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欧阳询代表作品和风格

都说欧阳询的笔力险劲?没有不知道欧阳询的,其欧楷被誉为楷书极则,但能真正理解其险劲严整特点的人着实寥寥无几。一、欧阳询楷书、行书笔法特点:理解欧阳询书法风格只从楷书就太片面了,楷书、行书一起分析欣赏才能透彻理解。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长横大多具有“欧阳询《行书千字文》通篇露锋非常多,赵孟頫的收笔就没欧阳询拖得长。欧阳询行书与宋徽宗瘦...

欧阳询代表作品和风格,都说欧阳询的笔力险劲?

只要是学过书法的人,没有不知道欧阳询的,其名声和影响力比肩颜真卿和王羲之,其欧楷被誉为楷书极则,即意楷书准则的最高标准。但能真正理解其险劲严整特点的人着实寥寥无几。

如何能真正理解其险劲的书风?

一、欧阳询楷书、行书笔法特点:

理解欧阳询书法风格只从楷书就太片面了,楷书、行书一起分析欣赏才能透彻理解。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长横大多具有“劲”的特点。其长横特点就是笔画左低右高(又称杠肩),两头笔画略粗,末端最粗,中间最细,但是整个横画粗细变化很小,非常微妙,横画粗细变化过大会产生“细腰”的病态,横画粗细变化不大就很难产生“刚劲”的特点,增其一分过多,减其一分太少,杠肩的角度以及上下边沿弧度亦是如此。有的上边沿较直、有的较曲。下边沿亦是如此。有的上边沿直、下边沿曲;有的上边沿曲、下边沿直。魅力这就是书法的。

再来看看长竖,其长竖仍然是两头粗,中间细,粗细变化细微,原理与长横一样。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通篇露锋非常多,并且露锋笔画拖的很长,其骨感尽显无疑,赵孟頫的收笔就没欧阳询拖得长。

欧阳询行书与宋徽宗瘦金体瘦劲的露锋类似,当然只是一部分相似,欧阳询的行书与瘦金体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瘦金体露锋实在太多了,有针扎之感。

二、欧阳询楷书、行书结构特点:

欧阳询的结构上独具用心,欧阳询的“帝”字第一点与竖画不在同一垂直线上!

欧阳询这种错位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会把字写的不稳,田蕴章的字就很规矩,写的非常对称端正,这样容易把握住字的平衡,这也是初学者该有的学习过程,就如孙过庭所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但是初学过后就应该提升审美境界,像欧阳询一样,学会把字写“歪”,也正如孙过庭所说:“即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学书境界,但是前提要学会如何把“歪”字掰正。

如何把“歪”字掰正呢?

欧阳询的处理方法是将“帝”字两端左低又高,左边部分结构紧收,有向左下倾倒之势态,右边结构则为使其两端“重量平衡”,故加重提按,并向右伸展,即欲将左边倾倒之势往上“掰”回水平线。如同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欲将物体翘起,需增大力距(笔画长度),或者增大拉力(笔画加粗)这就是书法审美的物理学原理,学会了这一招就能应用的很多字上去!瞬间让你的字更加富有美感!

这就是欧阳询的“险”,当然还有很多险,读者可以自己细细琢磨。欧阳询行书张翰帖,其行书总体特点是廋长。

可以说欧阳询的行书的艺术魅力次于楷书,而欧阳询的楷书赢在在结构上。初学者很不容易把握其特点,只要你懂得造“险”的原理,也能写出险劲的风格!

颜鲁公和欧阳询的书法有什么异同点?

颜鲁公和欧阳询确实是楷书的两座丰碑,他们其实属于两大不同的书法风格。从某种程度来讲,颜真卿应该和王羲之比肩,至于原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感兴趣的书友可以了解一下。

颜体和欧体在书法风格上的区别还是蛮大:

1. 颜体粗犷,肥而不腻,端庄典雅,对于细节的处理不太严谨,圆笔很多,中锋运笔,藏锋为主。主要是为了体现出庄严高大的气势。这是与欧楷最大的区别。

欧楷笔法细而不软,刚劲有力,笔画要求严格,方笔很多,取势险峻,字体挺而秀,但不失有力方砺。这也许跟欧阳询性格有很大关系。

2.欧楷相对于颜体而言更难学习,更难入帖。颜体很容易入帖,但是对于没有书法基础和认识理解的人来讲,写好太难了,稍不注意就写成傻大黑粗了。

练欧体就需要从笔画入手,慢慢一点一滴攻克,有一定笔画基础课再练习单字,一个一个攻克,直至整个帖临完。欧楷没有七八年的功夫,难有作为。

3. 字如其人。颜鲁公对唐王朝赤胆忠心,慷慨就义,大义凛然;欧阳询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历史更替中生存的人。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们的楷书影响深远。颜鲁公开创了“肥美之路”,突破了当时对”二王”的体系的认知,而欧阳询也只不过是“二王”一脉的继承和发展,并达到史无前例的楷书高度。

学习楷书,了解其作者的经历,以及比较各种书体的优劣,对我们的书法认知会有很好的提升。

好好努力吧,我们与书法大家对话的工具也就是临帖了,这是我们书法学习的必由之路!共勉吧!

附几张我自己的临帖,我学习以欧楷为主的。(图1、2为《颜勤礼碑》选字,剩下为《虞恭公碑》选字)

书法家时代擅长字体和代表作品?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永和九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

米帝的主要书法作品名称?

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阳汉族,时人外号,海岳外史,北宋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称宋四大家,曾担任校书郎,礼部员外郎。

米芾书画能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一格,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古人书法,可达到以假乱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书法,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在北宋四大家中首屈一指,康有为曾经说过(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思是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尤为突出,米芾习书自称是集古字。虽有人认为笑柄,也有人赞同,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成家,这就是米芾书法成功的由来,可见他爱唐人,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的影响。(1082)年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中秋帖后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不羁的他并不满足,在早年就喊出,老厌奴书不换鹅,此时米芾书法并没定型,在元(1088)年书写苕溪帖,殷令各头陀寺碑跋,罗素帖,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走出集古的门槛,直到既老始自成一家。在五十岁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他独到之处,要求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要求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肥与瘦,疏与密,繁与简,裏与藏对立因素融入起来了,也就是说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有,犹如一佳士也,章法重视整作,气韵,兼顾,细节胸有成竹,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用笔特征主要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沉着痛快的风格,起笔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峰直转而下,捺笔变化颇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长横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带有侧倾的体努,欲左先右,欲扬先抑跌宕跳跃的风姿,骇快飞扬的神气。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寄炒于豪放之外,合乎于天造,厌于人意都是以传统的造诣,功力,格法标准来要求自己的,通过墨趣的态度和心情达到了他人认可。

米芾自称(刷)字,就是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力尽势,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征,从存世界六十幅手迹来看,刷,这个字正是将米芾字的神采活生生的表现出来了。

米芾行书代作(苕溪帖),是米芾在苕溪游历时所写诗而书写而成,苕溪帖是米帝中年时的佳作,(1088年)此时的他三十八岁己到中年,但是在字意中所体现不乏天真,活泼开朗之气,以胸中之美惯穿了整篇,后人无不惊叹无不赞赏,成了学习的楷模。

从颜柳欧赵哪一个入手好?

大部分人一定会说,哪个有兴趣学哪个。我认为应该是,适合哪个学哪个。但前提是要所有的都先接触。

书法,最好能有人指导,解决笔法的问题。之后再刻苦练习,必将事半功倍。推荐墨池。有很多网课。不然路子歪了,写再多也是徒劳。

他的儿子欧阳通怎么样?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欧阳通(625----691)字通师,是大书法家欧阳询子的第四个儿子。欧阳询去世的时候,欧阳通只有4岁。他的母亲徐氏教他学书法,经常给他身上带上一些钱,叫他把流传在外面的父亲的书法,只要遇到就收购回来。

《泉男生墓志》

欧阳通学习书法非常刻苦。母亲徐氏盼望欧阳通能够像他父亲那样,成为一个大书法家,所以,对儿子的书法学习非常重视。

欧阳询的书法因为非常值钱,所以,当时就被求购一空,家里几乎没有欧阳询的书法。现在,要儿子学书法,徐氏不惜以重金购回一些欧阳询的书法给儿子欧阳通学习,欧阳通朝夕临摹,书法进步很快。

唐高宗时,欧阳通做了一个兰台郎的官。武后凤仪年中迁中书舍人,不久母亲徐氏病故。

欧阳通非常孝尽母亲,他在母亲的坟上守孝3年没有回家,时论称道欧阳询是朝廷官员中居丧最严谨者。

欧阳通的人品也非常好,他不喜欢高谈阔论,说话很有分寸,不该说的话,绝不说,公堂上除了公务,绝不言它。

欧阳通为人做官都很正直,所以,他的官运还是很亨通的。先后任怀州刺史、衡尉卿、殿中丞、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封渤海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转司礼卿、判纳言事,还做了副宰相。

不过,欧阳通任宰相一个多月,武后欲废中宗,立武承嗣为太子,欧阳通作为宰相与岑长倩苦口进谏,请立睿宗为太子。但是武则天哪里听的进去。

天授二年(691)被来俊臣陷害下狱,五毒备至,终于也找不到欧阳通有罪的证据。来俊臣只好对岑长倩长子岑灵源用刑,诬欧阳通、格辅元等数十人谋反,在来俊臣的诬陷下,欧阳通被杀害。

《泉男生墓志》

但是14年之后,朝廷于神龙元年(705),又给欧阳通平反昭雪,恢复了他的官职和家产,让欧阳通的儿子来继承。

事情是这样的,神龙元年二月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等起兵发动政变,杀死张易之、张昌宗等,拥中宗复位,废周为唐。但是年号还是沿用了武则天的“神龙”年号。

由于武则天执政50年,冤假错案非常多,所以,中宗复位以后,大赦天下,这其中就有对欧阳通的冤假错案的平反昭雪。

《道因法师碑》

欧阳通工于楷书,深得其父欧阳询法度而险劲过之。后世以“大小欧阳”称赞他们的书法成就。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和《泉男生墓志》等。

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书概》一书中评价欧阳通书法说:“大小欧阳书,并出分隶,观兰台道因碑有批法,则显然隶笔矣。”这是因为,欧阳通善用仰势、背势和锋棱之势,所以,给人的一种舒展飘逸的艺术美感。

欧阳通的书法,也受到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的欣赏,并且临摹过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这个字帖。

何绍基临摹的《道因法师碑》

何绍基评论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说:“险劲横轶处,往往突过乃翁”。

诚如何绍基的评价,欧阳通的书法确实在险劲这一路书法风格上,比欧阳询更进了一步。

古人评价欧阳通的书法,都认为是从隶书中吸收看营养,加以发挥的。例如,刘熙载说:“大小欧阳书,并出分隶,观兰台《道因碑》有此法,则显然隶笔矣。”

刘熙载这样说,其实是按照传统的隶书与楷书关系而言,也没有什么错。千里马补充一下。

《道因法师碑》单字局部放大

隶书发展到南北朝时代,实际上处于楷书与魏碑两路改造隶书的地位。因此,才有后世所谓的魏碑。

魏碑也是楷书之一种,只不过没有钟繇王羲之的这个楷书更统一。

所以,唐代以前,魏碑的书法也是很有影响力的,或者说是一支很强的的风格流派。欧阳询就是先走魏碑这一路,然后结合二王,而成为唐代最美楷书之一的。

我们再看欧阳通的楷书,应该说,与其说是对父亲欧阳询的承传,不如说他对魏碑的吸收更多一些。古代书法家没有明确的魏碑概念,所谓,说欧阳通的书法有隶书的味道也是对的。因为魏碑又是隶书也是楷书。

《道因法师碑》是欧阳通的代表作之一。全名为《大唐故翻经在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李俨撰文,为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建。现收藏於西安碑林。

此外,欧阳通还有《泉男生墓志》这个书法作品。

这个墓志1921年出土于洛阳东岭头村。曾归陶北溟收藏,陶北溟 又把《泉男生墓志》出售给一个日本人。张风台先生又以一千元大洋赎回。现藏河南开封市博物馆。

《道因法师碑》

《泉男生墓志》首题“大唐故特进行右卫大将军兼检校右羽林军仗内供奉上柱国卞国公赠并州大都督泉君墓志铭并序”。王德贞撰文,欧阳通书丹,调露元年(674)刻。较《道因法师碑》晚11年,应该说是欧阳通晚年的作品。

墓志的主人泉男生,本为高丽国人,入唐后高丽国亡,唐帝国在此设郡立县,泉男生二十八岁时继位莫离支兼授三军大将军。三十二岁时,”加莫离支,总录军国,阿衡元首“。后其弟男产,男建相互嫉恨,各树朋党,阴斗争权,男生被二弟所逐,遂“遣子献诚”入唐求援。

《泉男生墓志》

唐高宗命男生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兼使持节安抚大使”,并派铁靳人契必何力及李勣等出兵援助,迫使其弟难产投降,男建被俘,从而使大唐帝国在高丽设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又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泉男生也是因之晋为右卫大将军兼校右羽林军、上柱国、卞国公,赠并州大都督。

《泉男生墓志》这个书法从艺术性来说,要比《道因法师碑》这个碑刻更加趋于成熟。除了保持《道因法师碑》的险劲特点,还多了一些烂漫的味道。可惜,欧阳通死于非命,如果他能活到70岁以后,书法成就肯定还会更大的。

尤其是在《泉男生墓志》中的天真烂漫艺术味道如果进一步发展,中国唐代书法史也就要重写了。

武后唐玄宗开元时代的笔记小说作家张鷟在《朝野佥载》记载了欧阳通成名以后,对书法笔墨纸砚的考究:“常自矜能书,必以象牙、犀角为笔管,狸毛为心,复以秋兔毫。松以烟为墨,末以麝香,纸必坚薄白滑者,乃书之。”

从张鷟的这些记载,我们也可见欧阳通对书法的宝贵和热爱,真是发自内心的。他苦学书法还真不能说是昔年母亲徐氏的逼迫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