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黄梅代表作品

寒梅著花未?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山园小梅唐林和靖众芳摇落独喧妍,疏影横斜水清浅,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华发寻春喜见梅,凤城南陌他年忆,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匝路亭亭艳,不待作年芳梅花绝句(之―)陆游闻道梅花圻晓风,梅花绝句(之二)幽谷那堪更北枝,梅...

黄梅代表作品,关于三角梅的相关文学作品?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山园小梅

唐 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雪梅

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杂咏

唐 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 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 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严凤英是哪年出生?

严凤英是1930年4月13日出生。

严凤英(乳名:鸿六儿,曾用名:黛峰,),安徽桐城罗家岭人,中国黄梅戏演员。

严凤英十岁开始学唱黄梅调。

文革期间遭迫害致死,现骨灰安放在安庆市菱湖公园内黄梅阁中,安庆罗岭建有严凤英故居纪念馆,毛泽东为其题写“党的好儿女”。

什么才叫美文呢?

一个好的提问,什么叫美文。

我个人认为,美文,从字上面理解是,把生活中美好的事情,用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记录下来,用文章展现给大家。

美文充满正能量,带给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美文里描述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一群群羊儿安静地吃草,骑着马儿的牧民悠闲地唱着歌。

莽莽森林里传来悦耳的鸟鸣,梅花鹿成群结队,警觉地吃着草,洁白的白雪,覆盖在高高的山峰上。

一只苍鹰展开两米多宽的翅膀,傲游在蓝天白云下,锐利的鹰眼寻找着猎物。

美文带给我们心情舒畅,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感受着人间的美好,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社会。

好的美文,我们看了就爱不释手,引人注目,一口气看完,心情愉悦,齐赞好文章。

美文是爱好写作的我们,大展拳脚的地方,大家把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记录下来,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美丽记录下来,把身边感人的故事记录下来,用美文展示给大家。

美文锻炼了我们的写作水平,增加了文友们之间的交流,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我们对生活更加热爱。

川戏有哪些特色的艺木样式?

川戏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戏曲算重要一支。中国地方戏曲之多,品种之丰富,在平民百姓中影响之广大,世无二致。且不说京、越、黄梅、豫、平、沪等业已成气候大流者,单就粤、汉、楚、秦腔、川、晋、昆曲、婺、二人转、采茶调、花鼓等等,也可谓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上述诸众戏曲中,川戏自有其悠久历史和独特个性,但同时也存在表现形式上的不足。

记得第一次看川戏,是在十几年前的乐山。在四川盆地地区,几乎每个县(少数民族县例外)都有过川剧团。乐山不仅有川剧团,而且团中还不乏名角。当时戏文的内容已有些模糊,唯一印象是川戏角儿念台词时多一惊一乍,唱时亦多假声,且有帮腔。最难忘的是变脸,一曲戏中,变脸竟达数次。之后,又不同程度地接触到川戏的曲目和一些角色演员,渐渐地,楚人作蜀声,由鄂入川的我,也能吼上几嗓子。

其实,论历史,川戏的诞生比京剧早上好几百年。当初四大徽班晋京时在清末,而川戏的成型发展可推至明初元末,被明代梨园乃至文士推为“乐府当朝第一人”的明金陵指挥史陈铎在他的许多有关作品文字中,对川戏曾有过相当多的评价和介绍。虽然川戏在陈铎的笔下有些许不堪入流甚至略带嘲讽的意味,但至少可以证明,川戏作为一地方戏种,明时不仅已形成体系,而且还出川流传至江淮各地。号称“乐王”的陈铎本是金陵人氏,亦久居金陵从未入川,想来他对川戏如此细致的描述,也只能是在当地观看之后才能作出。

不过,从陈铎当时作品的描述中还可以看到,川戏在这悠长的数百年中,变化不大,鲜有创新。依然是“一声蛮了一声细。一句高了一句低”,“一声唱聒的耳挣,重敷演一句话,缠的头红不捅移。夹着声施展喉咙,细草字儿念了又念”,以致于陈铎当初定位川戏的“士夫人见了羞,村浊人见了喜”,“专供市井歪衣饭,罕见官员大酒席”的境况,并未有多大改观。川戏始终居于地方,难得上大台面,究其因,窃亦以为,俗有余而雅不足。

前几年,川籍北京作家曾明了女士来蓉,茶话时,聊到了川戏。曾女士说起初对川戏,伊并没有多少好感,主要原因是觉得川戏的表现形式有些难接受,比方大喊大叫,假声过多,给人一种声嘶力竭,磕磕绊绊的感觉。后来,她在四川隆昌老家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一整曲,结果,在场众多观众中,倒是她自己入戏最深以至泪流满面。曾女士的动容,让台上演员下来紧拉住双手,连唤知音难求。可见,川戏的内容并不乏感染力。好在曾本川人,尚能耐了性子看,外省人就不见得了。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在其《艺苑卮言》中就曾写道,川籍明朝状元杨慎可谓才情盖世,但他所撰的《洞天元记》、《陶情乐府》等剧目,虽在川中流脍人口,却始终不见当朝同侪的肯定和得到推广,远不如王实甫、马致远之流的曲目传唱广泛,主要原因也是“杨本蜀人,不解南北本腔”,在语言表现形式上,制约了内容的传播。

数年前,巴蜀鬼才魏明伦新编川戏《潘金莲》,火过一阵子,那也是因了内容强力冲击效应。《潘金莲》之后之所以未能像京戏等多种名曲那样得以长期保留,流传不辍,形式的制约使然,又是一例。

在此,我们不妨设问一下:为何川戏历史早于许多地方戏,也包括京戏,可就是走不出川,甚至在川内也逐步在丧失观众呢?答案或许很多,但其表现形式的制约仍是主要的。我们之中有很多人能唱出京戏、黄梅戏乃至越剧中大段大段的戏文,可有几人能唱出川戏的一大段?秦腔,陕西的百姓可以唱上几段;楚剧,湖北人亦能哼上几折;花鼓戏,二人转,采茶戏更不用说。偏是川戏,四川的百姓多是唱不了的。由此可见,无论台上台下,戏曲的参与互娱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由欣赏到参与,由参与再到欣赏,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而川戏很缺少这一功能。

如今,人类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人们处于这一知识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冷不丁就会遭受到一些新的艺术形式及新信息的冲击,负载重重的社会对于传统的东西,几乎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主动承受或作更无现实意义的延伸。川戏作为几百年一贯制的“市井”及百姓文化,也愈来愈褪却了昔日光彩,“上市”不易,“下市”不甘,逐渐陷入两难境地。唯今之计,只期望川戏从业者,能于川剧数百年的传统之中,找到升华的契机或吸纳其他剧种的精华与长处,重正音韵,赋予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更多的新意,让形式与内容在一个和谐融洽的层面上得到完全统一,在保持传统技艺之时,以流畅、清新、大方之泉,汇入原有的机智、幽默、智慧之风,老树发新枝,发扬光大。

最是黄梅时节近古诗题?

“最是黄梅时节近”出自《初夏江村》,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

原文: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译文:

身着轻装足踏轻软的鞋漫步在江沙,柳树后面隐藏而不显露处有几户人家。

野鸭在江水上戏水,莲叶微微晃动,微风轻轻吹过,燕子拂过桐花飞翔。

村边渡口恰好横卧着一艘打渔的船,树林外面时常听到缫丝和纺纱的声音。

此时恰逢黄梅时节到来,一场雨后,归来的路上处处有清脆的蛙鸣声。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生动细腻、清新秀丽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色调明快、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初夏风光图,读来不觉令人欣然向往之至。

首联“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写江边的人穿着轻便的衣装和轻软的鞋子,在江边沙滩上漫步,发现前面树木葱茏、竹树环合的地方是一个小村子,认为里面定会住着几户人家。

颔联“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一句写水中,一句写岸上,乳凫翻动莲叶,飞燕穿拂桐花,写得细腻生动、真切自然,极富于美感,一下便把人们带进了初夏的江南水乡。

颈联“渡头正是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两句诗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闻,诗人将诲笔由近景的描写转为远景的绘制。远处的渡口横着打渔的船,使人想到渔家生活的情趣;树林之外不时传来缫丝车响,又令人想到今年蚕丝丰收的情景。因此,这里已不是一般的写景了,在写景中,可以让人想见江南水乡人民安居乐业、勤奋劳作的生活情景。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这是诗的尾联,交代了此时的季节正是“黄梅时节近”,点出题目中的“初夏”,而“雨余归路有鸣蛙”,又点明了这是“江村”,诗末点题,更见情趣盎然。一个“归路”,又使得诗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诗一开头交代“轻衣软履步江沙”,到此点明“归路”,前后呼应得自然,至此诗篇结束,可谓水到渠成,恰到好处。

黄梅戏什么时候入选国粹?

黄梅戏不是国粹,京剧才是国粹。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6月,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申报的黄梅戏经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021年5月24日,湖北省申报的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