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什么及其代表作品,中国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翠玉白菜 东坡肉形石 毛公鼎
这棵翠玉白菜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为原材料,绿色的部分雕成菜叶,白色部分雕成菜帮,看上去是鲜活欲滴。菜叶上还停留着两只昆虫,它们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
这块清代的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
毛公鼎是据今2800多年前周宣王时期的“国之重器”,因刻器者为毛公而得名。毛公鼎鼎身只有30.75厘米高,却铭刻了32行497个篆书文字,是铭文最多的青铜器。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 “大禹治水”大玉山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玉山用料产自中国新疆和田,为致密坚硬的青玉。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北京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 后母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
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 曾侯乙编钟
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 舞马衔杯纹银壶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只见它口衔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马身和提梁、壶盖及“同心结”纹带均鎏金,使得银壶富丽堂皇,明快悦目。该壶构思巧妙,工艺精细,古今未见类同者,堪称国宝。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名阿訇捐赠的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是目前国内收藏的最珍贵的《古兰经》珍善本之一,对于研究回族历史、宗教和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青海省博物馆:铜鎏金观音造像
国宝级文物。由明朝皇帝赐给青海著名的瞿坛寺。像高146厘米,身姿婀娜,站立在莲花座上。衣饰线条流畅飘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体鎏金。其铸造工艺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河北省博物馆: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
山西博物院:晋侯鸟尊
全器为昂首挺立的鸷鸟形。鸟有冠,双角,圆目,尖喙。细长鸟颈,腹腔中空,颈、头、喙相通,鸟背开小口设一小盖,盖有链条与虎形提梁相连。鸟足粗壮有蹼,鸟尾下下设一虎形支脚。通体浮雕翅翼,细刻羽毛,造型独特新颖,装饰富贵华丽,为晋国青铜器代表作品。
河南博物院:春秋莲鹤方壶 四神云气图
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高120厘米,口径31厘米。春秋时期器物。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
西汉早期文物。壁画的主要内容为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及云气纹等组成的图案,历史艺术价值极高。不但是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更是一部承载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
山东省博物馆:东平汉墓壁画
2007年发现于山东东平县,是山东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艺术水平最高的壁画,填补了我省汉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早期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国极为罕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该织锦的年代为汉代,来自蜀地。现在收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为国家一级文物,位列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之首。
西藏博物馆:双体陶罐
出土于昌都卡若遗址,造型洗练优美、饱满丰盈、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代表了卡若文化的制陶水平和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也是西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匈奴王冠
国宝级文物。黄金制成,重1394克,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匈奴单于金冠。金冠由金鹰和冠带两部分组成,上面浮雕有羊和狼的图案,雄鹰站在半球形金冠顶上,俯视着冠带上狼与羊搏斗的情景。
安徽博物院:战国楚大鼎
国宝级文物。圆口,方唇,鼓腹,圜底,蹄足。附耳外侈。腹饰一箍,箍上饰模印花纹。双耳和颈部模印菱形几何图案,足根部饰浮雕漩涡纹。口沿刻铭文12字,研究者释读不一。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吉语。此鼎形制雄伟,堪称楚国重器。
黑龙江省博物馆:金代铜坐龙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金代铜坐龙的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龙文化的精华,无论从考古还是从艺术的角度,这尊铜坐龙都有很大的文化研究价值。通过对铜坐龙造型和饰纹的研究探讨,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吉林省博物馆: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元代青花云龙纹高足碗,该器物侈口,深腹。高圈足上有三道凸弦纹,呈竹节状。口沿为青花唐草纹。内壁暗花印行龙二条。外壁用青花绘一游龙,并衬以火焰纹。青花色泽青翠浓艳,线条流畅有力,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辽宁省博物馆: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全高52.2厘米,上为一直径12.9厘米的大球,镂雕祥云缭绕,十余条健龙或藏头露尾、或藏尾露首穿行于云层之间;大球内分层透雕二十一个小球,球球相套,层层能转,满地纹饰。三节台柱,上为六层透雕小象牙球,纹饰同顶上之大象牙球;下有四足座,座上雕人物顶柱状承盘,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天津博物馆:《雪景寒林图》(范宽)
此图画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皱擦多与泻染,屑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皱于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
南京市博物馆: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只以汉代典故“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为主体图案的梅瓶,造型端庄,胎坚釉白,在制坯、绘画、施釉、烧制等方面均达到极高的水平,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前段)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江西省博物馆: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此甗甑鬲连体,鬲裆高,下四足。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顾。鹿竖角,短尾卷,身披鳞片。甑腹饰四组展体的兽面纹。鬲足袋满饰浮雕兽面纹,它体形巨大,气势雄浑,奇美诡异,稳定性良好,有“甗王”之誉。
上海博物馆:王羲之上虞帖
这件古色古香的字卷,是书法史上称为书圣的东晋王羲之所写的一份信札,名为上虞帖。卷子前后盖有南唐和北宋皇室的收藏印章及历代收藏印记,同时保留着北宋内府的装裱格式,是一件难得的艺苑瑰宝。
湖南省博物馆:素纱禅衣
重量仅为49克的素纱襌衣,是马王堆汉墓随葬物品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一件文物,除去较厚重的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正如古人形容的“轻纱薄如空”,其质地及纺织技术都让现代人称奇。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树干接铸于山顶正中,干直,树根外露。
云南省博物馆:牛虎铜案
牛虎铜案于1972年在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遗址第24号墓坑中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青铜器。此铜案是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
贵州省博物馆:开元投龙铜简
开元投龙铜简是公元783年,53岁的唐玄宗派遣内侍张奉国带道士孙智凉等人,专程从京师来到南岳朱陵洞投放的铜简。除了祈求自己长生不老外,玄宗还将至爱杨玉环的名号——道真,写在祈请人一栏。可见痴情的玄宗希望神明庇佑他们做一世的神仙眷侣。而当年这一“洞天投龙”的盛况,详细记载在《南岳志》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翔鹭纹铜鼓
此面铜鼓距今约2200年,鼓身所刻图案纹式内容丰富、活泼生动,鼓底足部一侧卧刻篆文“百廿斤”,弥足珍贵,整器品相完好、铸造精良,在国内实属罕见,堪称国宝级文物。
广东省博物馆:千金猴王砚
“一石三砚”之首——千金猴王砚,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清朝张之洞做两广总督时,他有名何姓顾问在肇庆主持开发大西洞,得到一块上等石料,遂请名匠依形制作了这三方砚台。这种天然的名石与能工巧匠的雕刻,使得这三方砚台成为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品。
福建博物院:云纹青铜大铙
云纹青铜大铙通高77.8厘米,铣间56.6厘米,重100.35千克。西周。乐器。平口,钲部两侧有36个冏纹乳突状枚,枚直径3.5厘米,高2厘米。鼓饰变形兽面纹,两侧饰云雷纹。甬亦饰变形兽面纹。大铙双范合铸,浑大厚重,作风稳重古朴。
海南省博物馆:越王亓北古剑
越王亓北古剑,又称“盲姑”剑、“不寿”剑,系越王勾践之孙王不寿的自用剑,距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目前发现存世仅三柄,尤以入藏海南省博物馆的这柄最为完整,是所有存世的越王剑中最长的一把,品相极佳。
陕博镇馆之宝怎么样?
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是传说中的“陕博”,这里和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并称全国三大博物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兽首玛瑙杯,它又叫兽首牛角杯,不仅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国之重宝。据专家介绍,兽首牛角杯全名为镶金兽首玛瑙杯,但事实上并不知道它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它是海内外孤品,现在在全世界甚至找不到制作它的同类材料。
虽然兽首牛角杯在唐代文物群中出土,但并不一定是唐代的产品,而应该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收藏品。兽首牛角杯是国家不允许出境展览的极重要文物之一。
1、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陕历博唯有两件文物是从不出境展出的,其中一件就是这个。银壶上的马为舞马,它是一种经过专门训练,表演马舞的马。安史之乱以后,“舞马”技艺逐渐失传,仅以文字形式流传于世。此壶被发现后,成为唯一能证明唐玄宗生日宴会上舞马衔杯祝寿的实物资料。
2、鸳鸯莲瓣纹金碗。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有一件唐代鸳鸯莲瓣纹刻花金碗,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内出土,共出两件,代表了盛唐时期我国北方金银器制作的高度成就。从现在掌握的资料看,这是唐代金银器中仅见的最堂皇的金碗。金碗多为皇帝所使用,由此可知鸳鸯莲瓣纹金碗的珍贵。
3、镶金兽首玛瑙杯。是陕历博不能出境展出的珍贵文物之一。杯形呈角状兽首兽似牛,却生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装饰奇特。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从选材、设计到工艺,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
4、唐三彩载乐驼。这组舞乐俑,从其形态、风格分析,可以确定是盛唐时的作品,乐俑所用的乐器基本上都是胡乐,而舞乐者均是穿着汉人衣冠的汉族。所载舞乐俑多达八人,不仅阵容庞大,而且乐器齐全,三彩釉的鲜明色调,别创一格而引起轰动。
5、皇后之玺。皇后之玺理论上比皇帝之玺下一等,但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很牛的女人,汉吕后,唐武后,清西太后,与她们的相关的文物显然价值连城。与刘邦共定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吕雉的一生可谓石破天惊的传奇。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正是吕后和汉王朝跌宕起伏历史的实物见证。
6、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我国古代有焚香的习俗,或燃香洁室或熏衣染被。西汉时期,汉武帝就曾把一个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当做礼物赏赐给他的姐姐阳信长公主,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汉朝大将卫青的妻子平阳长公主。1981年,这件帝王的礼物在陕西兴平县茂陵出土,虽然经历千年但仍然熠熠生辉。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这件,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堪称镇馆之宝。
7、青釉提梁倒灌壶。古陶瓷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其中蜚声中外的耀州窑青瓷也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屡次拍出数百万美元的天价。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五代青釉提梁倒灌壶,更是耀瓷中至精至美的瑰宝,它集“三王”的灵气、霸气、美艳于一身,可谓巧夺天工,很可能是宫廷贡品。
8、鹦鹉纹提梁银罐。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银罐上錾刻的鹦鹉振翅欲飞,鲜活而丰满,恰好与圆浑的外型,饱满的团花相配,给人以富贵喜庆的感觉。
9、黑釉油滴碗。油滴,是宋代黑釉瓷的特殊品种之一,特点是在乌黑的釉面上呈现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状如夜空的星辰,又似一滴滴晶莹的油珠,十分美丽。这件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10、彩绘雁鱼铜灯。西汉,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整个灯为一只鸿雁回首衔鱼的形状。灯盘灯罩能够转动开合,不仅可以挡风,还可以调节光线的明暗度和照射方向。最令人惊叹的是,它还暗藏一个防治污染的巧妙“机关”!灯的油烟会顺着大雁颈部导入大雁的腹内,腹内盛有清水,烟会溶于水中。其净化空气的原理和河北满城汉墓的长信宫灯是一样的。
大家快来看看?
翡翠兵马俑,中国再一次震惊世界玉石伴随着国人走过了成百上千年光阴,见证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在西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以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为故事脚本,将现代雕刻艺术手法和传统技术技巧相结合,上演了一场翡翠文化创意藏品秀。翡翠兵马俑全集
翡翠版兵马俑
唐三彩骑马俑
其实,这些作品是由玉雕大师尚志伟带领的28位玉雕师创作出来的,历时3年6个月。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汲取古代辉煌历史,与当代玉雕艺术相结合,让人们从这些翡翠雕刻作品中,穿越回古时候,感受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翡翠蓬荜生辉
翡翠编钟
翡翠饕餮壶
翡翠赵卿鸟尊
翡翠太平盛世
翡翠兽首牛角杯
翡翠盉(汉代一种盛酒器)
翡翠丹炉
妇好鴞尊(商周时期一种酒尊)
母鼓方罍(商代一种酒器)
翡翠佛头
翡翠琵琶
神州九鼎
龙凤纹重环玉佩
翡翠铜镜
越王勾践剑(上) 吴王夫差矛(下)
迦耳希望此文能对大家有一定的收获,关于翡翠你还有其他问题,关注【迦耳】号,为您专业解答关于翡翠的价格行情、真假鉴定等相关问题。
唐朝为什么攻打高句丽?
宋朝人死磕契丹、明朝人死磕女真,契丹和女真在哪里?他们都在东北。所以,大唐攻打高句丽,也是这个道理。到了唐以后,东北问题以及东胡问题,就是中央帝国的主要边地问题。
高句丽到底有多不好打隋文帝万里长城万里战线,八道出击、横扫漠北,一仗下来就把突厥人打得哭爹喊娘。
历经隋末乱世,突厥再次成为草原霸主。公元626年8月,东突厥二十万大军席卷关中,饮马渭水河畔,逼着一代雄主李世民签下了渭水之盟。
李世民称之为渭水之耻,太宗不修宫殿、宿卫勤练弓马。三年后,公元629年11月,大唐六路出击、反击东突厥,一下就把东突厥这个草原雄主打在地上叫爸爸。
但是,东北的高句丽呢?
隋文帝举30万大军,海陆夹击,结果海上遇风、陆上遭雨,大隋无功而返。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是百万规模的军事动员,结果高句丽自若而大隋崩溃。
李世民也是三征高句丽,确实把高句丽打得很疼,但是仍旧没有打死。公元648年,薛万彻领衔担当,大唐第三次征伐高句丽。但是这一次只是试探性攻击,因为大唐即将发动三十万规模的大征伐,四川伐木、江浙造船、山东搞辎重、河南征壮士。李世民势要在临终之前为后世子孙解决掉高句丽这个大麻烦。但是,大军未发身先死。
之后,就是唐高宗时期,大唐第四次征高丽(算上李世民那三次),一干就干了十多年。结果,大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高句丽就是打不下来。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死后,内部出现分类,大唐抓住战机,发动了第五次征高丽之战。直到这个时候,大唐才把高句丽彻底打死。
高句丽为什么不好打从地理和文明上说,古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就是中原和草原的矛盾。
中原好理解,草原一般都被认为是北方草原。但是,这是一个误区,匈奴、柔然、突厥以蒙古,都是北方草原问题。但是,东胡、鲜卑、契丹和女真,他们也是草原问题,但不是北方草原问题,而是东北问题。权可把他们称之为东胡系,东胡系的主要特点就是游牧和农耕双重文明形态。
所以,东胡系总是在中原和草原打累了,然后再出手。两汉和匈奴打累了,鲜卑出手了。隋唐和突厥打累了,高句丽以及后来的契丹出手了。大宋跟契丹打累了,女真出手了。大明和蒙古打累了,女真人又来了。从这个逻辑线索看,东北问题严重不严重?
到了大唐的时候,东北问题已经彻底不能混同于草原问题了,它必须单独拿出来,成为一个新问题。
而之所以高句丽不好打,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新问题,即东北问题。之所以东北问题不好解决,就是因为东胡系的双重文明形态。游牧文明,为他们提供了冷兵器时代的最强军事存在,即游牧骑兵。农耕文明,为他们提供了传统时代的最高制度文明,即中原政权。高句丽不是一个草原政权,而是一个进化中的中原政权。为了防范大唐的进攻,高句丽后期居然在东北修了一道长城,这哪是草原民族能干出的事情。
所以,高句丽真心不好打。
而东北这个地方,又是一个天然屏障。隋文帝伐突厥,八道出击;唐太宗伐突厥,六道出击。在万里战线上,多路并进,让你顾头不顾腚,最后集中到王庭直接干死你。但是,无论是谁伐高句丽,只能是两路出击,陆路必须得走今天的山海关;海路必须得从今天的山东渡海。所以,在战场上的关键局部,中央帝国根本无法取得碾压优势。
03.为何死磕高句丽不放以上帝视角后之视前,也就是做一回后是诸葛亮:大宋不解决东北问题,因为有契丹太彪悍,后来怎么样?亡国了。大明解决不了东北问题,因为满清太厉害,后来怎么样?亡国了。
只要不解决东北问题,中央帝国就一定会被东北这个局部反噬。所以,凡是有雄心壮志的大帝国,就一定要解决东北问题。隋唐就是这样的帝国,所以,他们一定要死磕高句丽。
从当时的局部阶段着眼,就是放在隋唐时代来看待高句丽问题。
高句丽所在的东北地区,为什么能够在隋唐时代成为问题?汉武帝一顿老拳,就打得东胡部族跪地磕头叫爸爸,然后立即设置了汉四郡。隋唐比大汉差吗?不差,一点儿都不差。但为什么搞不定东北?因为东北也在进化、也在升级。那么,东北为什么能够进化升级?因为河北。在东汉以后,河北就成了中央帝国的经济重心。河北袁绍才是东汉乱世的最强诸侯。曹操能够称霸北方,是在就封邺城、控制河北之后。谁控制河北,谁就是王者。原因很简单,就是河北人多、钱多,华北大平原就是千里大粮仓。河北发展之后,一定会带动东北发展。东胡系掌握着战马资源,可以与河北进行物质交换,自然就会进化升级。
如果高句丽不被消灭,会是什么结果?你可别指望高句丽就窝在东北那个地方踏实呆着,它一定会向中原扩张影响。
高句丽是最高层级的政权形态,即传统的集权模式。同时,高句丽还握有冷兵器时代的最强军事存在,即游牧骑兵。当时,契丹等东胡系就是高句丽的附庸。而亦耕亦牧的东北大地,不仅提供了吃不完的粮食,而且还提供了用不完的战马。此外,还有朝鲜半岛这个农业基地的支持。讲到这里,你也就知道高句丽问题或东北问题,会发展出什么结果了。
如果高句丽是一个穿越的产物,那它就是大宋时期的大辽和大金、也是大明时期的满清,然而它却非要穿越到隋唐称雄。所以,大隋四征高句丽、大唐五征高句丽,中央帝国就是付出什么代价,也不能容许这个穿越的怪胎存在,高句丽必须死。
惊艳出圈的唐宫夜宴?
《唐宫夜宴》是一个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文艺表演相结合的节目。巧妙地将不同时代的国宝展示到众人面前。
《唐宫夜宴》
不仅节目出圈,其中一些来自于河南博物馆的文物让河南博物馆同样出圈,成为时下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河南省博物馆
《唐宫夜宴》中的国宝文物分类这些国宝品类繁多,大致可分为4大类10余件:有乐器——贾湖骨笛;青铜器——莲鹤方壶、妇好鸮尊;陶瓷——唐三彩、唐代仕女陶俑;国画——《簪花仕女图》、《明皇幸蜀图》、《捣练图》、《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树下美人图》、《侍马图》。
《唐宫夜宴》中的国宝文物所在的博物馆这些国宝遍布海内外,如果想要把这些文物通通打卡一遍需要去9个博物馆(美术馆)才能完成打卡!
陕西历史博物馆
其中国内的博物馆有:河南省博物馆(贾湖骨笛、莲鹤方壶、妇好鸮尊、三彩骆驼);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仕女俑)、山东省博物馆(《备骑出行图》)、辽宁省博物馆(《簪花仕女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侍马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明皇幸蜀图》)、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
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有: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捣练图》)、日本热海美术馆(《树下美人图》)。
《唐宫夜宴》中的国宝文物简介贾湖骨笛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骨笛是新石器时代的乐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藏,是镇馆之宝之一。
这足以证明音乐在石器时代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个骨笛是7孔的,已经可以奏出七声音节了。
莲鹤方壶莲鹤方湖出土于河南新郑春秋墓,出土时有一对,一件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馆,另一件藏于故宫。
这件青铜器造型、纹饰十分精美,器形轻薄灵动,做工工整细腻,反映了春秋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风貌。是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妇好鸮尊这是一件出自殷商女子妇好墓中的一件青铜器。妇好按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位斜杠女士,这是因为她身份多样!
她是母仪天下的王后,是上战场杀敌的女将军,也是受分封的诸侯。其实她让我们看见那个时期女子的地位。
而这件鸮尊则是她一生功绩的“代言人”。鸮是勇敢的鸟儿、是王室专用的图腾。这件鸮尊象征着王室的权威和妇好的英勇。
这件商朝的文物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馆,是镇馆之宝之一。
唐三彩唐三彩又名“洛阳唐三彩”,其实是一种冥器,从工艺方面来说是一种低温釉色陶俑。“唐三彩”并不是只能烧制出绿、黄、褐三种颜色,其实我们还能发现上面有青、白、黑等颜色,因为三代表多的意思,才称之为“唐三彩”。
《唐宫夜宴》中的唐三彩有骆驼、有马,河南省博物馆中就有一件三彩骆驼及牵驼胡俑这样的藏品。
骆驼与马是古代丝绸之路中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其实中许多的唐代墓葬中都有出土,从此处我们不难想象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兴盛。
仕女陶俑仕女陶俑不仅出现于《唐宫夜宴》的背景中,也是跳舞的小姐姐造型的出处之一。
这几件仕女陶俑皆为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她们姿态各异、形象生动,服饰细节让我们对大唐风韵有了想象的空间。
《备骑出行图》《备骑出行图》是现存于山东博物馆的一幅隋朝时期的徐敏行墓壁画作品。代表了隋代人物画的较高成就。
此画描绘了4人并立执灯、伞、扇出行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4人之间,表情可见微妙变化。
《簪花仕女图》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是唐代最为出名的仕女图。这也是周昉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宫廷贵女的闲适、富足的生活,举手投足间优雅、从容。清透的薄纱下肌肤如凝脂一般,若隐若现,可以说画得十分细致。
这幅图十分有意思,虽然画了6个人却不是一般大小,我们从大小其实可以看出一定的主次、远近关系。若说中国画没有透视,我想周昉第一个不答应!
《捣练图》《捣练图》的作者是与《簪花仕女图》的作者周昉齐名的仕女画家张萱。这是一幅描绘仕女捣练、缝制、熨烫等劳作场面的风俗题材绘画,这样的取材是十分别致的。
其实这幅画经过兵荒马乱的时代,原迹早已散佚,现存的已是宋徽宗摹本,此画我们可以看见金章宗用瘦金体题写着“天水摹张萱捣练图”几字。
这幅画曾收藏于圆明园中,后因火烧圆明园,此画散落、流失海外,现存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明皇幸蜀图》这是一幅传为唐代李昭道的青绿山水画,也有书籍记载为李昭道之父李思训所画。此画描绘的是安史之乱过后唐玄宗西逃至地形复杂的蜀地的青绿山水画。此画确实为二李所画山水的风格,为《唐宫夜宴》中的《千里江山图》的鼻祖,毕竟两幅作品都为青绿山水画。
这幅画上有乾隆御题一首,画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侍马图》这幅作品与《树下美人图》一样,都是具有西域风情的屏风画,不过此画为绢本,《树下美人图》为纸本。
《侍马图》为八扇木框紫绫绢本屏风,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8号墓出土,共现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的爱徒,少年天才王希孟的青绿山水画长卷,绘制了宋代的大好河山。这幅山水手卷设色典雅、庄重,可堪称青绿山水的上乘之作。此幅作品并未落款,我们是从蔡京的题跋得知这幅画的作者的。
这幅画现在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在前几年拿出来展览过一次。由于青绿山水用矿物质颜料颜料绘制,虽然多年之后颜色干净、明艳,但是调和明胶绘与绢本之上,有一定的厚度,因此经过时间的洗礼,极有可能脱胶,所以展开展览一次,弥足珍贵,为了更好的保护作品,下一次拿出来展览不知道会在几十年之后 。
《树下美人图》这是一幅很有敦煌特色的纸本屏风画,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画的是在树下乘凉的仕女及侍从。不过这幅作品现在并不藏于国内,而是保存于日本热海美术馆。
《唐宫夜宴》节目所带来的启发@兰瑾轩学艺其实这个节目之所以能出圈,不仅因为其背后的文化与元素皆有所考据,从演员的形象、服饰、妆容到舞蹈动作的编排无不参考一些壁画或者陶俑等文物,使这些文物仿佛“活”了过来,顿时变得十分生动。
而舞美借助另一些文物,不仅营造了氛围,增强了美感,同时以这样的形式让大家认识了传统文化和弥足珍贵的国宝文物。
其实细细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就会发现,这里面包含着多文化的融合,从三彩骆驼和胡人陶俑、三彩马可以想到丝绸之路,想到唐代多民族多文化的融合,从文物现存于海内外看到收藏、保护文物不分国界。
《唐宫夜宴》这样的节目让我们看见了文化普及的可能性,其实无论是文创设计还是如何讲好文物故事都值得借鉴。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就如同增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始终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唐三彩和景泰蓝的区别?
景泰蓝和唐三彩共同之处颇多,都是曾经享誉全球的中国艺术珍品,工序基本相同,而且都是低温烧制。相传,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被日本偷学之后身价大跌;时至今日,传统的民间艺术普遍遭遇尴尬处境,举步维艰,甚至面临失传,景泰蓝后继乏人,而唐三彩更是雪上加霜。
曾经举世闻名
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的唐三彩更是举世闻名!
如果你有闲在清明谷雨前后到洛阳旅游观光,最大的荣幸莫过于一睹甲天下的牡丹了。那雍容华贵、妖艳妩媚的秀姿,姚黄魏紫、国色天香的芳容,为古都洛阳增色添彩,使洛阳因之有“花都”的美誉,名扬四海。
然而您也一定要看看这蜚声中外闪耀着中华民俗璀灿文化光芒的瑰宝———唐三彩。
您可以目睹唐三彩的制作过程,聆听唐三彩发展历史。现今唐三彩制作保持着古老的传统民间手工制作。
唐三彩的制作程序与景泰蓝基本相同。唐三彩用高岭土或普通陶土(当地人称“白土”)作胎料,制胎前先把胎料粉碎、过筛、按一定比例和水调匀,然后填入各种造型的模子,再用略小的凹模压入,使胎壁厚薄均匀,待七八成干时,掰开两片模子,胚胎就制成了。如果较复杂的工艺造型,分几部分制胎、压花、画花、粘合堆贴,然后刮去多余边角,待胚胎干燥后入窑。
生产唐三彩一般有两座土窑,当一座窑加火烧胎时,另一座窑则出窑,再装窑,轮番操作,既可节约时间又可提高产量。从烧胎到停火后完全冷却需要50小时左右,此时取出的胚胎是白色的,俗称素烧窑。
第一次出窑的胚胎无“光彩”可言。因此接下来的工序便是上釉,用含有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和炼铅溶渣、铅灰作釉彩,施釉者面前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碗、盆,盛各种色料,放几把笔刷,他们的心里有谱,什么部位上什么色,浓淡相宣,恰到好处。上釉后再进炉,需经过二十几个小时低温烧制,(温度在摄氏800度),这个过程俗称釉烧窑。冷却后取出的才是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唐三彩。
据说隋代以前就有青瓦陶胎,在胚胎上着黄褐色彩,到唐代后,增加湖蓝、墨黑,深紫等多种色釉,形成花纹、斑点等,故称唐三彩。据行家介绍,三彩中蓝色含量越多,价格越高称为上品。
唐三彩中马的形象居多。那飘逸的长长鬣鬃,的卢飞快的马蹄,扬鞭奋起时骑手手中的缰绳……还须制作者精湛的刀刻细缕、粘合堆贴,方成就一匹匹骏马———“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形态逼真,呼之欲出。除了马,较多见的还有各种器皿、贵妇、兵俑等形象,均工整细腻,线条流畅,刀法简朴,色彩瑰丽,以其日用品和艺术品的双重价值,赢得世代人的青睐。
唐三彩中另有一种仿古三彩,生产时故意让某些部位缺损,或图案模糊、斑驳,色彩暗淡,造成错觉,使人误以为刚被考古学家发掘,让埋藏于地下的珍品重见天日。这类制品以假乱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叫人难辨真伪。因此身价不菲。
唐三彩之所以能名耀千秋,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些吧。它不屑于尘世的喧嚣,因此被帝王垂青,成为百年后的陪葬品;它不屑于向多数人邀宠,因而显得弥足珍贵、难觅踪影。
传统景泰蓝工艺后继乏人 一线干活50岁算是年轻人
北京晚报
“现在在一线干活的,50岁算是年轻人,40多岁的人都很难找。”今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景泰蓝第一人”张同禄从艺50周年座谈会上,专家感慨,从事景泰蓝制作工艺,今天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干;景泰蓝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
景泰蓝与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和京绣并称“燕京八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泰蓝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作品以奇、巧、俏、美,自成一派,被工艺美术界称为“珐琅张”。
座谈会上,张同禄介绍,景泰蓝的秘密就在于工人对烧制时间、火候的把握;另一方面是原料,无论是颜色还是光泽度,现在都比明清时期的要逊色很多。作为一种传统工艺,景泰蓝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现在在一线干活的,50岁算是年轻人,40多岁的人都很难找。景泰蓝厂那么多人,团委书记整天没事可干,因为一个团员也没有。”谈起事业的传承问题,张同禄显得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