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园林代表作品欣赏

东莞园林有以下两处景点1、可园国家级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4A景区可园位于东莞市区西博厦村,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岭南四大园林。可园还收藏有可园创建人张敬修以及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居巢、居廉的艺术作品,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国家4A级风景区,也是一处集岭南民俗风情、岭南古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刻艺术、戏曲艺术、珍藏艺术于一...

园林代表作品欣赏,东莞园林有哪些景点?

东莞园林有以下两处景点

1、可园

国家级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4A景区

可园位于东莞市区西博厦村,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岭南四大园林。可园占地面积为2204平方米,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可园面积小、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可园还收藏有可园创建人张敬修以及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居巢、居廉的艺术作品,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可园路32号

2、粤晖园

4A景区

粤晖园位于东莞市道滘镇粤晖路1号,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国家4A级风景区,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粤晖园内有楼馆、亭台、水榭、曲廊、石桥、假山等108个园林景点。蘩文馆是园中的主体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为岭南仿古楼阁,收藏有众多岭南文化艺术品;南韵馆则是古典剧场,可听传统粤曲;五元坊、诗廊、归水桥等众多景点,工艺精湛,富于岭南文化气息。粤晖园不仅景色秀丽,也是一处集岭南民俗风情、岭南古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刻艺术、戏曲艺术、珍藏艺术于一体的文化

东方园林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1642年)。原籍松陵(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明代著名造园家,有《园冶》传世。

计成宗奉五代画家荆浩和关仝的笔意,属写实画派,因而喜好游历风景名胜。青年时代到过北京、湖广等地。中年回到江南,定居镇江,转事造园。在一次参观堆假山作业中提出了应按真山形态堆垛假山的主张,并动手完成了这座假山石壁工程。作品形象佳妙,宛若真山,于是名闻遐迩。

明天启三年至四年(1623年-1624年),应常州吴玄聘请,营造了一处面积约5亩的园林,名东第园。代表作还有明崇祯五年(1632年)在仪征县(今江苏仪征)为汪士衡修建的寤园,在南京为阮大铖修建的石巢园,在扬州为郑元勋改建的影园等。

创作旺盛期约在明崇祯前期。他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修建吴氏园和汪氏园的部分图纸,于崇祯七年(1634年)写成中国最早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提出了著名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拙政园设计理念?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其设计园林理念:

首先以水见长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山水景观疏朗、雅致、自然。

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

第三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截至2014年,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

刘姥姥进观园的作家作品?

刘姥姥进观园的作家是曹雪芹,作品有《红楼梦》、《废艺斋集稿》、《画石》等。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苏州有哪四大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苏州园林源远流长,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代表了中国江南园林风格。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中国四大名园为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江南四大名园包括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苏州四大名园为: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建于清代的留园。

一、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二、假山王国——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3号。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主厅燕誉堂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面面对假山,下面靠近小池,古柏苍劲;见山楼上可以看到群峰;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0余方。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有“”假山王国“的美称。”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以“透、漏、瘦、皱”的太湖石堆叠。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东侧为含晖峰,西侧为吐月峰。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

三、吴下名园之冠——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西区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诸构。假山为土石山,用石以黄石为主,雄奇古拙,系16世纪周秉忠叠山遗迹。东区是以五峰仙馆为主体的建筑庭院组合,在鹤所、石林小院至还我读书处一带,多个小空间交汇组合,门户重重,景观变化丰富,是园林建筑空间组合艺术的精华。东部的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等一组建筑群围成庭院,院中有水池,池北为冠云峰。冠云峰系北宋(12世纪)宫廷征集遗物,高6.5米,为苏州各园湖石峰中最高者,左右立瑞云、岫云二峰。园内还保存有刘氏寒碧庄时所集印月、青芝、鸡冠、奎宿、一云、拂袖、玉女、猕猴、仙掌、累黍、箬帽、干霄等十二奇石。在东方文化中,山、石是人文性格的物化表现。留园的山石玲珑多姿,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特有的爱石、藏石、品石、咏石、画石的石文化现象。北部辟盆景园,陈列盆景名品500余盆。西部为土阜曲溪,沿岸植桃柳,土阜缀黄石,漫山枫林,是苏州园林土山佳作。对于留园老杨个人认为其中的半山、半池、半亭最有看头,一半之美,耐人寻味。

留园还有三绝。冠云峰,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鱼化石,保存在五峰仙馆的大理石天然画“鱼化石”。 四、 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园林——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其占地面积1.08公顷,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整个园林位于湖中央,湖内侧由山石、复廊及亭榭绕围一周。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植有古木,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也是以曲折的复廊相连。山石四周环列建筑,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沧浪亭(此处特指名为沧浪的亭阁)即隐藏在山顶上,亭的结构古雅,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明道堂”是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位于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翠玲珑” 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前后芭蕉掩映,并植以各类竹20余种,同“翠玲珑”相邻的是五百名贤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印心石屋”位于园中西南处,为一假山石洞。“看山楼”位于山中,与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映衬。

中国风景园林代表人物?

中国风景园林名家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记叙、回忆和怀念14位中国风景园林界老前辈的文章,这些文章曾陆续刊发于《中国园林》杂志,这次将其汇编成册,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第47届世界大会在苏州的召开,更好地向国际宣传那些曾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独步于世界风景园林之林的中国老专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中国年轻的风景园林工作者不断开拓进取的信心,感召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投身于中国风景园林事业。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国风景园林名家

语言

中文

定价

39元

基本介绍

目录

刘敦桢(1897—1968)

纪父亲刘敦桢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研究和实践/刘叙杰

陈 植( 899—1989)

中国造园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陈植先生/黄晓鸾

程世抚(1907—1988)

报学垦荒终不悔——记城市园林规划专家程世抚及其作品/何济钦

忆先师程世抚/王绍增

忆程老(世抚)教诲数事——自1946年以来的主要启示和感受/陈俊愉

汪菊渊(1913—1996)

中国园林学科的奠基人——汪菊渊院士生平/黄晓鸾

追记中国第一个园林专业的创办——缅怀汪菊渊先生/吴良镛

重温“城市生态与城市绿地系统”论述/程绪珂周在春许恩珠张文娟胡永红

深切怀念汪菊渊先生/朱自煊

忆汪菊渊老师音容笑貌/陈有民 华佩峥

忆汪菊渊老师/张守恒 陈兆玲

纪念汪菊渊先生逝世10周年/朱钧珍

怀念汪菊渊老师/刘少宗

忆汪菊渊教授创办园林教育二三事/梁永基

永久的怀念——忆恩师汪菊渊先生/杨赉丽

师恩浩荡——怀念汪菊渊先生/孟兆祯

纪念我的老师汪菊渊先生/唐振缁

师恩如海没齿难忘/刘家麒

可敬可亲的良师益友——纪念汪菊渊先生逝世10周年/张树林

陈俊愉(1917-)

育出新花艳人间 国际登录梅第一——记著名园林植物学家、园林教育家陈俊愉院士/金荷仙

陈从周(1918—2000)

一代宗师·园林巨匠(代序)/刘滨谊

奋进的一生/路秉杰

古典园林的守护者和复兴者——怀念陈从周先生/刘天华

陈从周教授的脾气/张振宇

文章园林梓墨尤香/鲁晨海

我所难忘的5本书——纪念陈从周先生逝世10周年/李振宇

情境与论说——《园冶》与《说园》比读初议/王鲁民

《说园》伴我到如今/雍振华

年轻学子不可不识陈从周——浅析陈教授论园林与诗文、曲艺、旅游、饮食文化的关系/张立博

余树勋(1919-)

博大兼美的园林巨子——记余树勋研究员/李明新

朱有价(1919-)

自然是园林的主体——朱有玢大师园林设计思想和实践/乐 志朱道萸

孙筱祥(1921-)

孤寂耕耘 默默奉献——孙筱祥教授对“风景园林与大地规划设计学科”的巨大贡献及其深远影响/王绍增 林广思 刘志升

程绪珂( 922-)

浓浓园林不了情 贡献于上海园林事业的两代人——程世抚、

程绪珂/许恩珠

李嘉乐(1924—2006)

怀念老师·挚友——李嘉乐同志/刘少宗

怀念李嘉乐同志——我的第一位工作领导/潘家莹

纪念终生以中国风景园林事业为己任的李嘉乐先生/孟兆祯

向李嘉乐同志学习/余树勋

博学、多思、求真、务实——纪念李嘉乐同志/刘家麒潘家莹

周维权(1927—2007)

正直、勤学、多贡献的周维权先生/孟兆祯

怀念导师周维权先生/金柏苓

寒舍书香深谷幽兰——深切怀念周维权先生/杨 锐

纪念恩师周维权先生/赖德霖

吴振千(1929-)

上海园林绿化事业辛勤的实践者和领军人——吴振千先生/周如雯朱祥明周在春

孟兆祯(1932-)

传承中国园林文化精神的集大成者——记孟兆祯院士风景园林学术成就座谈会/朱育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