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是什么代表作品,成都好玩吗?
因为比较好吃,分享成都的美食,绝对让你流连忘返。
图1
【蛋烘糕】
蛋烘糕算是成都比较闻名的小吃,很多成都人都特别喜欢吃蛋烘糕。在哪里都可以看到蛋烘糕的身影。蛋烘糕制作过程简单,入口松软,糕边香脆,在里面可以撒上喜欢的馅料。不同馅料可以根据不同口味来选择。
给大家推荐的是一家蛋烘糕实体店
店名:贺记蛋烘糕
地址:成都青羊区文庙西街1号附8号(成都石室中学对面)
价格:2.5元/个 加三种馅料及以上另算
这个我亲身去吃过,干净卫生,味道自然也不在话下了
图2
【三大炮】
三大炮很多人都知道,但在成都只有在特定地点例如古镇之类的才可以买到。虽闻名于异乡,但成都人有机会吃到的次数还没有蛋烘糕吃到的次数多呢。入口香甜,糯米制成。喜欢吃糍粑的人会喜欢吃三大炮的,三大炮其实更多承载的是一种文化,而并非味道本身。
点名:我忘了
地址:成都锦里内
价格:5-10元一份不等
吃三大炮更多的是体验一种文化传承,味道方面还是不错的。
图3
【串串】
串串在成都也是由为常见的,很多成都人都对此十分喜爱。红锅串串一般又麻又辣,香辣并存。串串要烫的食物都是自取自选,没有限制性。夜晚,吃串串的人就很多啦。
店名:钢管厂五区 小郡肝串串香
地址:因为是加盟店,都是各地分布啦
价格:价格比较经济实惠,两个人100就能解决
图4
【火锅】
火锅在成都也是非常常见的,火锅店也是很多的啦。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在我迄今为止去过的火锅店里最好吃的一家!(注意:这家总店24小时营业)
店名:老码头火锅
地址:红星路四段51号星城银座2层
价格:100元人均
这家火锅味道香辣 绝对是成都人吃火锅的首选!
图5
【排骨等】
成都著名吃食一般以辣为主。吃不惯的辣味的可以去尝试一下这家店的排骨。这家店食物清淡,骨香味浓。在成都也很受欢迎!是道不可错过的美食~
店名:一把骨
地址:西安北路26号(川裕大厦对面)
价格:人均40-70不等
一把骨也是加盟店 因只吃过总店的排骨 不敢断言味道会不会有什么差异
图6
【糖油果子】
糖油果子也是成都著名美食。外酥内糯,味道香甜,比起三大炮没那么软,喜吃甜食的都十分喜欢糖油果子。糖油果子店也分布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一串3-5颗不等。
地址:锦里内(其实糖油果子店没什么多大差别,味道差别不大)
价格:2-5元不等
图7
【丁丁糖】
丁丁糖在成都不常见,但也能找得到,算是成都特色的一种美食。丁丁糖较硬,但比较健康,没有添加添加剂之类的。在成都,一般卖丁丁糖的人都会拿一把小锤子,将丁丁糖击碎。丁丁糖还有治疗咳嗽的功效,老成都人都吃过丁丁糖。
店名:李记丁丁糖(百年老店了)
地址:成都忠烈祠南街
价格:抱歉,忘记了
丁丁糖在成都历史悠久,很多老成都人的回忆。虽然现在不是很有名,但还是值得一尝的!
图8
【军屯锅盔】
军屯锅盔在成都深受成都人民喜爱,一般与米线搭配吃,算是餐后食物。锅盔馅料不同,但都一样香脆,经油炸。美中不足的是微油腻,连续吃两顿就会受不住。偶尔吃吃还是觉得美味的。
店名:某肥肠粉(具体忘记了)
地址:43路莲花南路站公交站旁
价格:3.5-5元不等
我小时候就去吃过这家店的锅盔,至今还是蛮怀念这个味道的,这家店比较正宗!成都锅盔店面里最好吃的一家之一!
图9
【老妈蹄花】
老妈蹄花也属于成都风味名美食。味道清淡,老人小孩都很适合品尝。一般里面会加豆子熬成汤。因为楼主没有去吃过(我从不吃这类东西),但是根据我爸妈和身旁人的推荐,了解到很多成都人喜欢吃,并且十分美味(毕竟不能因为楼主不喜就错过很多人喜欢的这道美食)。
下面是给大家安利的好吃的老妈蹄花店!
店名:老妈蹄花
地址:人民公园附近
还有好多,说玩不玩了。
李白写了哪些山水诗?
1、《秋下荆门》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秋下荆门》与五律《渡荆门送别》,是李白现存的出川后最早的作品。“荆门”,在湖北宜昌与宜都之间的长江南岸,与北岸之虎牙山对峙如门,为楚之西塞。“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连用了四个地名,仍使人觉得气韵流转。此诗虽用了两个典故,也令人感到如盐之入水。李白在此既以“挂秋风”之“秋”点明题目,“布帆无恙”也表现了他一往无前的豪情。
2、《望庐山瀑布二首》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诗从“遥看”着眼与着笔,乃远距离而非近距离。在日光的照射下,蒸腾的水汽化为紫色的烟雾,这是全诗的布景也是瀑布的背景。然后是瀑布出场,“遥看”二字点明题中之“望”。诗人的《望庐山瀑布》(其一)是五古,其中的“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对瀑布已描绘得很精彩了,但仍不及此诗后两句比喻之独创,气势之飞动,神韵之浪漫。李白高唱在前,后人写瀑布,往往离不开白练与银河之喻。
3、《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与杜甫是唐代诗国天空的双子星座,他们辉耀的是永恒的光芒。“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司马迁所说而为后世所习用的名言,虽然李白五、七言绝句的数量与质量远在杜甫之上,但五、七言律诗的成就却也远不及杜甫,尤其是篇数仅寥寥数首的七律。他的五律整体成就虽说也不如杜甫,单篇或者说单挑,却足可抗衡。如《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即是。
4、《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题目标明“独坐”,全诗表现的就是诗人向纯净的大自然寻求精神寄托的遗世独立之意。诗的构图是上天下地,诗的中心是作者与敬亭山。“众鸟”与“孤云”对举成文,鸟“尽”云“闲”,说明天地之间一片岑寂,只剩下了“独坐”的诗人自己。然而,诗人还要进一步申说和表现自己的孤独,但他却不从正面着笔,而移情于无知无觉的青山,青山和他竟然“相看两不厌”,如此从侧面烘托,更显愤世与孤独之深!
5、《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当此之时也,触犯宦官李辅国而横遭诬陷贬为岭南尉的族叔李晔,因直言进谏贬为岳州司马的贾至,均不期而至岳阳,相逢在李白的生命的斜阳里。他们同游洞庭,相互唱和。李白本来就有一肚子的牢骚与愤懑,何况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友情的鼓舞,又何况在百年三万六千日日日须倾三百杯的酒精煽动之下?他要铲平君山,让湘水安流,让一湖秋水都变成醉杀愁人的美酒,真是酒气冲天、怨气冲天、豪气也冲天。
6、《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岳阳与洞庭何幸,大诗人李白数度光临,为它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南湖”一诗是五首之二。一般注家将南湖释为“洞庭湖”,虽无大错,却不准确。洞庭湖之子的南湖,是今日岳阳南郊与洞庭湖相通的一处浩大湖泊。远古时它流溢着乳香的名字叫“雍浥”,后来又名“湖”,因在岳阳城之南,所以“南湖”就成了她通用的芳名。秋月之夜的南湖,水天澄明,无烟无雾。“耐可”为怎能、安得之意,诗人忽发奇想:怎么能划向水天相接之处而直上青天呢?真是豪情壮采,不减当年。
裹小脚美在哪?
在古人眼里,女人裹小脚被称为“三寸金莲”,不是裹小脚本身美,而是女人美,男权思想至高无上,达到“至尊”无比。
裹了小脚的女人,站立不稳、走路颤颤巍巍、摇摇晃晃,不能走出家门,只能围着男人转,有“小鸟依人”的感觉,“女人无才便是德”,是男人的“辅庸品”,“男尊女卑”的思想流传千古。
裹小脚是残害女性,祸害女性的罪魁。
在我国自清末民初,无数先贤仁人志士,提出了“妇女解放运动”。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废除了妇女裹小脚,提出了“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同工同酬”、妇女走上了领导岗位。妇女的地位得到了升华!
秦兴于二0二二年六月十八日(农历五月二十)5:58
怎么评价李白?
知乎上有人问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
最高票答案不但精炼,而且耐人寻味:杜甫未曾年轻,李白从未老去。
事实也确实如此。
20来岁的李白是轻狂浪漫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0来岁的李白是轻狂浪漫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40来岁的李白是轻狂浪漫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0来岁的李白是轻狂浪漫的: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50来岁的李白是轻狂浪漫的: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他到死都是轻狂浪漫的,像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
▲ 李白醉酒绘画作者-范曾
所以我们说李白是仙,是诗仙,是酒仙,是剑仙,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谪仙。好像因为他是李白,他就应该这样浪漫,这样轻狂,这样无欲无求、无惧无畏一样。
但成仙之前,李白也是人。是人就有痛苦。却没有人谈论李白的痛苦。
▲ 李白
700—742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的身世是个谜。
故里何处,至今还是一场跨国争夺战;父亲的名称也不甚明了,只说是“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
这种遮掩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新唐书》说李白是西凉太祖李暠的九世孙,属李唐宗室,因先祖获罪流放,始终不敢明示家谱。或许确因如此,李父一生从商,从未涉政。
但李白的内心,有一片更大的天下。
▲ 李白醉酒绘画作者-范曾
24岁的李白,认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旅程中,他透露了自己的志向:“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要像春秋时期的管仲、晏婴一样,做皇帝的辅弼之臣,使政通人和,海晏河清。
那个时代的文人,都想以笔为剑,在考场上杀伐,谋得庙堂上的一席之地。但中唐以后要考进士需要资格审查,其中一条就是:商贾子弟不得科考。如果李白真是因政治原因而流亡域外的李唐后人,就更没有参试的可能了。
而且,在桀骜的李白眼里,他是“一日同风起”的大鹏,是“作赋凌相如”的天才,要他在独木桥上和一众庸人去挤,换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基层岗位”,简直是笑话。
所以李白选了另一条捷径:干谒。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大唐李白》的作家张大春说:“拿诗作礼物这件事情,他是做得最彻底,最全面的。他送诗的对象很多,多半是中下层的官僚,你都很难通过历史的材料,考证他送的诗都是送给什么人了。”
若说李白“行贿”,他又只是送诗,从未送过膝盖。你看那些干谒诗,都是一个套路:先夸一下对方,再捧一下自己,表明一下意图,最后还要加一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免责声明。很没有诚意。
▲ 李白的《上阳台贴》
李白有李白的傲慢,权贵自然也有权贵的偏见。所以他投出的这些简历,大多时候都没有回音。
李白没有轻易放弃,这条“捷径”,他一走就是十余年。一道道山川因他的足迹而愈显巍峨,一座座城池因他曾下榻而顿生华彩,他挫败,却更精彩。这是李白的生活哲学:越挫越勇,屡败屡战,依然自信,依然狂傲。
742—744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公元742年,是李唐历史的一道分割线。这一年,唐玄宗的年号从“开元”改为“天宝”。唐玄宗本人也从励精图治的明主,变成了宠信奸佞的昏君。
偏偏就是在这一年,李白走进了朝堂。
此前结交的几位挚友,终于在皇帝面前说上了话。“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
应当说,李白进宫那天还是很风光的。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还亲手为他调羹。他也自信满满地写下了《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仿佛即将要去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了,这种情怀是何等豪迈,何等荣耀!
但是荣耀不等于重要。“翰林供奉”,说白了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负责写些歌功颂德的东西。李白潜心研读的《贞观政要》和各类治国典籍,在唐玄宗眼里,可比不上为贵妃唱的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本意在长安化鲲鹏,却成了笼里金丝雀。四十来岁的李白,在理想达成的这一年,第一次感到了巨大的狼狈和无边的孤独。
“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的李白,终究还是不愿意屈服。作为一个文人,一个有追求更有底线的文人,他开始用自己的形式反抗现实:放浪形骸,醉酒填词,意兴所至,敢叫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这般狂傲,叫阿谀奉承的朝堂如何容得下他。就在李白与宫廷日渐疏远的时候,朋友们也一一辞别:刘十六入楚渡湘江,裴图南高卧嵩山畔,王昌龄灞陵告别,贺知章告老还乡……一个孤零零的李白,纵使心有光芒万丈,又能和时代的黑暗对抗多久呢?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公元744年三月,李白上疏请还山,唐玄宗也顺水推舟“赐金放还”。
幸好是放还。仙融不入红尘,凡人也供不起仙,不如像一对曾经爱过的恋人,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离开的那一天,李白依然倔强地对着长安城高声放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时候的大唐,才真正迎来了诗仙。
744-76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离开长安的李白,开始了又一次漫长的游历。
他寻访仙山名士,与杜甫、高适等人结交同游,留下了无数华彩辞章,被传为文坛佳话。
天宝末期,安史之乱犹如一场瘟疫,席卷了李唐江山。玄宗逃至四川,太子自立为帝,驻守江西的永王李璘打着平定叛乱的旗号,从江陵起兵了。
这时候李白已隐居于庐山屏风叠,却还关心时政,一心想要报效国家:“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这时候永王突然到访,三度相邀,使他又一次燃起了爱国雄心,欣然前往。
①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然而这不过是一场夺权的闹剧。不到五个月,李璘兵败身亡,李白以“附逆”罪入狱,虽然免死,却被流放夜郎。
年近花甲的李白已贫病交加,还要长途跋涉,他所有的政治理想已全部破灭,身边也再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扶持。曾经的挚友高适是关押他的将领,此时却只想装作素不相识。李白,已处于“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的惨淡地步。
历经了两年的流放,天下大赦,沧桑的李白立马又变回了那个阳光少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一日千里,真是轻快极了。这种“快”,不仅是重获自由后的畅快,更是藐视一切苦难的快意。
罗曼·罗兰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李白就是这样一个英雄,无论人生多艰,我自仰天大笑。
之后的日子,李白抱恙在身,却依旧潇洒,依旧浪漫,依旧喝酒,依旧舞剑,甚至还想请缨追剿“安史之乱”的残余势力。
史书说他最后“醉致疾亡”,很多人都是不信的:仙人又怎么会生病呢?人们更愿意相信,他是酒醉入江,抱月而归。
抱月而归,这很李白。就像余光中先生说的,樽中月影,才是他的故乡。
回首李白这一生,壮志凌云,却因一身傲骨而频遭坎坷,蹉跎终老。
他的诗歌咏山水、羡神仙、歌侠客、记饮酒、赠友人,都是那么浪漫、豪放,这豪放背后,却是骗过了全世界的悲愤、孤独和落寞。“天才之奋勉、天才之寂寞、天才之不为时人所知、天才之无用武之地,俱在于是。”(张大春)
▲ 李白赏月
但是,李白强悍的生命张力,也正因为从这样的悲剧中挣脱、迸发出来,才成为了响彻天地的时代之音,成为了整个盛唐最响亮的长歌。
两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少年”何其之多,但只有李白一人,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霜雪满头,却依然年轻。
所以千百年过去,我们依然深爱着李白。因为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是我们内心中决不妥协的倔强和坚持,是中国人至高形式的浪漫。
▲ 李白醉吟图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渠县有什么景点?
渠县特产主要有:
渠县-黄花
三汇-特醋
土溪-白酒
三汇-曲药(这个很少人知道)
砸酒罐
三汇-水八块
渠县的旅游景点
渠县汉阙 渠县汉阙是我国现存手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遗存。全国仅存29处汉阙中,渠县就有6处7尊,分布在土溪岩峰两乡不足10公里的古驿道旁,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雕刻内容、精湛的雕刻技术和高超的建筑手法,还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60年代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较有名的有冯焕阙、沈府君阙。
冯焕阙位于渠县土溪乡赵家村。东汉建光元年(121年)建。原为双阙,现仅存东阙的主阙部部分。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屋顶6部分组成,通高4.38米。为仿木结构建筑。阙身正面铭文为“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阙上仿木结构的仿子、窗格、斗拱和饕餮等浮雕皆造型优美,雕刻精致。
沈府君阙位于渠县汉碑乡汉亭村。东汉延光年间(122—125年)建。是渠县汉阙中唯一的双阙,子阙已毁。两阙相距21.62米,均高4.84米。双阙形体基本一致,皆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屋顶6部分组成。阙身正面均有铭文。东阙刻“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候沈府君神道”,西阙刻“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二阙铭文上端均镌朱雀,下端镌饕餮。东阙内侧浮一青龙,西阙内侧浮雕一白虎。两阙楼四角雕力士,四面为汉代社会生产、生活情景及动植物的浮雕。神态生动、逼真,造型古朴、优美。
禹王庙详细地址:位于现在的后溪沟至南门老车坝之间的“半边街”景点介绍:禹王庙,位于现在的后溪沟至南门老车坝之间的“半边街”。禹王,即大禹,他奉“舜”这个氏族部落首领之命,治理普天洪水,含辛茹苦,终于疏通了九河,华夏大地复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宁静生活。治水十三年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了炎黄子孙献身精神的楷模。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后人故而称其为“夏禹”。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颁旨天下:“禹列王尊,祭享帝位。”中国道教信徒从此在县、州、府、郡所在地修建殿宇供奉。渠县的人们记忆中的 “禹王庙”,建造于清朝顺治初年。每年三月初七据说禹王生日这天,船工们都去祭奠,求保佑渠河平稳,行船顺利。宫门两侧联遇是:大江东去万里畅畅,小渠西来一水涓涓。
民国年间,禹王庙一度曾是落魄的“三教九流”辈栖之地;残恒断壁,烟火渐灭,抗战前夕,军阀杨森整治街道尽悉毁之
城坝遗址
详细地址:位于渠县土溪乡城坝景点介绍: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位于渠县土溪乡城坝,距县城26公里,总面积1820亩,遗址北、西、南三面渠江环绕,东西接佛尔岩,造成依山傍水之势。城坝为汉代古城遗址,是达川地区目前尚存的唯一历史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遗址。据《华阳国志》记载:秦灭巴蜀后就于此建宕渠县,东汉车骑将军冯绲增修,俗名车骑城.“东晋末,地为‘蛮獠’所侵而廨,遂以荒废”.《太平寰宇记》;其城兴废长达700余年,其间屡为州、郡、县治。城坝触地动工,均可发现文物遗迹。解放以来,这里曾出土巴蜀青铜兵器、酒器、生活器数十件,出土发现最多的是两汉时期的文物古迹,除汉砖遍布,还发现房屋地基、窖址、水井、墓葬,出土大量的铜、铁生产工具、生活用器、兵器、钱币等,以及各式陶俑、陶家禽等。又《华阳国志》载:“长老言,宕渠为故宗国,今有宗城”。《太平寰宇记》:“故宗国,城在流江(县)东北七十四里,古宗国都也。”所指方位,可能与城坝有密切关系。城坝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该遗址1991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建于宋代嘉定以前,在渠县城内西隅石于岗顶.元代次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重修;明代洪武年间(公元 1368—1398年),邑侯梁从义移建于县城南外西岩侧,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邑侯邸居正又于南郊将文庙迁回旧址,明代祟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九月初九),文庙被农民起义军焚毁。《渠县志》载:“癸未重丸之交,‘贼’由西城毁堞而入,学宫焚焉。”隔二十年后,清代康熙二年(公元 1663年)再度兴建。康雍、乾、嘉亦相继修葺。现存的文庙建筑,是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动工重修的。整个工程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秋季才告竣工。清代文庙的建筑开始于距今三百一十六年前,前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皇帝,费时达一百五十八年之久。
走进文庙,最引人注目的是雄伟壮观的的朱红甬壁,正背两面皆书鎏金大字“宫墙万仞”,其正面四字,相传为康熙皇帝手书。宫墙建成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距今一百八十余年?。“宫墙万仞”四字,来源于《论语?子张篇》,“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古代人们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是形容高的意思。宫墙两边的大门左边悬扁额为“圣域”二字,右边为“贤关”即圣贤所在之地,门前一眼石井,曾立有石碑一块,上刻行书“文武官员到此下马”诸字。
进门后为泮池,呈半月形,池上三桥九洞,桥下游鳞戏水,碧波盈盈。正中桥头为精雕蟠龙,封建社会时只有状元衣锦还乡才得过,乃是一种“独占鳌头”的特殊荣誉。就是两旁二桥,也只是有了“功名”的读书人才能走得一趟,称做“游泮’,还有一定的仪式,即所谓“泮水生香”。泮池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 (公元1783年),距今已一百九十余年。
过了泮池侧为青砂石“棂星门牌坊”三楹,高大壮观,精巧绝伦。牌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无1794年),距今已历一百八十七年。石料采自渠县三江小山峡,用大船从渠江水运。当时无大型起重器械似用“垒土法”竖立而成;石条全用接榫,墨法准确,虽近两百年日晒夜露,风吹雨打,而今基本完好,没有走性。牌坊顶端是六条蟠龙,昂首朝天,奋欲入云,栩栩如生,正中刻“棂星门”三字。牌坊的石刻作品皆为镂空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如“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仙鹤穿云”,“五蝠归真”,“麒麟送书”、“鱼跃龙门”等图案,生动活泼,端庄和谐,曾被誉为“蜀中牌坊之首”《渠县志》载:“棂星门拣选石材美而巨,雕刻尤精,绝川中未曾有之”。民国十五年(公元 1926年),商务印书馆编辑的《东方杂志》曾载专文和图片于以介绍。
文庙建筑群落成阶梯状,工程浩大,厢房亭阁浑然一体,坐北朝南,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高峨庄严。脊顶为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卧龙两条,殿顶纯为金黄琉璃瓦铺盖,殿堂正中原供奉孔子本主,本主上有九龙捧圣的浮雕,正中用金底红字书写“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八卦藻井下悬挂着“万世师表”的扁额,东西两厢还供奉有“四配”、严十哲”先贤牌位。
大成殿雕花石台之下为祠的东西两原,供奉所谓“先贤”七十九人,“先儒”七十五人,东西两原为碧绿琉璃瓦铺盖,壁上浮雕文房四宝及祥云怪兽,木雕穿花,窗棂门扇,典雅庄重。
再下几级石阶就是戟门,列二十四戟(古兵器),使人屏声息气,派显赫森严的气势。
门下有四祠:有所谓“以道为君,泽及庶民者入祀”的名宦祠,有“言行端庄者入祀”的乡贤祠,有“忠义激烈者入祀”的昭忠祠,有“节女、孝子入祀”的节孝祠,都是供奉一些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忠、孝、节、义”的代表人物。但可惜以上四祠及戟门已在文革中毁坏了。
大成殿后还有崇圣祠(又名崇圣殿),是供奉孔子父母、祖先的地方。
站在大成殿门首,可以下视各祠及牌坊、泮池、宫墙。抬眼望去,正面可见距文庙一百公尺开外人工堆砌而成的“珠宝山”和山上小巧玲珑的八角亭。东边可望一泻千里的蓝色渠江,西面可望龙盘虎踞的青黛色马鞍山,真有渠江山水,一望无余的气概。
建国以来,文庙几经培修,公布为渠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开辟为渠县人民文化宫,以作人们观赏、休息、娱乐和进行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
渠县好吃的
珍珠元子 姜葱螃蟹 五香卤豆干 鱼香茄花 油酥竹哊 干炒牛河
苏轼写过哪些诗词思念苏辙?
苏轼写过哪些诗词思念苏辙?
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历史长卷中璀璨夺目的华章。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贯注于词作之中,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真情实感的关于兄弟亲情的词便如汩汩清泉喷涌出世。
苏辙说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说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轼”意指车上的扶手,“辙”意为车碾过的痕迹。想当初苏洵为两个儿子起名字的时候,没想到两个儿子日后无论在家庭、仕途,还是在文学上都如此相得益彰。苏轼兄弟二人从小在一起读书,未曾一日相离。苏辙在《遥堂二首并引》(《栾城集》卷七)中说:“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 在《祭亡兄端明文》(《栾城后集》卷二十)中,对这种手足相依的亲情则有更详细的描述:“手脚之爱,平生一人。幼而无师,受业先君。兄敏我愚,赖以有闻。寒暑相从,逮壮而分。
苏轼思念苏辙的诗词有: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我。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和子由渑池怀旧》宋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译文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
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3、《满江红 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译文这首词是苏轼在颖州任知府时作的,清澈的颖水向东流淌,满怀的愁绪送走离开的飞鸿。青黛的山下翻滚着白色的浪花,正是情思纷乱。白白的辜负了当年约定好的山野闲居,现如今连躺在床上听到的雨声都是那么萧索。深憾这一生与你总是离别匆匆,催生白发。在黄河边祭下一樽酒,将我们的无尽过往从头细数。相看着彷佛还是昨日的我们,却已经相隔许多年月。衣襟上我的愁苦泪痕仿佛还在,眉间的黄色(喜色)似乎在暗示你我不久即将重逢。待到重逢,便和你一同再到池边,在如雪的落花中寻觅春天的残迹吧。
4、《画堂春》寄子由
花满银塘水漫流,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版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译文陈州城内美景多,柳花纷飞的地方,麦子随风摇摆,如金色的波浪一般。风平浪静之后,夜晚的大明湖犹如新磨的镜子一般明亮照人。湖上的小舟双棹齐飞,就好比织衣服的梭子那般在湖面上飞快来去。船上的采菱女们一齐唱着采菱歌,歌声悦耳动听。平原之上,水云相接之处,水天一色,碧波荡漾。小楼之外,风和日丽,天气晴好。济南风光如此大好,但依然难解心中的相思之情。归去,为何就这般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