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代表作品大淖记事,简述小说的流派?
现代小说
1、鲁迅:以高度成熟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给中国现代小说奠基的重任,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现实主义主潮,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站在时代的高峰,自觉地在小说中体现民族历史发展的崇高责任感,描写的重点对准普通中国人,着重表现他们的思想与精神状态。人们总能从鲁迅小说里的那些艺术形象身上感受到震撼心灵的对中华民族苦难的深广忧愤,对宗法制度及其伦理道德的烈火般的仇恨以及对美好社会的热切期盼。他的小说中体现了一种强烈而清醒的反封建意识。
《呐喊》集(1918—1922):《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 社戏》。
《彷徨》集(1924—1926):《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离婚》、《孤独者》、《伤逝》、《弟兄》。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1922—1935):《补天》、《奔月》、《铸剑》、《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人生派”的问题小说:以探讨社会、人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又称五四问题小说。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提出“为人生”口号。代表:冰心《斯人独憔悴》、《超人》、《去国》1921年以后,冰心的小说转向青年的苦闷心理,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五四之后的一代青年开始觉醒,但面对问题如麻的社会,陷入无路可走的悲哀,产生了内心的苦闷与焦虑,冰心开出药方——爱的哲学。《超人》中的主人公何彬,曾经认为“爱与怜悯都是恶”,所以他要做一个“超人”,在帮助了一个贫困的孩子之后,内心深处开始萌动着爱与同情的种子。
汪敬熙《雪夜》、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俞平伯《花匠》、庐隐《海滨故人》、许地山《缀网劳蛛》
3、乡土写实小说:20年代中期,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小说兴盛起来,延续到30年代,即乡土写实小说。代表:废名(冯文炳)、许杰《赌徒吉顺》、许钦文《一生》《疯妇》、鲁彦(原名王衡,因热爱鲁迅而改名,代表作《菊英的出嫁》——冥婚,《黄金》标志着乡土写实小说创作的成熟,史伯伯,串门——借钱,参加婚宴——坐末席,女儿遭骂,被盗不敢声张,写出了金钱观念驱动下人与人之间冷酷、可怕的关系。)蹇先艾、黎锦明、彭家煌《陈四爹的牛》、台静农、徐玉诺、王思玷等。乡土小说把艺术之根扎于故乡的土地与农民之中,带着满身乡土气息,又敢于正视农民的辛酸与凄楚,作平实自然的描写。
4、“自我小说”流派:以表现自我,重自我抒情为主要特征。1921年7月,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等人发起组织创造社,强调文学必须表现自我表现作家“自我内心的要求”。一批作家,面对民族的苦难,倾泻出他们或昂扬乐观,或悲哀苦痛的内心情感与要求,为祖国命运与个人生活而焦虑的层层郁积,形成了他们丰富而强烈的内心情感。郁达夫,小说描写了一系列表现作家自我、具有浓厚主观抒情色彩的自我形象,显示出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沉沦》——“他”留学日本,受民族歧视,精神压抑,顾影自怜,在疾呼“祖国快快富强”时跳海自杀。这些形象多具有感伤、忧郁甚至颓废情调的“零余人”。
5、“革命小说”流派:出现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代表:蒋光慈《少年漂泊者》(描写一个少年漂泊异乡,寻求复仇的道路,后投身北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咆哮了的土地》。洪灵菲《大海》。由于缺乏对革命和工农大众感情的体验与认同,对革命斗争有肤浅、空洞的描写,往往把革命生活简单化。
6、社会剖析派:出现于30年代初期,当时蒋政权进入相当稳定时期,民族矛盾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加剧。这些作家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科学的社会观和多样的艺术手法,对中国现代社会作全景式的观照、分析,揭示出其本质和基本规律。代表:茅盾《子夜》(通过吴荪甫这个艺术形象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化了的深刻思想内涵。)《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三个中篇)、《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7、“京派小说”: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活跃于北方文坛的一个重要流派。北京较少受南方激荡的政治风云的冲击,进入一个黑暗的相对沉静的历史时期。一部分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知识分子,便潜心于文学天地,去追寻理想的境界和个性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批评与否定的锋芒指向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政治、伦理道德,对民族的文化范式、审美心理等深层积淀却未有触动。“京派小说”的重要特征以独特的审美意识对生活进行主观化的过滤与净化,展现具有古朴美、清纯美的人生图景。代表:沈从文《边城》。王向辰、凌叔华、林徽音、废名《竹林的故事》、萧乾等。
8、“新感觉派”小说:出现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我国小说的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是受西方现代艺术启示并在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描写外部现实,而重视直觉,强调主观感受,将主观感受与感受客体合而为一,创造所谓的“新现实”,善于描写心理活动。代表:训呐鸥《无轨列车》(半月刊)、戴望舒、穆时英《上海狐步舞》、施蛰存《梅雨之夕》(以淡化的情节,运用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的方法,把男主人公在雨中送一位姑娘回家过程中的心理,描写得细致入微。)
缺点:明显感染上了西方现代派文学所固有的悲观、颓废、绝望等色彩与情调。
9、“山药蛋派”小说:出现于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植根于山西农村的小说流派,形象展现了农村由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转变的基本面貌,展示了农村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和部分社会习俗的变革。在艺术上具有“新颖独到的大众风格”,小说形式通俗化、大众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代表: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
同时出现的著名作家、作品还有: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孙犁《荷花淀》(绝大部分反映农村的生活和斗争,追求的艺术境界是质朴纯净,被称作“诗化小说”。)
10、老舍:《月牙儿》(展示母女两代相继被迫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血泪控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祁天佑,表现了对民族文化的反思、批判,寄托着作者的家国之痛。)
11、巴金:其作品两大题材最为显著,其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的道路,《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其二是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与罪恶。《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2、李劼人《死水微澜》(以成都郊区天回镇为人物活动的中心舞台,围绕蔡大嫂(即邓么姑展开情节,具体描写了以罗歪嘴为首的袍哥与以顾天成为代表的教民势力之间的矛盾纠葛。)
13、钱钟书《围城》,在更为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对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刻意描绘与无情透视。小说以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恋爱问题上遇到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围城”象征着当时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出的出口”的绝境。
张恨水(110部以上)《金粉世家》展示了豪门贵族的兴盛衰败史。《啼笑因缘》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
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展示了一些华人空虚、糜烂、堕落、变态的灵魂。
路翎《财主的儿女们》(以江南一个封建大家族蒋捷三一家的风流云散为中心,反映了一·二八上海战争以后十年间中国社会状态,提出了在动乱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
当代小说
14、建国后十七年小说:(1949——1967)
①革命历史题材:以反映民主革命为主,柳青《铜墙铁壁》、杜鹏程《保卫延安》,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曲波《林海雪原》、杨沫《青春之歌》、吴强《红日》、欧阳山《三家巷》《苦斗》、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德英《苦菜花》
②农村题材:赵树理《三里湾》、孙犁的长篇《风云初记》《铁木前传》、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
这些小说反映了建国后的社会生活,具有相当的广度与深度,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人物,但这些人物较少生活基础,显得类型化、模式化,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有些欠缺。
15、新时期十年的小说:(1977——1987)
新时期十年是在批判“四人帮”鼓吹的“瞒和骗”的文学基础上产生的。
①1977年刘心武《班主任》的发表拉开了“伤痕文学”(主要思想是揭露和批判,作家们勇敢地正视十年动乱的生活真相,真实地、多仙面地再现“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悲剧和精神创伤,由表及里地角及到它的反返动实质。)的序幕。这些作品控诉四人帮制造的惨剧,有着不平、躁动与激愤、哀怨。卢新华《伤痕》。
②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控诉,试图站在一个较高的历史高度来观察与思考以往的教训求得对历史有一个再认识。鲁彦周《天云山传奇》、王蒙《布礼》、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谌容《人到中年》、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③改革文学:(1980年后)率先面对变革的现实,及时表现“四化”建设中的斗争、挫折、困难和希望。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这一阶段许多作家开始了健康人性、人情与人道主义的思考,从而显示了强大的道德力量,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此时,社会性的主题在文学中普遍存在,作家把笔触深入社会各个角落,不断涌现出反映新时期人民生活的新主题、新领域。军事题材有:李存葆《高山下花环》,徐怀中《西线轶事》
④探索小说:那些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之外,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在小说艺术的创新上大胆探索、大胆求变的作品。它的产生,是新时期文学创作走向多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新时期作家思想解放、创作自由的重要标志之一。代表:王蒙《夜的眼》《春之声》《坚硬的稀粥》等,莫言《红高梁》《透明的红萝卜》等。
⑤文化小说(寻根文学):1985年前后出现,作家们开始多方位、多角度地观照与表现社会生活,实现了小说观念的重大更新,作家们试图从更深的意义上寻求文学观念的解放。代表:韩少公《爸爸爸》、贾平凹《废都》商州世界等,他们不仅写民俗、民风,还把民俗民风看成一种文化现象,透视民族文化心理的某些方面,寻找民族生命力的根须与病态的根须。
⑥市井小说:市井小说有的作者多以温馨的笔角点染市井人生的文化底蕴,以悲悯的情怀容纳“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的情感,给人以醇厚的美感。代表:汪曾祺《受戒》《大淖纪事》,陆文夫(陆苏州)《小巷深处》《围墙》等。
⑦“知青”小说:“知青”出身的作家们对知青生活的缅怀、对农民问题的独到探讨、对人生真谛的求索,使知青小说成为新时期小说中最凝重、最奇特的组成部分。代表:张承志《绿夜》(象征着发现“美丽瞬间”)、《黑骏马》(象征着“永远的缺憾”)《北方的河》(象征着人生的理想境界)、《黄泥小屋》(象征着“人的念想”)、《金牧场》(象征着“人类的理想”)、《心灵史》等。
⑧女性小说:女性作家们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特有的审美感受、艺术视角与笔法,通过对女性命运的观照与思考,细腻的女性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示了女性在争取自身解放、人格独立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的精神历程。代表: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曾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方舟》;王安忆《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岗上的世纪》、《神圣祭坛》等。
⑨新写实主义: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意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追求一种更为丰厚、更为博大的文学境界。代表: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白涡》)、刘震云、叶兆言、余华、苏童、方方(《风景》《黑洞》《一波三折》《桃花灿烂》)、池莉、格非、范小青等。
⑩现代派小说:着力表现人们再新的条件下精神与现实的错位,反映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阵痛对人们心理的冲击与影响。刘索拉《你别无选择》通过对一群放纵任性的音乐学院学生的描写,通过他们的胡闹、放纵、混乱、骚动表现出一部分青年对现状的不安与对未来的追求,以及在追求中的迷惘、失落与苦恼。《无主题变奏曲》男主人公对一切漠然而又认真,有点玩世不恭却并不随波逐流,不满意生活,不满意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在向往什么。
首领的近义词有什么?
头领tóu lǐng
为首的人。《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衣被故敝,必责头领。”宋岳飞《奏郑州捷状》:“於闰六月二十五日到郑州南,逢番贼头领漫独化等部头贼马五千餘人见阵。”《水浒传》第五回:“且説这桃花山大头领坐在寨里,正欲差人下山来探听做女婿的二头领如何。”汪曾祺《大淖记事》二:“这帮锡匠有一个头领,是个老锡匠,他说话没有人不听。”◎头领tóulǐng[header]为首的人(多见于早期白话)...
党魁dǎng kuí
1.古代指党人中最有影响或被奉为首领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夏馥》:“馥虽不交时宦,然以声名为中官所惮,遂与范滂、张俭等俱被诬陷,詔下州郡,捕为党魁。”《旧唐书·杨虞卿传》:“虞卿性柔佞……而李宗閔待之如骨肉,以能朋比唱和,故时号党魁。”清彭定求《五人墓》诗:“重看俎豆登乡社,尚想干掫捍党魁。”2.政党的首领。梁启超《莅民主党欢迎会演说辞》:“党员之与职员,职员之与党魁,犹若兵士之於将校。”一党的...
魁首kuí shǒu
首领;位居首者。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三》:“赏(尹赏)所留者,皆其魁首,或故吏善家子失意随轻侠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苏州府太仓夷亭有个张小舍,是个有名极会识贼的魁首。”欧阳予倩《人面桃花》第一场:“辜负我文章魁首,满腹经纶。”◎魁首kuíshǒu(1)[thebrightestandbest]∶旧时称在同辈...
首级shǒu jí
秦制以斩敌首多少论功晋级。后因称斩下的人头为“首级”。《后汉书·朱祐传》:“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三国志·魏志·国渊传》:“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朝廷因此方知司马尚背奏之言,枉害忠良。遂差赵葱为使,賫药酒,取司马尚首级。”《说唐》第四六回:“宋金刚见是叔宝,吃了一惊,战未三合,被叔宝拦开刀,耍的一枪,刺落马下。梟了首级,杀散众军,竟奔白璧...
元首yuán shǒu
1.头。《逸周书·武顺》:“元首曰末。”孔晁注:“元首,头也。”晋葛洪《抱朴子·诘鲍》:“远取诸物,则天尊地卑,以著人伦之体;近取诸身,则元首股肱,以表君臣之序。”宋梅尧臣《目释》诗:“我居元首间,分并日月光;左右各照曜,盲一岂相妨。”清唐甄《潜书·宗孟》:“如元首手趾,皆如我所欲至,夫如是,乃谓之能尽性也。”2.君主。《书·益稷》:“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孔传:“元首,君也。”三国魏曹...
党首dǎng shǒu
政党的首领。王皓沅《清宫十三朝》第九二回:“这电文内所称党首,第一名就是光汉子。”
头头tóu tóu
1.犹每桩,每件。唐方干《献王大夫》诗:“直缘材力头头赡,专被文星步步随。”清周亮工《书影》卷四:“古人虚心如此,不似今人头头欲占第一也。”陈蜕《足疾一百馀日九月廿三始杖行室中》诗:“头头俗事来心上,莫去尘根是得天。”2.犹言领导人。方之《内奸》下:“他正在蚊香厂车间劳动,一个姓季的头头,把他唤上了吉普车。”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主角一》:“这几个人都是十几年前在科室、车间当头头的。”◎头头t&o...
主脑zhǔ nǎo
1.主旨;中心。《朱子语类》卷三四:“盖上三句是箇主脑,艺却是零碎底物事。”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立主脑》:“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梁启超《答飞生》:“此实飞生全论之主脑,亦近时报界之趋向也。”2.指首领,领导人。冯自由《光复会》:“自陶成章在上海医院被刺,遂丧失其主脑,势渐瓦解。”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那个组织里面,包含着刘伯承、李立三、彭湃和...
头目tóu mù
1.脑袋和眼睛。《荀子·议兵》:“臣之与君也,下之於上也……若手臂之扞头目而覆胸腹也。”《汉书·刑法志》:“夫仁人在上,为下所卬,犹子弟之卫父兄,若手足之扞头目,何可当也?”《红楼梦》第六十回:“现从井上取了凉水,吃了一碗,心中爽快,头目清凉。”2.借指性命。唐郑棨《开天传信记》:“某有佛牙,宝事虽久,头目犹捨,敢不奉献。”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辩才宝此过於头目,未易遽索。”宋洪迈《夷坚支志...
首脑shǒu nǎo
1.指头脑。《楚辞·九辩》“纷纯纯之愿忠兮”汉王逸注:“思碎首脑,而伏节也。”2.为首的人;领导人。如:首脑人物;政府首脑。◎首脑shǒunǎo[chief;headofgovernment]领袖人物,凡团体、机关等的领导、指挥人物皆可称为首脑政府首脑领袖、领导人。【造句】首脑人物、议会首脑领袖、领导人。如:「他是这次学生运动的首脑。」
渠魁qú kuí
大头目;首领。《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孔传:“渠,大。魁,帅也。”孔颖达疏:“‘歼厥渠魁’,谓灭其元首,故以渠为大,魁为帅,史传因此谓贼之首领为渠帅,本原出於此。”宋陆游《董逃行》:“渠魁赫赫起临洮,僵尸自照脐中膏。”《三国演义》第八八回:“孟获乃南蛮渠魁,今幸被擒,南方便定;丞相何故放之?”粟戡时《湘路案》:“又有言留日本铁道学生焦达峯乃湖南会党之渠魁者。”◎渠魁qú...
领袖lǐng xiù
1.衣服的领和袖。《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仓头衣緑褠,领袖正白。”宋苏轼《东川清丝寄鲁冀州戏赠》诗:“但放奇纹出领袖,吾髯虽老无人憎。”清褚人穫《坚瓠八集·跳月记》:“衫襟领袖,悉锦为缘。”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彬彬是大红绸子衣服,乳色的领袖,白丝袜,黑漆皮鞋。”2.谓为人仪则,为他人作表率。《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故以暉映先达,领袖后进。”吕向注:“领袖,可为人之仪...
头子tóu zi
关于汪曾祺的名句?
1、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说故事。 ——汪曾祺《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 《冬天》
3、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汪曾祺《文与画》
4、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 惟悠闲才能精细。 不要着急。 ——汪曾祺《岁朝清供》
5、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汪曾祺《五味》
6、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汪曾祺《一辈古人》
7、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曾祺《跑警报》
8、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汪曾祺 《大淖记事》
9、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汪曾祺《徙》
10、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 ——汪曾祺《邂逅》
11、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汪曾祺 《蒲桥集》
12、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 汪曾祺《岁朝清供》
13、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汪曾祺 《人间草木》
14、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 ——汪曾祺《老味道》
15、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汪曾祺《文与画》
16、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汪曾祺《四方食事》
17、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随遇而安》
18、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汪曾祺《老味道》
19、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汪曾祺《复仇》
20、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汪曾祺《豆汁儿》
21、心闲如静水, 无事亦匆匆。 ——汪曾祺《美国家书》
22、我喜欢你,我来了。我开始觉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欢你了,我就得走了。 ——汪曾祺《双灯》
23、人生几何,恋爱三角。 ——汪曾祺《跑警报》
24、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 ——汪曾祺《找点乐子》
25、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汪曾祺《慢煮生活》
26、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汪曾祺《咸菜茨菰汤》
27、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汪曾祺《钓人的孩子》
28、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29、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30、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汪曾祺《水蛇腰》
当代散文八大家都有谁?
说法一:冰心、季羡林、张中行、金克木、秦牧、汪曾祺、余光中、余秋雨
说法二:林清玄、汪曾祺、余秋雨、张中行、冰心、余光中、贾平凹、刘亮程
1.林清玄,(1953--2019)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代表作有《菩提十书》《清净之莲》《桃花心木》《生命的化妆》《身心安顿》
2.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3.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汉族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代表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霜冷长河》等。
4.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代表作有《顺生论》、《月旦集》、《横议集》、《流年碎影》等。
5.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代表作有《往事》、《寄小读者》等。
6.余光中(1928——2017),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代表作有《听听那冷雨》、《青青边愁》等。
7.贾平凹(1952~)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代表作《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等。
8.刘亮程(1962~),新疆沙湾县人,种过地,当过乡农机管理员,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出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在乡下写了许多年诗。到乌鲁木齐后开始写散文,代表作《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一片叶子下生活》等。
9.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代表作有《牛棚杂忆》 、《万泉集》、《清塘荷韵》、《赋得永久的悔》等。
10.秦牧(1919年8月19日—1992年10月14日),广东澄海人 [1] 。中国散文界的“南秦北杨”, [2] 中国作家、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杂志主编、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文联委员、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代表作有《贝壳集》、《长河浪花集》、《晴窗晨笔》、《北京漫笔》、《大洋两岸集》等。
11.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代表作有《燕口拾泥》《书外长短》等。
我是“每天读宋诗”,期待你的关注和批评。
汪曾祺的书哪些值得看?
《大淖记事》是汪曾祺最值得看的作品之一,发表于1981年第4期《北京文学》,小说通过书写小锡匠十一子与挑夫之女巧云出于自然率真的人性勇敢...
为什么中年人都喜欢读汪曾祺?
曾经沧海难为水。汪老饱经沧桑,劫难余生之余,柔碎了国学而重建自家一格,款款挥毫以调侃、恬淡述怀,——即使日常生活点滴枝叶,也能入醉入痴诗化般脱颖出来,并饶有情趣!
那是富家子弟穿越劫薮后的抒情:接地气,也不失小资情调与贵族的韵味
林黛玉葬花郁结身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贾宝玉洞察世事,剥发为僧,然而,汪曾祺曾游离于焚毁与僧道间,终于昂首阔步走出了这个圈:淡淡的来了,并淡淡的走了!
尤以美文堪范例。当年被充军下放农场劳动改造(那是在国家果园基地干苦活),因公家缺个会绘画的角儿(绘制作物标本,照原生植物画下来),——如画洋芋的叶、枝干、果实。这轻巧活竟被他独吞了!那是全园就他会画工。老右派于春寒料峭间,无意得了小阳春了。雪中送炭美事啊!他把洋芋一切两半,照横切面把纹路画下来,——画毕,此大洋芋寿元已尽,即投入干牛粪炉火烤黄烧熟了吃,画一个,烤一个,整株洋芋图谱画毕,肚子也涨鼓鼓、乌溜溜的饱圆了!在汪老此时此刻眼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算个大头鬼!
沈从文的关门大弟子,及其高卒;解放后,“谁在乎你是乞丐还是富豪”,……由此,沈文豪弃笔改辙,从事古代服装研究(聊为自保晚节之举),汪老则下放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再次沉淀、磨砺!
由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整体文学成就,弟子“小汪”穿越了师傅老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