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一祖三宗代表作品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本句出自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对诗分唐宋的论述。一、唐诗有着唐朝社会自由、大度与繁华的情趣。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关于宋诗的特点﹐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

一祖三宗代表作品,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

本句出自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对诗分唐宋的论述。丰神,即风貌神情。筋骨,原指筋肉和骨头,泛指体格。筋骨思维可以理解为,宋诗的格局和理趣。整句的意思是,唐诗以风貌神韵见长,宋诗在格局理趣上更胜一筹。简单地说,就是唐诗重情,宋诗则逐理把握。这实际上是讲了唐诗和宋词的不同之处,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对比一下:一、唐诗有着唐朝社会自由、大度与繁华的情趣。1、唐诗善言情。2、唐诗多以强烈、激情地感受生活。3、唐诗讲究韵律节奏。二、宋诗有着宋朝社会睿智、稳重逐理的理趣。1、宋诗善说理,以理趣见长。2、宋诗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3、宋诗有散文倾向。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关于宋诗的特点﹐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以文为诗"﹐唐代个别诗人如韩愈等已开其端﹐但奉为圭臬﹐因之蔚为一代诗风者则自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而达到极致。由"以文为诗"到"以议论为诗"﹐宋诗之所以在强大的唐诗影响之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这一风格特征﹐有着深刻的时代根源。北宋时期﹐政治改革和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一直是知识分子关心的主要问题。终南宋之世﹐主战和主和﹐又将朝野士人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绝大多数诗人具有官僚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征。其次﹐宋代儒学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习﹐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蔚为风气﹐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所谓某人好议论﹐主要就是由这两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促成。与宋诗议论化相关的还有另一个特点﹕理趣。所谓理趣﹐指寄寓在诗歌形象中的人生哲理。宋诗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主要不是理学﹐而是佛门的禅机。宋诗中最富有理趣的几首代表作品﹐多出于理学形成之前而哲学思想自成体系的王安石﹑苏轼及其追随者黄庭坚﹑陈师道之手。如苏轼的《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即源于《高僧传》所载醋头和尚斗机锋的偈颂。此外﹐两宋诗坛还有两个前所未有的特点﹐一是诗歌派别的出现和形成风气﹐一是"诗话"作为一种诗歌批评方式的产生和流行。宋诗多流派﹐当与佛教宗派思想的刺激以及政治上党争纷繁的原因有关。如北宋末吕本中(1084~1145)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以下二十五人﹐后又有所谓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一如禅宗之"法嗣"传衣。列名之人均以名节自励﹐气味相投。至于文学观方面的不同﹐因而造成诗家的门户之见﹐壁垒森严﹐则与"诗话"的党同伐异有著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

中国古代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中国古代书法家和画家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些是最为我们后世所熟知的。

书法家

1、书圣-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做兰亭集序,有说唐太宗将原本陪葬于昭陵。

2、米芾,称为行书天下第一

3、颜真卿和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

4、张旭,擅长草书,被称为草圣

其他诸如我们熟悉的苏轼,黄庭坚,欧阳询,蔡襄等,在书法上也是各领风骚。

画家

1、顾恺之,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斫琴图》、《洛神赋图》为代表。

2、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十指钟馗图》等。

3、董其昌,擅长山水,代表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等

此外还有《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等。

为什么唐朝诗人数量相对于其他朝代的而言会比较多?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朝便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代诗歌影响之大,好比国外人常称中国人为“唐人”一样,唐诗也成了中国诗歌的别名。唐诗地位崇高,名家辈出,众星璀璨,声名远播,以致让人感觉,唐代诗人数量远多于其他朝代。

事实上,唐代诗人数量,并不特别出众。

据当代唐诗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尚永亮先生统计,唐五代共有诗作者3228人,作品50454人。如果去除五代部分,唐诗作者作品人数又会减少。

据刘俊丽《宋诗作者队伍的定量分析》一文统计,两宋共有诗作者9179人,作品160000多首。

而据北京大学开发的“全唐诗分析系统”和“全宋诗分析系统”,《全唐诗》57000多首,《全宋诗》254240首。

[全面了解唐诗的当代经典书目之一《唐诗艺术讲演录》]

况且,宋代诗人诗作数据中,还未包含词人词作,如果再加上词人1510人,词作20000多首。

唐宋诗人诗作,孰多孰少,一目了然。

明代和清代的诗人诗作数量,更是远超过宋代,遑论唐代。

那么,为何人们常觉得唐代诗人更多呢?

一方面,唐诗名家数量大,他们在今人的知名度较高。

还以宋代为参考,唐诗名家,传之人口者,从初唐到晚唐,主要有

大家: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

准大家:高适、岑参、孟浩然、王昌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

名家:“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杜甫爷爷)、陈子昂、刘希夷、上官仪、李颀、刘长卿、“大历十才子”、李益、孟郊、贾岛、姚合、许浑、张祜、温庭筠等。

[了解唐代诗人生平最可靠的传记丛书]

宋代则有:

大家:苏轼、黄庭坚、陆游;(词人柳永、辛弃疾、周邦彦、李清照等)

准大家: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陈师道、陈与义、杨万里、范成大、刘克庄;(词人秦观、晏殊、晏几道、姜夔、吴文英、张炎、蒋捷)等。

名家:杨亿、刘筠、王禹偁、王令、张耒、晁补之、邢居实、潘大临、吕本中、徐俯、“江西四洪”、谢逸谢薖kē、永嘉四灵、尤袤,(词人贺铸、朱敦儒、朱淑真、刘过)等。

[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最经典的宋诗选本]

读者诸君可稍微浏览下上述目录,看熟悉的唐诗名家多,还是宋诗名家多?

我本人对唐宋还算了解,列举唐诗名家时,更为顺畅,宋代的多半要想半天,即便记起了诗人姓名,却难以记得其代表作。

另一方面,唐诗的经典地位更高,接受程度更深广,其他朝代难以与之匹敌。

中国文学界流传着一个顺口溜——

唐前的诗歌是长出来的!

唐代的诗歌是嚷出来的!

宋代的诗歌是想出来的!

宋后的诗歌是仿出来的!

这则顺口溜,当然略显粗糙,但却基本上符合人们的阅读经验。

“长出来”的诗歌,自然天成,“嚷出来”的诗歌,情感充沛,“想出来”的诗歌,颇奈品味,“仿出来”的诗歌,则罕有佳篇了。

[程千帆先生《宋诗精选》,当代最经典的宋诗选本之一]

诗人的最佳“封号”,几乎被唐人占尽,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歌圣殿,已被唐人占领,后代诗人,纵然极其出色,也难以跻身其间。大诗人苏轼只得一“坡仙”,陆游曾被称作“小李白”,其他不如二人者,只能称雄一时一方,而不能入住中国诗歌的大雄宝殿了。

自从唐诗诞生,特别是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出现后,唐诗的经典地位,就开始确立了。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推崇杜甫,将其列为“一祖三宗”中的“初祖”,对他的推崇几乎达到疯魔的程度。

元明清的诗人,也只能向宋人一样,学习唐人,甚至还得学习宋人诗歌。宋人称赞唐人唐诗,宋后人又称赞宋人,同时更佩服唐人。

事实上,宋代和清代的水平高的诗人,内容精彩的诗歌都非常多,只是他们的经典化程度远不如唐诗。因此,给人一种远不如唐诗的印象。

与之相对,唐诗的经典地位,愈发牢固,以迄于今。于是,才有了题主之问了。

更多文史靠谱解读,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诗坛上还有边塞诗派田园诗派划分吗?

唐朝之所以是“诗歌”的盛世,有一个原因就是作品流派纷呈,并且都有着很高的水准。

在此之后,“诗派”的划分出现了变革。

主要从宋代开始,就没有了“边塞”、“田园”、“山水”等等流派了,而是改为以人物、理念等等具体的偶像或抽象的概念来划分诗派。

也就是说,“诗派”的划分,由“不自觉”进入到了“自觉”的时期。

“诗派”于宋代发生了变革,与唐迥异

在唐代,“诗派”的划分是指诗歌而言的,某一首诗被归入了某一流派,某一位作者写作同一类型的诗歌很多,于是就将其认定为该领域的代表。

换句话说,分类的是作品,而不是作者。

比如,王维被称为“诗佛”,是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写过饱含杀气的“边塞”作品。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这句被很多戏文、小说、评书引用的诗句就是出自王维的《老将行》。

这说明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当时的“诗派”是后人的划分,作者本人很可能并不清楚,这就是“不自觉”的创作。

但是,这种情况到了宋代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宋人作诗开始走了另外一种风格,也有了更多的方法,这直接导致了两宋时期“诗派”划分的标准出现了变革,流派之间的关系存在了承继,流派的数量出现了井喷。

有宋一代,对作者的关注超过了作品,于是就出现了可以分类的“诗人”。这些诗人被清晰地归为某一流派的作家,然后又因为其中某些人创作理念或者时代大环境的变革,诞生出了和其他流派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新“诗派”。

这就是宋代“诗派”与唐代最大的不同。

宋代的几个著名诗派,形成以及流变第一、理学派、“宋初三体”以及北宋革新诗派的衍生

很多人感觉宋诗比较注重“说理”,其实就是因为这一学派贯穿了两宋的缘故,影响力非常重大。

在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取消了唐朝时期地方的权力,还要在文坛上树立“正统”形象,这就是“理学”,也称“道学”。主要研究的是“性”、“命”、“道”、“器”之间的关系问题,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本体、认识或者人的心性等哲学命题。

这些思想进入到了“诗歌”创作领域,就出现了“道学体”等诗歌。

而这些诗歌的作者就是如“北宋五子”等人为代表的道学家。

比如其中的邵雍就有《伊川击壤集》,这是“理学诗派”的第一部集子,邵雍也成为了该派的开山祖师,这一诗派也因此被称为“击壤派”,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更是称其为“邵康节体”。

这一诗派诞生之时就非常辉煌,有着一大批优秀学者的支持,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建树,也奠定了宋诗说理的基调,从唐诗之外另行开辟出了一条道路,为宋诗能取得和唐诗比肩的地位做了极大的贡献。

这一诗派在南宋更为辉煌,朱熹、陆九渊等等理学大家都为其添砖加瓦。

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虽然说理,但活泼生动,是该诗派的佳作。

有人创新,自然还有人袭旧,这就是“宋初三体”。学习唐人的诗歌风格,在宋初主要有三派:

白体诗派、晚唐诗派、西昆诗派

“白体诗派”主要学习白居易的平易浅近风格,以通俗、讽喻为主,王禹偁等人是这一诗派的倡行者。

“晚唐诗派”主要学习的对象是贾岛、姚合等人苦吟、幽寂诗风,较为清淡,代表人物就是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

“西昆体”在当时的文坛上力量比较大,主要学习的对象是李商隐,杨亿、钱惟演、晏殊等人都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但最终走上了形式主义的歧路,没有学到李商隐的精髓。

其后,因为西昆体等绮靡风气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阻碍作用,欧阳修等人为了配合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在文坛上掀起了一场改革运动,史称“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在这一运动中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即“革新诗派”。

这个“革新诗派”学习的对象是中唐的韩愈韩昌黎,所以有人称其为“昌黎派”,但未得到一致认可。从实际来看,这些诗人经常用韩愈、孟郊、张籍等人自比或形容同道,“昌黎派”还是比较形象的。

“革新诗派”因为作者较多,各人的创作理念有些微不同,后来衍生出了诸多小流派。比如与苏轼有关的“苏诗派”,也叫做“东坡派”;还有与王安石有关的“荆公派”等等。

其实都应该算作“革新诗派”的一部分。

第二、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有宋一代最为重要的诗歌流派,继承了前人对诗歌创作的理念,后世的诸多流派与此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本来是奉“黄庭坚”为祖的,但后来方回做《瀛奎律髓》时候提出了“一祖三宗”的说法:

一祖即是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这个诗派作诗学唐人,主要学杜甫,讲求“无一字无来处”。杜甫后世有如此高的声望,和这一流派的宣扬分不开关系。

但是这一诗派内部也有分歧,黄庭坚主要学习杜甫工整的技法,陈师道虽然学杜甫,但受到黄庭坚的影响更大,主要也是走了技法一流。

其后期宗主陈与义却学习了杜甫“诗史”精神,所以有人认为陈与义才是后世学杜甫学得最像的诗人。

这个学派从实际意义上来看,其实是宋人对唐人诗歌的一次总结,选定了学习的方向,但依旧保留着自己的风格,这是很可贵的。

这一诗派的影响不仅仅在当时,后世甚至其他朝代都有学习他们的诗人。比如南宋陆游就曾经是“江西诗派”的门徒,后来从这一流派走出去,形成了新的风格,开创了新的流派。

也就是说,无论是学习江西诗派的作者,还是反对江西诗派的作者,他们自身本来就和江西诗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一个“箭垛式”的流派,一直处于中心地位。

第三、南宋爱国诗派

这个诗派的特性比较奇怪,他没有一个纲领性的思想,是因为时局的混乱而出现的,全凭当时文人的一腔热血为继。其作者主要活动在南宋前期,大概在蒙元灭金之前。

从其本身来看,有点像唐朝诗歌流派的样子,内容多是“北伐”、“抗金”、“收复失地”等等。

从其作者就能知道,我们可以轻松地列出非常多熟悉的姓名:

陆游、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岳飞、叶梦得、吕本中、杨万里、范成大……

梁启超曾经读陆游诗集的时候曾经感叹: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从这些评语当中也能知道这批诗人所写的诗歌到底都是什么内容。

但应该看到,陆游、吕本中等人都曾经是江西诗派的门徒,南宋爱国诗派自然也和江西诗派脱不开关系,其中对生民流离的悲悯痛惜和杜甫诗歌又是何其相似!

第四、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

因为北伐屡屡失败,南宋朝廷中主和派又占据了上风,收复失地无望,使得一些文人心灰意冷,这就从爱国诗派之后出现了两个比较著名的流派:

四灵诗派,江湖诗派

四灵诗派是因为其四个代表人物的“字”当中都有“灵”字,因为都在永嘉这一地方,所以又称“永嘉诗派”:

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

他们主要学习中晚唐诗人,尤其是贾岛、姚合这类“苦吟派”,注重个人感受的抒发,日常生活或者旅途所见往往都会入诗,但有意避开时局对个人的影响,以无视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所处社会的失望。

比如赵师秀的名作《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从中可以很明显地感知其抒发个人情绪的风格。

这一诗派的影响逐渐扩大,就逐渐滋生了另一批诗人,他们同样是对时局不满,但采取的方式却是和“四灵”不同。

这就是“江湖诗派”。

“江湖诗派”得名于书商陈起所刻的诗集《江湖集》,作者非常多,身份从官僚到农商都有,成分比较庞杂,其中很多人都是落魄文士,靠献诗卖艺为生。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身在江湖,心怀天下。

这其中有两类人物比较著名,即狂者和狷者。

狂者往往好指点江山,高谈阔论,博取时名,比如戴复古、刘克庄等人。

狷者往往是专注于文艺技巧,看似不关心政治,但处处表露出清高的品格,以示与世俗脱离,本身就是一种对时局不满的表露。姜夔就是其中代表人物。

这个流派的诗人往往会引起权贵的嫉恨,所以后来《江湖集》被禁绝,连刻印的雕版都被劈毁了。

第五、南宋遗民诗派

南宋被蒙元灭国,朝代交替之际就出现了前朝遗民,其中的诗人就被划入了“南宋遗民诗派”。

这一批人有两部分,一类是曾经做过官的文人,称作“仕宦派”;另一类是没有做过官的,称作“隐逸派”。

有学者认为前者是其中的中坚力量,其实不妥,隐逸派在历史过程中也发挥出了不逊色于仕宦派的作用,只不过时间比后者稍晚一点而已。

“仕宦派”的人比较简单,也很出名,比如:

文天祥,汪元量、谢翱、林景熙……

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当时以反对蒙元统治、怀念故国著称。

“隐逸派”的影响要提到文学史中的一次盛事。

宋末元初,在方凤、吴思琪、谢翱等人的倡导下,中国文人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诗社——月泉吟社。这与吕本中“江西诗社”不同,月泉吟社是当时非常庞大的文人群体一次集社行为,不是后世“被结社”。

这个群体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公开向社会征诗,其实真正的目的是引导当时的文人怀念故国,不出仕蒙元王朝。

虽然这在现在看来可能很难体会到这个题目背后的深意,但当时绝大多数的文人都体会到了这个题目背后的涵义,从文献中留存下来这次征诗作品来看,几乎都表达了对故国怀念、不出仕新朝的涵义。

从影响上来说,隐逸派绝对不输仕宦派。

宋之后的“诗派”,划分依据基本上也是和宋朝差不多,往往以地名、创作理念、人物等等为标识,没有再出现唐朝样式的流派划分。

应该看到,唐朝的流派其实源于魏晋南北朝,比如田园诗派开创者是陶渊明,山水诗派的开创者是谢灵运,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划分方式。

而宋代开始出现了更有凝聚力和代表性的诗派划分,成为了“自觉”的行为,更为明了,后世自然也是沿用宋代的标准了。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唐诗比宋诗更优秀吗?

?唐诗比宋诗是否更优秀,也不好说。二者之争,古已有之。在金性尧《宋诗三百首》中说,清代的叶燮在其《原诗. 内篇》中,讲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苟称其人之诗为宋诗,无异唾骂”。可见宋诗的尴尬地位,很被小看,称为宋诗好像就是蒙受了莫大侮辱一般。而这种高下之分,迄今为止也无定论,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尽管有的评价厚此薄彼,其实也是仁智之见,因人而异。一分为二地看,唐诗里也有糠秕夹杂,宋诗中也不乏精品。看数量,全唐诗大概有4万8千9百多首,而全宋诗大致是27万多首。其间名家杰作、传世经典,唐宋都有,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不过是桃红柳绿,风格不同罢了。?当然,从总体来说,宋诗逊色于唐诗,是不争的事实,唐诗代表着中国诗的高峰,这是毋庸置疑的。说起唐诗,就会想起“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谈到古代诗人,挂在嘴边的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这唐诗的3面猎猎大旗。旗下的诗人更是繁星满天,辉映成趣。构成了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可喜景象。我们不妨将唐代诗坛按时间顺序简单介绍一番。?一。初唐时期首先登坛亮相的是大臣兼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杨师道、苏味道、李峤、崔融等,其后有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接续。代表人物上官仪、杜审言。他们的宫体诗锦绣靡丽、骈词俪句,沿袭的是六朝文风,不足道。而宋之问的《渡汉江》还不错,情真意切:“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其后武则天公元655年立为皇后,她当政时,诗坛呈现和宫体诗截然相反的诗风诗貌,主要人物有王绩和稍后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杰都少怀壮志,青年就蜚声文坛,但仕途不顺,屡受折磨,英年早逝,空留下经典华章。?像王勃(公元649—676),是王绩的侄孙,只活了27岁。他的著名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堪称代表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五言诗《山中》写得也很好。尤其是《滕王阁序并诗》,更是脍炙人口。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名句。?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卢照邻《长安古意》、《春晚山庄率题》“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也比较出色。?骆宾王《在狱咏蝉》是他的代表作,《易水送别》也很成功:“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似脱胎于《史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而深化、提高了诗意。对于四杰,有了杜甫诗《戏为六绝句.之二》的盛赞,他们的份量就显得更重:“王杨卢罗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与四杰同时稍后的怪才陈子昂,高举反形式主义的大旗,开一代诗风。他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他的《登幽州台歌》很有名,气派不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一首意境明朗,相思情浓的抒情美诗。?此外初唐诗人还有“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等都有名诗佳句,像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这都是少儿的启蒙诗,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久负盛名,从明代就广受关注,清代已抬升至“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并被后人谱曲,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名曲。?二。从玄宗继位到代宗登基(712—762)的盛唐诗是高峰的顶点。“盛唐气象”所反应的就是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当首推李白,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最能体现唐代极盛之世的恢宏气魄,是一位超绝前人的天才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他自己的诗作就是宝库,信手拈来几篇,篇篇都是翡翠明珠:像《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梦里不知是他乡!”、《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被称为神来之笔。两首送别诗也相当精彩:《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别诗中的名言警句也是随处可见,俯拾皆是。像《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与“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这样惊天之语。这时比较著名的还有:1.田园诗派代表:孟浩然、王维、常建、邱为、卢象、綦毋潜、储光義、王缙等,孟浩然有《过故人庄》等,尤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几乎妇孺皆知,走进了千家万户。2.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瀚等。高适《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和《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都很出名。?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首,人们耳熟能详,张口就来。?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岑参的代表作之一《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另一篇杰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边塞诗中的扛鼎之作,压轴好戏。?而王维是两派诗人之间的桥梁,他才高多艺,既是李白、杜甫之外盛唐的一代诗宗,又是杰出的画家,且精通音律。宋代大诗人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造诣很高。他著名的诗篇有:《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鹿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三。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诗的转折点。这时除孟浩然外,活跃于开元、天宝时代的重要诗人大都死去了。只有杜甫头脑清醒,冷眼向阳看世界,一心为人民鼓与呼。他的诗深刻地概括了“安史之乱”前后半个世纪内唐代社会面貌,形象地记载了人民的苦难。无愧于“诗史”(也尊为“诗圣”)这一光辉称号。安史之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在诗歌创作方面,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唐。附杜甫的几首名诗和名言警句:①《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前出塞之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等,不胜枚举。?四。代宗大历时期(766—779)的代表人物:钱起、郎士元、李端、韦应物、司空曙、卢纶、戴叔伦、李益等。韦应物《寄李詹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堪称其代表作。?五。宪宗元和时期(806—820),出现了元和新体诗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为羽翼;另一派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卢全、李贺等为羽翼,其源都出自杜甫。从此以后,杜甫在祖国诗坛上的影响就变得非常突出,而且历久不衰。其间的白居易成就最大也格外突出,是新乐府运动的领军人物,他的诗还传入日本、高丽等国,是中晚唐诗坛的又一面大旗。他的《暮江吟》、《大林寺桃花》、《花非花》、《卖炭翁》等质量均属上乘,而最负盛名的还是《长恨歌》和《琵琶行》,这两首长篇可说是诗界名篇中的名篇,经典中的经典。而16岁时写得《赋得古原草送别》一面世,就名声大噪:“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此同时的还有两位实力干将,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诗歌成绩也不容小觑。?六。文宗到宣宗(827—859)的30余年里,是杜牧和李商隐的时代。杜牧好诗很多,最出名的代表作有《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的诗《乐游原》、《夜雨寄北》、以及爱情诗句都光彩夺目,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类诗以《锦瑟》为代表作:“……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时与李商隐齐名的温庭筠,情思才力都比不上李。但其轻艳的的文风对唐末诗人颇有影响。?七。懿宗继位以至唐亡(860—906),诗人不少,成就不大。比较有名气的是:杜荀鹤、罗隐、于濆、聂夷中、司空图、吴融、韩偓、韦庄、皮日休、陆龟蒙等。他们的成就和前辈们是不能同日而语了。?下边是唐诗中被公认的很有影响力的几篇精品之作:【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流传至今,常被引用。?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写母子母爱的诗,诠释着人间真爱大爱,代代相传。?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还有名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中这个“敲”字就有一段文坛佳话。相传:一天贾岛骑馿上构思这句诗中用推、敲两字哪个更好时,做着推敲之势,一头撞到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被人押到韩愈面前,贾岛如实说明情况,韩愈不但不责怪他,还帮他思考说用“敲”更好,并且二人还成了朋友。由此也可见一代文坛宗师韩愈的气度为人。?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该诗很受人推崇,据《唐才子传》,李白登此楼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虽是传说,但也证实了这首《黄鹤楼》诗的崇高地位。?文坛泰斗韩愈的诗文相比,诗少而精。像《晚春》等:“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其中的“人面桃花”被后人演绎了很多爱情故事。?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还有《乌衣巷》、《秋词二首》、《竹枝词》等好诗。?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元稹《离思之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李贺有“诗鬼”之称,风格与众不同,空灵诡谲。像《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罗隐《赠妓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两首风趣幽默,消愁解闷。?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有首《菊花》诗,十分厉害,验证了唐人李宽的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宋代诗坛既没有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压舱石,也不像唐代诗坛将星云集,整体实力爆棚。只有少数几个杰出的诗人点缀其间,也行不成大气候。这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文艺自身的发展规律密不可分。宋代国运不好,政通人和的时间太短。特别是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异族入侵,社会动荡不安。文臣爱财,武将怕死。苟延残喘,世风日下。这种大环境也就决定了,宋代诗人的整体面貌达不到唐诗的高度;就诗这种文学体裁而言,发展到唐代已达顶点。盛况空前,后人是难以逾越的。但其间也不乏光彩夺目的诗人和传诵至今的好诗篇,而且诗人的成分远比唐代诗人要杂乱的多。?不妨举例如下:有宰相王安石的《明妃曲》“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理学家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教育家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苏轼多才多艺,全能冠军。他的诗在北宋也是别具一格,独占鳌头。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林升《题林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叶绍翁《游园不值》“应嫌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和尚僧志南《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李清照以词见长,诗少而精。《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最著名的爱国诗人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彪炳日月。?陆游是南宋诗歌的一块丰碑,是宋代诗坛的擎天立柱。他的诗量大质高,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主要诗作有《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有写爱情的组诗,十分感人。如《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等。?总之,以上这些宋代的名家诗人,单从诗来看显然是没法与唐诗抗衡的。唐代诗坛格外光彩夺目,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强大生命力。整个格局恢弘阔大,气象万千。这与当时的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各族人民大融合,对外友好交往加深等各方面是密不可分的。相比之下宋诗就显得黯淡无光,逊色不少。因此,宋诗注定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如宋词那么有分量,也不能代表宋代的文学,自然更没法和唐诗一较高下了。

怎么化用诗词?

怎样化用诗词?

首先应正确理解“化用”,应是消化吸收再创造使用。实际上我们写诗的时候,看到一个题目,首先脑海里出现的是这题目本身的影象,然后再想想以前古人是总样描述的,如果印象模糊就可以通过浏览器去查询,看看原来的诗句,瞧瞧对释的白话文。再去看看作者生平事迹,写作背景,以及这个人在文学上的地位等。最主要要看成功人士的欣赏评论,那才是精华所在,他们的真知灼见会让你茅塞顿开,恍然大悟,长知长才智就在于“闪光的评论”,有人说“自古评论出人才”。这话很对。有句话叫“他山之石可以琢玉”。就是把别人的诗句再加工提炼,使其更加精炼,更加富有内涵意境。

一首诗的完全,可根据需要随意查找素材,寻找“意象”。诗就是无数“意象”组合成的,每个“意象”都有诗的出处。所以有人报怨诗难写,就难在“意象”的排列组合上,“意象”的搜索上。

实际上“意象”就是“化用”来的,它具有朦朦胧胧的感觉,似有又无,具有虚化的特点。只有其神韵而不见其物。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所以我们的应用只能停留在“化用”上。如果整搬照抄,立刻会被名眼人看破,倒不如“化用”,他还会为你点赞“化用的妙”。

感谢邀请,希望广大诗词爱好者,大胆“化用”,化出精品,用出高度,“点石可成金,化用出好诗”。下面就用此作藏头,进一步说明“化用”的重要性。

七律/藏头诗

点石成金化用出诗

点点词词段赋章,

石石玉玉宝珠藏。

成人之美双双美,

金璧连城价价扬。

化变之学心贵悟,

用长去短弱成强。

出来寻觅千意象,

诗贵活用要取长。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