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春秋的代表作品,姓张的人祖先来自哪里?
张姓的人祖先来源有二,一个黄帝之孙张挥,一个是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的重臣解张,严格意义上来讲,现在姓张的人不姓张,而应该姓姬,张只是氏而已。
在古代,人们的姓名由四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姓,一个是氏,一个是名,一个是字。如张氏的祖先之一解张,他的姓是姬,氏是解,名是张,字是张侯。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会发出疑问,为什么解张姓姬,是解氏,他的后世子孙为什么没有继承他的姓和氏,却变成了张氏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弄清楚中国古代的姓和氏的来源及其特点。
姓的来源早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就有了姓,姓最初诞生是为了区别血缘,保证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
姓最初的含义是指生殖,如《说文解字》所说: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
在词义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姓”逐渐引申为生下孩子的女性,又由此引申为女性剩下来的子孙的通称。如清代王念孙所说:
姓者,生也,子孙之通称也。
因此,“姓”产生于“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社会,源于氏族女性始祖的名号,也是氏族(部落)的称号。因此,著名的上古时代八大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嬴、妘、妫、姚、姞等。
氏的来源氏的出现要远远晚于姓,最早应该在原始社会晚期才形成。随着人类不断的繁衍,一个氏族内部就会形成各种血脉分支,为了区分这些血脉分支,于是就出现了氏,因此,氏是姓的分支,主要用来区别子孙之所出。
在远古时期,姓不能更改,但是氏可以,人们可以随意根据分支先祖的特征给自己取一个氏。归纳起来,氏的来源主要有一下几种:
1.以祖先建立的王朝为氏
如夏、商、周,王氏也是这三代的嫡系王室子孙。所以,如果从血脉上来追溯的话,夏、商、周、王四个氏是非常显赫的。
2.以祖先的封国为氏
如齐、赵、燕、宋、刘、萧、江等,这些氏都是来源于祖先的封国。
3.以祖先的封邑为氏
以楚国王族为例,楚国王姓为芈,王室子弟封在罗田的,后世以罗为氏;封在屈地的,后世以屈为氏,如屈原;封在叶地的,后世以叶为氏等等。
4.以祖先的官名为氏
如司马、司空、乐(乐正)、史(史官)、师(师尹)、卜(卜正)、陶(陶正)等。张氏先祖之一张挥的“张”是官名,职事是主管弓箭制造。
5.以祖先的居地为氏
如后世的西门、北郭、百里、南宫、北宫等等。
6.以祖先的字或者谥号为氏
以祖先的字为氏的,如后世的张氏分支(解张,字张侯),孔氏(宋公孙嘉,字孔父)等。以祖先的谥为氏的,如后世的庄(楚庄王,谥号为庄),穆(秦穆公,谥号为穆)等。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情况以外,还会有其他随机取氏的情况。
古代姓和氏的关系从以上可以看出,姓是氏族的称号,氏是宗族的称号,氏是姓的分支。在中国古代,姓不可以变,氏可以变,氏可以根据宗族的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如源自于张挥的张氏,他们的祖先姓姬,结果以张挥的官职为氏。又如源于解张的张姓之人,他们的先祖解张姓姬,是解氏,后世子孙却变成了张氏。
汉代以后姓氏合一和现代的姓汉代以前,区分一个人的姓氏很麻烦,人们有姓,有氏,而且氏还可以变。汉代以后,为了简单区分一个人的血脉渊源,人们将姓氏合二为一,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而且将之固定下来,发展到后来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姓。其实我们现在的姓有的是古代的姓,有的是古代的氏。比如我的老公姓的就是姓,而我则姓的是氏。
现代张姓的祖先是黄帝之孙张挥和晋国解张现代张姓的祖先有二,一个是黄帝之孙张挥,张挥的后世子孙把祖先的官职作为氏。
另一个是晋文公重耳的重臣解张,姓姬,是晋国的公室,祖先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被封在了晋国。
解张追随晋文公有功,晋文公继位以后封他为大夫,后来解张在齐晋鞌之战中也表现非常出色,是晋国在鞌之战中打败齐国的关键人物之一。
如果追源的话,现代的姬、解、张,尤其是解和张,关系是非常亲密的。
张姓的祖地和历史演变在历史上,张挥的封地在青阳,即河北清河张氏,而解张的封地则在张城(山西临猗),这两个地方应该是张姓之人的发源地。
魏晋南北朝以前,张姓之人多活动在晋国旧地,以河北、河南、山西为主,魏晋南北朝以后,民族大融合加速,张姓开始从这三地向全国迁移,之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虽然后世也有很多改姓张的,但这些人并不是张姓的主流。
写在后面的话有一次给学生上课,学生问我古代的贵族都发展到哪里去了,我笑眯眯地在教室里画了一个圈,说,你们都是贵族后裔,随便拿出一个姓,就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那里去。
比如,张氏,张氏姓姬,黄帝就姓姬。再比如我,我的祖氏是祁,源自于春秋时晋国的祁奚,祁奚是晋献侯的第四世孙,也姓姬,也可以追溯到黄帝那里去。
因此,如果按照姓氏来追溯祖源的话,所有的中华儿女都来源于共同的先祖,大家同祖、同宗、同血脉,都是炎黄子孙。
诸子百家主要是哪几家?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据说有189家。
按照题主的问题,是说流传最广,影响深远,有较全体系的派别。在我看来,应该是法家,道家,儒家和墨家。
一.先来说我们最熟悉的儒家,也可以说是百家之首。
儒家能够流传至今并且还能占主导地位,离不开它的主要思想。儒家讲究大一统,讲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它的这种思想就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青睐,因为这种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帮助朝廷权利的集中。
所以在汉代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并被采用后,儒学就开始占主导地位了。
儒家学派还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把“学在官府”变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这也为儒学的领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二.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返璞,大道无为。就是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我觉得道家强调的还是心境,达到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的状态。
道家学说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的观点,为古代军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还有一大批人如黄帝,列子,鬼谷子为学说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三.如果说儒家和道家在历史上人文,道德,精神的软文化做出贡献。那法家就是为古代国家的治理,经济等有着重要作用。
法家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 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因有商鞅,申不害等人大力发展,于是成为一个学派。
法家重视法律,有着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也为中央集权制提供了依据。
所以法家的存在对当时需要发展又缺少理论依据的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这种实用派学说可以说是很受欢迎的。
四.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创始人为墨子。墨家作为百家里的学术派,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对战争,推崇大公无私。
而且墨家的人如果为官,要大力宣扬墨家学说,这也为墨家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使得墨家成为一个大派。
墨家成员也是非常遵守这些墨家学说,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相传一位墨家老人的儿子杀了人,按照法律应该处死,可是老人只有一个儿子。本来王上想放过老人儿子,结果老人把自己的儿子杀了。说不应偏爱而阻碍推行大义。这也看出了墨家对自己学说的尊崇。
总结:不管是哪个学说,它们的主张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都特别大,观察生活就可以发现这些学说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儒家的礼仪,道家的自然,法家的法治和墨家的大义,这些不都是我们在教育中所奉行的吗。
最代表鲁迅先生文学水平的作品是?
最代表鲁迅先生文学水平的作品当属《阿Q正传》!
鲁迅先生是公认的中国作家中进入世界文豪行列者。鲁迅具备两个硬件一一鲁迅写出了世界级的小说《阿Q正传》一一贡献了世界级的文学人物典型。
学术界认为世界文学上有四大文学典型一一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一一哥德笔下的浮士德一一莫里哀笔下的答尔丢夫一一鲁迅笔下的阿Q。
阿Q有什么资格成为世界四大人物典型之一呢?
对这个问题,我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中规中矩示例,作出一份符合考试“参考答案"的答题。
对文学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一般都是分为三步走:人物形象归类+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及思想特征+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依此,可以这样答一一
阿Q是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农民的形象,是我们民族的所谓“国民性”的人物典型。
阿Q身上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一一自以为是、自欺欺人、欺弱怕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麻木健忘、鸵鸟精神/阿Q精神。
请看鲁迅是怎么写的一一主人公阿桂/阿贵/阿gui,不知是哪个“鬼",怎么写?干脆按罗马拼音规则,写成“阿Q”。他是流浪到鲁镇未庄的雇农,寄宿在土谷祠里,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人家叫他撑船便撑船,叫他舂米便舂米,三十多岁了还是光棍一条。他本来姓赵,但赵太爷不允许他姓赵,说他不配。一个人又穷又没有地位又处于逆境,就容易变成“鸵鸟″,容易“阿Q"。阿Q穷,人家看不起他,他说:我的祖宗先前比你们阔得多。他被人打,他以“这世界太不像话了,儿子打老子!他妈妈的"麻木自己。他头上长了个癞疮疤,人家笑他,他说你们还不配呢!
他向吴妈求爱一一是不擅长花言巧语、直奔主题说“我和你睡觉″的真诚求爱,而不是赵太爷所污蔑的“调戏”。求爱因太唐突而碰壁,他以吴妈“假正经"自嘲自谴。
阿Q的思想特征,透露出一种狭隘的农民革命观。本来,阿Q的家庭成份是雇农一一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被压迫受剥削、苦大仇深,革命性应该最强、斗争最坚决。但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说阿Q是落后农民的典型,指的就是阿Q那种致命的狭隘的农民革命观,其特征是报仇雪恨捞好处、多占有女人。
阿Q在土谷祠里做的“春梦",可管窥之一一梦中他唱着旧戏文:“我手执钢鞭将你打!"一会儿梦见要报复赵太爷,一会儿又要让以前欺负自己的阶级兄弟小D、王胡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一会儿梦见要抢占秀才娘子的那张宁式象牙床,一会儿梦见大批女人围着他转一一他挑肥拣瘦,嫌假洋鬼子的老婆太开放,会去跟其他男人睡觉;嫌秀才娘子眼角上长了一个疱;嫌八一嫂子的女儿太少,过几年才说。想来想去,还是以前暗恋的吴妈好一一可惜脚太大。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潜意识的流露。
阿Q最后被辛亥革命上台的新统治者诬陷偷盗,被冤判死刑,临死前总算喊出一句很有名的话一一“二十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
成功的人物艺术形象,都具有深厚的典型意义。
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第一,揭示国人的魂灵一一落后的劣根性。第二,总结辛亥革命乃至历代农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第三,揭示全人类特有的某种精神现象。
当年,《阿Q正传》发表后,许多人对号入座,以为鲁迅在讽刺他、在骂他。
还是毛主席说得最公平、最到位。毛主席说:人有时是需要一点阿Q精神的。罗曼 罗兰说:我们法国也有阿Q。国内首位鲁迅研究博士王富仁教授说:到了共产主义,仍有、仍需要“精神胜利法"。因为地球会有世界末日啊,人怎么办呢?还得“阿Q"吧。
综上所述,最代表鲁迅先生文学水平的作品当属《阿Q正传》!
(本题由@英雄拒绝黄昏团队成员解答)
主要有哪些主张与贡献?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亟待发展,各位霸主对于国家管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非常重视,都希望自己能壮大起来,傲视群雄。所以对于文化和文人非常重视。这种状况是诸子百家诞生的社会背景。
由于君王的重视当时文化空前繁荣,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也就形成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和杂家等。
下面我就有挑影响较大几家来说说他们的主张。首先来说说儒家,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儒家的主张影响是最大的,至今主张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广为应用。儒家的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仁”仁者爱人,君主要有仁德,爱护自己的子民,主张施行仁政。反对滥用酷刑;在教育方面创办私学,并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王朝,在当代对于全世界都有影响。其主要贡献有:我们就来列举一下主要的著作吧!主要著作有:《诗》《书》《礼》《易》《春秋》、《孟子》。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其主要思想是: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祸福相依,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鼻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主要贡献有:《道德经》《庄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也是中央集权制的提出者。其主要思想是:“依法治国”。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其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
吕氏春秋存在吗?
吕氏春秋还存在
吕氏春秋》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组织上并非没有系统,编著上并非没有理论,内容上也并非没有体系。正如该书《用众》篇所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集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那就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据吕不韦说,此书对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从客观出发,对各家都抱公正的态度,并一视同仁的。因为“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没精,则智无由公。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吕氏春秋·序意》)
《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每纪都是5篇,共60篇。本书是在“法天地”的基础上来编辑的,而十二纪是象征“大圜”的天,所以,这一部分便使用十二月令来作为组合材料的线索。《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八览,现在63篇,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试述战国时期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