迪德的现代建筑都体现出一种几何形式被放置于空间时的那种美。就表达形式来说几何形式是纯粹的。若从分形以及分析的角度,任何一件完美的具象作品事实上都是由几何形式在组合呈现的。包括且不限于线条构图、灰度涂抹与色彩等。
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只是在过往的艺术大师的具象主义作品中,所有几何形式都被包容在一个具象的外表之下了而已。对于大自然的任何事物,它们是没有所谓的线条存在的,线条的存在仅限于我们人类的知觉中,是对于任何自然事物边界的一种实用的抽象。因为只有抽象后我们才能就此对该事物形成可以认识的概念,又才能在此事物的概念基础之上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
语言是我们平常交流的工具,事实上艺术也是。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从偏离的旁径上回到了艺术的范畴,事实上,我们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在任何艺术史了,建筑艺术永远是艺术的一部分。
在这个稍长的回答中,我为什么要把视频给搬上来,那是因为我在视频中看到了难以忘怀的一些东西。
一图胜千言,但有时候,视频更是胜过了静止的图像。因而我打算不在本回答中再次提供毕加索作品的任何绘画的图片。
此视频中,不仅是毕加索绘画的形式打动了我,当摄像镜头贴近画面时我看到了让我难以忘怀的那种超现实主义境况下的笔触。就在那么一刻我忽然发觉原来毕加索的笔触也是如此具有魅力。甚至可以有梵高笔触一拼的势头。
现代主义的形式是几何形状,基本上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受到几何形式的影响,最重要的便是矩形了。我们想想看是不是?
在本回答中,我不想再次重申以前重申过多次的关于现代主义艺术抽象概念背后的我们的知觉性,因为那晦涩难懂。这一次我们换一个方式,用直觉的形式可不可以?
一幢现代主义建筑一间现代主义的房间以及现代主义的装饰,我们随处可见几何形式的各种变形。我们设想一下,在这种现代主义氛围中我们是放置一幅达芬奇的画作呢还是放置一幅毕加索的超现实主义抑或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哪一种放置更为恰当契合?我们一定不要身子进入了现代思维却依旧停留在遥远的过去。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头我便说音乐契合,房间也契合之故。
世界上有哪个画家的油画作品让你感到震撼?
艺术在震惊世界的灾难面前丨历史上的经典“抗灾”主题画让我感到震撼、敬畏、反思和感动!
2020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全球公共危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置身于这场新型冠状病毒灾难的对抗之中。灾难面前,我们都有各自的情感反应与判断,艺术家们当然也不例外。
杨晓东:油画《国士无双终南山》
疫情当前,共克时艰。为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打赢疫情防 控阻击战。画家们以战“疫”为令,拿 起画笔,宣传防护知识,讴歌战斗在疫区前线的最美中国人,为 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同全国人一起,在党中 央的坚强领导下,心手相牵,众志成城,为夺取防控疫情的最后 胜利贡献力量!
在梳理关于这次灾难主题艺术作品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对于灾难题材的作品表现非常匮乏,二十世纪中下叶因为战争所付出的沉痛代价才衍生了相关的作品,这或许与中国的文化有关,对于“死亡”等不好的词汇我们向来避而不谈,就像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
关于人类历史灾难性题材作品不多,但每一件都很有意义,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单纯的“见证”与“记忆”,更多地是对于生命、因果及相关本质的追问与思考,以这些作品的构成来阐述艺术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对生命力量的释放!
欣赏与反思:
彼得·勃鲁盖尔(荷兰) 死神的胜利
117×162cm 油画
1561年 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大概从1556年起,勃鲁盖尔的绘画内容从他主要对社会上狂妄、贪婪与残忍行为的谴责,发展成为对人的命运的深刻思索,这就迫使他更多地采用一些幻想和虚构的手段。在勃鲁盖尔看来,人并不是美德的象征物,而是罪恶和愚昧的载体,所以,死亡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不仅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也代表着罪恶的结束,这就为《死神的胜利》中的死亡带来了道德的寓意。目的在于揭露教会的黑暗与宗教法庭的恐怖。
戈雅 (西班牙) 圣弗朗索瓦·德·波吉亚和垂死者
布面油画 350×300cm西班牙瓦伦西亚大教堂藏
戈雅 瘟疫医院 117×162cm 布面油画 1800年 私人收藏
作品导览:当时欧洲黑死病大概死了两三千万人,人口锐减30%-40%,这个数量是极其的巨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人口损失才只有5%左右。而且这还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口损失的问题,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恐慌。医学的不发达和心理恐慌造成了驱魔或者是巫术的流行,这在艺术家的笔下也都有体现。上面是西班牙艺术家戈雅所画的两件作品,一件作品的主题是驱魔,一件作品主题是瘟疫医院,都显示出一种绝望的、恐怖的场景,在驱魔这件作品里,还可以看到他把瘟疫具体化、形象化了,在病人的背后出现的那些魔鬼,就是瘟疫的化身。
保罗·佛斯特 罗马的鸟嘴医生 铜版画 1656年
作品导览:看似怪异的外表,在那个年代却是拥有大无畏精神的白衣天使!中世纪时,与瘟疫零距离接触的医生,也还没搞懂传染病学原理。面对致命的病菌,他们只能鼓起勇气,穿着泡过蜡的宽大衣物,将长长的鸟嘴里塞满药草过滤空气、用玻璃片遮挡眼睛,拿木棍掀开病人的被单或衣物。这种特殊的装扮,在当时其实就是简单的“隔离防护服”。
泰奥多尔·籍里柯(法国) 梅杜萨之筏
491×716cm布面油画 1819年 法国巴黎罗浮宫藏
《梅杜萨之筏》局部
作品导览:作品源于一次法国的沉船事件,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所有的逝者均为男性,而女性均活了下来等待救援,这种艺术的取材也暗藏着籍里柯对于灾难面前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跟态度,更是表达对于逝者伟大精神的尊重与颂歌。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 格尔尼卡
3 49.3×776.6cm布面油画 1937年
西班牙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自诞生之日起便成为与“战争”主题紧紧捆绑的争议之作。事实上,这幅创作于1937年的名作,并没有像它的创作者那样为人所熟知。《格尔尼卡》的画面由黑白灰三色组成,视觉感官错乱不堪,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揭露了纳粹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无辜平民的大规模轰炸,反映出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这幅画的感人之处,正在于对法西斯暴行场面的揭露。
路易斯·埃克托尔·勒鲁(法国) 维苏威火山爆发
布面油彩 190×303cm
1881年 法国第戎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维苏威火山位于意大利西南部的一座活火山,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喷发,最具灾难性的一次是在公元79年的大规模喷发,灼热的火山熔流和碎屑毁灭了当时极为繁华的拥有2万多人口的庞贝古城,其它几个有名的海滨城市如赫库兰尼姆、斯塔比亚等也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十八世纪中叶,考古学家才把庞贝古城从数米厚的火山灰中发掘出来,那些古老的建筑和姿态各异的尸体都完好的保存着,这一史实已为世人熟知,庞贝古城至今仍是意大利著名的游览圣地。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描绘远处黑暗中爆发的火山,滚滚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加突出了身着白衣逃难的女性表情与神态。
格罗 (法国) 波拿巴视察雅法的瘟疫患者 布面油画
作品导览:这是1799年叙利亚战役期间发生的插曲,拿破仑军队但在激战中,全军遍染鼠疫,情况十分严重。拿破仑为此下令,所有骑兵在行军中一律下马,并身先士卒,徒步行军,以让出足够的马匹来运载病号与伤员,并将重病患者安排住院治疗。这幅画就是表现拿破仑和他的部属亲临病院探视士卒的情景。这幅画也是一件在东方主义诞生之前富有东方风格的作品,很精细地描述东方建筑并利用人物表情的自然技法。
威廉·透纳(英国) 暴风雪
布面油画 91.4×121.5cm
1842年 英国泰特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透纳将自己绑在船桅上,经过四小时的观察,冒着生命危险终于画出这幅作品。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的汽船、弥漫在海面上的暴风和大雾,在天空中形成一个漩涡……狂澜的暴风雪宛如要把船毁掉一般。
蒋兆和 流民图 1943年 中国美术馆藏(下卷)
作品导览:1941年,在北平沦陷区,蒋兆和开始巨幅《流民图》的创作。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流民图》堪称一幅里程碑式的宏篇巨制,它标志着中国人物画在直面人生、表现现实方面的巨大成功,也是蒋兆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画的创作极其波折也极富传奇色彩。全画通过对100多个难民形象的深入描绘,以躲避轰炸的中心情节点出了时代背景和战争根源,直指侵略者的罪行,具有深沉的悲剧意识、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史诗般的撼人力量。《流民图》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神力度,还因其艺术上的空前突破。他融合了中国画的线描和西画明暗塑形的表现手法,使中国人物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周思聪 卢沉 矿工图之五 1980年 北京画院藏
作品导览:《矿工图》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继蒋兆和《流民图》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创作。周思聪在构思之初便经历挫折坎坷,一面世便引发美术界各种争议,甚至她最后“未完成”的状态也成为今天各种探讨的话题。这幅矿工图为组图,对世间残暴的强烈控诉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期望使她创作了这组画,此为组画之一,表现了二战时期侵略者统治下的中国矿工受难者的生存状态。
丸木位里 赤松俊子 原爆图(局部)
1950年 日本丸木美术馆藏
作品导览:1945年美军在日本广岛与长崎上空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伤者不计其数,日本一周后宣布投降,至此战争也给日本民众带来了沉痛的烙印。而作者丸木夫妇正是家住广岛附近仅4公里的居民,他们目睹了这一切,仅管战争结束了,却依然充满着战争的阴云,在广岛目睹的惨状,在心中挥之不去“无论怎样难过也得把黑暗画出来”。共历时32年夫妇二人创作了15部《原子弹灾害图》,又称《原子弹爆炸图》。在日本展出观众达800万人次,后到中国、欧洲等地巡展,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周思聪在中国美术馆见到该作品后,促使了她对于《矿工图》的创作灵感。
《原爆图》不仅表现了原子弹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揭露了战争对于人民的伤害,同时,在艺术上,用艺术的语言表现悲惨的历史,将原子弹灾害下对生灵的摧残,刻画得深刻而尖锐。从艺术形式看,《原爆图》充满了日本画的特点,它的分段、分页的形式,不仅便于绘制和展出,而且和日本绘画中的屏风的形式相吻合。它的画面中的墨色的运用、空白的处理,无不透露出日本画的意蕴。
司徒乔 曝背者 1946年 中国美术馆藏
孙宗慰 打粥 1948年
伍必端 唐山大地震 木刻版画 2006年 中国美术馆藏
彦涵 汶川地震生死关头 木刻版画 2008年
汶川512大地震油画《压不垮的脊梁》
《压不垮的脊梁》局部
内容来自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谢谢
毕加索的画以49827万英镑成交?
【文藏来答】
日前,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以1.36亿英镑(折合人民币11.83亿元)总成交额收官。其中,备受瞩目的毕加索“金发缪斯”——《戴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玛莉·德雷莎·沃特)》以4982万英镑成交,成为欧洲历来成交价最高的画作。
此次拍卖共推出47件拍品,逾一半作品为首度登上拍场,吸引了35个国家的藏家踊跃竞投。作为本场最大的焦点,毕加索的“金发缪斯”起拍后,随即吸引了5位以上电话及现场买家跟进,其中就包括一位来自亚洲的电话买家。其实,在拍前的全球巡展中,此作便被认为是“亚洲收藏家愿望清单中的头号目标”。在激烈的竞价中,这位亚洲买家一路从3900万英镑跟至“前一口”的4370万英镑。最后,“金发缪斯”被另一位电话买家以4400万英镑收入囊中。
巴布罗·毕加索《戴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玛莉·德雷莎·沃特)》 成交价:4982万英镑
据彭博社报道,买家为艺术咨询公司古尔·约翰斯(Gurr Johns)的主席哈里·史密斯(Harry Smith),他包揽了本场全部的4件毕加索作品。而在前一天的佳士得印象派及当代夜场中,哈里·史密斯同样出手阔绰,花费近4000万英镑,购藏了7件毕加索作品。《戴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玛莉·德雷莎·沃特)》出自毕加索艺术生涯关键年份——1937年,创作于《格尔尼卡》及《哭泣的女子》完成仅数月后,被认为是毕加索描绘“金发缪斯”玛莉·德雷莎最动人之作,将画家创作丰富澎湃的一年推向巅峰。
巴布罗·毕加索《斗牛士》 成交价:1652万英镑
巴布罗·毕加索《斗牛士》 成交价:1652万英镑
纵观此时期的其他斗牛士作品,画家多将人物置于简约的单色背景,本作则别具一格,斗牛士身穿耀目的华丽服饰,并糅合竞技场的精心细节。下半部背景代表斗牛竞技场的沙地,而上半部则代表场内的数百名观众。
安德烈·德安《科利乌尔的船只》 成交价:1088万英镑
安德烈·德安《科利乌尔的船只》 成交价:1088万英镑
此作作于1905年夏天,为安德烈·德安最知名的风景画作之一,也是野兽派代表巨作。艺术家运用画笔呈献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地中海景色。
本次拍卖的第二高价拍品同样来自毕加索——1970年创作的《斗牛士》。该作为画家1973年辞世之传奇展览后首度面世,也是首次登上拍场,充分体现了毕加索晚年的创作力量。其拍前估价为1400万至1800万英镑,最终成交价为1652万英镑。另外一件毕加索作品《女子头像》则以636万英镑成交。3件毕加索作品共贡献了7270万英镑,占整场成交额的62%。
翁贝托·波丘尼《头部、光线与气氛》 成交价:907万英镑
翁贝托·波丘尼《头部、光线与气氛》 成交价:907万英镑
此作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记录。
克劳德·莫奈《维图伊花园小门》 成交价:308万英镑
克劳德·莫奈《维图伊花园小门》 成交价:308万英镑
此作描绘莫奈在维图伊的花园景致,莫奈和家人从1878年9月到1881年12月居住于此。上世纪70年代后期莫奈创作了一些非常精彩的印象主义风景画,其中一部分就是描绘这个景色优美的地方,后来亦有不少作品以此为题材。
除了毕加索,萨尔多瓦·达利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其两件创作于艺术生涯活跃时期的超现实艺术作品跻身本场十大成交拍品。《给情爱妄想症患者的房子》以353万英镑成交,成为此次超现实主义夜场的最高价;另一件《格拉蒂娃》以269万英镑成交,均大幅超越估价。
马克·夏加尔《蓝色村庄》 成交价:365万英镑
阿尔伯托·贾柯梅蒂《女子、男子及小鸟吊灯》 成交价:760万英镑
阿尔伯托·贾柯梅蒂《女子、男子及小鸟吊灯》 成交价:760万英镑
这件吊灯糅合了艺术家历年来的重要创作标志,尤为罕见独特。其展现了战后时期的存在焦虑,并透过奇妙的光影投射,生动演绎了艺术家所强调的真实状态。
一件来自阿尔伯托·贾柯梅蒂的吊灯也引来不少藏家争夺,最终斩获760万英镑。这件《女子、男子及小鸟吊灯》为贾柯梅蒂受委托而制的三件铸作之一,糅合了艺术家历年来的重要创作标志,尤为罕见独特。其另一件估价较低的小型作品《底座上的男子头像》则从30万英镑起拍,最终以超过估价近4倍的180万英镑成交。近年贾科梅蒂作品受市场青睐的程度也由此可见一斑。
原文作者:安歌
原文来源:《中国收藏》2018年4月刊《毕加索“横扫”伦敦苏富比》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中国收藏》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