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两首代表作品,你最喜欢哪一首?
《诗三百》名篇很多,我从小就记得这两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到了后来才知道它是《诗经·王风·黍离》里的句子。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全诗三段,围绕黍离,递进式描写,第一段写黍离的苗,第二段写黍离的穗,第三段写黍离的实。诗人的表现也不一样,由“摇摇”到“如醉,再到”如噎”。通过统一意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表现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这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解决的忧郁之状。
关于《黍离》的抒情主人翁。《毛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无论是什么人,读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相信世上所有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心灵。比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都可以借此宣泄。面对我们无法掌握的大自然,面对我们无法掌握的自己的命运,每个人对个人的前途都有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可能我们终生也遇不到这样一个人。
后来的诗人把“黍离”作为悲伤的意象,无论什么忧愁都可以以黍离代之,可见这首诗的影响之大。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此专以描摹虚神擅长,凭吊诗中绝唱也。”诗经载驰与离骚的相同点?
1. 离骚与诗经两首,二者有何异同
《离骚》,为屈原所作,及“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诗经和楚辞(离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体,诗经是很多人写的,楚辞基本上只有以屈原为主的几个人写的在表现手法上有相似,都是赋比兴,但是诗经的手法比较婉约,而楚辞非常热情豪放从体制上来说,诗经大多是短篇,楚辞大多是长篇从内容上来说,诗经分三种,风是指含有地方语言的民歌,雅是指尔雅,基本上是贵族用标准普通话写出来的,颂是在开国,立君,祭天时候用的文体,内容比较容易理解.而楚辞都是有大文采的人写出来的,内容上比较深邃,而且内涵一些政治和神话色彩,充满了作者的爱国情怀,相对比较不好理解.从影响上来说,诗经应该说是中国文化艺术的起源,而楚辞可以说是浪漫主义精英文化的开端.两者对后世的影响都很大,就看怎么理解.。
2. 诗经和离骚的异同点
1、不同点:
(1)形式不同:《诗经》为整齐的四言诗,大多是短篇。
到屈原诗歌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的句子不拘长短,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式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 “乎” “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2)表现手法不同:《诗经》为现实主义手法;《离骚》为浪漫主义手法。
2、相同点:二者都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哀郢中是如何将叙述写景抒情议论完美结合在一起的?
《哀郢二首其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第一首从回顾楚国兴起和发展的历史着笔,与其衰落败亡的结局以及今日遗址荒芜的景象,作强烈的对比。“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二代的王业,国统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第一首以议论起笔,以抒情落笔,中间两联写景,情寓于景。“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形容流光迅速。“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自古著羁臣。”由对屈原的怀想而抒发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愤慨。“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表达怨愤,非淋漓痛饮焉能排遣,非慷慨悲歌何以发泄的感情。
诗歌尾联是“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是诗人对楚之衰亡所作的结论,也是全诗主旨之所在。“灵均”是屈原的字,“灵均恨”,既是屈原在《离骚》中所无法尽情宣泄的家国无穷之恨,也是陆游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与屈原共命之叹。
《哀郢二首其一》
宋代: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背景:公元1164年,张浚大举北伐,符离战败,宋朝廷再度向金屈膝求和,达成隆兴和议。公元1166年官居隆兴通判的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陆游在家乡穷居四年,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九月过荆州时,他触景生情,怀古伤今,遂向慕屈子,慷慨悲歌,以屈原《哀郢》为题,写了两首七律,以抒发自己炽烈的爱国情怀。
急求爱情藏头诗名字是艾新宇谢谢?
答:艾草芳菲沐心中 新月流霜阑火重 宇夜辰星萦河汉 浮生若梦了随风 liao 闲赋离骚肆疏狂 艾香楚辞韵悠长 新词旧曲天问去 宇内犹忆汨江殇 《离骚》《楚辞》《天问》皆是屈原的作品,“汨江殇”是指屈原投水汨罗的史事。 原创小诗两首,雅鉴
黄巢三首菊花诗讲解?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朝黄巢《不第后赋菊》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朝黄巢《题菊》
初衣解诗:秋气飒爽,关于秋天的山川草木,都别有一种沉静而刚烈的味道。不管是秋天的山水,还是秋天的红叶,不论是池边的木芙蓉,还是那一缕缕的从桂花树里飘来的芬芳。秋天有一种别有的味道,那就是烈。
关于菊花的诗自古良多。许多人从陶渊明的隐逸,爱上了菊花的淡雅清秀,霜高耐寒。这种秋天的花朵在周朝就有记载,而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堕露西以,夕餐秋菊之落英。”则赋予了菊花高洁的不争的品质。但这都是士大夫和文人眼里的菊花。
在普通农民心中的菊花,是一种随意可见的草本,它的嫩叶可以吃花可以入菜,更重要的是,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菊花清火解热抗瘟疫的作用,它是农民的养生之花。野菊花之气味芬芳,颜色金黄,安慰着秋天的农民。那是一种极其家常的笑容。热爱土地的农民们,往往会因为土地的收成,或者是开遍土地的野草闲花,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
但是只有一点是例外的。当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的时候。
关于历史上黄巢的故事,我们要从细节上来分析。黄巢820年生在了山东菏泽。他出生在盐商家庭,善于骑射,初通文墨。他5岁的时候就可以和祖父一起对诗。唐朝前期的繁荣,使人口增多,出现了富裕的劳动力。这些精壮的青年,往往会被征兵,保卫和开拓唐朝的疆土,这个中间也也涌现出了很多地位不高的人,通过当兵的方式获得战功,晋身功勋富贵之流。而读书人通过考试,达到进入仕途的目的。
但是这样的良性循环到了唐朝的中期,也就是安史之乱之后,就被阻塞了。大量的人员没有工作,连李白杜甫李商隐这样的人都常年颠沛流离,寄居在所谓的节度使幕下,获得糊口之资,而更多的农村的青壮年,由于唐朝后期的土地兼并严重,无地可耕,无所事事。
黄巢所在的年代已经是唐朝的末期,他考了几次进士,很显然,名落孙山。像李商隐这样的有才之辈,上古的典章与当朝的典故,无所不通,在进士的路途上,还要党派援引,方可进入。那么对于黄巢这样的诗作中才,落地是可想而知的。
黄巢在落地之后写了一首菊花诗《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对京城那些萎靡的花草人物的讽刺。晚期的唐朝上层,一片奢侈之风,潘镇割据,战乱频繁,统治阶层无法解决诸多的矛盾,一个劲的保眼前,醉生梦死,根本不把眼睛辐射到广大的中国下层民众。
黄巢生长在民间,和农民和中下层人有着朴素的冷暖共鸣,所以他才写这样的菊花。我要让菊花开遍长安。从心志上来说,我非常的赞同。因为这是一种爱国爱民的情怀。
黄巢并不是青年起义的,在落第之后,他最有可能的就是回到了家乡,和农民和中下阶级在一起。当然显然,黄巢是不种地的,但是他本身有一种领袖的气质。他应该是当地的小有名气的地主阶层,或者是拥有能量的民团首领。
在他54岁的时候,家乡发生了大旱。而一心磅礴的官吏强迫百姓交租服役,黄巢作为民众代表,和官府发生了多次的武装冲突。第2年他响应了王仙芝的起义。58岁的时候,这支军队拥戴黄巢为冲天大将军。这次集结了农民的队伍,如同秋天无处开放的菊花一样,冲击了唐王朝的已经不堪一击的纸糊的统治。两年之后,黄巢带兵进入了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连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并开。”
黄巢最初的政治理想是为民。比如他称帝之后大量的屠杀贵族,任用唐朝旧有的官员和大量的农民军文武官员。但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团结人心,相反喘过气来的唐朝的旧的军队以及势力集团,进行反扑。黄巢的政权轰烈一时,最终还是被唐军剿灭。
但是黄巢所代表的农民起义军,也成为历史上隆重的一笔。因为他们打出的口号是均平,这也折射出唐朝后期,社会极度的贫富差异和分配不公。虽然黄巢,不是真正的农民,但是他所做的一切是爆发了农民的力量。那像野草闲花一样的菊花,代表着最低层人民。所以黄巢起义之初才一呼百应。
黄巢据说是被外甥林言杀死,后被节度使时溥向唐僖宗献上首级。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起义结束。不过黄巢仍给了唐朝沉重的一击,险些完全颠覆了大唐。
在另外一首黄巢的《自题像》诗里
“记得当时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杆看落晖。“
有人说黄巢并没有死,是出家去了。如果这一首诗真的是黄巢自己的作品,我更倾向于他在54岁之前,曾经有过短暂的军队生涯和出家经历。而最后一首诗的雄浑,应该是中年时代的作品。菊花绣好了,总要开一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黄巢54岁起兵,在这样一个年龄,许多人都已经养老了,而他积聚了太多的对这个世界的不平,而成为了农民的代言人。
有没有什么你一听就觉得惊艳的古风歌曲?
现如今很多人特别喜欢古风歌曲,废话不多说,老羊上干货。 《倾尽天下》
《倾尽天下》这首歌是许多古风爱好者的入坑歌曲,是由著名古风歌手河图亲自编曲、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主要讲述了周朝开国皇帝白炎、前朝敬帝与前朝最后一位贵妃朱砂的故事。一句“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催人泪下。
《玉生烟》
《玉生烟》是由国内首支主打中国风、古风的女子团体七朵组合演唱,与绝大多数古风歌曲不同,歌曲中融入了R&B唱法,多处和声,使原本很富于古韵的歌现代感十足,仅仅一段前奏就让人迅速沦陷,一改古风歌曲给人的“慢热型”的印象,相配套的中国风舞蹈也是其一大特色,弥补了古风市场舞蹈这一块的缺失。
《于归》
“立剑为铁笔,划地为庚帖。不需青史墨来写,无凭此生歌已歇。”被这句震撼到无以复加!表示这是有生以来很少见的极潇洒的词。很有“魄”和“毅”的一首歌。是我认为到现在为止小曲儿最好的作品。
《梦望断》这首歌曲由东篱和Assen捷共同演唱,东篱声线空灵婉转,落日斜阳影,长风盈满袖的感觉,让人迷醉。于其他古风歌曲相比,少了一点微凉感,多了些风流静谧,两人音色都偏清朗明澈,婉转动听,特别适合睡前的一首歌曲。
《眉间雪》
歌曲出自古风歌生产大户《剑网三》,由游戏中一对师徒玩家的故事改编而成,是一首剧情歌,歌词打动人心、配音制作精良,被奉为虐心经典,歌曲表达了莫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大家都能珍惜那些陪在自己人生路上的人。原唱晴愔也凭借这首歌曲被圈内人所知晓。
《山鬼》
《山鬼》由著名古风歌手winky诗演唱,歌词部分改编自屈原的《九歌》中的山鬼篇,有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这首歌中少了一句,被一个啊代替了,那是因为那一句在传承中被遗失了,小诗换用婉转的吟唱巧妙地避开这一句并把歌曲带入高潮,令人惊叹。
《牵丝戏》
由银临和 Aki阿杰共同演唱,初看是以人偶视角所作,暗生情愫。而越听越觉歌词精妙颇堪玩味。若以艺人视角便近似于“宅男”,寄情于人偶,脑补出一份完美,反为其所牵所引;更深一层境界则仍写人间情侣,彼此爱到如傀儡丢失了自己,却心有灵犀默契自如,此生只和你最天生一对。
《我的一个道姑朋友》
如果问16年到17年最火的一首古风歌曲是什么,恐怕非《我的一个道姑朋友》这首歌莫属了,许多人第一次挺便被第一句清唱的歌词惊艳到,古色古香的中国风,用语言勾勒出一个动态的烟雨画面,“ 你是无意穿堂风,却偏偏引山洪。”
《芊芊》
芊芊由回音哥演唱,他别具一格的声线,没有在某一段刻意将自己的唱法过度渲染表现。芊芊本就是一首中国风浓厚的歌曲,无论词曲,还是二胡的伴奏。正是回音哥特色嗓音采用了这种平淡的唱法所以给我们带来了这首有着凄美意境的芊芊。
《白衣》
“一步踏尽一树白,一桥轻雨一伞开,一梦黄粱一壶酒,一身白衣一生裁”河图的《白衣》一经问世,多少古风迷们将自己的个签改成了这句歌词,图大的许多歌曲总有那么几句歌词让人感觉惊艳不已,而这首歌曲的曲风依旧延续了河图往常的风格,优美婉转,清新雅致,是不可不听的一首经典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