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之词代表作品,巴尔扎克葬词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和深邃的哲理?
《巴尔扎克葬词》激情充溢,文采飞扬,即使现在,世界各国研究巴尔扎克的学者还常常在他们的论著中引用其中的论断。其中的一些语句,如“他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等等,已经成为评价巴尔扎克的名句,广泛地出现在各种论著和教科书中,由此可见,《巴尔扎克葬词》具有经久不衰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面对巴尔扎克的逝世,雨果没有用低沉的语调,也没有用哀伤的言辞,去述说逝者的生平和病逝,而是用高亢的语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评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读着这篇散文,我们仿佛站在当年的拉雪兹公墓前,聆听着雨果深沉而激昂的演说,连飘飘细雨也浑然不觉。
不同于一般葬词的是,本文不仅深切悼念巴尔扎克的逝世,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而且表达了作者积极的生死观。“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等,这样的表达,已经由个体的巴尔扎克之死上升为作者一种哲理性思考了。雨果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演讲稿给读者的不是压抑,不是眼泪,不是哀伤,而是悲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
这篇葬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如行云流水,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作品中含蓄深沉、意义深远的语句比比皆是,有着巨大的容量。例如“对于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句子使用了“虚构”这一文学理论术语,它不仅鲜明地标志出雨果作为文学家的身份,而且饱含着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深切真情。 “一切虚构”都残酷地“消失了”。这是怎样的打击!怎样的失落!怎样的沉重!通观全文,字里行间都奔涌着恣肆淋漓的激情,充分显示了巴尔扎克这位朋友之死、这位天才之死给作家心灵造成的强烈冲击,也充分体现了雨果洒脱自由的文风。
总之,《巴尔扎克葬词》把激情洋溢的哀悼之情和文采飞扬的诗化、哲理化语言结合在一起,既洋溢着奔放酣畅的诗情,又有着强大的理性魅力。从中,我们既感受到了雨果作为浪漫主义诗人豪迈不羁的气质,又窥见了他作为一个大思想家的深邃睿智,更目睹了他作为一个大文豪炉火纯青的笔力。
有人说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
关于曲子词很多朋友都不曾了解,但是提起宋词大家都不陌生。曲子词是宋词的前身,在唐朝是和唐诗共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体,只是唐诗成了文人的官方文学,而曲子词成了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民间文学。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曲子词和词也称呼为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曲子词起源于南朝,成型于唐朝,成熟于五代,盛行于宋朝,并在宋朝达到了顶峰。我们前面说过曲子词的母亲是乐府诗,姨妈是五言诗,表姐是唐诗,女儿是宋词。曲子词血脉传承于母亲乐府诗,并从表姐唐诗哪里借鉴了相关的经验和技巧,经过几百年的进化成了宋词,达到了词的高潮。
曲子词来源于民间,这个是和乐府诗的发展如出一辙,都是由民间的艺人和民间落魄的文人创作而来。然后逐步发展成为了文人词,并逐渐完成了成型、成熟、鼎盛的蜕变。曲子词发展分为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曲子词在南朝梁陈的萌芽时期,标志是“倚诗配乐”向“倚声填词”的转变。第二阶段,曲子词在隋朝、初唐、盛唐的民间流行时期,标志是《云谣集》的诞生。第三阶段,曲子词在盛唐初入文人圈的时期,标志是李白、张志和等人曲子词的创作。第四阶段,曲子词在中唐正式进入文人圈的时期,曲子词初步成型。标志是白居易、刘禹锡、韦应物等众多文人开始重视曲子词的创作。第五阶段,曲子词在唐末五代初开始在宫廷文人之间流行,曲子词完全成型。标志是温庭筠、韦庄等众多文人开始大量写曲子词及花间词派和《花间集》的诞生。第六阶段,曲子词在五代末的成熟时期,标志是李璟、冯廷巳、李煜等词人扩大了曲子词写作的内容。第七阶段,曲子词在宋朝演变成了宋词,成为了官方的主流文学,并取代了唐诗的地位。
第一阶段,曲子词在南朝梁陈的萌芽时期,标志是“倚诗配乐”向“倚声填词”的转变。诗歌从夏、商、周的歌谣到诗经一路发展而来,直到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都是“倚诗配乐”。“倚诗配乐”就是先创作出诗歌,然后在根据诗歌谱写乐曲。直到南朝梁陈时期陆续有胡乐进入中原,乐府诗依诗配乐的传统方式,开始转变成“倚声填词”的新方式,因此形成了曲子词。“倚声填词”就是先创作出曲调,再根据曲调写歌词。可见,曲子词是从乐府诗脱胎换骨而来,他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最大的不同是,乐府诗是根据写好的诗歌配上乐曲,又称为“倚诗配乐”。曲子词是根据编写好的曲调再配词,又称为“倚声填词”。乐府诗和曲子词的本质都是诗词和曲调的组合,只是写作的先后顺序不同而已。我们往往比较关注诗词的发展过程,但很少有人了解诗词背后曲调的发展过程,其实诗词和曲调是拧成一起发展的。以前无论是诗经还是乐府诗都是配乐可以歌唱的,后来相应的乐谱和唱腔丢失,后人就不知道如何唱了,只剩下了歌辞的文学价值,而失去了音乐价值。古时候的诗词演唱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诗词文本和现在的歌词类似,可以“倚诗配乐”,也可以“倚声填词”形成一首完成的歌曲,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
中国的古典音乐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雅乐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清乐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燕乐的时期。雅乐就是典雅纯正的音乐,是一种古代的传统宫廷音乐,主要用于宫廷的朝贺、祭祀、宴会等,主要流行于周朝、秦朝、两汉,《诗经》的曲调就是雅乐。清乐又称为清商乐,是由汉朝的相和歌和南方的民歌中的“吴声”“西曲”相结合的产物,直接对相和歌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主要兴起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被用于乐府诗。燕乐又称宴乐,主要用于宫廷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歌舞音乐,是由汉民族的清商乐和西域各地少数民族的胡乐相互融合形成的产物,主要流行于隋朝、唐朝、五代、宋朝时期,被用于曲子词。
曲子词的诞生是和燕乐的诞生相同步的,在南北朝时期陆续有西域的音乐已陆续地由印度、中亚细亚经新疆、甘肃传入中原,和汉民族原有的清商乐结合成了燕乐,随着改变了乐府诗“倚诗配乐”的方式,而变成了“倚声填词”的方式。其实远在汉朝时就有依据乐曲填写歌词的先例,例如乐府诗里的鼓吹曲辞,就是汉初从从北方羌胡等少数民族传入来的北狄乐,多是根据乐曲再填歌词,但并没有流行开来。 尤其是到了隋唐时期,大量的西域乐曲传入中原,尤其是龟兹乐大量的流入,与汉族原有的清商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即燕乐,进一步促进了曲子词的大发展。
曲调的来源一般都较为久远,大部分很难再追溯到源头,只有小部分能追溯到来源。例如《苏幕遮》《菩萨蛮》《赞浦子》等都是从西域各国传入的曲调。《竹枝》《卜算子》《蝶恋花》《西江月》等是来自于民间的曲调。《忆秦娥》《忆江南》《如梦令》《念奴娇》等是从文人独创的曲调。每种曲调代表一种曲子或一种音乐,每种曲调都有自己的词牌名,后来为了区别同一词牌下不同的内容,会在词牌名下添加一个副标题,这个副标题往往都是词的首句。曲调和曲牌的诞生和发展,促进了曲子词的诞生和发展。
第二阶段,曲子词在隋朝、初唐、盛唐的民间流行时期,标志是《云谣集》的诞生。曲子词在南朝诞生于民间,在隋朝、初唐、盛唐也只在民间底层人之间流行,很少有文人参与创作,当时是被文人鄙视的低等文学,就像现代的大文学家看待现代的流行音乐一样。这些民间创作的词被后人收集整理编辑成了中国最早的民间词总集《云谣集》。《云谣集》曾一度被失传。我们前面讲过,清末1900年一位姓王的道士无意间在敦煌石窟里发现了一个藏经洞,尘封千年之久的二万余卷珍贵的书籍、经卷、画卷等被发现,震惊了世界,全球众多文人学者纷纷来到荒凉的敦煌,开始骗取这些文化珍宝。这里面被发现的经书典籍就有《云谣集》,不久就被法人伯希和骗走了一卷含有十四首曲子词,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还有被英人斯坦因骗走了一卷含有十八首曲子词,藏于伦敦博物馆。后来由刘复从巴黎国家图书馆手抄回来了十四首,由董康从伦敦博物馆手抄回来了十八首,两人的手抄本合在一起,除去两首重复的,总共有曲子词三十首。我们不难想象原版的云谣集里面的曲子词不止这三十首,可能大部分都被丢失了。我们知道当年敦煌石窟的藏经洞被打开后,发现的各种经书典籍被散落到了世界各地。据推测《云谣集》留存的三十首曲子词,可能大部分的作品创作于盛唐,可能还有部分更早的作品,成书于晚唐。
从《云谣集》里面的三十首曲子词,我们能看出曲子词早期的特征。曲子词在格式上,有衬字、和声、双调、字数不定、平仄不拘、押韵不定的特征。曲子词在内容上,题材广阔,内容丰富,主要以写女性的相思离别和男女恋情为主,也多见游子思乡、征夫厌战、贵妃入道等题材,很少有歌功颂德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区别乐府诗和早期曲子词的异同。相同点有三,一是创作的来源,都是来自民间的艺人和落魄的文人。二是创作的内容,都是以反应民间现实的生活为主。三是创作的格式,都具有字数不定、平仄不拘、押韵不定等特点。不同有三,一是文本和曲调的创作前后顺序不同,乐府诗是“倚诗配乐”,曲子词是“倚声填词”。二是格式上的不同,乐府诗是不受衬字、和声、双调的要求,曲子词受衬字、和声、双调的要求。三,内容上的不同,虽然乐府诗和曲子词都是以反应民间现实的生活为主,但侧重点不同。乐府诗主要以反映现实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主,多采用叙述和讽刺的写作手法。曲子词主要以写男女恋情为主,主要用于民间歌舞娱乐。我们分享一下《云谣集》中的第一首《凤归云·闺怨》: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
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
月下愁听砧杵起,寒雁南行。
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
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
倚牅无言垂血泪,暗祝三光。
万般无奈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此首词的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全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描写了思妇在家里想念出征在外的丈夫,下片描写了思妇和丈夫无法相见的无奈。主要反映了当时的战争所带给百姓生活的伤害和无奈。早期的曲子词大都以民间创作为主,大都没有作者的记载。词风上感情率真浓烈,语言朴实无华,但韵味不足,整体来说还处于粗制滥造的阶段,充分体现了俚俗的特点。随后经过了文人的改良优化,感情委婉细腻,语言精巧艳丽,韵律严谨,整体来说处于精雕细琢的阶段,充分体现了典雅的特点。
我们前面讲解了曲子词的由来及发展,可以得知曲子词来源于乐府诗,又从唐诗哪里借鉴了写作技巧,慢慢发展成了成熟的词。五代是词代替唐诗地位的关键期,逐渐扭转了词在文人圈的地位。最终到了宋朝成了宋词,使词不仅替代了唐诗成了主要文学,还使词的成就达到了鼎盛。我们也不难发现,词是诗的一种变体,因此词也被称为是乐府或近体乐府。词仍然属于乐府和诗的大体系之内,只是诗的一种分支,或称为一种新的进化。后来宋词又进化成了元曲,被称为乐府或今乐府。元曲也仍属于乐府和诗的大体系之内。
词的风格发展也经历了五个阶段,例如《云瑶集》代表的民间词多粗造通俗,《花间集》代表的花间派多艳丽,南唐词多清秀,北宋词多婉约,南宋词多豪放。宋词的发展阶段和派别分类,相对唐诗来说更简单些,发展阶段可分为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派别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北宋以婉约派为主,南宋以豪放派为主。北宋时期格律较为松散,南宋时期通过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等人的努力格律变得严深,整体来看宋词的格律略比近体诗的格律略宽松些。
婉约派词人有北宋的欧阳修、范仲淹、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南宋的姜夔、吴文英、史达祖、蒋捷、张炎等人。豪放派词人有北宋的苏轼、贺铸等人,南宋的陈亮、岳飞、陆游、张孝祥、张元干、辛弃疾、刘过、刘辰翁、刘克庄等人。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核心代表,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核心代表。柳永被称为宋朝第一位专业词人,也是第一位对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李清照被称为宋朝第一女词人,也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苏轼被称为宋朝第一大词人,豪放派的开创者;辛弃疾被称为南宋第一大词人,豪放派的集大成者;在宋朝词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取代了诗歌的主流地位,但是仍有一大批文人在大量的进行诗歌的创作。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北宋后期的江西诗派的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他们三人被称为江西诗派三宗,他们以学习杜甫为主,因此杜甫自然也成了江西诗派的远祖。同时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的影响,促使宋朝诗歌进入第二个繁荣时期。江西诗派三宗和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主要以写诗为主,写词较少。
婉约派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唐末五代时期,花间词的艳丽、南唐词的清秀均属于婉约的先声。第二个时期是北宋初期,柳永开始对词进行全面的变革,创造了慢词,篇幅变大,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成为了民间词派代表。宰相词人晏殊依雅入词,他是宫廷词人的代表。欧阳修极力反对西昆体的浮华和太学体的苦涩,他们共同开创北宋婉约词风。第三个时期是北宋末南宋初期,以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开始严格讲究格律要求,刻意求工,他们正式开始给词装上了格律的束缚。第四个时期是北宋中期,以吴文英、史达祖等人推动宋词的格律走向基本定型。第五个时期是北宋末期,以“宋末四大家”蒋捷、周密、王沂孙、张炎彻底完成了宋词格律的定型,但以张炎为代表的宋词最后的词人,也标志着词在宋朝走到了尾声。
豪放派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萌芽期,北宋初期范仲淹以边塞风格写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出了豪放派的先声。第二个时期是开创期,北宋中期的苏轼为了脱离柳永婉约词的约束,开刻意采用豪放的词语来写词,正式开创了豪放派。第三个时期是中转期,北宋末期的贺铸在豪放派发展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北宋的豪放词风传递到了南宋,尤其对辛弃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四个时期是鼎盛期,南宋前期的辛弃疾是豪放派集大成者,这个时期南宋不断地被北方的金辽侵略,出现了大量的边塞词人,开始大量的写豪放词,例如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等人。第五个时期是延续期,南朝后期的“辛派三刘”,即刘过、刘辰翁、刘克庄对豪放派的词风进行了延续。
伍尔夫的语言风格?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进行长篇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时,非常注重语言的组织,他认为通过语言才能真正的实现作者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达和体现,因此在《雅各的房问》、《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等长篇意识流小说写作中,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文章增添的不少的色彩。他的长篇意识流小说写作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语言节奏感强
它的语言节奏感主要从语音和停顿上表现,在语音上,节奏主要表现为语音的轻重缓急,也就是声音的起伏,使声音在时间的绵延直线有轻有重,造成段落起伏。
但这样的段落起伏也有一定的规律,起伏相隔的距离不能太远,每个作家在写作时都有独特的表现节奏的方法,而音长和停顿正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用来表现节奏的工具。它们时而短促轻快、时而舒缓悠扬,从而使得文章具有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1. 语句停顿上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意识流小说节奏感很强就是因为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对于停顿的完美把握,广义上的停顿既可以声带振动的有无、也可以是音素的拉升和缩短、发声器的频率、以及词句的衔接和音节的划分等,狭义上的停顿就是指语音的停止和渐起。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达洛维夫人》、以及《海浪》等长篇意识流小说里表现出来的停顿,主要通过对于语音流的控制来实现。通过语音流的中断实现长短句,弗吉尼亚·伍尔夫在长篇意识流小说语句的组织时运用大量的具有停顿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句号、破折号等,造成了句子有长有短、轻重缓急等强烈的节奏感,巧妙地运用语句的停顿实现自己的感情表达,增强了文章的煽情性。
2. 音节长短
音长在表现节奏时也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将长、短元音巧妙结合在一起使用,会产生独特的节奏感。长元音使得语句节文章奏舒缓悠扬;短元音使得语句文章的节奏短促轻快。弗吉尼亚•伍尔夫在《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等长篇意识流小说的写作中通过长、短元音的交叉使用实现语句文章的节奏感,渲染语句文章快慢的节奏,抑扬顿挫。
(二)修辞方法丰富多彩
弗吉尼亚•伍尔夫使用其极具神奇的笔法使得她笔下的东西仿佛更加生动、形象化了,虽然意识流写作不同于传统写作,但是在一些基本的言语表达方式还是一样的,运用他们传递信息,寄情表意,而多种多样的语言修辞更加能够将作者强烈的精神情感传递到作者的文字中去,弗吉尼亚•伍尔夫在《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等长篇意识流小说的写作中,就是运用了大量的语言修辞手法。
1. 拟人
拟人就是指把物拟作人,这物可以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如个人的思想情感、具体的物品等)也可以是动物,要赋予物体以人的思想、感情或行为方式,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它通过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等表现出来,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多次采用拟人修辞,给物体注入生命力,使人的想象无所不能。《达洛维夫人》中通过把焰火拟人化完美的表现出了赛普蒂莫斯精神失常的内心,让读者更真实的了解到赛普蒂莫斯内心的迫切需求和发展历程。弗吉尼亚•伍尔夫把物质的世界拟人化,发出那些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动作,完美的呈现内心情感。
2. 夸张
夸张是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揭示事物或人物的内在本质,增强人们对于事物或人物的印象。弗吉尼亚·伍尔夫使用它来进行表达她笔下的人物特点。当伯纳德说到校长老克雷恩用“鼻子长得就像一座落日照耀下的大山”等语句,夸张的表现出老克雷恩校长的鼻子又大又红的事实,利用夸大事物或人物的特点从而对其表现出去强烈的情感。
3. 排比
排比是运用多个意义相关或相近的词语、语句进行排列使用,加强语势效果,可以给读者提供更清晰的思路和更透彻的理解。在《达洛维夫人》等长篇意识流小说中中,弗吉尼亚·伍尔夫运用大量的排比来对事物或人物进行描述,通过极强的节奏感表现事物或人物的特点及弗吉尼亚·伍尔夫自己的内心情感。
4. 比喻
比喻就是借助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描绘另一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主要的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意识流小说家运用比喻借助外部客观世界的事物将内心主观世界的事物形象、生动鲜明用表现出来,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长篇意识流小说里使用频率最高的修辞手法。据不完全计算,在《雅各的房间》里用了30次以上的比喻,在《达洛维夫人》和《到灯塔去》里使用的比喻修辞都在60次以上,利用比喻这种修辞生动的形象的表达的作者想要表现的事物。
总之,弗吉尼亚·伍尔夫在长篇意识流小说写作中,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给文章的写作带来生机和情感的倾注点,添了文章的色彩。
(三)具有诗意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早期的创作时,曾对于诗歌的创作进行摸索,又加上作为女性作家,可能心思比较细腻、思维更谨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意识流小说中显现出很明显的诗歌的诗歌化倾向,她使用大量简单的句子,次序错乱,充满了音韵与节奏之美,完美了实现了情感的表达。诗化的语言富有美感,而且表达力和表现力更强。
该诗化用了孟子的哪句名言?
唐诗说的不少,我说几首宋诗(词),是让我读后顿生豪气的,尤其是几位儒者,真是气象万千,令人神往。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北宋五子·程颢《偶成》
安乐窝中酒一樽,非唯养气又颐真。频频到口微成醉,拍拍满怀都是春。何异君臣初际会,又同天地乍絪纭。
醺酣情味难名状,醖醸功夫莫指陈。斟有浅深存燮理,饮无多少寄经纶。凤凰楼下逍遥客,郏鄏城中自在人。
高阁望时花似锦,小车行处草如茵。卷舒万世兴亡手,出入千重云水身。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般事业权衡别,振古英雄恐未闻。——北宋五子·邵雍《安乐窝中酒一樽》
诗化风格的特点?
(一)风格
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清婉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语言绮丽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他象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
4.语言平易如李绅<<悯农二首>>。
(二)特点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李商隐的诗。
4.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
当代诗人你最喜欢谁?
谢邀,最喜欢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你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还有他的《凤凰涅槃》《凤歌》等。在有就是,路也,张清凌,他俩的作品也喜欢,路也的《山中信札》散文集《我的树》。张清凌的散文《姑苏缘枫桥怨》诗集《蝶梦轩集》他们的这些诗集,散文我都很喜欢。其实很多当代诗人,他们的作品都很优秀,只要时间允许,我都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